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咖啡的格調究竟有多高?


咖啡的格調究竟有多高?

提到咖啡總能跟享受掛鉤,意式濃縮、美式、拿鐵、卡布基諾、摩卡……這都是市面上普通的咖啡品種,頭腦活躍的現代人無時無刻不在發現著跟以前不一樣的東西,這也叫做創新。就從咖啡這一行業來說,人們同樣在打破常規,更多新奇的品種出現,豐富了人們的精神和物質世界。

咖啡的創新也就造就了咖啡的更高格調。

格調升級一:胡蘿蔔咖啡

6月,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家咖啡店推出一款腦洞大開的咖啡新品——胡蘿蔔奇諾,胡蘿蔔作為容器,其中盛滿卡布奇諾,咖啡與胡蘿蔔的結合,使得這款咖啡取名為「胡蘿蔔奇諾」。據了解,這款胡蘿蔔奇諾受到了顧客的廣泛好評。那麼,我們來看一下這款新奇的胡蘿蔔奇諾的造型吧。

格調升級二:比黑咖啡更黑的咖啡

前段時間,國外咖啡圈興起一股暗黑風,部分潮流咖啡館在出售一種比黑咖啡更黑的咖啡。創新的理念、酷酷的造型引得眾多咖啡星人前去品嘗,這樣一杯透著神秘力量的咖啡,你敢喝嗎?

這款咖啡獨特、華麗、暗黑、冰冷、卻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那麼這神秘的黑色從何而來呢?

有人猜測「黑色」飲品里一定含有黑色食用色素。其實「黑色「 源自食品級的活性炭,正是營養學家的新寵,具有排毒、利尿、解宿醉及降膽固醇等功能。

格調升級三:透明咖啡

看起來和礦泉水一般,你見過這樣的咖啡嗎?最近,獨立咖啡品牌Clear Coffee靠高顏值的產品在圖片社交網站Instagram上刷屏了。設計簡單大方的瓶子里裝著透明的液體,咋一看還以為是哪個公司推出的高大上礦泉水呢?其實這可是一款咖啡哦!

這三款咖啡是不是把以往的咖啡拉高了一個格調呢,咖啡的格調跟它的口味、外形、帶給人的享受程度有關,所以說咖啡的格調到底有多高,它的格調沒有止境,只會越來越升級!


格調看放到誰的眼裡呢,在我的眼裡我不喝咖啡,我早上喝的是爐子上熬的罐罐茶,喝起來比那玩意更苦,更過癮,那是年輕人裝樣子的,喝多了不好,還不如多喝點枸杞水的實在,熱騰騰的那才叫健康,才叫養生!

農村的罐罐茶(下圖)

別看罐罐黑,那是茶文化的古老體現!


一想到咖啡,我們聯想到的關鍵詞是:

平等自由(18-19世紀歐洲咖啡發展繼承而來)、

全球化(咖啡全球發展史,當然也包括星巴克們的努力)、

親切隨意(目前歐美民眾對於咖啡的基本認知)、

提神清醒(咖啡因帶來的生理反應)

無敵芬芳(咖啡中蘊含著非常複雜的香氣密碼)

快速便捷(外賣咖啡、速溶咖啡……)


咖啡, 洋氣、端雅、高貴、奢華....是我們一說到咖啡就會想到的詞。是飲料中最為高端的。

那是因為不了解茶和咖啡。或者說沒有深入了解。這是原因之一。

其次,在沒有改革開放以前,大家覺得上海東西好。改革開放後覺得舶來品就好,這也是造成覺得咖啡比茶高級的錯覺原因之二。

最後為以上兩個原因寫點具體案例及一些小知識。現在咖啡基本處於第三波和第四波潮流間。第一波:速溶咖啡 第二波:深烘 第三波:產地。

很多人其實不了解現在咖啡,除了知道藍山貓屎星巴克,其他的基本不知道,其實現在大部分比較好且產量較高的豆子都是出非洲或美洲國家。(前不久建交的巴拿馬,和蒙內鐵路到達的肯亞都是產咖啡豆大國,巴拿馬在最近幾年,用瑰夏打下了一片天)當你了解這些國家的生產場地和烘焙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咖啡並不比茶高級,而且比較規範的種植和沖泡方法流程也是最近幾年才確定下來的,還有很多不足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 而茶的種植和製作規範在封建時期就已經確立了。所以中國茶的品質會更穩定,這樣下來茶的產量自然就高了。


曾經我對咖啡的理解是「喝了就別想睡覺」。

直到二年前,我嘗過台灣一位師傅親手泡的咖啡後,我才知道我真的好土。

二年前在一位師兄家首次見到來自台灣的一位出家師傅,她拿出自己種植、烘培的咖啡招待我們。當時已是晚上,我本想以怕晚上睡不著拒絕,師傅笑了,你喝了我泡的咖啡,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師傅採用的是滴漏泡法,第一口有點苦,第二口有果酸味,再後來全身發熱,異常舒服。師傅說,今天晚上你會有一個好覺。

從那時起,我才理解咖啡的「格調」。

只可惜我是俗人一個,師兄花買了一套咖啡用具配備上好的咖啡,用泡茶的耐心教我泡咖啡,可學了很久,仍沒有理解到泡咖啡的心境,也沒學會相應的手藝。

泡咖啡這活不好做,自己又學不會,雖然嘆服於台灣師傅的手藝,最終還是放棄學習。

如今,我還是喜歡泡茶,簡單,隨心而動。


謝謝邀請,為什麼人們總認為咖啡館咖啡館=有情調嗎?每一間咖啡店都有格調有情致,咖啡香里彷彿凝定了一段時光。一家咖啡館留住客人的原因很多,或是環境怡人,或是出品優異,或是店裡氛圍,當然也有老闆/咖啡師/服務員的個人魅力等。如果有一顆小文藝小清新的心,就去逛逛。


沒有好味道,高也只是虛幻的存在,忍住酸澀喝一口,違心的說一句:嗯不錯! 是享受還是難受自己最清楚!

喜歡巴羅白咖啡,尤其是無糖款,原味香濃,不甜但是入口清爽不油膩,這才是真正的好咖啡。

當然了 也可能有其他白咖啡更適合你,但我就是喜歡這一款。


關於咖啡的起源,傳說種種,最吸引眼球的無非就是那個「牧童的傳說」,真實與否無從考證。有史可查的是,位於東非大裂谷的衣索比亞,是公認的阿拉比卡咖啡發源地。

中古時期,重量級波斯醫學家拉齊在他的醫學著作《醫學全集》里,首次描寫了咖啡這種植物,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早論及咖啡的文獻。

咖啡傳入波斯帝國以後,先是僅限阿拉伯貴族作為藥物使用,然後通過教會加速了咖啡的平民化,當然,這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歷經幾個世紀,因篇幅所限,不便展開,此處省略幾萬字,哈哈。

十七世紀初,神奇的威尼斯商人點燃了歐洲的咖啡火苗,從此,隨著的歐洲列強的鐵騎,咖啡逐漸傳遍世界。

十七世紀中葉之前,咖啡在歐洲的興起,咖啡館暴增,一度重創了啤酒業,甚至引起社會動蕩,義大利、英國、德國等皇室曾幾度打壓咖啡行業,怎奈,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咖啡如熊熊烈火,上流社會也逐漸接受了這種神奇的飲料。

1836年前後,鴉片戰爭前,在今天的廣州,出現了丹麥人開的咖啡館,這是有史可查的中國第一家咖啡館。不過,因為官府的禁令,華人沒有一個敢進店品嘗。

鴉片戰爭以後,一個猶太人在上海英租界開了一個咖啡館。清廷閉關鎖國政策破產以後,幫洋行打理生意的華人買辦數量暴增,他們模仿洋老闆的生活方式,成為中國第一批喝咖啡的人群。

民國以後,在洋人、買辦和歸國留學生的影響下,咖啡生意日漸興隆,這裡不難看出,咖啡作為歐洲的舶來品,當時只在中國的上流社會慢慢流行開來,與底層社會無緣。

綜上,咖啡這種飲料,從進入中國大地的那一天起,就被打上了上流社會的印記。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凡是從歐美傳進來的新玩意兒,都被國人奉為神明,頂禮膜拜。這就是今日國人神化咖啡、小資化咖啡、高雅化咖啡、情懷化咖啡的歷史根源。

咖啡不過是一種普通的飲料而已,隨著咖啡平民化進程的發展,會逐漸走下神壇的。

只想說,因咖啡而小資,因咖啡而高雅,正是因為內心的奴性和無知!


咖啡,喝的一種高雅

咖啡,喝的一種習慣

咖啡,喝的一種勞累

咖啡,喝的一種工作

咖啡,喝的一種閑的無聊

咖啡,喝的一種是沒有啥喝的了


推薦閱讀:

如何蒸出光滑的饅頭?
怎樣腌制麻辣蘿蔔?

TAG:咖啡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