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理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


這段話出自《論語·為政》是孔子回答子游問「孝」的話。

[原文]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原文通釋]

子游問「怎樣算孝」。孔子說:「現在說的孝,就是能養活父母。擴大到對狗對馬,都能養活;沒有恭敬,用什麼區別這二者呢!」

[注釋]

子游: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吳國人(一說是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史記說他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現在說的孝,就是能養活父母。養,養活。這裡是指提供吃喝,提供生活處所。「養」後省略了指代父母的賓語「之」。

至於犬馬:擴大到對狗對馬。至於,到了,說到,擴大到。

何以別乎:用什麼區別這二者呢,怎樣區別這二者呢。

[解讀與點評]

與回答孟懿子和孟武伯父子不同,孔子對弟子的問題回答得很明確,強調了「為孝必敬」。沒有孝心,僅僅是無可奈何地盡責任,那所謂的贍養就與飼養家禽牲畜沒有什麼區別了。孝父母不僅僅是「贍養」,重要的是有恭敬的態度——問候起居,陪侍父母。孔子用養犬馬來比較對父母的態度,分析是否做到了孝,說得很尖銳。

如今,高節奏社會加上獨生子女社會和老齡化社會,贍養父母的問題非常嚴峻地擺在人們的面前。現在贍養父母是個挺難的事,儘管如此,供吃、供穿、供住還不算是盡到了孝,要關心問候,多從心理上給老人慰藉。當今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有相當多的老人不用子女供養,他們不缺錢,缺的是兒女的眷顧,缺的是孫男外女的天倫之樂。這個時候的「孝」就體現在不時的探望、一聲聲問候,體現在幫老人安排他們樂意的活動。要「無違」,要恭敬,要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既要關注他們的身,也要關注他的的心。


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第二》,主要講述孔子思想中的「孝」,在為政篇中不同學生問孔子「孝」,孔子也做了不同的回答。此句話義在講「孝」,重點是「敬」,詞語「孝敬」便是這裡的衍生,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之類。不管是「孝」,還是「敬」。甚至「孝敬」都不難理解。

這段話中難以理解的是「至於犬馬,皆能有養」這句,這是孔子論「孝」舉的一個例子,但是脫離了當時的語境,我們已經無法得知孔子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了,所以就產生了歧義。大概分成兩種,一種認為是人能養活人,犬馬也能養活人,人如果對父母不敬,和犬馬養活人沒有區別了;一種認為,人贍養父母,也畜養犬馬,如果作為晚輩對父母不敬,那就和畜養牛馬沒區別了。

當然還有認為犬馬指的是小人;認為犬馬能養自己父母的。但是我還是比較贊同第一種說法。

原因如下:

支持第一種觀點的有包咸、黃侃、朱熹、黃式三、楊伯峻等。包咸說:犬以守御,馬以代勞,皆養人也。黃侃說:犬能為人守御,馬能為人負重載人,皆是能養而不能行敬者。朱喜說:養,謂飲食供奉也,犬馬待人而食,亦若養然。黃式三說:養,使也。犬馬聽人役使,子受親使而不敬,無以異也。

支持第二種觀點的,會搬出《孟子·盡心上》中的話——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弗敬,獸畜之也。大概意思就是只給吃的而不給關愛,交往的關係和養豬是一樣的;給予關愛而不給予尊敬,就跟畜養寵物是一樣的。

其實對於這句話,乍一聽第二種解釋更合理,但是這裡面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也就是關係問題,在孔子那就是倫理問題。試猜測,孔子當時回答子游這句話,是為了說明什麼?是為了說明孔子那個時代,人們對父母沒有「敬」了,孔子在痛斥這種社會現象,在教育人們要對父母「敬」。說的直白一點,「敬」這種關係是下對上的,「養」這種關係是上對下的。父母說養孩子,人們說養寵物,農村人說養牛、養豬、養雞、養鴨,都是對下的一種關係。養豬養狗都是對自己有用的,即使是養寵物也是幫讓自己開心的,這是「養」這種行為產生的一種結果,一種反饋。養孩子在某一種程度上也是這樣的,比如我們常說的「養兒防老」,但是養孩子不光是這樣,因為孩子是人,人和這些動物是有區別的,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孩子受父母恩澤,除了要反饋給父母,也就是說要贍養父母,更要表達出對父母的尊敬。緊接著下一章,孔子就說了「色難」就是作證。這才是孔子想要表達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倫理問題。

現在再看看第二種說法。人是可以畜養牲畜,也應該贍養父母,但是用畜養牲畜來比喻贍養父母,這是有悖倫理,大逆不道的。在古代,父母在家裡就是天,擁有絕對的權威,怎能用養牲畜來比喻?!至於搬出孟子那一說法,是對孟子那句話的曲解。因為孟子那句話是對君王說的,是教上如何對下的,而孔子這句話是教下如何對上的,兩句話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了。


這是孔子回答學生子游的一段話。意思是說,『『現在人認為的孝順,認為能讓父母有吃有喝就行了。可人們去養狗啊、馬啊的,也能讓它們吃喝不愁;如果在孝順父母時,內心沒有誠敬之心,那麼和飼養狗啊馬啊的有什麼區別呢?』』

我認為,這是孔子說到『『孝』』的最經典的,直到現在都還像是對現實不孝順現象的批評。

孔子所說的孝,並不是有一套理論在支撐,而是對不同的人的不同表現進行『『專門點化』』。

就像這裡對子游所說,雖然沒有說子游如何問,但我們可以設想,要麼是子游問『『讓父母衣食無憂就是孝順嗎?』』要麼是子游孝順父母的表現只是讓父母衣食無憂。

孔子還對子夏說『『色難』』,說的是在孝順父母時難有好臉色,反過來可以猜想是子夏對父母的臉色不好。

還有對孟懿子是『『無違』』,要以禮來侍奉父母、以禮來舉行喪禮。

此外,只記錄孔子單獨說的,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等等。

縱觀孔子論孝,是以『『順』』為主,貫穿著『『敬』』,我想,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孝順』』、『『孝敬』』的源頭吧!


子游問孝,孔子的回答是: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在《論語》中,孔夫子關於「什麼是孝」的回答有好多,但針對不同的人,他回答的重點是不一樣的。

子游是孔子很重要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並且很年輕,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孔夫子回答子游之問,重點闡述了「孝」的實質是「敬」而不僅僅是「養」。他用了一個很淺顯的例子進行說明:「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供養父母只是最基本的義務,還談不上孝。對父母的「敬」才是「孝」。

孔夫子對於「孝」的含義及解釋是一貫的,在另外一次被問到什麼是「孝」的時候,他的回答儘管很簡潔,但也是詮釋了孝的核心是「敬」。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在回答子夏的時候,孔子就首先提出「孝」最難得的是「和顏悅色」,也就是「敬」。幫父母干點活,有好吃的父母先吃,這樣就能稱得上「孝」嗎?

所以,我們所說的孝,最重要的是「孝心」和「孝敬」。如果僅僅是比物質上的滿足的話,那窮人家永遠比不上富人家。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而問題上是孔子給子游所說的,字面意思就是現在的孝,就是贍養;而動物牲畜,也都要養。不敬,怎能區別孝敬和養活呢?

於是在這一段中,孔子說「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為孝乎」。

何謂孝敬父母?每月給大把的錢,而不去體貼、慰勞,甚至指指點點,不敬不禮,這就是孝嗎?有的空巢老人,家裡並不是缺錢,缺少的只是一個完整的家。兒女在如不在,老人便孤獨。所以孝的首要是長期的不遷怒和保持和顏悅「色」。

另外,兒女孝敬父母,但是沒什麼錢,因此給父母的也不多,但是父母能說兒女這樣是不孝順嗎?


這句話的意思主要是說人與畜牲在生養與道德上的根本區別。說人是有道德情義的,對生養的父母必有孝敬的心和贍養行為,這既是道德,也是義務。但子女也要生養兒女,傳種接代,這也是對老人敬孝的大事。而狗馬等畜牲類,是沒有道德思維的,但生養後代是一種天性,但後代不可能有孝敬和贍養父母的道德思維和義務。這就是人與畜牲的根本區別。

所以雖然說對人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即不生兒育女,不傳種接代,就是最大的不孝。但還要生養小的,孝敬和贍養老的,這才是真正的孝順。但狗馬畜牲類,就沒有這種思維,所以不孝敬老人的人與畜牲沒有區別。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要現在的人三思了啊!

這是《論語》為政篇2.7節的內容,全文: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現在的人,認為贍養父母,就是給父母吃給父母住,就可以了。可是,對於狗和馬,也是給吃給住啊。如果沒有敬重之意,那贍養父母豈不是跟養狗養馬一樣了?

這段話很有意思,給這麼一說,發生許多人確實就是這樣,以為給父母錢讓父母有得住,有得吃,就可以了。把父母往養老院一扔,就解決了。平時呢,倒是沒覺得什麼。今天一看孔子說的敬,沒有這個敬,那是把父母當成什麼了?

嗚呼哀哉,養狗養豬養父母,看來父母不如豬狗,豬還可以賣錢,狗還可以玩賞還可以看家護院。要是不敬父母,那父母豬狗不如啊。都有誰?報上名來。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出生於公元前506年,少孔子45歲。


子游問孝是什麼?孔子回答說:如今的人認為,孝就是能養活父母。這樣的理解太簡單了,因為那些家裡的狗啊、馬啊,都是在養活。如果認為能養活就是孝,那養活父母與養活犬馬,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孝不是外在看得見的形式,孝最關鍵的內核是心裡的敬意。這個難以表現於外在,細微觀察才能發現端倪的敬意,才是區別孝與不孝的重點。


養者,生育也。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孔夫子是在批評那種以為只要產下後代就是盡孝的錯誤觀點。用「犬馬皆能養」來類比這類人的低俗。如果簡單地認為能生養就是孝,那牛馬狗不是各個都是大孝子?如果沒有態度,行事上對父母的敬,怎麼來區別人和動物呢?


推薦閱讀:

下聯:東來紫氣西來財。請賜上聯?
上聯:對聯需平仄,怎麼對下聯?
歷史上活了103歲,建立了南嶽國的帝王,他是哪裡人呢?
我有上聯…山溪竹林桃花盈,…求下聯見笑?
上聯,芸芸眾生報國志?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