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莊子的逍遙?


題主舉的例子與莊子的逍遙根本沒有半點關聯。

而且莊子的逍遙,與現在常見的詞語,「逍遙」兩字的意思,相差也非常大。

我們常說的逍遙是悠閑自在,自得其樂的意思。

莊子的逍遙,是一種脫離身體感受、超越身體羈絆、無拘也無束、無人也無物、生命與宇宙萬物合一的境界。

人只要活著,都會有所憑藉。人餓了需要吃飯,食物是人生存的憑藉。天冷了需要保暖,衣服是人抵抗外界溫度變化的憑藉。人走遠路要騎馬開車,交通工具是人活動範圍的憑藉。

莊子逍遙遊當中說:北冥有魚,魚很大,能變化為大鵬鳥,能飛幾萬里遠。但它的飛行需要憑藉風才能行動。列子御風而行,他的憑藉也是風。

莊子又說:有一種情況,就不知道是需要憑藉,還是不需要憑藉了。這種情況就是憑藉所有。為什麼憑藉所有,可以認為是不需要憑藉呢?

比如人想遠行,需要開車,不需要泥土等等不相干的東西。但這裡前提說了,所有都憑藉,所以泥土等不相干的也是要的。那怎麼個要法??沒辦法要。

再繼續想,人想遠行,是需要人到了某個地方,才算遠行嘛?難道把所有的遠行過程和遠行結果都直接給人的思想,這樣不能算是遠行過了嘛?這是一個辦法,可惜作為古人的莊子辦不到。

再繼續想,人想遠行,只是一個想法而已,要到某個地方,到與沒到,也只是個觀念而已。人活著,也不過是憑藉著種種的感官刺激、種種的想法,才知道自己是活著的而已。對了,前面這句話說了憑藉。說明:人活著與沒有活著,都只是憑藉感官與思維才知道活著。

所有這些都只是憑藉而已。想遠行、想開車、代表見到了某地的感官刺激、達成了心愿,這些種種,都只是憑藉,都是證明人活著的憑藉。

回頭想剛才那句,憑藉所有,到底是需要憑藉,還是不需要憑藉呢??

其實,這句話,本來就是矛盾的話。

所以說:如果要所有,只能說一句,這是悖論。

而莊子的逍遙的理解,能不能達到逍遙,結論就在這個悖論上。想通了,就不是悖論。沒想通,就永遠是悖論。

想通了,也就知道了,如何才能生命與宇宙萬物合一。

所以逍遙遊這篇的最後是這麼寫的: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推薦閱讀:

莊子與鳥: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莊子:大夢誰先覺 繁華盡成空

TAG:莊子 | 道教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