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人為什麼都想生兒子?


看了一下所有的回答,基本上都在說什麼養兒防老,男婚女嫁。抱歉,我認為中國人想生兒子這個事恐怕害得從根上說。

這個根在哪呢?就是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

在人類早期,大約兩萬年前到六七千年前,中國的原始部落是一水兒的母系社會制度,也就是「無父無夫的國度」,這一點在某些少數民族部落中仍有體現。男子到其他部落去通婚,生下的孩子留在當地部落,而男人返回。在母系社會中,女性作為主要的經濟和生產支柱(畜牧、採集、桑麻),男人只能苦逼地出去打獵(有時候還空手而回甚至死在外面),因此女性的的地位很高。中國人的姓氏現在看來是隨父姓,然而在先秦之前,姓和氏是分開的,姓代表的宗族,而氏代指旁裔,比如秦始皇就是嬴姓趙氏。整個「姓」就是從母系氏族社會流傳下來的。

大約在五六千年前,隨著農業的興起和生產力的發展,男人們因為身體上的優勢成為了主要的生產力和經濟支柱(耕種和漁獵),人類社會漸漸轉向父系社會,即女子外嫁,子女們從父親那裡繼承姓氏和財產。但其實直到先秦時期,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想生兒子還是女兒,跟整個歷史環境有大關係

漢代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整個儒家的倫理道德體系開始浸透入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同時農業文明的發展更加分化女人和男人的分工——男人能耕田,能打仗,這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兩件事。

而且當時漢武帝連年對外用兵,男丁損失很大,朝廷也利用儒家禮教鼓勵大家生兒子。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唐朝,風氣又有了轉變。

李唐出身隴西,受胡人影響比較重,整個唐朝的風氣十分開化,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也比較高(看看武則天就知道了),而當時受武則天和楊貴妃的影響,民間對於選秀女這件事非常熱衷,「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是當時多少普通人家飛黃騰達的捷徑啊。

然而隨著唐王朝的隕落,到了宋代,隨著程朱理學的推廣,中國人對傳宗接代這件事看得越來越重,同時三綱五常的推廣讓女性的社會地位降低,整個國家進入了完全的男權社會。此時大家自然是想要生兒子。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其實並不只有中國人想要生兒子

在之前的歐洲,各國的貴族皇室也是瘋狂地想要生兒子,因為他們也是男權社會,也只有男性子嗣可以繼承封地和領土,女性子嗣只能通過招婿來維持自己的繼承地位(還得是沒有兄弟的情況下)。


說一千道一萬,我認為「想生兒子」這件事不過是男權社會中男性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創造出來的,也是歷史進程選擇的結果。到了近現代,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許多工作男女都已經可以勝任,女性在整個社會產業結構中也能獨當一面而不再依附於男人。但某些地區仍然保留著出於傳宗接代或者養兒防老的目的想要生兒子,這其實是一種思想意識無法匹配社會生產力進步程度的體現罷了。


養兒防老是中國幾千年亘古不變的觀念,兒子是自己家的,等年齡大了喪失勞動力可以託付餘生,而女兒終究是潑出去的水,到了別人家伺候公婆。

有個兒子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當今社會養兒防老的意義在於心理安慰方面,老人總會有生老病死,雖然女兒被稱為貼心小棉襖,但是在大事件方面還是和男人稍微有所差距!

另一方面就是傳宗接代,中國自古就崇尚孝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的出現和傳宗接代就是為了在生物進化和相互競爭中,不至於失敗或被淘汰。這就是自然的規律和必然,說白了並不神秘,守住香火就續住了命脈。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生兒子,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中國養老制度的缺失,雖然現在生兒生女的觀念在慢慢淡化,但是養老制度的完善才是當務之急。


想生兒子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的一種醜陋的觀念,以前舊中國就是重男輕女習慣一直傳到今天不過現在改變很多了,說白了就是傳宗接代,在我們那裡風俗就是女人不可以進廟和洗祭具,下面先說說洗祭具在我們那裡有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曆年末就是大年三十把家裡逢年過節所祭拜的祖先用的祭具比如香爐.筷子.匙羹啊等從祭枱上取下來洗過然後在等年初一十二點再從新擺上祭枱,每年都是這樣輪迴洗。再說女人進不了廟,廟相信大家都懂每個農村村頭都有一座廟有的地方叫土地廟或者祠堂,我們那裡逢年過節不管大節或小節都殺雞或者拿熟豬肉去那裡祭拜,我們那裡的廟只有男人可以進去拜女人不行。反正在我們那裡的女人在很多方面是有限制的,所以中國人就想生兒子。


生兒子不受騙放那都放心。不吃虧和人上床吃虧的是女生。不用每月有幾天不方便。不用做家務生孩子照顧老人。做飯洗衣服都是女人的事情。只要掙錢就行。而且可以領一兒媳回家。說什麼男女平等。那個單位或當兵都喜歡男性。因為女的要生孩子事情多。你看那一些當官的男多還是女的多。體力上也是要強於女性。所以還是生男孩好。


中國人想生兒子的主要原因分為以下兩種。

往大了說,是為了繼承和傳承。

有錢的繼承祖業,然後一代一代的銘記祖先,感恩祖輩。沒錢的,也是繼承,只不過到最後有可能繼承的就是一畝三分地了。

有些大家族,因為一代一代的積累和奮鬥,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或著書立說,或帝王將相,家風的傳承和傳家寶傳承,一直有傳男不傳女之說。想流芳百世,就想著必須生男孩。

往小了說,是為了防老

千百年來,男人的社會地位明顯高於女人。在男人眼裡,女人只是附屬品。就連死後的墓碑上,也被冠以夫姓僅僅寫著XX氏。以前的家裡,男人是主要賺錢的力量,女人只負責相夫教子,一切男人說了算。就更加劇了生男孩的意願。


因為從古到今根深蒂固的觀念,覺得沒有兒子就沒有了後,還有傳統的母憑子貴,有的媽媽生了幾個女兒覺得矮人半截,總羨慕人家有兒子的,再加上老人們重男輕女,有個兒子在家裡的地位都高一等,特別在農村,更顯得兒子的重要,以至於越生越窮,越窮越生。其實真正貼心的還是女兒,,有的人知道這個道理,死要面子,看別人有了兒子自己也要有,也導致了社會上男多女少的現象。


說白了就是重男輕女.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都是有問題的!兒子那麼重要你自個兒生去呀,可別找女人來生!你說抬杠,我就抬杠!因為你不知道兒子就是從女人陰道里出來的!你對女人從來沒有尊重和寄望,女人真傻,自己懷胎10月受苦生下來給別人姓.要我一輩子做不到,因為你跟別人姓就不屬於我了.10月懷胎生你有卯用!天下女人都該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這輩子都在做什麼!


你的這個問題,我不完全贊同,因為在我周圍的確有對孩子性別無所謂的家長,他們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自己的孩子,無論是男女都喜歡。回到你說的這個問題上來,大部分中國人都有重男輕女的毛病。歸根結底,是中國幾千年來男尊女卑思想下的產物,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其實真的平等了嗎?如果真的平等了,還會喊這個口號嗎?我想,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種思想會越來越淡化,直至消失。【我是那樽老酒,歡迎你的關注】


我就是生了倆個兒子,我老公很喜歡,他的爸媽很不喜歡,主要是他爸媽只想打麻將,好吃懶做就想耍,在二娃還沒出生的時候就罵過我,他媽叫我去賣成錢,我老公說就算沒錢養不起送人,也不要去賣兒賣女嘛!別人都喜歡生兒子,我還喜歡生女兒,女兒心細,兒子比較懶.


我作為一位東方方人,地地道道的炎黃子孫,重男輕女,男尊女卑是中國人的一個文化。易經裡面就說了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如果一個家裡沒有天,哪來的地,我認為中國人都願意生個兒子傳宗接代是非常好的文化思想,農村更加突出,因為農村的傳統文化保留還比較完好,我比較贊同這種思想!


推薦閱讀:

練硬筆用什麼字帖比較好?
在過幾天就要跨年了,你想對2018年說什麼?
《旅行青蛙》為何如此牽動我們的心?
雅馬哈飛致150怎麼樣?

TAG: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