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日本人把中國的漢字拆解開來就變成了日本文字了呢?


謝邀。日本是參照、借鑒、利用漢字創造了日本文字。

1、漢字傳入日本以前,日本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雖然也有日本學者主張「固有文字存在說」,即所謂「神代文字說」,如德川時代後期的平田篤胤(1776-1843)從日本國粹主義立場出發著有「神字日文傳」一書,說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但事實上,他所說的神代文字不過是由朝鮮諺文竄改而來,不足為憑。而日本從古代到現在,多數日本學者都認為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後。

2、據史志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現,公元前1世紀(中國西漢後期)漢字就經由遼東、朝鮮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這些文字元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一樣,被日本人視為莊嚴、神聖、吉祥的象徵符號。此後日本在仿製銅鏡時,也開始仿製漢字銘文。而漢字作為文字系統全面傳入日本,據日本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記載,是在應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5年,中國西晉初年),這一年百濟人王仁攜帶《論語》10卷、《千字文》1捲來到日本,同一時期還有大批漢人和懂漢文的朝鮮人渡海到達日本,大大推動了漢字在日本的傳播。漢字的輸人和傳播,是日本化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事件。漢字傳入日本後,即被日本所使用,不僅公家用以記錄史實,而且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因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

3、日本將漢字作為正式文字使用以後,不可避免地出現文字與語言不匹配、不適應的問題。日語從音韻、語法及語彙三方面來看,屬烏拉爾、阿爾泰(Ural-Altai)語系統,本來是和蒙古語、通古斯語、土耳其語同一系統的,與漢語差異較大。日本學者新渡戶盜造曾云:「在語言學上看來,日本語是伶仃的孤兒,和它的左右前後各方面的言語沒有什麼關係的。」這時日本面臨的選擇,一是放棄日語說漢語、以求與漢字相適應;二是放棄漢字創造與日語相配的日本文字。這兩種辦法當時日本都無法做到,於是日本選擇了第三條路:借用一部分漢字,再創造一部分新字,使文字與語言相適應。日本人開始用漢字楷書的偏旁,新造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新造平假名,用來作為表音字,來標註漢字音,及標註日本語音之用。當時稱漢字為男文字,而稱假名為女文字。這項努力進行了幾百年才完成,到公元八世紀中葉日文假名全面形成,日本文字才趨於完備。日本人尊崇吉備真備作片假名,弘法大師空海作平假名,其實是由他們兩人集其大成而已。

4、假名出現後,日本民粹主義者一直都有廢止漢字的呼聲,日本從政府到民間也都有盡量少用漢字的意識,但由於長期使用漢字,大量的漢語辭彙進入日語,如《角川國語詞典》所收的60218個日語辭彙中,漢語借詞多達33143個,占辭彙總數的55%,漢字在日本的長期使用中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和傳統慣性,同時由於假名的缺陷和不足,有些漢字不得不用,所以漢字難以徹底廢止。但使用漢字的數量一直在調整。公元1866年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發表所謂「廢止漢字意見書」,倡導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漢字,但難以實行;其後自由民權論大師福澤諭吉在1873年發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張不用生僻的漢字把常用漢字限制為兩三千字,為政府當局所採用。昭和五年(1930年)前後,富有急進思想的教育家們曾高唱「禁用漢文,廢止漢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總司令部(CHQ )所聘請的教育使節團建議日本政府限制漢字之使用,以提升教育效果,日本政府接受此建議,規定在國民義務教育期間的教育漢字為850字。後來鑒於 850字的教育漢字無法用以適應日常的使用,日本政府遂發表「當用漢字表」,規定常用漢字1850字;1981年日本政府頒布《常用漢字表》增加為常用漢字1945字。2010年4月,日本文化審議會漢字委員會匯總了新常用漢字表的最終方案,共收錄了2136個字。除在現行1945個漢字的基礎上新收錄「俺」、「岡」、「賂」等196個字外,還刪除「匁」等5個字。

5、日文中使用的漢字有音讀、訓讀兩種類型。

音讀是形、音、義都和漢語相同或相似,這類字比重較小。

訓讀就是根據漢字的漢語意義,讀成日語的音,日文使用的漢字中訓讀字佔大多數。例如:

日文 月 山 雨 花 木 貓 犬 前 子 秋 箱讀音 tsuki yama ame hana ki neko inu mae ko aki hako意義 月 山 雨 花 樹 貓 狗 前面 孩子 秋天 箱、盒

6、同時,日文中還有借用漢字及其偏旁,再仿照漢字的造字方法加以組合,造成形似漢字的新字。這種字,日本歷史上稱為「樓字」,又稱「國字」。1993年日本出版的《國字字典》共收此類字1453個,其中使用至今的有一百多個。漢字仿造字在日文中的創製和發展有其特定的意義,它說明歷史上日本曾經有過仿造漢字創造表意新字的嘗試和努力,但因語言類型的差異,最後才選擇了另外一種創造表音假名的發展道路。日文中的漢字仿造字影響較大,甚至反過來影響漢字,如日文的「辻」,意為十字路口字就進入了漢字字典。仿造字如:

日文 讀音 意義 造字法凪  nagi 風平浪靜 會意畑 hata 旱地 會意働 dou 勞動 加形駅 eki 車站 形聲 除仿造字外,日文還有增加漢字筆畫或對漢字進行簡化的造字法。有的簡體字和我國的現行簡化字相同,但大多數是日文自行簡化的。這種字字數不多,是另一種類型的漢字變體字。這些變體字如:日文 讀音 意義 造字法

遅れ okure 晚、慢 增加筆畫桜 sakura 櫻 改形簡化気 ki 氣 改形簡化帰 kae 歸 改形簡化 這種類型的漢字變體字,多數字的結構變化不大。

7、假名:

A、平假名:

平假名是日文兩種假名中的主要形式,用於日常書寫和印刷。其制字方式主要是借用漢字的草體並加以簡化來表示日語的音節,在功能上是一種音節字母,在制字特徵上屬於漢字變體字的一種類型。在讀音上,有的平假名與字源漢字的漢語音有密切關係;有的則只借用了字形,與字源漢字沒有語音上的關係。例如:

日文 あ い  う  け か た に ぬ の ま み め も り る讀音 a i  u   ke ka sa ta ni nu no ma mi me mo ri ru字源 安 以 宇 計 加 左 仁 奴 乃 末 美 女 毛 利 為

B、片假名

片假名主要用於書寫外來語、象聲詞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辭彙。片假名同平假名一樣,是表示音節的音節字母,其制字特徵是省略漢字的筆畫或偏旁,保留原字的一部分來表音,屬於一種很典型的漢字省略字(也有少數片假名由行、草體漢字簡化而成,屬漢字變體字)。例如:

片假名 讀音 字源 制字方法ア a 阿 取行書「阿」的左邊偏旁イ i 伊 取「伊」的左邊偏旁カ ka 加 取「加」的左邊偏旁タ ta 多 取「多」的上半偏旁ソ so 曾 取「曾」的前兩畫ホ ho 保 取「保」的最後四畫モ mo 毛 「毛」字省略リ ri 利 取「利」的右邊偏旁

假名表:

總之,日本人參照、借鑒、利用漢字造出了日本文字,這是日本人的幸運(有這麼成熟完備可塑性再生性強大的文字可供學習利用改造),也是日本人的無奈(當時除漢字外沒有其他文字可供學習參照)。對於日本人來說,拆解漢字是為了適應日本的需要,而不是對漢字、對中華有什麼企圖;對漢字來說,能再生出另外一種文字,不但於漢字無損,而且說明了漢字可塑再生功能的強大,證明了漢字的活力。為此,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偉大的漢字感到自豪和驕傲。


首先東瀛時期也就是中原先秦漢時代,那是漢字都是小篆為主,筆畫複雜,對於這種字,日本本土哪有會寫的,就像現在還有對複雜字只能認認偏旁部首,所以扣下這下簡化的部首做新詞就方便多了,讀音也好讀,對於有的部首,在漢文是不會出現的,只有日本文扣用,所以日語也多了許多獨特的一面,成為新語種。日文文字也是慢慢演化來的,也是隨著漢字改進來的,建國前繁體字形和先秦沒多大差別,到了近代簡化了,新出許多新偏旁部首,這對日文字形產生又多了許多借用可能。當然他們從先期拆解的字形也會演化些出來。


西方很多國家的語言都很相似,屬於拉丁語系。日本和中國,韓國都屬於一個語系也正常。不正常的是那些愛國噴子,老覺得日本偷學中國什麼東西。日本和現代中國本來都是華夏文明的分支,語言,建築物,吃飯都很類似並且又獨立發展起來。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也類似這樣,噴子們別意淫太多,要不和韓國人一樣,老覺得啥也是自家發明的。


很簡單,他離不開中國,歷史規跡證明日本人初期並沒有發明文字的能力,但又想甩掉中華文華的痕迹,所以就以拆漢字來解決沒文字的尷尬,逐漸形成和沿用至今。日本人當初要在荒蕪的孤島上生存,必須野性化,惟有這樣才能不至於死亡,生活的習性又不能完全拋棄舊有的(祖宗)習俗,看今天的日本那一點不沾中國文化,他抹不去根的痕迹,也就是"胎記"一直煎熬著他們的靈魂,離不得又見不得的心理陰暗永遠除不去,陽光也就永遠照不到黑暗處,但他侵佔滅中的路途不會改變,這一點務必使每一個中華子孫警惕和防備的,除日本外,還有襲擾中國的國家永遠是與中國有淵源的幾個鄰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推薦閱讀:

上聯,金石玉箸斜插烏雲青蛾斂?
花開艷時人不戀,請下聯?
上聯,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上聯:春風吹醒河堤柳,下聯怎麼對?
上聯:北國春色舊來遲,怎對聯?

TAG:文化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