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漢唐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一 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強於漢唐,明朝皇帝的權力比漢唐大。漢、唐都存在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現象,而明朝自始至終沒出現過外戚專政,雖有劉瑾和魏忠賢兩個大宦官,但是這些宦官的權力都是依付於皇權存在,當皇帝要他下台或者死時他們沒絲毫反抗的餘地。而漢唐則不同,西漢有外戚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東漢有十常侍專權開啟三國時代;唐朝宦官專權更嚴重,後期掌管唐朝皇帝的生死,有逼宮弒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歷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復恭、劉季述等人。

二 明朝的文治武功弱於漢唐,由於宋朝後中原地區的尚武精神逐漸減弱,明朝與漢唐相比其文治武功都要弱很多。雖然前期有鄭和的七下西洋,但縱觀明朝二百餘年始終未能擺脫北方游牧民族的騷擾,明英宗「土木堡之變」死亡五十萬多將士,其後北部邊境始終不得安寧,最後在滿清和內部農民起義中滅亡。反觀漢唐,西漢漢武帝打得匈奴逃到中亞等地,由此才有「漢族」的稱謂,唐太宗更是被突厥等尊為「天可汗」,現在華人聚集地都有唐人街,可見漢唐的威武雄風。

三 漢唐之前的王朝都是短暫大一統的王朝,漢唐基本採用的是前面王朝的制度,而明朝則是自創一套有別於前朝的制度。如漢朝之前的秦朝滅六國統一後只存在14年,但秦始皇建立了郡縣制等都被漢朝遵循,隋朝在結束南北朝後統一全國也只存在37年,但隋朝創立的三省六部制被唐朝採用。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新創一套制度,如廢丞相、設錦衣衛等是前朝所未有的。

四 漢唐平定了農民起義,明朝則是亡與農民起義。漢朝的西漢雖有王莽篡位引發起義但被劉秀擺平創立東漢,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也未能滅亡漢朝,被曹操、劉備等各地軍閥搞定,最後漢朝滅亡與曹魏。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也未能滅亡唐朝,最後是滅亡於朱溫。反觀明朝則是亡與李自成之手,當然後面還有南明,但公認的明亡於1644年算是亡在農民起義。


明朝和漢唐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漢、唐、明三朝是中國歷史上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大一統的朝代,三個朝代的起家都是時局動蕩,天下大亂,以地方勢力割據而起,漢唐明三朝都有輝煌的文化政治經濟軍事成就,他們的區別是什麼呢?

一、對待北方游牧民族的策略不同。

自炎黃擊敗蚩尤,黃河流域分地封候,世人以封地為姓,故稱:百姓;蚩尤九黎部落遷往長江流域,稱:黎民。黎民百姓為天下,這是古代的歷史觀。

漢唐在建國之初,都或多或少的對北境低頭甚至臣服。

漢朝立國初年,韓王信叛亂,勾結匈奴,意圖南下西進。漢高祖劉邦親征,率步兵32萬,當漢高祖隨先遣部隊剛剛到達平城(今山西大同)時,冒頓單于率40萬精銳騎兵在平城外白登山將前者包圍了七天,後獻厚禮於大閼氏得以解圍。

隋朝末年,在中原王朝北方的突厥勢力漸漸增強,至隋煬帝後期,突厥始畢可汗時期,在隋文帝時期的突厥臣服於中原王朝的關係開始轉變。大業十一年,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包圍,九死一生才得以逃脫。之後,在隋末華北各地嶄露頭角的群雄之中,諸如竇建德以及其部下劉黑闥以及高開道和劉武周、薛舉和李規等人,幾乎所有的叛亂首領都與突厥或通好或臣服,總之以某種形式與突厥保持著聯繫。突厥君臨於隋末群雄之上,從遙遠的北方對他們進行遠距離操控,牽制,使之互相爭鬥。這種狀況宛如歷代中原王朝對北方游牧民族所採取的分割離間政策的翻版。當然,這種狀況隨著唐太宗登基後的「便橋之會」發生改變。

而明朝起家就是元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各大起義軍形成割據勢力之後,明太祖在擊敗陳友諒之後,成為最大的勢力,之後的北伐異常順利,蒙古人放棄了大都,回到了蒙古高原,明朝軍隊在奪取北京4天之後就拿下了長城,此後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處於下風,直到土木堡之變。

二、君臣關係不同。

漢唐的君臣關係還算融洽,但到了明朝,幾乎可以用形同水火來形容。

自明成祖朱棣殺了方孝孺之後,文人士大夫階層似乎更加團結了,人人以「理學」的追求為最高追求,皇帝什麼的一邊去。於是乎,被皇帝殺頭的,甭管有罪沒罪,只要臨死前打呼「忠義」,「痛罵」皇帝,便會讓自己名垂千古,至少可以博得一個直名。

史學界的主流認為:明朝的皇帝多奇葩。從另一方面來講,明朝的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但是這個權力卻受到極大的限制,文官集團這個時候似乎更加喜歡挑戰皇帝的權威,從嘉靖皇帝的大禮議事件,再到崇禎罷相,文官集團在與皇權的拉鋸戰中每次都佔據上風,雖然有時候皇權得到了結果,但是後果卻比得到結果更慘得多。

史書中,明朝的皇帝被罵得最慘,身後的名聲也最差,甚至被大臣逼死的明毅宗朱由檢也被罵「剛愎自用」,甚至有人杜撰出崇禎皇帝快亡國了也一毛不拔的故事。

三、宦官的地位。

漢唐末期,宦官一度可以左右皇位,甚至由宦官來決定皇位繼承。到了明朝,宦官亂政的現象愈發的嚴重,但是,其中有根本的區別。

明朝的權力的頂峰永遠都是皇帝,宦官即便地位高如魏忠賢,也要有皇帝的授權才可以。換句話說,宦官在一定程度上是皇帝的化身,宦官與文官集團較量,不過是皇帝指定了一個利益集團與另一個利益集團之間發生矛盾,從而使得皇帝可以從中調停駕馭的權術而已。

四、世界的經濟地位不同。

漢唐宋明四朝,都是世界上經濟總量第一,並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明朝和漢唐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漢唐在當時一直作為樞紐,輸出「技術」和「標準」,到了明朝,雖然依舊有技術和標準的輸出,明朝自己還有自己的貿易體系,但是整個世界卻不再是原有的貿易規則在運行了。

14世紀開始到16世紀的兩百年間,歐洲人無意間,中國人無察覺,經濟的全球化開始了。明朝不可避免的被捲入到了全球化的經濟體系當中,隨著奧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中國和歐洲的路上絲綢之路被堵上,歐洲人開始在海上尋找更多的機會,從1488年開始,歐洲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開始了,隨後的幾百年中,大量的白銀湧入明帝國,而資本原始積累的本質就是剝削,明朝的底層農民在無意識中大量的財富被剝削掉了。朝貢貿易所帶來的經驗不足以應對新式的貿易規則,使得明朝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下滑。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崇禎皇帝即便節省國用,也無法挽救大明大廈將傾的頹勢。

五、獨特的政治結構。

明朝和歷朝歷代以及後來的清朝都不同的一點,就是自己有一套獨特的政治結構。這套政治結構讓皇帝可以置身朝堂之外。

明朝的內閣制是皇帝的小班子政治具象化。明朝近三百年國祚,有將近一半的時間臣子是見不到皇帝的,這在歷史上從沒有過,但是這套班子卻讓整個明帝國穩定的運轉了兩百餘年。這套制度在歐洲生根發芽,在中國卻隨著明國的滅亡而萎縮,清朝的皇帝們似乎各個勵精圖治,皇子們也都是精挑細選,但是卻依然沒有避免讓清國走向衰亡。

以上為筆者個人觀點,歡迎探討。


明朝和漢唐的區別很多,不知道您想問哪一類的?

我就隨便舉幾個吧。

1.

明朝和漢唐都是純漢人建立的王朝,而唐朝卻算是民族大融合的產物。唐朝許多皇帝都有外族血統,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李世民被各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所以唐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一個朝代。

2.

明朝與漢唐不同的一點是,明朝建國前,整個神州大地都處於蒙古人的統治下。在元朝統治期間,漢人被劃為四等公民,漢人的文化也一度受到衝擊。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則立刻下令,恢復漢族禮儀文化,參照唐朝制定明代衣冠。也算是拯救漢族於危亡。

3.

唐朝和明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了。而漢朝立國四百多年,是自秦朝以來對華夏影響最大的一個朝代。秦始皇統一了國土,漢朝卻統一了文化,整個民族以一個朝代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名字,「漢」!自北向南,由東到西,土為漢土,人為漢人!所以我們才沒有像歐洲一樣分成許多國家。可見漢朝對中華的影響之深,後朝後代,都以漢文化為基礎才得大一統。即便是元清,她們也基本上與漢文化所融合。直到今天對我們的影響依然存在。


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時代的最後一個漢人政權,漢唐政權創下的政治文明相對來說較為成熟,明朝相對於漢唐來說,其政治文明退化明顯。

明朝的政治是集權專政,獨斷專行,萬事獨裁。而漢唐,中央政府的組織、皇權與相權已經分開,並非一個人說了算。而朝朝因宰相胡惟庸謀反才覺悟,決心政治改革,廢宰相,永不再立。

其實,明與漢、唐最大的區別就是政治的成熟與不成熟,無論怎樣,明朝從總體實力上肯定要比漢唐時期強,從人口的多少應該能看出來,漢朝最多能養得起六千多萬的人口,而明朝那時候已經過億了,人多就代表國泰民安,民少豈不是戰亂不斷?

歡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見。


明朝與漢唐的最大區別,就是皇權的高度集中。

西漢的中央政府,最高長官稱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主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主監察,也是副丞相。

當時皇帝和宰相,各有一個秘書處。皇帝的秘書稱尚書,六百石,由宦官擔任,名額只有四人。

宰相的秘書處則龐大的多,共有十三個部門,稱十三曹,職權涉及廣泛,當時全國政務都要匯總到宰相府。

因此,當時任命宰相稱之為「拜相」,有一套隆重的儀式。

漢武帝臨終遺詔霍光以大將軍、大司馬、錄尚書事身份輔政。皇帝的秘書處(稱中朝),才開始侵奪外朝宰相權力。

唐代行三省六部制。即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中書主擬旨,門下主審核,尚書主執行。

在唐代,一道詔令,先由中書擬定,送呈皇帝蓋印,再交由門下省審核,最後由尚書省執行。門下省如果反對,有權將詔書發還中書省重擬,稱為「封駁」。不經門下直接由皇帝發出的詔令,在當時被認為是違法的。所謂「不經鳳閣鸞台,何得為敕」(武則天改中書為鳳閣、改門下為鸞台),意思是「不經中書門下,怎麼稱得上是詔敕呢」。

此時,尚遵循古制,「三公坐而論道」。唐代群臣朝見,宰相有座位,並賜茶以示尊崇。

到了明代,朱元璋廢除宰相,政府沒了首腦,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

後期興起的內閣,只是皇帝的秘書處,以備顧問。所謂內閣大學士,只是正五品,六部尚書是正二品,政府的最高長官仍是六部尚書。

明代的皇權,說到底是漢唐的皇權加相權集合而成,空前集中。

皇帝直接參与政府,成為政府首腦之後,問題也隨之而來。明代的君臣關係同前世相比,具體表現為,勢同水火。

宰相這一職位,不但是管理全國政務,實際上也是皇帝與官僚集團之間的潤滑劑。官員不方便直接對皇帝說的話,可以通過宰相,皇帝亦然。

然而,明太祖的廢相,使得皇帝官僚集團之間直接接觸,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所以,明代發明了「廷杖」制度。當廷被脫了褲子打屁股,這實在是士大夫千年以來從未有過的羞辱。

明代的滅亡,於此不無關係!

更多歷史品評、討論,請關注頭條號 - 探微閣主!


我覺得明朝與漢唐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民眾的國家地位與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明朝時,民眾在國家中的地位遠不如漢唐

漢唐時,儘管也是實行君主專制制度,但皇帝在國家的實際治理過程中,還存在著部分「民主」,他們願意聽取士大夫的意見,甚至能夠採納一般百姓的建議,比如漢文帝時,一個小小的醫官之女(緹縈)都可以給皇帝上書請求廢除肉刑,居然還被皇帝採納;而且官員們在皇帝的支持下,能夠執法如山,不避皇親,甚至依法逮捕。唐代官員們對皇帝的行為都可以諫言監督,最為有名的恐怕就是大家熟悉的魏徵了。可是到了明朝時,雖然也有都察院,但那不過就是皇帝的專屬工具罷了,它可以糾察百官,要給皇帝提意見,基本上很難被採納。著名的海瑞敢於直諫,嘉靖皇帝雖然沒有殺他,但卻不願意搭理他。至於說官員們糾察皇室成員的不法行為,更是難上加難。此外,為了鞏固皇權,明朝還設置錦衣衛,東西廠,專門監督士大夫及普通百姓,便衣偵察,四處尋探,這些機構凌駕於國家的法律之上,任意胡為,使得天下人人自危。

明朝時,民眾的國家(王朝)認同感遠不如漢唐

由於漢唐時期的風氣開化,民眾可相對自由地表達意見,而漢唐皇帝又常常能放下身段進行自我反省,在他們的詔書中常見「朕既不明」、「朕既不德」等字眼,遇到天災異象,皇帝們立即會進行自我批評,我們可以說這是皇帝們在作秀,但這種秀做出來,絕對會讓官員百姓們感覺到皇帝是與他們在一起的,是關心他們的疾苦的。而明朝的皇帝卻少有這種行為,他們與民眾的聯繫少了,距離遠了,大家對皇宮中的那位人皇帝主再也沒有了那份深深的敬意,有的只剩下了懼怕。所以當天下大亂,異族入侵時,民眾毫不猶豫地將皇帝拋下了。


一、漢唐有和親,明沒有。

二、漢唐更開放自信,明趨於保守。

三、漢唐對外以攻為守,開疆拓土多;明自宣德後鮮有開拓。

四、明有東西廠錦衣衛,特務機構猖獗;而漢唐則沒那麼殘酷。

五、漢唐中心在關隴洛陽,明中心在北京南京。

六、漢唐皇帝受制於宦官外戚和權臣,而明朝皇帝君權基本無旁落。


推薦閱讀:

唐朝時常被武則天帶在身邊的女官,有「巾幗宰相」之稱的女子是?
白居易的《長恨歌》,對唐玄宗和楊貴妃到底是讚美還是諷刺?
清文宗和唐太宗誰更卓越?
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甘露之變?
玄武門兵變後上位的李世民,其子女為何多難得善終?

TAG:明朝 | 唐朝 | 漢朝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