標籤:

哪些小胃病最容易變成癌,如何預防治療?


多數的小胃病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嚴重到並最終發展為胃癌,世界衛生組織也在早些年間把幽門螺桿菌引起胃癌列為頭號因素,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小胃病引起胃癌的例子。

就目前而言胃癌已成為我們國家第二大常見癌症了,胃癌患者佔全球的40%以上。

1、我國20歲感染幽門螺桿菌幾率為45.4%,

2、40歲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幾率為至63.6%,

3、70歲以上高達78.9%。

查出幽門螺桿菌這個小胃病應該怎麼辦

這也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潛伏期比較長、有很多無癥狀,隱蔽性還比較強,多數的感染者不自己都不知道或是已經發現了已經胃部疾病了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所以我們在查出幽門螺桿菌後如果沒有任何癥狀,可以自行的補充對抗益生菌舒克幽,如果已經引起了癥狀,就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除了是一個致癌原,它還是引起消化性潰瘍、慢性活動性胃炎和胃萎縮等多種常見消化性大、小疾病的罪魁禍首。

預防和治療並重

(1)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強的傳染性,為了我們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管有無癥狀都應該補充對抗益生菌舒克幽或是用藥治療。特別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更要及早殺菌。

由於抗生素的耐藥性,幽門螺桿菌根除率一般為80%至90%左右。所以目前很多消化科醫生在治療中都建議患者服用對抗益生菌,聯合多種藥物組合根除幽門螺桿菌。


胃癌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好發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大概在2:1(這與男性朋友的飲酒等一些習慣相關)

我們都知道胃癌的發病因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大類:

一、地域環境:地域生活的一些習慣和環境對胃癌的發生有較大的影響。

二、飲食生活因素:長期使用熏烤,腌制類食物人群中胃遠端癌發病較高,這與十五中的亞硝酸鹽真菌毒素等相關。

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是引發胃癌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四、遺傳和基因:胃癌病人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其胃癌的發病率較對照組高四倍。

當然還有一類就是我們所說的常見的慢性疾患和癌前病變:容易發生胃癌的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後的殘胃。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前兩者惡變的可能性較小,胃腺瘤的癌變率大概在10%-20%左右,直徑超過20cm時機會將增大。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粘膜腺體萎縮、減少為主要特徵,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和黏膜上皮異型增生,可以發生癌病。胃大部切除術後殘胃黏膜發生慢性炎症改變,可能在術後15-25年發生為殘胃癌。

小科普:朋友們一定要謹記,發生了胃部癥狀後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切記不要自己給自己當醫生,自己給自己診斷買葯治療。一旦耽誤了病情就將延誤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


謝謝邀請!

先回答問題:幾乎所有的小胃病不好好保養都會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比如每天沒日沒夜抽煙喝酒 熬夜,吃燒烤、三餐睡眠不規律、長期吃辛辣刺激腌制食品最後都會導致胃粘膜細胞反覆損傷、反覆修復最後導致基因突變胃癌發作。

所謂「十人九胃」意思就是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胃病,沒有一個人敢說他這輩子沒有急性胃腸炎過,沒有偶爾腹痛過。

以前有科普過關於胃炎到胃癌的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天就形成的。我的個人意見是:「羅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胃癌也不是一天就長出來的」,正常胃黏膜細胞變成為胃癌細胞是一個慢性漸進的過程,不是一下子幾天時間從正常細胞就變成癌細胞的!

一般過程如下:慢性淺表性胃炎沒有好好保養慢慢轉化成慢性萎縮性胃炎!繼續沒有好好保養轉化成不完全小腸型腸化!

如果繼續沒日沒夜抽煙喝酒、熬夜、三餐不規律沒好好保養變成不完全大腸型腸化然後異型增生最後慢慢惡化成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沒及時發現變成進展期胃癌、進展期胃癌沒有發現手術切除癌細胞就局部淋巴結轉移繼續沒發現就全身多處器官轉移。

上述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多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如果好好重視,好好保養定期複查打斷其中一環就會明顯延緩胃黏膜細胞向癌細胞方向發展。

所以所有胃病均需要綜合性保養,正所謂「三分治、七分養」,沒有好好保養幾乎所有胃炎、所有胃病都有想胃癌轉變的可能。

恩,大概就是這樣。

配一張圖片是我做胃鏡時候發現的胃癌細胞圖片,這是高清放大胃鏡下胃癌細胞的圖片。


生活中得胃病的人不佔少數,大部分人也不當回事,胃痛時覺得抗一抗就過去了。但事實上,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可能會引發癌症。那麼哪幾種胃病會發展成胃癌呢?第一、慢性萎縮性胃炎經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酗酒、濃茶以及咖啡等等,這些都會誘發甚至是加重萎縮性胃炎,而這種疾病在民間甚至被認為是胃癌前期,因此患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要定時進行相關檢查,以防癌變。第二、胃潰瘍胃潰瘍在當今生活中的出現概率很高,其中有百分之五的胃潰瘍可能會演變成胃癌,因此當出現胃潰瘍的相關癥狀之後,一定要及時吃中藥治療調理。第三、胃息肉這種疾病本身就是胃部出現的良性腫瘤,但是少數也會存在癌變的可能,尤其是當息肉數量較多,或者息肉大於2cm的時候更加容易癌變,因此一旦發現胃息肉一定要儘早進行手術治療以免後患。第四、殘胃既往胃部做過手術,手術後剩餘的胃容易癌變,稱為殘胃癌。殘胃可因炎症、黏膜萎縮、營養缺乏等因素而出現癌變,但癌變一般會在手術以後多年才發生。因此在進行相關手術之後的五年以後,一定要及時進行胃鏡檢查。其實癌變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從淺表性胃炎發展到萎縮性胃炎,再到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後發展成為胃癌,可以是幾年時間,也可以是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所以,這中間如果能及時治療慢性胃部疾病,並避免這些不良因素,胃癌是可以避免的。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胃息肉、巨大性潰瘍、腸腺化生、手術後殘胃 都是胃癌的高風險因素,其中大部分都是癌前病變。

首先是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高達60%以上,hp感染會使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加重,加速上皮細胞增殖導致畸形突變致癌。所以呢,根除hp感染是防癌第一步。要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也很簡單,直接做個吹氣試驗就可以啦!

慢性萎縮性胃炎也是需要警惕的癌前病變,表現為胃粘膜上皮萎縮,腺體萎縮,腸腺化生或者不典型增生。患者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腹痛、食欲不振、貧血等癥狀。

不管是慢性萎縮性胃炎。還是其他的如胃息肉、胃潰瘍,首選檢查就是胃鏡。

在預防上,毫無疑問,良好的飲食習慣會讓你受益一生,畢竟胃是個消化器官。要做到戒煙戒酒,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吃燙食,粗糙的食物也要少吃。細嚼慢咽,不要飢一頓飽一頓。每年做好定期體檢,防患於未然!


經過證實的與胃癌有關係的良性胃部疾病有以下幾種(常說的胃癌的癌前疾病):

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來說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癌前病變,特別合併了腸化生的表現(需要胃鏡活檢明確,如有腸上皮化生,屬於癌前病變,病理學的改變),就是說癌變的風險比較高(注意:不是說一定會癌變,屬於癌前病變,但不是都會癌變,只是其中部分患者會癌變,只是比普通人群癌變的風險高)。

預防措施:診斷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應該就診消化科,積極治療,包括應用質子泵抑製劑(各種拉唑類藥物和胃粘膜保護劑);藥物治療同時改善飲食習慣,少辛辣刺激飲食、注意飲食規律,忌暴飲暴食。然後半年或者一年再複查胃鏡,同時在粘膜病變處多點取活檢,明確病情是否好轉,以及有無癌變。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是否感染這個細菌,簡單的就是吹氣試驗。一般醫院的內鏡科都可以檢查。檢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p):研究表明Hp是胃炎胃潰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因此,根除Hp就非常必要。根除Hp要規範、足療程服藥。不建議自己去藥店購買,最好到消化科開藥口服,服藥結束後3-4周再複查看看是否殺滅。

胃息肉:胃內息肉發生率遠低於結直腸息肉,癌變率也低。主要是看是否為腺瘤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並且比較小的話,有可能自行消失。

預防措施:如果活檢是腺瘤性息肉,建議內鏡下切除。

殘胃狀態:

既往因各種胃部良惡性疾病行胃部分或大部分切除的,都屬與殘胃狀態。容易發生殘胃癌。

預防措施:定期(3-5年)複查胃鏡,如果發現胃粘膜改變,及時取活檢明確是否有癌變,早期發現、早治療。


很多讀者聽過「十人九胃」的說法,人的一生要吃好幾噸的五穀雜糧,胃病很常見!那麼有哪些小胃病容易變成癌呢?

1.萎縮性胃炎 各種原因導致胃炎反覆發作,腺體萎縮,腸腺化生,尤其是結腸化生之後,就要警惕癌變的風險。這種情況需要胃鏡檢查,病理確診。很多患者的兄長或者長輩都有胃癌病史,是防治胃癌的重點人群。

2.消化性潰瘍 因多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又稱為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潰瘍病患者常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發生胃癌的幾率要高於非感染者,所以建議此類患者進行HP根治術(推薦四聯療法)。筆者當年的一位師兄,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多年,每年進行腸鏡檢查,第三年因為疼痛加重特意做了活檢病理,結果為腺癌,慶幸的是及時做了手術。

3.胃間質瘤 近年來發現胃間質瘤有較高的發生率,並且大於3厘米者惡性的不少見,雖然從病理上講不屬於胃癌,但也同屬惡性腫瘤,應當引起重視,部分患者可以經胃鏡切除。

胃病重在早診早治,只要發現及時,長期存活率極高,很多老年人在二三十年前做的手術,現在依然很健康!而有些因為重視程度不夠,常常在初次就診時就已經發生肝轉移了:

像這位患者,腹脹、腹痛伴食慾減退兩個月,低分化腺癌廣泛肝轉移,已經沒有手術機會了。慢性胃病的人很常見,倒也不必恐懼,定期體檢,遵照醫生的指導科學處置就好!


其實在小克看來,只要是病都沒有大小之分,因為疾病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在臨床上,一些胃病確實是和胃癌有著一定的關係如果不及時的治療或者進行預防,很容易發生一些併發症。

1.慢性萎縮性胃炎:其病理改變主要是由於胃黏膜細胞腺體萎縮導致,當腺體長期萎縮時就會有變性和增生的風險。所以當慢性萎縮性胃炎並有腸化和異型增生時應該格外注意,積極的進行相關治療,並定期胃鏡檢查。

2.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雖然沒有癌變的可能性,但是胃潰瘍的癌變率大概在百分之一左右,而且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都有除了癌變外其他的一些嚴重併發症。如出血、穿孔、幽門梗阻。所以消化性潰瘍出現後就應該積極的進行四聯藥物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並抗潰瘍。

3.胃息肉:胃部腺瘤性的息肉惡變幾率較大,所以必須使用胃鏡進行相應的活組織病理檢查,明確疾病診斷。進行相應的治療。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一般的「胃病」似乎成年人很多人都有,每天不辭辛勞的胃,如何飲食不注意,很容易就傷到胃,這也是為什麼胃病實在是太常見的重要原因。大多數所謂的胃病,其實基本是普通的胃炎,也就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也就是以前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多數不需要治療,注意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規律,良好的心態等,一般問題不大。

但也有一些所謂的「胃病」可能是胃癌的「前奏」,將來存在癌變的可能。哪些「胃癌」有癌變的風險?

一是萎縮性胃炎,特別是如果有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更要注意監控,並根據是否有癥狀,HP檢測情況來決定是否要治療。

二是胃十二指腸潰瘍,這多數是良性潰瘍,但也存在惡變可能,即所謂的惡性潰瘍。

三是胃息肉。胃息肉有不同的情況,一般的炎性息肉,癌變機率極低,但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變概率,要注意複查監控。

四是既往胃大部切除術後的殘胃,也屬於癌前狀態,要注意監控,複查胃鏡。

其實,即便沒有這些情況,對於胃癌高危人群,比如家族史,長期不良飲食習慣的人,長期吸煙酗酒的人,胃癌高發區的人,40歲以後也要注意主動進行胃癌篩查,可以先進行初篩,後進行胃鏡篩查,也可以直接胃鏡篩查。


一些慢性疾患與癌前病變均可能發展至胃癌,慢性疾患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部分切除後的殘胃等。癌前病變指容易發生癌變的胃粘膜病理組織學改變,本身尚不具備惡性特徵,如胃粘膜上皮的異性增生。

簡要介紹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潰瘍。

先說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不伴胃黏膜萎縮,胃黏膜層以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為主要表現的胃炎,預後良好。而慢性萎縮性胃炎指胃黏膜已經發生萎縮性改變的慢性胃炎,基本病理改變為胃黏膜萎縮,腺體減少。分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和多灶萎縮性胃炎(B型胃炎)。前者少見,多由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常內因子抗體陽性(75%),抗壁細胞抗體陽性(90%),往往伴貧血。後者常見,主要病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累及胃竇。治療上A型可以考慮用糖皮質激素,貧血者補充維生素B12,幽門螺桿菌相關的胃炎可使用三聯或者四聯根治用藥。適度使用胃酸抑製劑與胃黏膜保護劑。胃部長期慢性炎症可以使胃黏膜表層上皮和腺上皮被杯狀細胞和幽門腺細胞取代,稱為化生,化生範圍越廣,癌變可能性越大。胃黏膜多灶萎縮同樣增加胃癌發生風險。異型增生屬於慢性胃炎所致胃黏膜組織學損傷,分輕,中,重三度,重者易演變為胃癌。化生、萎縮、異型增生都是慢性胃炎向胃癌進展過程中的癌前狀態。

胃潰瘍主要是胃黏膜保護因素減弱導致,常見於中老年患者,容易發生在胃竇小彎側和胃角,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誘發胃潰瘍,胃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70%-80%。胃潰瘍可能發生癌變,幾率較低,不同文獻報道分布在1%-5%。治療以內科治療為主,主要原則為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根除幽門螺桿菌。當胃潰瘍出血、穿孔、梗阻、懷疑癌變時,則考慮外科治療。規範有效的內科藥物治療能夠使大多數潰瘍緩解、癒合。潰瘍反覆發作多年未愈,隨經嚴格內科治療癥狀不改善,尋求迅速根本治療方法者,可考慮手術治療。但是胃大部切除術後的殘胃有發生殘胃癌的可能,發生率約2%,多數發生在手術完成10年後,胃鏡可以確診。


推薦閱讀:

吃什麼養肺比較好,止咳又平喘呢?
長期吃高鹽食物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當聽到自己老公可能得白血病是什麼心情?
為什麼越小的雞蛋越貴?
你最反感偽科學有哪些?

TAG:腸胃病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