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出書有意義嗎?


這事在大都市、文化縣城最多。

我見過一位仁兄,所謂山大美術系的,因為品性不行,在山東老家叫什麼台的城市開廣告公司混不下去了,到了北京居然當了兩所大學的某專業研究所長。

現在轉行,幹得風生水起,全國各地都邀請他去,一會兒講課,一會兒策劃城市活動,有的還是什麼地方重大項目。

一次,他請我去他家作客,一個像他女兒一樣大的女孩叫他老公,酒足飯飽後,他拿出十幾本自己的專著,什麼《頭盔思想家》、《泛想,思想矩陣》等。除了他能看懂,估計沒幾個。

臨走,他少夫人送我時輕輕說,都是他自己花錢印的,他是看誰或什麼情況下給什麼書。我只是心疼,你說印200本與2000本差不多錢,幹嗎不多印一點呢。

我真的好感動,不由說,是啊,這可是一個長久的活兒。少夫人好像很贊同,"好啊,我回去跟他說說去"。


沒什麼意義。

我自己出過一本書《營銷人秘密手記》,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封面還是我本人的大頭照。

這本書不是我自費出版的,是人民郵電出版社邀請我出版的,所以我沒掏一分錢,相反還賺了一些錢。整個出書的流程都走了一遍,所以還是有發言權。

出書就為兩個東西,一個是名,一個是利,自費出書兩頭都不佔。

首先是名,現在都沒幾個人讀書了,你要指望靠出書出名,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其實效果還不如開個公眾號。

其次是利,自費出書,除了要花幾萬塊錢買個書號,還要聯繫印刷廠印刷,還有物流發貨,一大堆成本;同時,你要指望這個書大賣,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渠道,沒有流量,不會營銷,所以書哪怕寫得再好,肯定是賣不出的。

你要是問:「那我有渠道,有流量,懂營銷,自費出書是不是就有搞頭了呢?」

如果你有渠道,有流量,懂營銷,那你也不會自費出書了,肯定有一堆出版社追在你屁股後面請你出書,就像我一樣。

說了這麼多,你肯定說,那我還是不要自費出書了。我覺得這個結論對於大部分人都適用,但是有一種特殊情況可能例外,就是你是做文化生意的。

文化生意是哪些,比如你是做培訓的,你是做字畫生意的,這些生意打交道的圈子,還是要看門面形象的。你拿出一本自己出的書,哪怕是你自費出的,反正別人也不知道,也可以裝點門面,對你的生意是有加分的。

歡迎關注「吳寒笛可愛多」,分分鐘改變你人生!點贊的人都瞬間轉運啦!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在我看來沒有意義。

一、出書是個人能力的體現

出書的意義更多在於證明個人的寫作能力,一個作者出了書,說明他的知識體系一定是成系統化的,而且有了大量的作品,至少也要寫了十萬字,才有編輯願意為作者出版紙質書。

自費出書只要有錢就能做到,但不代表個人實力。數量是有了,但是有沒有質量不敢保證,反正你願意出錢肯定有人願意為你出版。

二、自費出書沒有利潤

出書收入雖然不是很多,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也算一筆不小的收入了,尤其是影視版權,賺輛豪車都綽綽有餘。

但自費出書就沒有收入了,而且還要貼錢進去,從設計到印刷再到推廣,算下來也要不少的費用,掏腰包式的出書能有多大意義?

三、沒有粉絲就沒有銷量

一本書出版了只是開始,最終賣得怎麼樣才是關鍵。

現在出書的人不在少數,但銷量卻是兩極化,有人靠出售版權買車買房,也有人出書卻無人問津。

因而出書也要考慮各種現實因素,沒有粉絲就沒有個人影響力,不起眼的作者出書了也很難賣出去,不僅賺不到錢,還打擊自信心。

與其掏錢出書,倒不如好好積累粉絲,提高寫作能力,要出書並不難。

提供幾個讓編輯聯繫你出書的途徑:

1.簡書寫作

簡書上面活躍著很多資深編輯,他們會在簡書上面尋找有潛力的作者。

像我在簡書寫作4個月就收到8家出版社的出書邀請,當時一個月要寫那麼多字感覺壓力挺大的,加上感覺自己作品還不夠好就拒絕了,對自己作品有信心的作者可以去簡書碰碰運氣。

2.進文學群

網路可以找到很多文學或者寫作群,很多編輯也在其中,可以通過QQ搜索相關的群,然後加入,多往群里分享文章,如果有編輯看中你的作品就會主動聯繫你。

3.朋友引薦

圈內很多作者都出書了,而且也認識不少編輯,如果你身邊有這種朋友,而你的作品也不錯的話,可以毛遂自薦,讓朋友幫你引薦一下。

我是蘇樂,前500強企業文案策劃,富書,樊登讀書原創作者,青雲計劃得獎者,專註分享寫作乾貨 歡迎關注我,2019年一起寫作變現!


知乎上有個問題老在我時間線上打轉,就是有位知友問「某老朋友有個當作家的理想,自費出書行不行?」

其實我對這類問題一點興趣的沒有,因為這種問題的答案是毫無疑問的—不給錢想都別想。跟我提出這種問題的任何公司和個人,我都會立即禮貌地拒絕並迅速拉黑。說我文人自戀也好,說我敝帚自珍也好,說我不識好歹也罷,反正我在這個問題上並沒有任何猶豫和糾結。但是,我看到很多人建議是不要找出版社自費出書,因為這樣不值得。

這麼講就未必了,筆者認為,在理想和感情上考慮性價比是最愚蠢的事。

前段時間,有個退休了很久的老同事來單位,給另一位當年和他共事過的老同事送了本書,書名是類似《x氏警世恆言》,內容一看名字就知道了。他印了兩百多本,都送親朋好友了,據說反響還不錯。

老同志蠻有興緻地聊了他寫書的初衷、寫書的目的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但我工作時間非常忙,沒有過去聆聽他的人生智慧。

事後,我向老同事借閱了這本書,想進一步了解一下這位前輩的智慧。

書是自費出的,其實我真想說,這算是自費請圖文店列印的吧。印刷質量搞成這樣不說,連字體和行距都沒調好,看起來真心累。

翻開扉頁,上面用鋼筆字很鄭重地寫了兩行大字「致xx同志存閱,祝……」既不龍飛鳳舞,也沒張牙舞爪,反而是猶如小學生般生拙。再翻下去,內容就不予評價了,但有一個細節我很震驚,近兩百頁的書,到一百多頁後面的幾處明顯錯別字他居然都用鋼筆糾正過來了,可見他對這本書有多重視。

作者贈書給我的這位同事其實並不老,當時只是他的一個小跟班,現在也不是什麼大領導,只是剛好負責退休人員的工會福利這一塊,才有了一年一次的接觸機會。據我的了解,他們兩人當時共事的時間有限得很,關係也不密切。

於是乎,我在這本書上看到的是他對自己人生的留戀,出書是他兒時的夢想,寫的是他如今的寂寞。

人生中,我們總要完成一些感動自己的任務,做一些別人無法理解的事,畢竟,這是自己的人生,我們既不需要向別人解釋,也無需取得他人的肯定。我們這這麼做,純粹就是因為自己喜歡。

僅此而已,僅此足以。


自費出書有沒有意義,要看從哪方面看。我們不妨從多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吧。

文章寫多了,總想給自己一個總結。

出書的人,多數並不是為出書而去寫文的。因為平時愛好寫作,也發過不少文章,就想著把自己發表過的文或者是覺得寫得好的文章來個歸納總結。想想那些個字,曾經一個個地從自己的筆端或者鍵盤下敲出來,如今像失散的孩子一般都聚攏到一起,倒也不失為一件美事。總算給自己交一個差。

當別人問你的時候,有了談論的資本。

掛著寫作者的頭銜,或者是作家協會的名頭,人見面總是要問,你出過什麼書啊?有這麼一本書,不但給自己總結了,也給可以在別人面前顯得底氣足一些。有遇到這樣的寫作者,包里隨時帶著兩本自己的書,別人問起來,順手送上一本,像送一份珍貴的禮物,恭恭敬敬地奉上。可是,我也知道,場面上的事大家可能會誇讚一番,至於收了書的人,是否會真的去看,我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出書是一件累人又累心的活。

我有一同學,職業是醫生,業餘時間寫小說,發表了幾十篇之後,出了本短篇小說集。可是,他在朋友圈裡明確跟我說,非名家的書他不看。想想也有道理,像我們這樣本身有一份職業,寫作全靠業餘時間,再想擠出來時間看書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當然要找些名家名著精品來看,以給自己滋潤的養分,哪裡還有空去看一些普通作者的書?

那麼,像我們這樣喜歡看書的人都不去看普通作者的書,你又指望誰去看你自費出版的那些書?

公費我都沒出,更何況出自費?

有一陣,文章發得多了,郵箱里經常會收到一些出版商發來的出書函。如果有意向回過去,他們會幫你策劃,確定一個主題,然後圍繞著這樣的主題寫出若干文章,通常至少要幾十篇,多則要上百篇。我是個出活慢的人,要想把文章寫好,出這樣一本書,從確定 主題到最後書出來,大概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最後因為你不是名人,出版商承諾包銷,一次性買斷你的版權,費用大概也就是幾千塊錢。想想收入和付出比,還是決定放棄。就像我剛才說的我那位寫小說的同學,感覺他推廣得已經非常努力了,最後也只賣聞三四千本。人生時光短暫,尤其是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後感覺尤甚,多留點時間做點別的有意義的事。

有一種自費我覺得可以出。

有的人擁有著自己家族獨特的家族故事,隨著時光的流逝,老一代人漸漸逝去,那些屬於家族的故事可能慢慢地就失傳了。出一本書,把家族中值得記錄的故事留存下來,不為發表,只為了讓後人好更好地紀念,還是有存在的價值和出書的意義。

至於有些大款,根本不乎錢,花錢請人捉刀寫書,最後掛上他的名字的,那不在我這個討論話題之內。

我是蘇小妮,喜歡就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中國的圖書出版由新聞出版總署管理監督,只要稱之為「書」,必然會有一個ISBN即俗稱的書號,一般在書的封底的條形碼和數字就是ISBN;同時在書的第二頁(扉頁的反面)還有一個CIP數據,稱為版權頁。這二者是在國內出版圖書不可缺少的兩個必要數據。如果沒有就只稱為內部資料不能稱為圖書。自費出書的成本挺高的,一般一個書號就要賣到萬元以上,後繼的編輯、校刊、排版、印刷和銷售都由作者自己出資負責,一般1000冊起印,出版出來的書除了交幾十本給國家版本局備案後,其餘全歸作者,銷售和發行的利潤也全歸作者。

比較常見的自費出書有兩種,一種是學術類、專業論文類的書籍因為出版社考慮到成本回收不願冒市場風險公費出版,但這些書籍對於個人評職稱、拿研究經費、報項目又是硬指標,很多人不得不自行掏腰包來自費出版這類小眾專業書籍。另一類則是為了給朋友、親人留下念想,選擇比較有文化的自費出書方式,比如民間詩人、父母的書信、日記等,以自我紀念類的文集為主,因為作者是普通人,沒有市場銷售,必須自費出書。實際上很多作家和學者在成名之前也是通過自費出版獲得市場認可的,據說莫泊桑的《羊脂球》最初自費出版了400冊,三年多才賣完;台灣的散文作者劉墉,初期作品也是無人問津,只能自費出書,後一舉成名,成為出版商追捧的對象。

在轉瞬即逝的時間之流中,人總想抓住些永恆的東西。儒家視「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指道德操守垂範後世、立功指事功業績,立言指真知灼見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於後世,據說歷史上能夠做到三朽的人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從某種意義上說,自費出書也算是立言的一種,與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甚囂塵世比起來,自費出書實在是非常有意義、有文化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點擊右上角關注無憂精英頭條號,了解更多職場支招


謝邀。自費出書有三種情況:1.工作需要。有些教育工作者或醫學權威人士,為了培訓教師、學生,或者醫學、護士實習生。考慮到用書的地域限制與速效性,無需借出版社以彰其權威性,也不求出書利潤,印幾十上百本即可。

2.追求名利。主政一方的官僚,為求名利自費出書,。由施賄者出資,由手下一批御用文人編寫書稿,購得書號自印幾萬冊,下屬各行業人手一冊(大多出自公費〉。一本書獲利幾十萬,又能裝逼文雅,何樂而不為呢?

3,自我安慰性出書。許多老教師,老年文學愛好者,或者老年文史愛好者,年輕時懷抱出書夢想,可才識不逮,不受國家出版社青睞,多次碰壁後只好堰旗息鼓,暫時放下。退休後,眼看著在世之日不多,心中尚有一個遺憾一一出本自己的書。於是翻箱倒櫃,搜尋出發黃的書稿,幾翻修改潤筆,忍痛拿出幾萬元送到出版社和印刷單位,很塊地書稿變成裝訂漂亮的新書,分別贈送給親朋好友,以慰一世夙願。

上述三種情況,第一種出於實用主義考慮,當然很有必要;第三種情況雖無必要,但也可從人文主義關懷角度給予憐憫之情,也無需譏諷;第三種情況則大可撻伐,不是說當官的不能出書,而是不能以出書圖謀自肥,不能用胡謅亂說欺世盜名,污柒官場文化生態,侵濁廉政之風。


這事兒並不稀奇,在碼字圈兒應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最早接觸到自願自費出書的人士,是一位海南的老教師,在教學之餘筆耕不輟,寫了滿滿一個稿本子,都是律詩或絕句,五言或七言,整整齊齊端端正正,看得出是一位極為嚴謹的律詩作者。

此老是一次筆會上認識的,算是一個執著而倔強的基層一線文人,教書匠。他的屢次投稿,都被編輯部無情的壓制了,連一句回復都沒有,基本都是石沉大海,聲息皆無。後來他受某高人啟發,說要自費出版自己的詩集,刊印成冊。拿給編輯老師,編輯不緊不慢的隨手翻了幾翻,就還給了老人,帶有一絲哂笑的神態說:您這稿子印了還不如不印,省得連響兒都聽不著。

老者卻高昂了頭顱,一副慨然赴死的神情,咬牙切齒地蹦出幾個字:必須出!

至於後來的結果,不得而知。應該是出版了吧。

像這種自費出書的現象其實並不奇怪,一個業餘作者,接觸的文化圈兒並不廣,卻自認為自己的大作完全可以媲美任何一部煌煌大作。自掏腰包也就情理之中的事兒了。

但我卻極不提倡這種做法。一來是因為您的稿子通過了若干個編輯的審閱,連修改的餘地都不存在,就說明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印出來也沒實際價值,起碼是只能自己掏銀子買下來送人,或者乾脆貯藏家中,束之高閣,再無見人的機會。

如果是一個家財萬貫的愛好者,花上幾個錢到不值得心疼。但那些人中,很多是窮酸腐儒,自命不凡,又大都生活拮据,經濟方面捉襟見肘,還要拿出一大部頭自費出書,其實就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而已,並不能助推其走上文學創作的前台,成為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而家裡卻鬧了饑荒,入不敷出,甚至舉債,實在是不智之舉。

我個人提倡有能力的出書——把稿子送到編輯部,讓比較權威的編審人員衡量一下兒好壞優劣,是否達到了出版發行的水準,然後再行刊印也不遲。否則的話,就是自己搞了一堆廢物,賣又賣不出去,留又留得抓心撓肝,這是何苦呢?自己找罪受也不是這般折騰啊。

這股自費出書的風氣也該有效的殺一殺了。

圖片來自網路


在我看來,自費出書沒有多大意義。

我付費加入了一個寫作群,有一個95後的小姑娘,還在上大學,已經出版了兩本書了。現在,正在準備出版第三本書。

她是在簡書上寫作,然後被編輯發現,主動聯繫她出書。

只要你寫得好,總會有編輯發現你的。

而自費出書,首先你自己需要花費一定的錢,印出來的書也賣不出去,只能自己收藏。

其次,你自費出書,而不是編輯主動約你出書,可能你的寫作能力還打不到出書的標準,那麼你的書也是沒有多大的價值,得不到市場上的認可。

最後,自費出書,沒有宣傳推廣環節,基本上屬於自娛自樂,為了夢想而夢想,還不如自己努力寫作,等著編輯來主動找你呢。

加油哦!


無論是文學藝術類,還是技術類,都應該不斷總結,並將其中之精華彙編出版。當然出版需要費用,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的話,自費出版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傳播知識之途徑與方法。

人生不過百年,無論一個人在世界上做了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情,如果不用文字記錄和傳遞下去,天長日久就會被遺忘殆盡,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價值與作用。所以說,總結出版與做事同樣重要,需要每一位有作為者的重視與實施。

《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等典籍,使今天的中國人了解了歷史上的中國事,但是芸芸眾生之個人呢,在歷史上,也許曾經勇冠三軍,也許曾經專業有專長,因為沒有了文字記錄,也就失缺了曾經的輝煌,從而變得如同不曾存在一般,了無聲息了。

出書的重要性在於記錄,在於傳遞。有人說,平頭百姓乾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情,沒有記錄和傳遞的必要。對於這種說法,筆者不能苟同。筆者以為,世界上的事絕大多數都是普通的事情,眾多普通的事情彙集到一起,就構成了一項偉大的事情。就像一顆大樹,蓊蓊鬱郁的,十分美麗壯觀,但仔細觀察,卻由許多細小的枝條和葉片構成。偉大與平凡是相輔相成的,偉大中蘊藏著平凡,平凡中隱匿著偉大。記錄平凡,就是記錄枝與葉,記錄細節,從而也就記錄了偉大。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其活著的理由,都有其活著的作用與貢獻,都有其瑰麗與輝煌,那怕只是表現了短短的一瞬間。記錄這些作用與貢獻,書以載之,將其傳之後世子孫,就是人生最大的價值與意義。

錢是為人服務的。人活著需要消耗物品,而在商品經濟時代,一切交換都與錢相關,有了錢,就有了富裕的人生。自費出書就是用自己的錢出版自己的書,既然是自己的書,關心的是自己,傳遞的對象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和子孫後代,所以自己出錢也就合情合理了。

讓我們每個人都積極地總結人生,記錄人生,並傳之於子孫後代,福佑後代子孫繁榮昌盛。


推薦閱讀:

練硬筆字一定要先臨楷書嗎?
我有個上聯:煙鎖池塘柳。你看出玄機了嗎?
成語聯:人勤業旺,下聯怎麼對?
「八仙過海」說的是哪八仙?

TAG:讀書 | 文化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