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敦煌的壁畫和其他文物,建一個超大型的建築(美術館)把整個三危山都包括進去的想法可行嗎?


1.題目表達的這種思想倒是一直以來有所體現。早先在考古工作是,假定發現了規模比較大的遺址,為了儘可能在保護遺址本體,就會選擇給遺址搭建一座棚子暫時遮風擋雨。這一階段的例子有1958的半坡博物館,建設了面積約為3000平米的遺址大廳進行現場展示,覆蓋了遺址整體10000平米面積的三分之一弱,以及1975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再往後還有臨淄齊故城、西夏王陵。不過這種大棚也只能遮風擋雨,小環境精細化的恆溫恆濕等控制還是難以實現的。

2.2006年,漢陽陵博物館建立,建築面積8000平米,實現了考古遺址發掘現場實現全封閉保護的地下展示,實現了邊展示、邊發掘、邊研究。似乎,我們只要把建築蓋得足夠大,就可以解決這類遺址對環境變化敏感,自身材料較脆弱的問題了。

漢陽陵博物館的遺址封閉空間

3.但是,這種實踐又帶來了新的問題,許多遺址博物館建成後,遺址空間的溫濕度、空氣成分(氣溶膠、SO2和NOX及微生物)、乃至遺址中水分的蒸發與補給、含濕量和可溶鹽的遷移轉化規律,生物活動等都會與遺址博物館建造前大大不同,這些因素的變化會對遺址博物館環境條件帶來變化,常此以往將可能對文物因此而產生新的不利影響。

4.且不提龐大的建築規模,昂貴的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技術領域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所以題目提出的設想還不太可能變成現實。


推薦閱讀:

學會舞蹈相當於整容?
89㎡北歐風只要12萬,多處絕美裝飾還以為誤入藝術館!
作品為舟,自由為彼岸
國家一級書法家童和生榮獲首屆傳世藝術家網路評選特等獎
關於DxOMark,很有可能存在這些常見的誤解

TAG:建築 | 文物 | 藝術 | 文化 | 敦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