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師和學生家長很難成為知心的朋友?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容易。

首先,老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而不是交朋接友。

提出這個問題的題主忽略了老師的職責。老師平時通過種種途徑傳受知識給學生,還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寧願返老返童,和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學生的忘年交,甚至知心朋友。而只有需要家長協助時才會和家長溝通,交流,聊的一般都是怎樣共同使學生健康優秀成長的事。有必要成為知心朋友嗎?如果和家長交流的都不是孩子學習成長的事,和家長「打成一片」,這樣的老師你放心教自己的孩子嗎?

再者,有些人認為,老師和家長交往,是為了收錢收禮,是帶有功利性的 。這是一種不尊重知識不尊重老師,甚至「狗眼看人低」的歧視。還有一些人認為老師自視清高,脫離群眾,那你們得去多了解了解老師。

其實,我個人認為,老師正如風雨無阻,默默奉獻的艄公,把每一個階段培養好的學生送到一個個出發點,直到知識的彼岸成為各種人才。相反失去了不少燈紅酒綠,歌舞昇平,迎來送往的生活。

最後讓我們家長理解老師,尊重老師,那才真正是老師心底里的知心朋友。


拋開老師和學生家長要不要成為知心朋友的問題,我想說,老師和學生家長,確實很難成為真正的知心朋友,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兩者聯繫的出發點是孩子。

正所謂成也是孩子,敗也是孩子。

兩者因為孩子的成績,才有了共同的話題,而一旦離開孩子,兩者之間的共同話題相對較少。老師對孩子是基於學校教育,家長對孩子是基於家庭教育。而學校教育是一個持久的連續性的過程,而家庭教育,更加註重於短時間內獲得一個非常好的效果。

兩者的教育本質觀念有差別,所以就算有聯繫,對於教育的不同想法,也會有一點不愉快,更何況離開孩子以後,少了教育的問題,就更沒有共同的話題了。

部分老師師德缺失,以及缺少興趣愛好。

部分老師師德的缺失,會給一個家長非常不好的印象,這變相的會阻礙到家長與您的溝通和交流。比如有償補課的,違規收禮的,給孩子穿小鞋的,變相體罰的等等。這樣的老師,任何一個家長都是不會喜歡,也是不會相與他交朋友的。

還有就是現在的老師,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你怎麼能跟別人有共同話題呢?所以老師哪怕工作再繁忙再繁重,也要熱愛生活,給自己一個興趣愛好。

我有一個同事,她就喜歡做烹飪,很多的家長都跟她相處的非常融洽。除了談論孩子的學習以外,他們還會去喝喝茶,聊一聊烹飪的技巧方法,以及烹飪中遇到的有趣的事。

家長的過高追求得不到滿足。

這話還是針對孩子的學習,因為現在的家庭教育當中,家長過分重智輕德、重知輕能。所以對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反過來對於老師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而一般的老師是很難達到他們心目中的要求的,他們心裡對老師的認可度是不高的。

你覺得你會跟一個你都不認可的人做朋友嗎?顯然不會,更別說做知心朋友了。


真的沒有學生家長和老師做知心朋友的嗎?我相信是有的。

如果這個老師真心為孩子,有師德,有教育責任心,有愛心,有包容心,能夠真正的教化這個孩子。同時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淵博的學識,有較高的情商和較高的人格魅力,不管是家長,就算是別人都會喜歡這樣的老師,願意與她做朋友。

如果這個家長通情達理,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夠與老師協同處理好孩子的學習問題,真正理解老師的,對於孩子的學習不急功近利的。同時也有相似的興趣愛好和比較投合的性格,那麼老師也是願意交這樣的家長朋友的。

所以呀,離了孩子,學生家長和老師做朋友就更需要相互理解,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相似的性格,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

你能嗎?也許很難,簡單嗎?也許很簡單。

最後多思考一下,學生家長和老師,真的有必要做知心朋友嗎?


實際上這是一個偽命題。

我們不能否認有一些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確會有很多誤會,但是大部分情況之下,他們之間的關係還是很融洽的,這是因為他們的共同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小孩教好,讓他們有出息。

有一些老師和家長之間甚至會成為一種莫逆之交。

也許我們沒有想到,很多老師寧可等一下再接兄弟姐妹,甚至父母的電話,也要先接學生家長的電話。

我接了一個高三的班級,我們班有一個學生,他的父母親受到了一些前衛的所謂教育家的言論的影響,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也就是要苦小孩的心智,讓她得到最艱苦的鍛煉。一個十七八歲的高三女孩,一個月就給300塊錢生活費,在高一高二的時候,他們還只給250塊錢呢。

後來是我親自打電話給他父母說,要他們趕快到學校來,我說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要跟他們商量。他們莫名其妙的就來了,我沒讓他們跟他們的女兒見面,而是帶他們去看望高三的學生的學習是怎麼樣辛苦,帶他們去看看體育課是怎麼上的?帶他們到飯堂去看那些飯菜單,也看看別的普普通通的孩子吃些什麼?一個月300塊錢到底夠不夠?

我相信這一次會面是一種溫馨的會面,他們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後來他們主動一個月多給了400塊錢,讓他的的女兒不活得那麼壓抑。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17年,每當節日的時候,他們都會給我發簡訊,我也會給他們發簡訊,相互之間問好。這算不算是一種友誼呢?我們算不算是一種知心朋友。

有一天我從這邊走過,有一個賣水果的阿姨,不管怎麼樣,都要塞給我兩個蘋果。原來她也是我們班一個學生的家長,當時這個學生已經到了高三了,依然還是活潑過度的小女孩,一整天都是那種沒心沒肺的嘻嘻哈哈的樣子。他們以及他們的鄰居都說這個傻女孩是不可能考上大學的。但是在家訪的時候我告訴他們他們的女兒一定能夠考上大學,他們也把這我的想法給他們的女兒說啦。後來這個小女孩真的就考上了外語學院,泰語專業,現在在一個外語學院的泰語專業任教。

每次見面,即使是隔著一條30米寬的大街,我們也會打個招呼,哪怕一個手勢,當走得很近,他可能會塞給我兩個蘋果,兩個柑子,然後她就跟我說起她家裡面的所有的事情,我也會跟他說我家的事情。他家的電器壞了,可能會叫我去幫看一看,他發現哪裡有廉價的促銷活動,也會第一個打電話給我叫我趕快去打撈。這算不算是一種知心朋友呢?


其實,老師和家長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都想著把孩子教育好,按說應該會成為相互支持的知心朋友。但事實是,雖然目標一致,但在具體問題上,卻有很大分歧。

一、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老師要培養的學生是社會中的人,也就是能夠適應社會對於人的要求,知識、能力、品行、脾氣等,也就是能夠在集體中生存的人。而家長教育孩子,則希望能保持孩子的個性,也就是不僅僅是融入集體,還要出人頭地,脫穎而出。

二、教育方法不一致。家長習慣了一對一的進行教育,具體、詳細,有針對性,由此也要求老師也能夠這樣對待他們的孩子,但老師更多的則是班級授課,講究的是整齊劃一,步調一致,同步提升。

三、還有一個是,佔位不一致,這也是最根本的。家長因為是孩子的親人,出於疼愛,出於關心,對孩子的關懷備至,對於孩子的錯誤有時候會持無所謂的態度,也就是無原則的原諒。但老師不會,老師會對於全班學生一視同仁,學生有了錯誤了,會不放過。反之,有些對學生要求嚴格的家長,希望老師對於他們的孩子也嚴厲,但老師卻一般不會區別對待。

正是因為有上述的不一致,才讓家長和老師在對待學生的教育上不合拍,產生誤解甚至矛盾,使他們成不了知心朋友。


老師和家長成為朋友不難,但成為知心朋友真的很難!原因如下:


第一,雖然老師和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管理對象,共同的管理目標,學生。但是他們卻溝通很少,沒有特殊情況,老師不會找家長,家長也不會去找老師!溝通極少,大多數溝通都是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家委會的家長,和老師溝通的較多些,這雖然能讓他們成為朋友,但這也不足以使他們成為知心朋友!


第二:雖然他們都一樣孩子好,可能會有共同的教育方法,但在具體實施上卻又不同,老師的批評教育,甚至稍微過激一點對待孩子,家長雖面上說沒關係,但心裡都是不願意的!典型的就是孩子交給你了,你儘管管,打也行,罵也罷,覺不來找你!教師信了,他就輸了!不信,你打一下試試!


長和老師盡量為了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溝通,對孩子全方位了解,相互配合的教育孩子,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目標,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成為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來談談為什麼老師和學生家長很難成為知心的朋友。

知心朋友,莫逆之交,刎頸之交,這樣的詞語是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關係最為密切關係的。要想成為這樣的朋友,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地愛,也沒有無緣無故地恨。」當人和人之間,有了長時間的交往,為了成就某一件事而彼此欣賞,就有可能成為朋友。雖然老師和家長之間,也有的關係比較好,但成為知己,確實是有些距離的。

老師和學生家長的聯繫,是源於學生。如何管理教育學生,是他們談論的話題;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是他們奮鬥的目標。除此以外,其他的事情和話題,雖然可以談也可以涉及到,但總感覺和他們之間的目標不一致。 比如,一個老師不是和學生家長談孩子的問題,而是談喜歡什麼電影,喜歡什麼色彩的,你是不是感覺有些不著調呢?

老師教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成為知己朋友,是需要時間來保證的。不是一天兩天,偶然相遇就能成為知己朋友的,知己朋友可能要十年甚至幾十年,而且知己朋友一般要共同經歷一些挫折和坎坷,所謂的患難見真心,才能成為好朋友。老師教育學生的過程短,且比較平淡。家長和老師的交流也有限,這都註定了他們不會有進一步的深交。

老師和家長之間有可能存在著矛盾,這就讓他們更不能成為知己了。為什麼會產生矛盾呢?管的多了少了,該管了不該管了,取得的成績滿意了不滿意了,等等,都有可能成為雙方潛在的矛盾。別看孩子在你面前讀書,對你客客氣氣的,實際上背後說你多少壞話,你可能連想像都不敢想像;一旦你不再教家的孩子了,也就基本上再沒什麼交往了。

人生在世,俯仰之間,遇見一個人,就該惜緣。既然是為了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認識了,一起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很好了。至於其他的,還是一起隨緣吧。

我是平原春秋,致力於青少年勵志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歡迎大家關注。


本來是不想回答這樣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的,但轉念又一想,這樣的命題既然又在針對老師,拿我就不吐不快。

世界上,知己難求,這是人人都感嘆的事情。你的心思,你的愛好,價值觀,怎麼可能被別人都認同。所以"知心朋友"何其難得。

我們朝夕相處的愛人,知心的多不多?我們每天處在同一辦公室,有幾個同事和你是知心的?

既然,很多關係之間都不能出現"知心朋友"概率,那麼為什麼選擇老師和家長這個關係,來使本來倍受人們詬病關係更加雪上加霜。

真不知,這樣的挑撥能解決什麼問題?還是僅僅是看到別人說老師什麼都不好,自己也想找個話題來貶貶老師。

實在有違君子之道!

所以,我說這是個沒有任何意義的問題,而且還是個假命題!

老師和家長關係好的很多,但"知心朋友"不僅為難了老師,也為難了家長。

有沒有哪個家長從心底里尊敬老師的勞動?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好,即使是智力的問題,是不是沒有怪怨過老師?又或許孩子非常優秀,有沒有家長真心感激老師對孩子的付出?而沒有說是老師應盡的本分?……

既然家長不能全心全意對老師,那麼為什麼要對老師有這麼高的要求呢?

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是盡心儘力,只要孩子願意學習,願意請教老師,沒有一個老師會拒絕學生的提問!

如果學生在校園裡出事,首先衝上去的一定是老師,而不是怕責問,是對學生感情上的責任。

尤其畢業,學生迫不及待地走向更美的風景,而老師有幾個不是淚眼滂沱,盼望學生都能前程似錦。學生有出息,他能能有多少好處,但老師對學生的感情是深厚的,這就夠了!!!

家長只是學生的父母,沒有朝夕相處,只是偶爾相約談話,彼此雖然目標一致,但走的路不盡相同。所以成為普通朋友尚有可能,成為"知心朋友"沒有條件促成!

所以,不能成為"知心朋友",不是老師惡家長刁,是了解不夠,相交不夠,不是老師清高,看不起家長,更不是老師別有用心,只敷衍家長,這樣的情況都不存在,所以,這樣的命題不提也罷!!!


謝謝邀請!

所謂「知心朋友」,一般是指精神上兩者具有了共鳴,從而雙方引以為知己。

然而知己本來就比較難覓,況且家長和老師平常各自忙自己的事,成為知心朋友的條件不是很成熟,由於時間和空間都不太具備,所以,能成為真正的知心朋友的不會太多。

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往往是因為有學生這層關係才有了聯繫。

這個新的關係一般非常不穩定,屬於間接關係,一般它會隨著學生學業的完成而結束,能夠真正從內心保持住的是極少數。

老師和家長其實是矛盾的兩個方面。

雖然有統一性的一面,但對抗性是絕對的,稍微不注意,由於立場不同, 看問題的方法和得出的結論就會不同,來往中就會造成彼此心理非常敏感,往往面和而心不和,怎麼可能引為知己吶。


謝謝邀請!

知心朋友就是知己。魯迅先生曾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從知己的稀有性和相待的規格,說明老師和家長很難成為知心朋友。

儘管很難,但是還是會有。有一些家長,在老師教育他孩子時期和老師是朋友,雙方互相合作,共同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後來也是朋友,電話微信都不會刪除,逢年過節,孩子還會看望老師,秉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還有一種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基本屬於敵對關係,其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無論怎樣,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直接影響到孩子各種習慣和性格特徵的形成。

古往今來,沒有哪個不尊重知識的民族能夠強大,換言之,沒有哪個不尊重教師的民族能夠富強。

父母給了孩子身體和物質,老師給了孩子思維和智慧,是他將來的立身之本,二者缺一不可,如何選擇,取決於自己的智慧和涵養。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段時間突然覺得人生艱難,身邊很多人卻很孤獨?
朋友消費沒零錢又不想換整張百元,就讓你先墊出去,而後卻若無其事。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邀請朋友來家做客後,但不能體面的接待,選擇放棄會不會比較好?
男生朋友過18歲生日送什麼好?

TAG:朋友 | 教育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