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4大美女的真實結局是怎麼樣的?


中國古代4大美女儘管家喻戶曉,但糾結起真實的結局,這是很難下定論的。通過數代文人墨客演繹和杜撰,結局是多樣的。我這裡也只好翻閱經典,發表一點不同看法,以作聊資。

(第一美女西施,有其人,無其事)

第一美女西施,名夷光。春秋時越國人。出生浙江諸暨苧蘿山村。國難當頭之際,她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讓越王把自己獻給吳王夫差。把吳王迷惑的眾叛親離,使吳王沉緬於女色,荒理朝政,致使吳國走向了滅亡的道路。這個板本就是東漢文學家趙曄先生撰寫的野史《吳越春秋》《越國志》包裝出來的美麗動人的西施姑娘和她的動人事迹。

(管仲,齊國丞相,公元前725年一公元前645年,先秦有名的政治家)

然而在距《吳越春秋》等著作問世前早大約200年,西施就大量出現在先秦文字記述。管仲的《管子》就記述到:毛嬙,西施,天下美人也。這又引出一個版本。據史籍《通志.民族略》記載:施姓發源地在山東。春秋時魯惠王之子姬涅之子姬尾生字施父。史稱施文尾。那時的西施美女就涎生在山東。出身平民,但十分美麗。後在選入宮中的路上,被人們目矚豐彩。官府競收錢幾文,才能目睹芳容。一時振動朝野。這才出現《管子》《墨子》《莊子》等先秦諸子的褒揚。

可惜關於西施的記載在公元前213年被秦始皇老先生一火梵掉了。當時越吳兩國的歷史,以嚴謹聞名的《史記》所記載,有越王獻美人給吳王是事實,但沒有西施的名字。再說越王和吳王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20年一565年間,和先秦諸子口中的西施相差百年之多。趙曄先生是用的移花接木手段,將先秦的美女西施嫁接到了越國的頭上。不管是爭議和質疑,我還是很佩服趙曄先生塑造的西施形象。至於她的結局,先秦時期的西施就沒法考證了。至於流傳下來的結局就有5至6種說法。但主要的結局有兩種:悲劇:事情成功後,越王的老婆竄掇著越王卸磨殺驢,生怕再迷住越王,用牛皮縫製的口袋,裝上石塊,把西施沉到了江里。還有一種說法是喜劇:與范蠡完成卧底任務後,雙雙泛舟遠遁,去那美麗而又遙遠的地方去度過屬於她們兩個的愛情生活。

西施這個古代的美女不管結局如何,她的美女形象經過歷代文人的宣染,已經浸到了人們的精神文化裡邊了,用任何什麼力量都不能把她從人們的心中抹掉。

(第二個美女王昭君,有其人,也有其事)

第二個美女是王昭君。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故事。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寶平村。(今湖北省興山縣寶平村)。(公元前52一公元前15年)。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不通曉。被漢宮選為宮女。因性格倔犟,不願行賄宮中畫師,以致帝不臨幸。心中積怨。這時正值匈奴呼韓邪王單于來漢朝求親,昭君自請出塞。到匈奴後封為「寧胡閼氏」(即皇后的意思)。呼韓邪王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整個匈奴地區。和漢朝合好了大半個世紀。

王昭君和呼韓王單于生活了3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昭君上書漢成帝求歸,帝不允。從胡俗,嫁於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了11年,生有兩女,長女叫須卜公主,次女叫當於公主。王昭君的結局是在33歲時因病逝世。去世後葬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青山,傍黃河水,人稱之為「青冢」。

另一種結局也是悲劇。昭君上書請歸,不被帝允,心懷積怨,後又因西漢王莽奪權,奪取了劉家的天下,王昭君在異國他鄉,孤苦伶仃,最後服毒自殺。

(第三位美女貂蟬,本無此人,純屬虛構)

貂蟬姓任,名紅昌,山西 忻州人氏,也有說是甘肅臨洮人。選入宮女後,執掌貂蟬帽故名貂蟬。因避十常侍亂,認司徒王允為義父。這些說法基本是元朝雜劇《錦雲堂美女連環計》里的台詞。元代雜劇虛構的貂蟬多去了。如《奪戟》《關公夜下斬貂蟬》。這些雜劇的來源基本出自《三國志平話》。後來元末明初的羅貫中老先生在此基礎上塑造出這個美貌出眾,為救天下蒼生,受王允之託,挑撥呂布和董卓兩個色鬼之間的矛盾,最終殺掉了專權獨霸的董卓。

人物本來就是虛構,真實的結局是沒有的。那隻好照以元雜劇的說法。貂蟬的結局大約也有5至6種,甚至更多。但都逃不出悲喜兩結局。

先說悲劇:《關公月下斬貂蟬》這部元雜劇流傳最廣,影響很大。說的是曹操白門樓殺掉呂布後,為了用美色去迷惑和控制關羽,將貂蟬送與關公做夫人。貂蟬便做出千般嬌媚,萬般柔情挑逗關羽。關羽不為美色所動,最後將貂蟬殺死。受此劇影響,徴劇、川劇、紹劇、京劇都有《斬貂》這部戲。

最好的結局是《錦雲堂美女連環計》中,貂蟬自呂布白門樓死後,曹操將貂蟬送於關羽,關羽不但不近女色,還很義氣,偷偷把貂蟬送回了故鄉木耳村。貂蟬一直守節未嫁,最後熬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貞烈老嫗。

(三國志)作者陳壽(公元233年一297年)

貂蟬不是三國美女,這是不爭的事實。蜀國滅亡時,陳壽30多歲,並且是蜀國的觀客史令。對於三國的人和物,基本了如指掌。翻遍《三國志》全書,根本就沒有貂蟬這個人物。當然了,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不同,所以說貂蟬這個人物是元末明初由關漢卿、羅貫中等文豪杜撰和虛構出來的,她是沒有真實結局的。他們塑造了一個翩翩動人的大美女,我們就應該感謝他們。

(第四美女楊玉環,有其人,也有結局)

楊玉環(公元719年一756年)號太真,山西永濟人。楊玉環第一個丈夫是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後來被她公爹唐玄宗看中,唐玄宗又把韋昭訓的女兒立為壽王妃,遂後把兒媳婦楊玉環收為已有。公元745年入宮時,唐玄宗已經61歲,楊玉環27歲。白居易形容楊玉環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她不光美,而且媚。唐玄宗自有了楊貴妃,無心打理朝政,致使公元77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史發生叛亂。安祿山以清君側的名義舉起了造反的大旗。

這時的唐玄宗慌了手腳,急忙和楊貴、楊國忠逃亡蜀中。途經馬巍驛(陝西興平市西南),以陳玄禮為首的禁衛軍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唐玄宗還沒來的急答應,禁衛軍以把楊國忠砍死。國忠死後,玄宗對大家說,國忠罪已當誅,貴妃無罪。無奈陳玄禮為首的禁軍皆認為貴妃為紅顏禍水,安史之亂罪責難逃。不殺貴妃難平軍心。

唐玄宗六神無主,詢問身邊的高力士。高力士說,為求自保,不得己而為。可憐的楊貴妃被唐玄宗賜了一根3尺白凌,縊死在佛堂前的梨樹下,時年38歲。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楊玉環沒有死,有人頂替了楊玉環。真的楊玉環逃亡去了日本。據說日本現在還有楊貴妃的墓呢。你信嗎?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其中的「沉魚」,說的就是西施。

西施,春秋末期農曆六月廿四日(陽曆7月19日)出生於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越國勾踐被吳王打敗滅國後,一心復仇,希圖東山再起,所以接受文種范蠡的挑選美女,經嚴格訓練後獻給吳王,做美女間諜。西施被文種范蠡看中後,後來就成為吳王的妃子,整天迷惑吳王不幹正事,最終導致吳國滅亡。滅亡後,西施也死了。有的說是西施覺得對不起吳王就自殺了。有的說,西施被勾踐和范蠡等人以紅顏禍水的罪給殺死了,還有的說,吳國人痛恨西施吃裡扒外的行為而殺死了西施。西施被殺死後,就被用牛皮裹著,投到江里,不知所終。依我看,西施被訓練為美女間諜了,自己不可能自殺。在吳國滅亡之前肯定會想法逃跑。但能不能逃跑了,就看西施的造化了。在吳國城門攻破之際,被吳國人殺死的可能性很少,畢竟屬於王妃級別的,沒有吳王的命令誰敢殺她?所以被越王勾踐殺死的可能性較大。但無論如何,西施死後屍體被扔進江河水中卻是不爭的事實。

王昭君(約前52年—約8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王昭君主動請求外嫁。漢元帝批准王昭君作為和親對象。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在路途中於馬上彈奏《琵琶怨》。琴聲使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下來,於是落雁就成為王昭君美貌的象徵。

據《西京雜記》記載,王昭君為漢元帝的宮女,因為她不肯賄賂畫工,所以畫工將她畫得很醜,後來匈奴來求親,漢元帝就按圖像選王昭君去,臨行前才發現昭君優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及,追究下來,就把毛延壽、陳敞等許多畫工都殺了。

王昭君先是嫁給呼韓邪單于(前夫),前夫於公元前31年逝世,昭君與其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 後又按照匈奴風俗嫁給前夫的大兒子雕陶莫皋單于(後夫),公元前31年至前20年在位,昭君與其育有二女。長女即須卜公主,小女即當於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二十年後,53歲的王昭君鬱鬱而終,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義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為了剷除董卓,利用貂蟬挑撥離間董卓與呂布關係。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最終獲得成功。於是貂蟬成為呂布的妻子,並生有一女。當呂布被手下出賣之後,曹操斬掉了呂布,但貂蟬的下落卻未交代。因此後世有了關羽殺死貂蟬的傳說,貂蟬歸隱田野等等的說法。個人認為,呂布的手下不太可能殺死貂蟬與女兒,貂蟬與女兒有可能被曹操俘虜。因為貂蟬先後跟過董卓和呂布,又生活孩子,所以關羽,曹操等人都不可能將他們收為自己的小妾或女僕。殺死他們,也畢竟對自己名聲不好。所以,很有可能是准其歸隱田野了。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現在的山西永濟市人。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四大美女中首屈一指。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同時賜楊貴妃自盡。民間關於楊貴妃的死還有一種傳說,即高力士給楊貴妃吃了一種類似於安眠藥的藥物,讓其處於假死的狀態,騙過禁衛軍,隨後命身邊可靠的人與當時在大唐留學的日本人送其去了日本。還有一種說法是,禁軍將領陳玄禮愛慕貴妃的國色天香,不忍心殺她,就與高力士合謀,以侍女代死。而負責運送屍體、檢驗屍體的官員恰恰是高力士和陳玄禮,這才瞞天過海,救了貴妃一命。在陳玄禮的親信和日本遣唐使的護送下,貴妃乘船離開大唐,到了日本山口縣久津。至今,日本不但有貴妃鄉、貴妃塔,甚至還有楊貴妃觀音廟。又據說日本明星山口百惠曾說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代。究竟如何,仍待考證。

四大美女,看來還是王昭君日子相對好些。有兒有女,也算善終了。


中國歷史的四大美女中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結局都是比較凄慘的,所謂美好結局很可能是人們一種良好的願望而已,至於貂蟬則歷史上查無此人很可能是虛構的人物。

一、有多種結局的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戰國的越國人,出生在現今的浙江諸暨苧蘿山村,傳說她天生麗質有沉魚之貌。因此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一邊卧薪嘗膽伺機,一邊採用謀臣范蠡的美人計把她和鄭旦兩位絕世美女獻給夫差,指使她們迷惑好色夫差以挑起吳國內部矛盾。

結果西施果然不負所望讓夫差沉淪,為勾踐滅亡吳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其結局卻撲朔迷離。有羞愧自殺、被吳人沉湖沉江以及被越國的勾踐、王后、范蠡等人沉湖沉江等多種悲慘死去的說法,而所謂她和范蠡相愛最後功成身退兩人泛舟而去很可能是一種良好的願望。

二、飽受匈奴陋習所苦的王昭君

王昭君本名王嬙,西漢時期人物,出生在現今的湖北宜昌興山縣,傳說她有落雁之貌被選入漢元帝後宮中,據說因為沒有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結果被畫成醜女,因此沒有能夠得到漢元帝的寵幸,後來自願出宮嫁給請求和親的匈奴呼韓邪單于,因此歷史上就有了昭君出塞的典故。

可是她大概是在在路途中就後悔嫁給呼韓邪這個快要入土的老頭了吧?於是彈起來哀傷的琵琶曲好不凄涼傳說使得南遷的大雁都掉下來了。後來王昭君先後嫁給了呼韓邪和雕陶莫皋父子,這種陋習讓禮儀之邦出生的王昭君非常難過,早在呼韓邪死後她就寫信給漢元帝請求回中原,後來有人說她最終不堪恥辱自殺身亡了。

三、莫須有的虛構人物貂蟬

貂蟬因為是虛構人物,因此人物有多種原型不可考證,傳說她有閉月之貌,因此後來王允收為義女巧施美人計離間董卓和呂布父子,結果呂布果然和董卓反目成仇最終殺了他,而貂蟬則在之後跟了呂布最後不知所蹤。

但是歷史並沒有貂蟬這個人的任何記載,史書上確實記載了本來就和董卓發生矛盾的呂布和董卓近幸的婢女內心很不自安,因此被王允抓住機會用離間記剷除奸臣董卓一事,可是並沒有說這個婢女就是貂蟬以及被王允收為義女的事,所以這個貂蟬很可能就是人們以此為原型虛構的人物。

四、死於馬嵬坡下的楊貴妃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是唐朝時期人物,出生地現在有爭議,傳說她有羞花之貌,原本是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後來厚顏無恥的唐玄宗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兒媳身上,強行讓她出家掩護後把她佔為己有,可謂是恬不知恥的大淫棍。

後來楊貴妃認了個乾兒子安祿山還因此發生醜聞,而正是這個依靠她受重用的安祿山把她送上了不歸路,安史之亂後西逃的將士把罪責歸於楊國忠和她,因此在殺掉楊國忠後強迫唐玄宗殺死楊貴妃,最終在馬嵬驛下楊貴妃被高力士縊殺了。當然關於楊貴妃的結局小說和電視劇里同樣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有人甚至說她沒有死而是去了日本。


形容一個女孩非常漂亮,我們經常會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但這兩個成語其實是說中國古時四大美女的。有的朋友估計就不是太清楚了。沉魚所說的是西施浣紗的典故、落雁所說的是昭君出關的典故、閉月所說的是貂蟬拜月的典故、羞花所說的楊貴妃醉酒觀花的典故。

這四大美女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都有著一段凄美哀婉的故事。這四個美婦女最後的結局如何?也是不少人關心的事情。

一、沉魚的西施。西施最終的結局,在民間流傳的說法有好多種。在這裡只把主要幾種結局寫了出來。吳越之爭,勾踐嘗膽。西施也在吳越之爭中扮演了一個令人心痛的角色。

1、自盡說。越國將吳國滅掉後,西施內心既愧又喜。愧的是對不越吳王夫差對她的一片情意。喜的是自己的使命終於圓滿完成。在這個矛盾心理的驅使下,日夜不能眠。最後上吊自盡於館娃宮內。

2、同游五湖說。這種結局說法比較讓後人接受。也風行於世。《越絕書》中有一小段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蘇東坡在《水龍呤》中也曾寫到: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的詩句。顯然蘇大師也認同了這個觀點。在山東肥城陶山,現有范蠡墓和傳說西施墓的存在。

3、范蠡沉湖說。據說吳國被滅亡後,越王也不似以前那樣勤儉制國,也慢慢開始喜好女色起來。西施的美貌打動了越王,於是就想將西施納於後宮。范蠡因怕越王步了吳王的後塵,便設計將西施沉於湖中溺死。

4、吳人怨恨說。說吳人怨恨西施因美色誤了吳王。將西施沉於江心。這個說法在《東坡異物志》中,也間接證實了這種說法的存在: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5、越王加害說。勾踐卧薪嘗膽滅了吳國之後,認為西施美色是吳國滅亡的主要原因。因怕也步入美色後塵。故賜西施沉江而死。

6、越後沉江說。越王滅吳後,欲將西施納入後宮。越後認為西施「紅顏禍水、美色誤國」。也怕越王「從此不上朝,毀了大好江山」。故命手下將西施裝入皮袋,沉入江底。這個說法被《東周列國志》所認可。

沉江說曆數起來,有四種說法之多。為什麼呢?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也說「......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越春秋》中也說:「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在這裡,鴟夷的解釋有很多種,但解釋為「牛皮」似乎更為正確一些。

宋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詩說雋永》中的話說:「福州嶺口有蛤屬,號西施舌,極甘脆。」也是暗指西施沉江之說的成立。

二、羞花的貴妃。

公元756年,一場震驚海外的「安史之亂」,將大唐的開元盛世一掌擊落塵埃。玄宗李隆基倉皇帶著心愛的貴妃,連夜出逃。行至馬嵬坡時,士兵兵變。將楊國忠殺死後,又進而要求處死貴妃。玄宗無奈,只得賜死貴妃。

事情到這裡就有了多種說法。之所以對於貴妃之死有了歧義,一是因為新舊唐書中記錄分別是:舊唐書中:肌膚已壞,香囊猶在。而新唐書中則是:香囊猶在。新舊唐書為什麼記錄不一致?四川都江堰紅梅村也傳說在它的後山有一個千年古墓,就是貴妃的墓。為何貴妃從身死馬嵬坡,為何棺木卻在四川都江堰呢?更有一個說法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寫: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傳說當時是貴妃身邊一宮女代貴妃身死。而貴妃暗中逃至日本山口縣久津。這在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也有描述論證。據說影星山口百惠自稱就是楊貴妃的後人之說。

三、落雁的昭君。漢朝與匈奴和親,王昭君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在昭君的斡旋下,和當時的環境下,漢朝與匈奴40多年無戰事。當呼韓邪單于死後。又從「胡俗(父死,妻其後母)」,又嫁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又十多年沒有和漢朝發生戰事。

昭君死後,被厚葬於現呼和浩特市南郊,被稱為「青冢」。昭君後因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名為「明君」,史稱「明妃」之說。但是昭君何年因何故死去及在哪亡故,史書因無記載,史實也無從考證。

四、閉月的貂蟬。關於貂蟬的結局,也有多種說法與傳說。在這裡只節選幾個主要的。

一、崑劇《斬貂》中,講呂布白門樓兵敗,被曹操抓獲後斬首。貂蟬則被張飛轉贈於關羽。但關羽一是忌貂蟬已是破瓜之身,二是恐貂蟬貌美,難免日後被他人所沾污。故此喚貂蟬入帳,一劍將她殺死。

二、出自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講得是曹操為了拉擾關羽,試圖用美色與財寶試探。於是派遣貂蟬勾引關羽。關羽為了表明心志,立斬貂蟬於帳下。

三、出於明劇《關公與貂蟬》。這齣劇說得是關羽獲得了貂蟬芒心暗許,一日,向關羽傾吐內心苦悶及怨屈。講明自己是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除害掃奸。但關羽卻一心為漢室、兄弟。對貂蟬的訴說無動於衷。貂蟬傷心之際,自刎而死。

四、自盡說。貂蟬在關羽的屁護下,削髮為尼。以躲避曹操的糾纏。曹操多方打聽,得知了貂蟬的下落後,派兵捉拿貂蟬。為了不連累關羽,貂蟬自盡身亡。

五、回到曹操身邊。貂蟬挑撥呂布殺死了董卓,在「長安兵變」後,呂布兵敗走貂蟬又落入了李傕之手,再次挑撥李傕與郭汜自相殘殺,在李傕被曹操擊敗後貂蟬回到曹操身邊。

六、貂蟬出家為尼說,出家為尼。後以佚名(無名)作者署名方式,寫下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向世人言明自己的貢獻。最後在尼姑庵里無疾而終。

七、關羽不戀女色說。關羽將貂蟬護送回了她的家鄉木芝村。而貂蟬從此終生未嫁。最終熬成了「忠節老婦」。被鄉人為此建了一座廟宇來祭奠。

八、貂蟬納為小妾說。後來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遷至成都定居。不料日後關羽兵敗麥城身死。貂蟬流落蜀中,成了一默默無聞的村婦。

九、近幾年有些新聞稱,某老人曾於成都北郊拾得一塊古碑(1971年),其銘文約略為: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這雖是有關貂蟬下落的最新證據,但是該證據無力去證明真實性。

古四大美女,只有昭君落得了一個善終的結局。其它三個美女都是凄涼、悲慘的結局。在中國的四大美人中,楊貴妃是安史之亂的無辜替罪羊;西施是吳越稱霸的犧牲品;王昭君只是當做換「和平」的工具;貂嬋也不過就是那些當權者的玩物而已。

整個世界歷史中有乏因美人所引發的戰爭,這不僅僅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是如此。美人的一生多半是在男人的權力或者脅迫下,成了政治和財富鬥爭的犧牲品。可嘆可悲!可泣可憐!

該文僅表述個人觀點,因本人學識有限,文章有諸多錯誤之處,還請各位友友批評指正。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恆實說」。更多精彩,盡在恆實說!謝謝支持。


(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四大美女之說,其中除貂蟬是根據董卓的婢女為原型外,其他三人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不過褒貶不一,令人嘆息。

「沉魚」西施。

(西施和范蠡)

西施是春秋時,越國諸暨人,由於常在溪邊浣紗,魚兒為她的美貌,而之沉,所以有「沉魚」的說法。西施被越王送入吳國後宮當「無間道」,功成歸來,下落卻有很多說法。

大概分為兩類,一類西施因為美貌,害怕紅顏禍水,被民眾或者因越王后嫉妒沉入江中。《墨子.親士篇》:「西施之沉,其美也。」還有一類說法,西施和范蠡一起歸隱了,這是《吳越春秋》的記載。從情感上來說,個人喜歡第二類說法。

「落雁」王昭君。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大家耳熟能詳,傳說出塞的時候,大雁為看昭君的美貌而掉了下來。

王昭君為了漢匈的停戰,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王昭君出塞到去世期間,在王昭君的努力下,兩國沒有大戰事,渡過了一段和平時期。

匈奴有「收繼婚制」,所以王昭君嫁過三任的單于,先嫁給呼韓邪單于,大單于去世後,嫁給了繼任的呼韓邪之子,復株累單于。復株累單于去世後,又嫁給繼任的搜諧若鞮單于。

王昭君臨死時,還在為兩國和平憂心,去世後埋葬在大黑河畔。

「閉月」貂蟬。

(影視中的貂蟬)

貂蟬是根據董卓的婢女為原型創作的,不過呂布和董卓確實為這婢女翻了臉。傳說,貂蟬美到月亮都不敢露出雲端。關於貂蟬的下落,連創造者《三國志平話》和《三國演義》都沒有交代。

貂蟬的故事也只到呂布白門樓殞命,後世則虛構出貂蟬的幾個下落,一種版本是貂蟬輾轉到了關羽那裡,關羽不好女色而殺了或者只是納為妾。一種版本是,貂蟬出家為尼。

「羞花」楊玉環。

楊玉環是這裡面最胖的美女,連花兒都羞愧得收縮起來,很得唐明皇的喜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因此禍國殃民的楊國忠上台了,義子兼情夫安祿山造反了。

唐明皇和楊貴妃隨著大軍逃到馬嵬坡,就開始「三軍馬不前,」要殺楊國忠和楊貴妃了。《舊唐書》《資治通鑒》《唐國史補》,都記載楊貴妃縊死在佛堂。另一種民間傳說是楊貴妃沒死,東渡到了日本。當然,這種說法僅僅是傳說吧。

另外,大唐的衰落,不能把罪責推給楊貴妃,主要是唐玄宗的責任。

總之,楊貴妃是離開了唐玄宗,所以,才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悲涼。


四大美女出身經歷不同,最後結局卻大致相似,都很悲催。

西施--復仇的工具

施夷光小姑娘本是越國苧蘿山麓一浣紗女,本過著安樂的農家生活,無奈天生麗質,偏偏被急於復仇的越王勾踐相中於是被當作「貢品」獻於吳王夫差。結果是吳王玩物喪志,忠臣伍子胥被迫自殺。「卧薪嘗膽、忍辱負重」的勾踐利用西施這一「貢品」為自己的「大業」開道,最終大仇得報,而可憐的西施姑娘,肩負亡吳興越的「重任」,為光復越國去投懷一個自己絲毫不愛的男人,犧牲了作為女子最寶貴的東西。最後在勾踐復國成功後,卻被恩將仇報,可憐四大美女之首,落了個沉江而亡的悲慘結局。

王昭君--外交的犧牲品

昭君姑娘本是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的一個農家女孩,因容貌出眾被選入宮廷,成了大漢王朝「拿女人換和平」的外交犧牲品,一個湖北姑娘一輩子遠嫁外蒙古,可以想像是什麼心情,可悲的是,嫁給呼韓邪單于僅三年,老單于就死了,昭君向漢廷上書請求回來,漢成帝竟敕令「從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又嫁給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公元8年,西漢滅亡,昭君眼看自己為之獻身的和平之局,即刻變為烏有,悲憤成疾而死。堂堂大漢王朝,為了求得和平,居然靠犧牲弱女子的一生,豈不悲哉!

貂蟬--周旋於禽獸父子之間的女人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義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專權,於是設下連環計,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最終挑動呂布殺了董卓。董卓呂布這父子二人,說是一對禽獸毫不誇張,在那裡面,貂蟬不可能有啥快樂可言。最後呂布身死,貂蟬復落入曹營中,以曹營那些人的德行,結局雖沒明言,估計是也好不到哪去。

楊玉環--叛亂的替罪羊

本來是兒媳婦,卻被公爹強行霸佔。從此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荒廢了朝政,任用了奸臣,盛世太平終於結束了,那個肥胖的胡人終於舉起了反叛的大旗。兵臨城下,皇帝只好倉皇出逃,當宮駕途經陝西興平馬嵬坡時,保駕的御林軍嘩變,脅逼皇帝下令,誅滅貴妃親兄楊國忠一路人馬,皇帝的一幫警衛軍,這時舉刀動槍明確指出,楊玉環是安史之亂的頭號紅顏禍水,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皇帝萬般無奈,老淚漣漣,只好賜予楊貴妃自盡荒野。一代紅顏,就此香消玉殞!


皮一下就是,都,死,了。

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容貌,每一個都是傾國傾城的美貌女子。

西施:下落不明

西施,名夷光,春秋時期越國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沉魚」,又稱西子。

西施天生麗質,在浣紗時被人發現,選中經過訓練後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同時也是越國的間諜,亂吳宮,以霸越。

美人救國的故事西施最為經典。至於西施後來的故事民間有多種傳說,有沉江的,有與范蠡私奔的,有自殺殉情的。但這些其實都只是傳說猜測,至於事實如何,今人無法探知。

王昭君:玉殞異域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本是一名宮女,被漢元帝賜給了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昭君出塞被傳頌至今,綿延數十年的漢匈戰爭至此落下帷幕。但王昭君過的可不怎麼好。

抵達匈奴後,王昭君被封為寧胡閼氏(yān zhī)。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將她嫁給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兩女。

鴻嘉元年(前20年),復株累單于去世,永始二年(前15年),王昭君去世。

貂蟬:真偽莫辨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民間傳說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閉月」。貂蟬的事迹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

民間傳說中,貂蟬為東漢末年司徒王允家的義女,為拯救漢朝,由王允授意施行連環計,使董卓、呂布兩人反目成仇,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惡賊董卓。之後貂蟬成為呂布的妾,董卓部將李傕擊敗呂布後,她隨呂布來到徐州。下邳一役後,呂布被曹操所殺,貂蟬跟隨呂布家眷前往許昌,從此不知所蹤。

「貂蟬」並非本名,在元代雜曲《連環計》中說她的真實姓名叫任紅昌,此人物是否存在有很大爭議。

楊玉環:爭議頗多

楊玉環,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楊玉環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後來被公公唐玄宗看上了,勒令其出家後,隨又被唐玄宗冊封為貴妃。

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楊貴妃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有的說她死於佛堂,有的說她是吞金而死的,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她死了,沒死只是世人一個美好的願望。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按年代先後次續分別是春秋時期的越國美女西施。西漢元帝時的宮女王昭君。東漢未年司徒王允義女貂禪,唐玄宗妃子楊玉環。四大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相傳越女西施生的美若天仙,她在溪水邊浣紗時,溪里的魚兒羞愧的沉到水底。王昭君生得端裝大氣。她在出塞時,天上飛雁驚於她的美貌,紛紛落地駐足觀看。貂蟬有心事常在夜間徘徊,月亮被她精神感染躲到雲采里。唐朝以胖為美。楊玉環國色天香,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花兒見到楊玉環的美都會羞澀地合上花瓣。關於四大美女的結局,聽起來叫人淚奔。越女西施作為政治犧牲品,逆給吳王夫差。吳國滅亡後,吳國人肯定會追殺她。越王勾踐是不可共富貴的,有一種說法是,勾踐把西施沉湖了。也有一種說法是個范|蠡駕舟泛湖了。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斜單于,生子伊屠智伢師封逐日王。單于死從胡俗嫁給單于子椱株累生二女須卜居次和居次。昭君出塞漢匈邊地實現幾十年和平"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愎株累死後昭君寡居。王莽串位後,漢匈重新爆發戰爭。王昭君在凄慘絕望中死去。葬在呼和浩特市稱″青冢。貂禪被榨乾歷史使命後,被正統文人拋棄無有音信。楊玉環下場最慘,755年唐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歲一動叛亂,叛軍一否路攻克洛陽和長安。唐玄宗帶楊玉環種百官逃往四川。當走到馬嵬坡地方時,御林軍兵委殺死楊國忠,御林軍將領陳玄禮脅迫唐玄宗縊死楊玉環。也有一種說法是楊玉環逃到日本。總之,自古紅顏多薄命,很少老死在床前。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按年代來排: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

「沉魚」的西施結局有2種說法,一是根據《吳越春秋·逸篇》記載:「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西施是被沉江了;二是在吳過被攻破後,她跟著范蠡走了,不知所蹤。

「閉月」的貂蟬,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最後一次提到她是呂布在一起,被曹操圍在白門樓,呂布死後就沒有說到她了。其實歷史上並無此人,她的事迹大多出現在民間傳說中。

「落雁」的王昭君是漢元帝的宮女,一直深藏在宮中。公元前33年,匈奴單于呼韓邪來朝請求皇帝賜妻,王昭君就主動報名,出塞遠嫁匈奴。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後嫁於呼韓邪單于長子,又生下2女。之後又再嫁了一個單于,育有2女。最後於公元前15年,在塞外病逝。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她嫁了三次,應該是生活很不如意,比較凄涼。但以當時的背景,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且歷代史書對她都是正面的評價。

「羞花」的楊玉環,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前嫁給壽王李瑁,後被李隆基看見,「回眸一笑百媚生」從此「六宮粉黛無顏色」。皇帝不可自拔,然後找機會把她納入宮中「從此君王不早朝」。安史之亂後,李隆基帶著楊玉環外逃,在馬嵬驛時,禁軍嘩變,陳玄禮要求皇帝賜死楊玉環,李隆基無奈之下,只好令高力士勒死楊玉環。但也有說法,楊玉環未死,而是遠走海外。


謝邀!西施,昭君,貂蟬,楊玉環,古代四大美女,都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都是以悲劇收場的人物。

一,傳說中的西施被越王勾踐派往吳國,利用美人計誘惑吳王夫差,致使勾踐的臥薪嘗膽成功。夫差死後,她與范蠡泛舟游湖一同歸隱。這是一個國家間諜用完後的完美版本。

其實根據很多歷史記載,范蠡和西施並沒有真正愛情,范蠡是越王的幕僚,用西施當美人計就是范蠡的獻給勾踐的計謀。而夫差失敗後,他身邊的人豈肯放過西施,即使逃脫,西施也會對愛情心灰意冷,這就是後人說西施投湖自殺的又一個版本。我只信曹雪芹筆下所寫的結局,是投河自殺。「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意思是說東施雖丑,年老時還能在這個溪邊看到她浣紗,西施很美年紀輕輕卻己葬身於魚腹。當年范蠡在這個溪口對西施浣紗時的驚鴻一瞥,如今是往事不堪回味。

二,王嬙,王昭君是傳說中自己要出宮和番的,出塞時的驚艷,不僅是漢元帝後悔,而且驚得魚要沉,雁要落。最後與呼韓邪單于祖孫三代通婚,病死時才二十四歲。

帝王歷代誇昭君是保國家安定的功臣,而民間評說,和親是國家漢人的恥辱,男人怕打仗,或者是打不過,用女人去色情外交,或者是靠一個弱女子的犧牲來換回朝臣們的苟且偷安。

關於王嬙的傳說,我還是信曹雪芹筆下的見解,屬抱恨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功。意思是說漢元帝是好色之徒,見一個愛一個,因為他的後宮太多了,見不過來,所以一旦發現昭君驚艷出城時,非常後悔,責怪毛廷壽這個畫匠沒有畫好,當年枉殺畫工,也不過是替君王遮醜而己,或者是一種惱羞成怒的借口而己。

王嬙最後應該是自殺。因為當和她通婚的大單于及大單于兒子死後,又轉嫁到孫輩單于,而這個輩份上的孫子丈夫又殺了昭君的兒子,所以當一個人忍受到極限時,超越底線後,最終在那個舉目無親的北疆選擇了自殺的歸宿。

三,貂蟬,三國演義上有名無姓的美女,也是色膽包天,才智俱全的色情間諜。她不過是上層建築博弈中的一枚棋子。保車過河後的棄子,後人傳說曹操曾把她送給雲長,關羽不近女色,所以無緣。後人認為貂蟬的美貌連月亮也不敢和她爭輝,如此閉月羞花之女,漢亭候不動心,真乃是柳下惠再世也,是坐懷不亂的真君子也…

其實,呂布也是美男子,馬中赤兔,人中呂布。試想當貂蟬借董卓殺呂布的連環計成功後,在欣賞她的才智色膽後,誰還敢拿她當枕邊的嬌娘?三國演義上的貂蟬不知去向,也沒有交待。但可以猜想這枚棄子的下場,做得驚天動地,死得無聲無息。

四,楊玉環,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一朝選入君王側,回頭一笑百媚生。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在封建社會帝王誤國,最後都有紅顏禍水在墊背,喜愛時的楊貴妃美若天仙,連百花見了她的美貌都會羞澀閉上花瓣。連醉酒都好看,洗澡更有出浴之美,又是能歌善舞,把玄宗親普的(霓裳羽衣曲)都跳的傳神入畫。當六軍逼宮時江山與美人二選一時:楊貴妃就是個誤國之罪魁禍首,當殺。傳說是賜死在馬嵬波。又傳說沒有死,是個宮女代替的,她逃到日本了。

這兩個傳說皆有可能,我還是偏於後一種傳說,因為在戰亂時期,外將有很多人不識楊玉環,選個相似的宮女代替也有可能,再說日本人無風不起浪,如果沒有楊太真東渡,故事又從何說起呢?所以我還是信曹雪芹筆下的疑冢:"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推薦閱讀:

覺得自己丑想整容,怎麼辦?
現在能找到古詩中所描繪的美女嗎?
長得漂亮和長得有氣質哪個比較好?
你心中素顏最好看的明星是誰?

TAG:美女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