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澳大利亞籃球為什麼會變的這麼強?


籃途認為這跟澳大利亞是曾經的移民國度有關,他們的制度這方面可以說是照搬西方的那一套。

另外就是澳洲業餘體育體系也十分發達,任何運動都能找到相對應的俱樂部,而且各個年齡段的正規比賽都有(籃球運動員,比賽跟訓練是唯一的漲球捷徑)雖說澳洲人民並不十分喜歡籃球這項運動,認為這很娘炮,但是依靠著強大的身體對抗優勢,和優質的體制培養,澳洲籃球在世界排名也能躋身前列。

澳洲籃球運動員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像勒布朗一樣以前是橄欖球後來打籃球,這給他們有一個不錯的身體對抗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國家級AIS精英式青訓和NCAA全面接軌,加上你想要什麼運動都有正規的俱樂部提供正規的訓練加比賽。所以這個國家的籃球水平才會這麼厲害

對比中國,姚明主席的改革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實說白了就是籃球的大環境所致,方方面面的問題太多

這麼說吧,中國小學生有多少是經常打籃球的,打籃球這些學生里有多少是接受過正規教練指導的,又有多少是踏踏實實練基本功的,太少了

而且幾年前中國要想走職業籃球這條路就只能送到體校,市體校、省體校、專業隊的預備隊、然後三隊、二隊、一隊,還要一邊訓練一邊學習,怕考試成績不好,上不了大學,甚至到了16歲該上高中了就得做出抉擇是上學還是打球,有的上體校,但是體校也得有分數線。

有點進了預備隊,沒工資,沒多少比賽機會。等到了18歲以上該出頭的年齡就沒剩多少人了,估計萬分之一都不到,一路努力上來,家裡還得話著錢(有多少普通家庭能支撐孩子10幾年的費用),到了一隊還不一定有上場的機會,上場了還得圍著外援轉,到了24.25歲估計就沒有那個上進心了。


2017年男籃亞洲杯,沒有任何一名NBA球員的澳大利亞輕鬆征服亞洲奪冠,可以想見,這支球風彪悍的亞洲新成員,如果再加上德拉維多瓦、米爾斯、西蒙斯、博古特……

在一個籃球氛圍並不是很濃郁的過渡,澳大利亞籃球真的是令人嘆服。

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澳大利亞「全民皆兵」,經常有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中國13億人出不了足籃球的人才,其實這裡面有一個概念性的錯誤,13億人不是13億「兵」,這裡面的水分太大。

如果沒有系統的接觸過籃球訓練,那十六歲以後就不要想在職業層面上有太大發展了,如果這個孩子沒正兒八經練過體育,這個門12歲就關上了。你可以想想,現在中國有多少,12、16歲以下的孩子有過這樣的訓練。

但是在澳大利亞就很不一樣,各所學校基礎框架是一樣的,公校私校都有各種球隊。孩子從很小就接觸各種運動,每一種都學習了入門知識,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而且澳大利亞體育還非常注重教練崗位,七八歲小孩的比賽,可能是拿過洲最佳教練的在場邊指導,從最初級的基礎教學,就是最好的人在教。尤其是U18球員,一定是俱樂部最頂尖的教練,因為優秀的球員需要在這個時候成型。

而且,澳大利亞也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政府每年為籃球發展投入的570萬美元,最基層的「草根」階級也能分享到國家紅利。早在1981年,澳大利亞籃球教父艾德里安·赫利就提出了和美國相仿、逐層加強的培養機制。最上一層就是,澳大利亞體育學院(政府資助的首屈一指的職業體育學院簡稱AIS)。

在草根層面有了普及的體育教育,籃球基礎,再輔國家資助,以兩級的籃球聯盟,最終有向外輸出人才的AIS,澳大利亞的籃球水平之高,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了。


謝邀。

澳大利亞籃球的強勢主要體現在身體對抗好,打球的人多,體能完勝亞洲任何一支國家隊。今天的男籃世界盃預選賽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2019年男籃世界盃的第二階段預選賽從今天開始進行,首先上演的就是澳大利亞隊對陣菲律賓隊。雖然身穿主場白色球衣,但菲律賓隊還是在打墨爾本的客場。

在去年的亞洲杯上,澳大利亞隊基本上沒遇到什麼抵抗就拿到了冠軍,而這一支球隊的成員基本上來自本土聯賽NBL的球員,名不見經傳,但只靠輪換人員人數和體能就能夠在亞洲範圍內的比賽橫著走。

在今晚的比賽中,澳大利亞隊再次展示了自己相對於亞洲國家來說非常雄厚的人才儲備。菲律賓隊在首節比賽拼盡全力才達成了19分平手,這其中還包括了一個壓哨的三分球。從下半場開始,澳大利亞隊的身體對抗優勢凸顯出來,他們全隊12個人都可以登場比賽,沒有明顯的短板。前三節比賽里澳大利亞人甚至能擺出三套不同的陣容,但共同點就是能跑能跳,通過對抗讓菲律賓隊的技術動作變形,自己還能保持不變。

從技術動作來看,澳大利亞人的細膩程度甚至不如菲律賓隊,但他們只需要把基本的動作做到位就可以了,不需要玩什麼花活,因為菲律賓人自己就累了。疲勞感最明顯的莫過於菲律賓隊的歸化球員布拉切,這個CBA新疆隊的外援在休賽期放縱自己發胖,這個CBA賽季一直在養傷和減肥,但從這場比賽中來看效果不明顯,堅持了前兩節的比賽後布拉切在下半場徹底成了飄在外線的「大衣櫃」,笨重又沒什麼進攻威脅。

最終,澳大利亞隊在下半場打花了菲律賓隊,84-68繼續保持世預賽的全勝。更可怕的是,這樣一支球隊陣中一個NBA球員都沒有,甚至連在歐洲頂級聯賽效力的球員也沒有回來參戰。相信澳大利亞人進入亞洲籃壇會提升整個範圍內的水平,但別的國家需要多久才能追上他們,這就不得而知了。


澳大利亞無論足球還是籃球都追求身體對抗,而且是把這看成首位的,反觀國內CBA,不敢有身體接觸,尤其客場作戰,主場哨太嚴重,主導比賽走勢,一有身體接觸就吹哨,更別說對抗了,看似繁榮的聯賽其實外援才是主角。其實不是別人變強,而是我們停滯不前更別說落後了


今年春節去了趟澳大利亞,感覺那邊體育產業很發達。到處都是鍛煉健身的人,健身設施也建設的不錯。其實當地主要是板球、橄欖球什麼的比較火,籃球也還可以。主要是體育產業整體特別火爆。人口少、工作壓力也相對小一些。五點就下班給錢都不加班。下了班天還大亮著不去健身鍛煉幹嘛呢?籃球水平高,得益於群眾基礎好,國家隊出成績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我還是不得不說身體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加之他們的年輕傑出球員基本都是在美國上學,好些人打過NCAA。

幾年之前,大概倫敦奧運會前後吧,央視主持人評論「澳大利亞球員技術有多麼多麼粗糙,和中國是同檔次的球隊」。那幾年但凡有大賽,中國國家隊和澳大利亞國家隊都會進行好幾場熱身賽,短短几年人家可是世界強隊了。

你把中國球員放美國鍛煉就不一定練的出來,先天條件差很多。


澳大利亞一直都是強隊好么,不是最近幾年才崛起的。他們在NBA,歐洲效力的球員很多。西蒙斯,被稱為下一個詹姆斯,活塞的卡梅隆,阿隆,德拉維多瓦等等,所以澳大利亞橫掃亞洲就不足為奇了。


推薦閱讀:

NBA有沒有哪個隊,戰績不行卻是盈利的呢?
恩比德+富爾茨+西蒙斯+沙里奇+奧卡福,這套陣容能否挑戰詹姆斯在東部的霸權?
我們常說的詹姆斯體系是什麼?
如果霍華德加盟騎士隊,會助詹姆斯奪冠嗎?
小托馬斯剛剛被交易到湖人隊,他有沒有可能帶領湖人衝進季後賽?

TAG:籃球 | NBA | 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