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為何將俄羅斯稱作羅剎國?


因為尊重史實:中國元明清朝時稱俄羅斯為「羅斯」或「羅剎國」。


《俄國·蒙古·中國》一書的漢譯本序言中指出:「羅剎,是當時清廷對侵擾我東北邊疆的沙俄哥薩克的通稱。」 羅剎是指俄羅斯,是清朝中國人對俄羅斯的一種特殊稱呼。

在漢語語境中,羅剎並不是一個好詞,但符合當時民眾的社會心理。

羅剎,佛教中指惡鬼,指食人肉之惡鬼。《慧琳意義》卷二十五中記載:「羅剎,此雲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書卷七又說:「羅剎娑,梵語也,古雲羅剎,訛也(中略)乃暴惡鬼名也。男即極丑,女即甚姝美,並皆食啖於人。」

封建社會,尤其是清朝,民眾自信心爆棚,覺得本國天朝上國,為本國國民是文明之人,外族不是玩蛇的蠻夷,就是玩弓的戎狄。偶然發現北方具有異國血統的大鼻子男人和白皮膚女人,愛吃生牛肉,有著藍、綠眼睛,很難不和鬼怪聯繫在一起。

所以,清朝對俄羅斯成為羅剎多少是有誤解和貶低之意的。其實,到現在,我們民間對俄羅斯人也有貶稱,文明點是戰鬥民族,不文明就是老毛子。


推薦閱讀:

上聯:來年來月來春歸,草里花里蝶燕飛,下聯是什麼?
上聯:秋風漸冷殘陽照,如何對下聯?
上聯:親情友情情萬家,有哪些合適的下聯?

TAG:文化 | 金庸 | 鹿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