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比新加坡人好?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也牽扯到了一些歷史問題。新加坡建國初期華人比例比現在高得多,國家的締造者也是華人,當時的新加坡可以說是全世界第二個華人為主的國家,當時新加坡華人的中文水平與中國大陸是平齊的。由於政治原因-主要是國際上的反共反華聲浪以及中國自身存在的極左思潮以及輸出革命等諸多因素導致新加坡後來的治國方略是類似於日本那樣的「脫亞入歐」-這個歐其實也就是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再加上新加坡的民族構成也是多元的,英語便成為新加坡事實上的第一語言,而華人家庭則是受教育程度越高英語越好,這就導致新加坡的華人更加崇尚英文第一的理念,我所接觸的新加坡華人在交流之前總喜歡先聲明一下自己的中文不好-意思是自己是以英文為第一語言的,多少有那麼一點兒中文低於英文的意味。反過來即便新加坡華人的英文是新加坡式的英文,他們在和歐美人交流的時候恐怕也不會自謙英文不好吧……

新加坡華人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在用中文交流的過程中經常會停下來問某某英文單詞中文怎麼說,這就反映出第一他們的中文水平的確存在問題,第二即便知道自己中文水平上的不足也不會像對待英文那樣加緊學習努力提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對中文乃至講中文的中國人還存在著某種心理優勢-儘管語言不分高低貴賤。不要說新加坡人,即便是一少部分香港人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潛意識。頗為好笑的是如果他們的中文從口音到流利程度都與大陸人沒有區別的話就會失去潛意識中的那一點兒心理優勢的。不是嗎?一些香港演員在接受採訪時不是也很願意說著蹩腳的普通話而樂此不疲嗎?反過來他們在說英語的時候如果也是如此蹩腳恐怕早就去請家庭教師補課了吧……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不再具有那種淺薄的心理優勢呢?恐怕只有等中國大陸的經濟水平、文化影響力越來越強大之後才會徹底根除吧。台灣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號稱在日本、韓國旅行的時候盡量不講中文,怕的就是被當成大陸人,這也是那些人骨子裡不認同中文及中國文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吧……

至於馬來西亞的華人,由於馬國自身存在著的歧視中國人(包括華人)的歷史遺留問題,這就導致中國大陸越強大馬來華人就越認同中文及中國文化,再加上馬來西亞華人從小都上華文學校,客觀上也促進了華人的中文水平....

最後想說的是一些華人不認同中國文化也和一部分中國人較低的素質有關,在國外旅行時嘰嘰喳喳、不拘小節、不認真排隊(有的人即便排隊也是站得歪七扭八)、使用完廁所不清理乾淨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影響了別人對中國的認同感吧……反過來如果中國大陸整體的文明素養不斷提高,到了哪裡都受歡迎和尊重,全世界華人對中國的向心力也一定會越來越強的!


一、教育重視程度不一樣;

新加坡政府推行英文教育。這是李光耀在建國時,為了向西方靠攏,向先進的國家學習而決定大力推廣英語的結果。眾所周知,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學校教育政府部門都在刻意淡化華文,因此在今天,華文說的好的新加坡本地人其實不多,大部分人,只要通過了學校的華文考試,就不會再繼續華文的學習。

但是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推行就好的多。當年很多華人漂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埋頭苦幹成為馬來西亞的富商。五十年前,馬來西亞一些大城市,比如吉隆坡,新山,馬六甲,大片的莊園,整條的街道,大多是屬於一些華人的,說明華人的富裕程度非常可觀。雖然馬來政府大力壓制華校教育,由於擁有雄厚的財力,華校辦的非常成功,甚至有比較富裕的馬來人家庭也送自己的孩子上華小,接受正統的中文教育。

二、華人地位差異

由於馬來西亞定居的華人大多財力雄厚,因此馬來西亞華文學校發展勢頭強勁。1954年,馬來西亞成立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不斷推廣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而且華文教育中,人們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很有一套,畢竟從孔孟開始,就在探討教學方式了。如今,馬來華人年輕人接受華文教育的已經超過90%,全國有華小1280多所,在校學生60多萬人;華校發展勢頭強勁,許多外族人都爭先恐後地將子女送進華校,所以馬來西亞的華文普及程度也很高。

在新加坡,華人的地位高嗎?似乎政客、名人不乏華人的後裔,但他們對自己的華人基因的認同度卻並沒有那麼高,對新加坡的國家概念反而更加強烈,而且最重要的,他們的英語說得更好。此外,在當下的新加坡,少有人只會講華文,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底層出身,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因此華文在新加坡始終矮了一大截。

社會地位高的人,作為社會典範的一言一行,都會對整個社會有著潛在的影響,這種心理的驅動下,新加坡華文式微也是必然。

三、社會文化心理

新加坡推行的民族融合,一直在避免人口上佔優勢的華人,會對其他的種族形成孤立。因此社會在不斷淡化華文的影響力,以免影響族群和諧。反而從一定程度上,有人說在新加坡說華文會受到歧視,這其實說明了,新加坡整個民族的和諧。

在馬來西亞,馬來人作為主體民族,對華人的排斥和打壓也推動了華文的發展。在華人的民族基因中,外人越欺壓華人,華人就越抗爭越團結,就越珍視華文教育。而華文教育也成為馬來西亞華人不被馬來人同化的利器。


去年和家人一同到新加坡遊玩幾天。剛好有一個中文書展,於是就進去逛逛。沒有想到百分之八十是英文書,中文書只有20%。好奇之下,拿起幾本高中的中文參考書,不看還好,看了嚇你一跳。高中的中文,只有馬來西亞中文小學三四年級的水平。在此可以看出,新加坡現在基本新的一代,已經不能夠用中文表達所思所想。更不用說去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哲學內涵。在回看自己的國家馬來西亞,由於先輩們的堅持保留自己的文化,在中文教育上做出無私奉獻,現在回想真的非常感激。也因此,最新一代的馬來西亞華人,依然可以很好的讀寫中文,擁有打開中華文化的鑰匙。


剛從古晉回來,民風淳樸,老少無欺,8成華人會講華語


因為大約95%的馬來西亞華人學生會進去華文小學接受華文基礎教育而新加坡華人是100%從小就接受英文教育,華文只是新加坡華人學生必修的一個小課程。馬來西亞還有私立的華文中學和大學接納5到10%從華文小學畢業的華人學生。另外還有五萬和六千華人正在台灣和中國的大專學府求學深造。


聽過一位學者分析過這個問題,簡單說就是壓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馬來西亞打壓華文華語,卻惹得留著炎黃子孫血液的華裔更加覺得必須學習華文華語,而新加坡卻沒有絲毫打壓,但是卻不鼓勵以華語教學的學校繼續生存,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是你們知道的後果了。


馬來西亞華人自己很注意文化傳承,自辦華校,既或華文對他們進入公務員毫無用處,也堅持在商界和其他行業求存。新加坡不一樣,是華人自己放棄了華文,高層只視華文為裝飾品,秀場工具,無論在官場商場都以華文為羞。所以一個事物最怕的是被自己打倒唾棄,到這一步無人可救。


馬來西亞華人窮但是沒有忘本,有骨氣!新加坡領導層,是英國回來的,新加坡建國時為了活命傍歐美大國,就首推英語了,那時國內正動亂了,也不能幫他們什麼忙,不過再過幾代人時間,新加坡還會學好漢語,至於為啥!自己琢磨去吧。


推薦閱讀:

2018年只剩不到100天,移民希臘是否還來的及?
英國投資移民辦理手續和流程有哪些?
申請澳洲僱主移民,教你如何解讀僱主信息!
那些問祖國強大了移民的人會不會後悔是什麼狀態?
來算一下,一本歐盟護照給你帶來的便利要勝過美國綠卡多少倍。

TAG:文化 | 移民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