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閥時期,東北王、西北王、東南王和西南王他們分別是誰?分別是什麼關係?


張作霖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土匪起家,被清政府招安後先是充當日俄間諜,後投靠袁世凱,1915年護國戰爭時以奉天為大本營,先後奪得吉林、黑龍江為自己地盤,一路摸爬滾打,最後成為手握東三省的奉系軍閥頭目。

胡宗南,沒有代表性戰績,但有馭權之術,老蔣的心腹愛將。

有人說馮玉祥是西北王,因為他曾主政陝西,成軍在陝西,部隊又稱「西北軍」,但認為馮玉祥是西北王有些牽強,馮只主政陝西一個省且時間很短,部隊成軍後很快就開拔到全國各地,稱不上西北割據勢力。倒是抗戰到解放戰爭時,有著天子門第一人稱的胡宗南,先是屯兵陝甘寧地區,後被老蔣任命為陝西綏靖公署主任,後來又兼任了四川、甘肅綏靖公署主任,指揮幾個兵團幾十萬部隊雄踞西北,是名燥一時的西北王。

圖為下野後,深居天津的孫傳芳。

稱雄東南的孫傳芳,此人是繼曹錕、吳佩孚之後的直系首領,靠著直皖戰爭收編的皖系殘餘,江浙戰爭獲全勝,一步步穩紮穩打,1925年整合收編,成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五省聯軍總司令,自稱聯帥,人送外號東南王。

袁祖銘因周旋於蔣介石和吳佩孚之間,被老蔣下令斃於飯桌上。

而西南都是割據的小軍閥,勢力範圍僅限省內,比如雲南王唐繼堯、西康王劉文輝、四川王劉湘等,沒有西南王之稱,有的只是吹牛皮吹捧的。不過貴州王袁祖銘是有機會成為西南王的,他也曾做到五省聯軍總司令,但是赴了蔣介石的鴻門宴,被幹掉了。

後人對唐繼堯的評價是: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

這些橫跨數省的王,彼此之間只有張作霖和孫傳芳糾纏最多,幾次直奉戰爭兩人兵戎相見,因利益兩人多次合作,比如夾擊馮玉祥,聯合對抗蔣介石的北伐,孫傳芳戰敗後,也是逃往瀋陽投靠張作霖;孫傳芳和雲南王唐繼堯是同科出生,同一批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同時回國參加入伍考試,老相識了;貴州王袁祖銘曾擔任過五省聯軍,所以節制過四川王劉湘、雲南王唐繼堯,曾驅逐過四川軍閥楊森,使劉湘坐穩四川,唐繼堯曾對袁祖銘下黑手未成功;這些人叱詫風雲時,胡宗南還在老家教書,沒多少交集,只是後來北伐時,胡宗南當團長,跟孫傳芳的部隊接觸過。


「亂世出梟雄」,民國時期,戰亂頻繁,軍閥遍地,其中有東北王、東南王、西南王、西北王比較著名。我先羅列出這四個,然後再一一介紹吧。

東北王:張作霖、

西北王:馮玉祥、

東南王:孫傳芳、

西南王:龍雲、王家烈、劉湘、

先來說說東北王張作霖。

張作霖本是窮苦農民,後來落草為寇,憑藉本事成為山大王,後來接受朝廷招安,現身晚清官場,張作霖在官場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民國時,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他經營下的東北,堪稱北洋軍閥中實際最強的地盤,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2000多萬人口,另外,他還建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27艘大小艦船,300多駕飛機,在軍閥中實力不可小覷!

只可惜,意外喪命皇姑屯,兒子不爭氣,偌大家業被日本人佔了便宜!

再來說說西北王馮玉祥。

馮玉祥資格很老,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1921年進入陝西,接下來在陝西經營多年,地盤不斷擴大,實力增強,被稱為西北王!

西南王有三個,在西南三個省!

首先是雲南的龍雲,畢業於雲南講武堂,1927年,龍雲擔任38軍軍長,雲南進入「龍雲時代」,抗戰勝利後,被蔣介石拿下,退出政壇!

貴州王家烈,在1931年擔任貴州省政府主席,不過,才做了兩年的貴州王,就因為和紅軍作戰失利,被蔣介石一擼到底!

四川王劉湘,1921年掌握四川軍政大權,雖然屢次遭到挑戰,但是他四川王的地位未曾動搖,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率川軍出川抗日,病逝在征途!

最後說說東南王孫傳芳。

孫傳芳是山東人,早年日本留學,回國後進去直系軍閥。最強盛的時候,擔任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是實力雄厚的大軍閥,人稱「東南王」。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可以關注哦!】


東北王;張作霖。

西北王;馮玉祥。

東南王;孫傳芳。

西南王;王家烈

(西南王其實還有倆,龍雲,劉霜)。

若論這些大佬是什麼關係,那可不能亂說,就估且按「老虎」的領地算吧!都是各霸一方,沒有上下級,也沒有師生之宜,都不是省油的燈,在地盤分布上呈現犬牙交錯、相互鉗制關係,表面上都歸北洋政府領導,但私下裡暫時「一錘定音」。把一個中國分裂成幾大「塊兒」。

張作霖佔據東北三省。

馮玉祥控制了直隸、北京、天津、熱河、綏遠、察哈爾、河南、陝西、甘肅、寧夏等10省市的廣大地區,

孫傳芳控制江浙、上海地區。

那幾個西南王控了雲南,黔、川、粵、桂、湘、陝省區。

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打我,我打你,你聯合我削他,他聯合我削你。包圍中有包圍,包圍外還有反包圍再包圍,誰都防著誰,誰都不服誰,一言不和,就一個字:

打。

打完不服!

找人再接著打。沒打明白,自己又被人合起來挨打,就是撅腚不服。


民國時期有東北王張作霖,東南王孫傳芳,但是沒有公認的西北王和西南王

自從袁世凱去世後,其手下的諸位悍將就開始割據自立了,中國陷入了天下大亂的軍閥時代。此時各路軍閥之間混戰,各方的控制區域也是在不斷的變化中。

(國民政府北伐之前的局勢圖)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從廣東起兵北伐,到1928年6月8日,國民革命軍佔領北京。同年12月29日,奉系軍閥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東北易幟,效忠南京中央政府,至此北伐戰爭宣布成功。

不過國民政府僅僅是在名義上統一全國,南京的實際控制範圍只限於南方地區,各地軍閥勢力仍舊沒有消除。

此後為了爭奪對中央的主導權,1930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與地方軍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展開了中原大戰。

此戰以蔣介石的最終勝利而告終,保證了南京國民政府的權威,但是也並沒有徹底消除各地上述幾個軍閥首領。截止九一八事變之前,中國依舊是四分五裂。(九一八事變之前全國的局勢圖)

到九一八事變發生前,東北地區是由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所牢牢控制,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也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這一點毫無爭議。

張作霖出身於草莽之中,之後投靠了清政府,搖身一變成為官軍。憑藉這剿匪得力,其官職也一升再升。至清朝滅亡前夕,張作霖已升任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成為奉天的實權人物。

(張作霖)

清朝滅亡之後,張作霖倒向袁世凱,之後他驅逐了奉天將軍段芝貴,開始了自己在東北地區的大權獨攬。1918年9月他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成為公認的東北王。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並組織了北洋政府最後一屆內閣,此時他的勢力最南到達了上海,其權勢進入了巔峰時期。

不過在國民政府的北方中,張作霖的奉軍戰敗,被迫放棄了關內的土地,退守關外。而就在北伐成功的當年,他因決絕了日本的賣國要求而被炸死於皇姑屯,一代梟雄就此隕落。此後他的長子張學良繼位,擔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成為新的東北王,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張學良才率軍撤出東北,被國民政府調往西北。

除了東北地區以外,其他地方的局勢都比較複雜,西北、西南皆是多個軍閥共存。

以西北為例,在抗戰前夕,西北共有三個大的軍閥,分別是:寧夏王馬鴻逵、青海王馬步芳、新疆王盛世才。這三人互不同屬,也互不攻伐,沒有公認的西北王。

馬鴻逵和馬步芳都是西北馬家軍成員,此二人雖然都姓馬,但並不是一家子。但是他們祖上都是崛起於清末陝甘回亂之時,其先人馬海宴和馬千齡隨馬占鰲騎兵反清,後又歸降了左宗棠。左宗棠對馬占鰲十分器重,而馬千齡和馬海宴家族在戰後也被朝廷賜官員,奉命鎮守青海寧夏。到了民國後,馬千齡的後代馬鴻逵和馬海宴的後代馬步芳相繼投靠國民政府,並獲得南京的承認,繼續掌控了寧夏和青海。

新疆王盛世才本是遼寧人,祖上是漢軍旗人,長大後來關內上學,後赴日本留學,回國後參加了北伐運動。在北伐勝利後,他毛遂自薦前往新疆幫助當時新疆省主席金樹仁練兵。(盛世才)

盛世才在到達新疆之後合縱連橫,先是借馬仲英進攻新疆之機會、掌握軍權,然後將其擊敗。之後又藉助歸化軍的力量趕走了金樹仁,從而慢慢地掌控了新疆大權,成為新疆王。

盛世才在掌權之後,一直在蘇聯和國民政府之間搖擺不定。直到1944年國軍大舉開進新疆,而蘇聯人也徹底對於他的見風使舵失去了耐心,盛世才這才被迫交權,結束了他在新疆長達11年的獨裁統治。

除了西北外,西南也是如此。在抗戰前夕,廣西有新桂系軍閥李宗仁和白崇禧,雲南有雲龍,而四川則是山頭林立,最大的地頭蛇就是劉湘。由於同樣是群雄並立,所以也沒有西南王一說。

而至於東南王孫傳芳,雖然其巔峰時期曾控制過浙、閩、蘇、皖、贛五個省,但是在他早在1927年就被國民政府的北伐軍所擊敗。

但失敗之後的孫傳芳仍不甘心,他試圖說服張學良聯合閻錫山倒蔣,最後在天津被軍統策劃殺害。

(孫傳芳)


亂世出梟雄,在戰火紛飛的軍閥割據時代,人們根據以往的習慣將一些大的軍閥冠以某某王的稱謂,這些王各自擁兵數萬乃至數十萬,割據一方,宛如土霸王。

東北王

說到東北王,大多數人腦子裡都會跳出一個名字,那就是張作霖。

張作霖出身貧苦,曾參加中日甲午戰爭,後來落草為寇,與清政府較量多次,均獲得勝利,勢力壯大不少,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接受招安後轉身開始剿滅起曾經的同道,因為剿匪有功得到晉陞,之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官位進一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掌控了東北三省,清朝滅亡後成為北洋軍奉系的首領,人稱「東北王」。

在張作霖的經營下,東北大有起色,張作霖的勢力也愈發壯大,一度擊敗直系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首腦。

張作霖的絕對勢力範圍包括東北,極盛時延伸到內蒙和華北,他坐擁東北,遊走於日俄之間,維護國家對東北的掌控,當之無愧為東北王,但也因此,張作霖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釘。

1928年,北伐軍對奉系發動進攻,奉系失利,日公使芳澤謙吉勸張作霖退回東北並要其在滿蒙懸案書上簽字,事關國家主權,張作霖拒絕簽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從北京返回東北,途經皇姑屯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

西北王

西北這片軍閥不少,有人說馮玉祥是西北王,也有人說西北四馬才是。馮玉祥的確是西北軍閥,所部被稱為西北軍,他的實力也很強,但他發跡太晚,控制的地盤也不過是西北一省,後來更是跑去打中原大戰了,在西北紮根不深,稱不上是西北王。

要說西北王,應該是西北四馬共同擁有,四馬分別是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和馬鴻賓,四人皆是回族,統治青海、寧夏、甘肅等省十數年,而且都不是什麼好人,壞事做盡,喪盡天良。

四馬的祖輩從清末就開始盤踞在西北地區,實力強大,根深蒂固,後來馮玉祥失敗後,四馬各自佔領一塊地盤,名義上歸屬中華民國,但是獨立性很強。

另外還有一個人實實在在獲得過西北王的稱號,那就是胡宗南,不過他手底下的軍隊都是蔣介石的人,連他自己也不過是蔣的馬仔,算不上軍閥。

東南王

東南王也沒有異議,孫傳芳毫無疑問當選。孫傳芳是直系軍閥首領,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是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人送外號"笑面虎",又稱「東南王」,是直系後期最具實力的大軍閥。

孫傳芳幼年孤苦,寄人籬下,清末赴日留學,歸國後進入北洋軍,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的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任五省聯軍總司令。

孫傳芳一度擁兵數十萬,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用知識分子,裁減賦稅,善待農人,江南五省人民生活安定。但孫傳芳的位置決定了他不可能安穩,1927年2月孫傳芳與國民革命軍開戰,北伐軍付出慘痛代價才消耗掉了孫傳芳的主力部隊。

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隱居天津佛堂,斷然拒絕岡村寧次邀請其出任華北偽政府主席的要求。1935年11月13日,孫傳芳被施劍翹刺殺身亡。

西南王

西南的軍閥更多,而且基本沒被統一過,最接近統一的是雲南軍閥唐繼堯。

唐繼堯是滇軍的創始人與領導者,也是滇系軍閥的主要領導者,曾留學日本,參加過重九起義(雲南脫離清廷)、護國戰爭、護法運動等,地位尊崇。

唐繼堯一步步控制了西南雲貴川三省,1912年任貴州都督,1913年任雲南都督,其後一度控制四川,但是唐繼堯在四川的統治很不得民心,最後無奈放棄。

唐繼堯的大本營在雲南,自1913年開始,他在雲南執政近14年,他興辦教育、籌辦市政、發展實業,為雲南的近代化事業作出很大貢獻。但在執政後期唐繼堯大失人望,從下屬到民間怨氣很大。

1927年龍雲等人聯合兵諫,威逼唐繼堯下野。同年5月23日唐繼堯病死於昆明。

唐繼堯之後西南地區並沒有勢力足夠強的軍閥,像龍雲號稱雲南王,勢力不過一個雲南省,王家烈也就一個貴州,貴州窮弱,黔軍的戰鬥力也弱而這兩位後來基本被蔣介石借剿共之機給擼了,成了有名無實的軍閥。四川王劉湘雖然是四川王,但他連四川都沒統一,四川境內軍閥林立,楊森、劉文輝等人並不服從劉湘的指揮。


所謂軍閥割據,通常發生在王朝末期或者亂世,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近代的北洋軍閥和蔣介石統治時期。我們就先從明末清初軍閥開始說起吧。

這時候的東北王很明顯是努爾哈赤以及隨後的皇太極,西北王李自成,西南王張獻忠,東南王理應是鄭芝龍、鄭成功軍事家族。明末清初的三藩,平西王吳三桂坐鎮西南,平南王尚可喜坐鎮廣東,靖南王耿精忠坐鎮東南。

事實上,北洋軍閥時代的四大天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分別是東北王張作霖、西北王馮玉祥、東南王孫傳芳、西南王陸榮廷。其中西南王陸榮廷稍稍沒那麼名正言順,其他幾位都是當仁不讓。至於他們彼此的關係,馮玉祥與孫傳芳都是直系軍閥出身,馮玉祥張作霖互為死敵哦,北伐後期孫傳芳還為自保與張作霖抱團取暖。其他關係就說不太上了。

蔣介石時代,依然存在四大天王。東北王張學良、西北王馮玉祥(後期楊虎城)、東南王蔣介石(蔣介石坐鎮南京,實為東南王)。西南王則是一個組合的合稱,包括雲南王龍雲、貴州王王家烈、廣西王李白、四川王劉湘家族。

陳濟棠一度當過南天王,巔峰時期他名義上控制過兩廣、雲南,也能勉強稱得上西南王。至於彼此間的關係,張楊事件就不多了。馮、張、李等三人還都是蔣介石義結金蘭的把兄弟,特別是馮、李二人多次與蔣介石大打出手,關係複雜的很。而龍雲、李宗仁都參與過陳濟棠領銜的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一起反過蔣,失敗後又再次聽從蔣介石號令。

明末以來的軍閥四大天王基本就是這樣了,你覺得靠譜不?歡迎大力討論。


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司馬砸光,預定更多精彩,謝謝。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在上個世紀初,中國的土地上一直處於亂世紛爭,前後湧現了一大批軍閥。直到1928年,中國才在形式上得到了統一。然而地方軍閥依然不服從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形成了東北王,西北王,東南王和西南王等幾大勢力。

東北王就不用多說了,以張作霖為主,以東北地區為勢力範圍,屬於這幾大王中實力最強的一派。儘管實力強大,縱橫東北一生的張作霖最終還是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上。在張死之後,不到三年的時間,東北也被日本人以武力奪取了。西北王有人覺得是馮玉祥,有人又認為是馬步芳。當然按照當時西北地區的劃分,這西北王非馬步芳莫屬。馬步芳一生作惡多端,仗著手上的馬家軍到處為非作歹。在解放戰爭時期,被我軍殲滅。

東南王則是孫傳芳,屬於奉系軍閥,巔峰時期勢力橫跨浙,閩,皖,蘇,贛五省。因為反對革命,與北伐軍大戰,最終被北伐軍隊所擊敗。隨後東南地區成為了蔣介石的核心地盤,抗日戰爭爆發後,東南地區被日軍佔領。西南王爭議比較大,按照先後順序可以分為雲南軍閥唐繼堯,後來則是龍雲,控制西南地區數十年。劉湘,王家烈也可以算得上西南王,只是控制的地區僅限一省之地。

原創不易點個贊,喜歡「兵說」的朋友們關注一下吧,更多好文為您奉上!


中國軍閥時期,各地將領擁兵自重,為爭奪地盤與利益,相互之間大小戰爭不斷,給國家百姓造成深重災難。

最為有名莫過於東北王張作霖,西北王馮玉祥,東南王孫傳芳,西南王劉湘。

東北王張作霖是土匪出身,素有心機與膽識,曾打敗吳佩孚,入主北京,後因不願做日本人的傀儡,被日本人炸死與皇姑屯。東北在他統治期間,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一度出現繁榮的景象。

西北王馮玉祥算是直系軍閥的分支,他曾驅逐末代皇帝溥儀,槍斃段祺瑞的左膀右臂徐樹錚,與閻錫山聯手發動中原大戰,後被蔣介石收攏,成為國民黨中央大員,建國前夕,乘船由海外歸來,不幸船上失火遇難,也有人說是蔣介石派特務做了手腳。

東南王孫傳芳,佔據江南富庶地區,曾擁兵幾十萬。此人心狠手辣,為人不擇手段,是四大王中人品最差的一個。後背北伐軍打敗,不得已過起隱居生活,曾佯裝心向佛門,暗中卻與日本人勾勾搭搭。1935年,被俠女施劍翹暗殺與寺廟中。

西南王劉湘也算是一代梟雄,從普通士卒一步步登上西南王的寶座,他足智多謀,用兵有度,楊森,劉文輝這些曾經四川軍閥,無一不栽在他手裡。抗戰爆發後,親率幾十萬川軍出川,在即將開展前夕,不幸患重病,臨終曾留言:抗戰到底,始終不渝,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稱得上是一位顧大局,重大義愛國軍閥。


毫無爭議的北洋軍閥東北王張作霖,東南王孫傳芳

東北王張作霖這是一點爭議都沒有的,以張作霖巔峰時期擁兵三十多萬,掌控東北全境,並且將勢力延伸到華北地區,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從北洋派繫上來說,張作霖是北洋旁支奉系,但也算是北洋,最巔峰的時候已經不是東北王能夠阻擋的了,當時已經入主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主導北洋政權,實際成為國家領導人。

東南王孫傳芳,孫傳芳原來是直系中一個不太牛叉的人物,但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後,直系老大吳佩孚被張作霖打敗,給了孫傳芳在東南沿海省份快速發展的機會,當時張作霖已經馬飲長江水,差一點就坐穩統治了,孫傳芳反奉一直打到山東,佔據福建、浙江、江蘇、江西、安徽五省,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南王。

北洋軍閥除了這二位,當年也得說說吳大帥了,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被美國時代雜誌成為「中國最強人」,那可一點不是吹出來的,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失敗前,那可是連戰連勝,號稱常勝將軍。儘管在直奉大戰中一敗塗地,後來還是在湖北地區站穩了腳跟,又成為一個大軍閥。

如果按照射鵰中封個五絕,吳佩孚絕對是中神通的位置,在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進行北伐的時候,要打倒的三大軍閥,就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當時北伐時制定的政策很好,先打吳佩孚,再打孫傳芳,最後再打張作霖。孫傳芳忌諱吳佩孚,因此在吳佩孚挨打的時候沒有進行支援,等吳佩孚被打敗了,孫傳芳也沒逃脫北伐軍的打擊,儘管後來北洋政權抱團取暖,後來也抵擋不了國民革命軍的打擊了,這裡面要說一下,北伐軍即國民革命軍,不單單是廣州國民政府的部隊,老蔣十萬人不可能打過北洋政權百萬之眾。在1928年時,馮玉祥、閻錫山都加入了國民革命軍隊伍,加在一塊,早就超過百萬了。

西北王並非一定就是馮玉祥

關於西北王的說法,儘管馮玉祥完全能夠稱得上是西北地區的主宰者,其軍隊後來也被稱為西北軍,但是很少有說馮玉祥是西北王的。

馮玉祥從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後,以陝西為根據地開始向西北擴張,西北馬家軍也都聽從馮玉祥的,但是這並不表示馮玉祥就獲得了西北地區的絕對主宰權,畢竟馬家軍都是獨立於馮玉祥西北軍體系之外的。所以,馮玉祥絕對稱不上西北王。

如果掰開來說,馬家軍中的馬步芳被稱為青海王,馬鴻逵被稱為寧夏王,新疆的主宰者是盛世才,所以盛世才被稱為新疆王。

另外,從稱謂上來說,張作霖、吳佩孚他們喜歡稱大帥,馮玉祥他們喜歡稱司令。

東南局勢最為複雜,沒有哪一路軍閥可以號稱西南王

西南地區在民國時包括雲南、貴州、四川、廣西,在當時雖然相互討伐,甚至是互相染指,但是終究是未能統一西南,桂系陸榮廷巔峰之時跨兩廣,滇軍唐繼堯巔峰之時染指四川和廣西,但是都沒有成氣候。

後來新桂系取代舊桂系掌握廣西,龍雲、盧漢取代唐繼堯掌握雲南,滇桂之間戰事停歇,相比之下後來影響力最大的應該是四川的劉湘。

貴州則是王家烈最為出名。

所以,西南掰開來算的話,雲南王龍雲、四川王劉湘,貴州王王家烈,民國能稱廣西王的不是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而是舊桂系的陸榮廷。

關於西南軍閥之間的權力鬥爭,實際上還應該加上廣東粵軍,和江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征伐不斷,直到孫中山先生在廣東建立國民政府,才逐漸讓西南軍閥消停。

所以,也就不存在西南王了。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你爭我奪,爾虞我詐。出現了諸多稱霸一方的軍閥自立為王。那麼歷史上號稱東北王,西北王,東南王,西南王的都是誰呢?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人。大家對他都非常了解了,是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早年被迫投身綠林,當了土匪,一步一步勢力逐漸壯大。先後任奉天督軍 ,東北三省巡閱史等,擁有東北軍數量到三十萬之多。並且在東三省建有兵工廠。打造出了殺傷力極強的(遼十三)步槍品牌。張作霖還組建了強大的海軍部隊。擁有大小戰艦數十艘。號稱東北王。第二次直奉大戰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空軍大元帥。後來因不滿日本人拉攏,拒絕簽定賣國條約。1928年6月4日,在從北京回奉天的途中被日本關東軍埋的炸藥炸死。當時張作霖53歲。歷史上稱這次襲擊為皇姑屯事件。

二,西北王馮玉祥。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出生於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26年7月,馮玉祥任陝西督軍後,開始在西北一帶,擴充勢力。所率部隊被稱為西北軍,馮玉祥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當時,西北軍走出了許多顯赫一時的人物。例如韓復渠,石友三,孫殿英,宋哲元,佟麟閣,孫連仲登都是馮玉祥的部下。1927年,馮玉祥出兵潼關,參加了北伐戰爭。其部隊最多的時候達到40萬人。1929年北伐成功後。馮玉祥倒戈與蔣介石發生了矛盾,導致蔣馮戰爭開始。1930年,馮玉祥聯合閻錫山,李宗仁起兵反蔣,發動了中原大戰。最終由於閻錫山的晉軍支援不利,和張學良從中調停,導致馮玉祥兵敗下野。馮玉祥的西北軍從此瓦解,被蔣介石解散收編。

1948年9月1日。馮玉祥至美國回國途中乘坐的(勝利號)輪船途經黑海失火 ,馮玉祥與其女不幸遇難,享年66歲。

三,東南王孫傳芳。孫傳芳(1885~1935)字馨遠,出生於山東省泰安市。直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外號笑面虎。直系後期最有實力的軍閥,號稱東南王。

孫傳芳自幼孤苦伶仃,寄人籬下。1904年出國赴日本留學,畢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歷任北洋陸軍營長,團長,旅長等職。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閩,皖,蘇,贛五省聯軍。擁兵數量達10萬之多。孫傳芳任五省聯軍總司令。1927年,孫傳芳派兵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其主力部隊消耗殆盡。孫軍節節敗退。孫傳芳見形勢不妙,便渡過黃河北逃。跑到奉天后,委曲求全後,被張學良任命為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隱居於大連。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遷居到天津。1935年11月13日,天津居士林被施劍翹(施從濱之女)開槍打死。終年51歲。

四,西南王,(劉湘,龍雲,王家烈)。西南王是由當時的(四川王)劉湘,(雲南王)龍雲,(貴州王)王家烈三人組成。主要介紹一下劉湘吧 ,另外二位在此就不一一敘述啦。

劉湘,(1888~1938)字甫澄,四川成都大人。1888年7月1日出生,民國時期四川軍閥。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09年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校,1910年進四川陸軍講武堂深造。1921年7月,任四川各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所屬部隊人數達8萬餘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王。

1935年2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劉湘致電蔣介石。通電全國,一致抗日。937年10月15日,劉湘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任集團軍總司令。帶病奔赴抗日前線,後來劉湘病倒在了抗日戰場上。1938年1月20日,不幸在漢口去世。時年50歲。


推薦閱讀:

林彪論戰術思想與戰鬥作風(5):關於「四快一慢」的報告
軍事吐槽大會(一)——被迫裝備「劣質」武器是種什麼體驗?
兵棋開箱 Korea: The Forgotten War
IJN最後的武士 永遠的旗艦 她即使面對核爆依然挺過了一次
普拉加戰役(1-1)

TAG:政治 | 軍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