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像如何鑒定?


       古代佛像的留存下來挺多的,材質也是五花八門,泥塑,木雕,金屬,玉雕等,什麼材質的都有。

        這裡就木雕佛像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古代傳世的木雕佛像因為長期受人的香火供養,同時長時間受空氣,日照,蟲蛀以及冷熱溫差,熱脹冷縮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從木雕風化和腐蝕的程度,可以稍稍對木雕佛像的年代進行一個大慨的判斷。如果是加彩的木雕佛像那麼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和磨損,木雕上的彩也會逐漸脫落,木雕年代越久,退化的越厲害,有的甚至全部脫落,露出木頭的本色。因此這種自然風化和磨損是鑒定木雕佛像的一個依據。如果是帶彩的,在磨損之處還會殘留有顏色不一的略微差異,這是彩滲進木頭的痕迹。

        古代木雕佛像由於長時間的周圍環境的影響,煙熏火燎,冷熱溫差變化,木頭內部的水分逐漸揮發,越發乾燥。年代越久的木雕內部脫水也就越徹底,比重也就越輕。因此古代木雕佛像和現代木雕佛像對比,在同等材質的情況下,木雕佛像的比重要輕的多。所以說,這也是判斷古代木雕佛像還是現代木雕佛像的一個鑒定依據。當然這種潛移默化長時間的逐漸脫水過程是很自然的,是通過人為手段就能做出來的。

       而且雕刻古代木雕佛像的古代木雕匠人,憑藉著自己對佛教的那種感悟和理解,始終保持著那種敬仰和一絲不苟。因此古代工匠的那種追求盡善盡美的創作境界與現在的那些身心浮躁一味追求蠅頭小利的造假者有著天壤之別。這種區別就體現在木雕佛像上,因此古代木雕佛像,無論在人物造型,面部表情,衣著服飾 以及其他細節處理方面都顯得恰到好處,富有神韻。那些造假者的作品,要麼面部表情生硬,要麼生形比例失調,總之,整體感覺並不太好。

        當然,同樣是古代木雕佛像由於年代不同,雕刻的風格也不同。 這和佛教在中國傳播的歷史,佛教受到中國本土宗教的影響以及佛教在傳播的過程中佛教人物形象的演變分不開的。就拿觀音菩薩的形象來說,最早的觀世音菩薩是男身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逐漸變為了女身像。這在存世的古代木雕佛像中就能夠看到這種變化。因此由於年代不同,木雕佛像的整體風格也不同。比如說明代的木雕佛像造型顯得簡潔大方,略微雕刻,整體神韻就出來了。而清代木雕佛像雕刻工藝就比較繁複,雕刻得比較細膩,細節的處理比較好。

     以上這些只是本人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多多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看什麼,有很多人講的歷史內容條條是道,理論非常紮實,各種朝代特徵掌握準確,但我跟你講百之九十的假貨和高仿都賣給這類人。什麼造型啊,臉啊,特徵啊,這些我不重複。我說關鍵點,首先包漿必須要懂得看,不論瓷器,銅器,你看不懂反出來的光澤度,說什麼都沒用。這個不是書本上的,這個是實戰練出來的。其次,瓷器看胎, 銅器你得看銹啊,說半天你銹看不明白一切歸零,銅銹可以分辨出銅器的所處環境,進而推斷年代,是自然銹還是人工做,表銹,里銹,是作銹,貼銹,都得去分辨。生坑銹,水坑銹這也是要實際經驗掌握的。順便說句,圖片佛像,不對。


鑒定不是從書中得來的,應從實踐中取得的,見識多與少是關鍵。要想在文物行里有所認識應從歷史開始,把不同時代的的歷史所產的相關文物搞清,演變過程及式樣接清楚,所使用的材質有確切的認識。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後必須到相關的博物館看真東西,多觀察從中了解到其工藝及皮色情況,相關文物的氣韻,在從市場找相近的東西練手。

另外多讀一下明清或更早文物鑒定的書籍,民國陳師曾相關藝術類書籍,從事這方面事千萬不要讀錯求,認識上要清楚。成為有所作為必須靜心下真功夫,功到自然成。


推薦閱讀:

怎麼挑選高質量的橄欖核手串
文玩核桃中的「絕配」要滿足哪些條件?
你見過的最奇葩的文玩是什麼?
大家知道我們用來做核雕的橄欖核產地在哪裡嗎?
臍帶繞頸是因為摸肚子太多了導致的嗎?

TAG:佛像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