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作為商紂王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何要離開殷商?投靠周武王?


微子,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皇家貴族,是商朝末代大王「帝乙」的長子,本來是王位的最佳繼承人,在那個子隨母貴的封建時代因母親地位低微,最終沒能成為王位的繼承人。

微子在商朝名望很高,微子、箕子、比干被稱為殷商三仁,而微子又是三仁之首,讓我們來看看作為有最高仁義道德境界的微子,為何離開殷商投靠武王?

一,狐死狗悲,紂王剛愎自用,聽信讒言,整天酗酒婬樂,不務正業、不理朝政,一味地追求享受安樂,整天跟妖狐旦已沉醉在肉池酒林當中,把一個好好的商朝搞的烏煙瘴氣,誰進良言他就整死誰,殷商的三仁,一走「箕子」一死「比干」紂王連兩個叔父都容不下,微子怎能不心寒。

二,「微子」心懷大志,想想商朝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投武王,既然繼承得不到的王位,另找平台,走出一條屬於自已的路,開創了宋國成了宋國的開國始祖。

三,可能商朝的滅亡,是「微子」推波助瀾的結果。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微子最壞

毛澤東說「……微子最壞,是個漢奸。他派兩個人作代表到周朝請兵。武王頭一次到孟津觀兵回去了。然後又搞了兩年,他說可以打了,因為有內應了。紂王把比干殺了,把箕子關起來了,但是對微子沒有防備,只曉得他是個反對派,不曉得他裡通外國。」 是很有道理的。

一則這個人是個庶長子,在繼承帝位上沒有斗過小弟,「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懷恨在心。二則在君王無道,國家危亡之時選擇了跑跑走人,孔子說:「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這樣一個人在同伴被囚、被殺的時候能在暴君面前保全性命,自然要向暴君獻媚的。三則這個人是個亡國論者,孔子作《尚書.微子》,記錄微子的言論。 微子若曰;「父師、少師!殷其弗或亂正四方我祖氐陳於上我用沈酗於酒用亂敗厥德於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姦宄、卿士師師非度。凡有罪辜,乃罔恆獲,小民方興,相為敵 讎。今殷其淪喪,若涉大水,其無津涯。殷遂喪,越至於今!」有點幸災樂禍的感覺。四則指使繼任箕子、比乾的大臣到周王室請兵,「太師疵、少師彊抱其樂器而餎周」(史記-周本紀)。給武王伐紂以十足的信心。五則奴性十足,周武王滅商後,微子持商王室宗廟禮器,來到周武王軍營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雙手捆縛於背後,跪地膝進,左邊有人牽羊,右邊有人秉茅,向周武王請罪。周武王將他釋放,宣布恢復他原有爵位,以示寬厚為懷(史記-宋微子世家)。六則恬不知恥地繼承了侄子的王位,「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啟,避漢武帝劉啟諱)代殷後,國於宋」(史記-周本紀)。估計在周公伐其侄子的時候也是內應。

就這樣一個不是什麼好鳥的傢伙卻為後人稱道,真是奇了怪了。


按照目前史料的記載,有說微子啟和紂王是同母的兄弟,也有說是異母兄弟,但兩種說法裡面微子啟都是長子,而且都是庶出,而紂王是正妻所生,按照商朝當時的法典,紂王應當繼承王位,所以同母異母之說不必糾結。

微子啟的行為表面上看和伯夷叔齊的「恥食周粟,餓死首陽」的這種抱節守志的大義相比,格局似乎小了一點。比干據說是以死諫君,算是殉國了,箕子呢,跑得遠遠的,至少沒堂而皇之的投降周朝。

我認為微子啟很可能很早就和周部落勢力保持了友好的關係,暗通款曲,所以商亡之後歸附於武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們這裡又要分析一個問題,紂王是不是暴君,很多史書的記載包括封神演義的廣泛流傳,大家已經接受了他的暴君形象,但從目前發掘出的一些甲骨文來看,紂王整頓軍紀,征伐祭祀都很條理,搞不好還是個英明之主。但紂王應該是比較好戰的,有窮兵黷武之嫌疑,另外紂王貪圖享樂恐怕也是有的,在這些方面估計與殷末三仁「箕子,比干,微子」有很大的衝突,但 箕子,比干,微子三人對周部落勢力的態度恐怕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左的,所以他們三人的結局也是迥異的。

周部落勢力在商朝末期開始崛起,商王文丁在位時就有所警惕,突然囚禁了季歷並殺了他,季歷是誰呢,就是周文王姬昌的父親。然後呢,紂王也將姬昌拘在羑里,後來文王被放回去了,很難說微子啟沒有起到作用,當然這個史料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隨著周部落勢力的增強,到武王的時候,周人開始向商朝發起大規模進攻了,牧野一戰,紂王大敗自焚而亡,紂王雖死,但是商朝的勢力仍然很強大,很多民眾和諸侯並沒有歸附周朝,所以周室對商人採取的懷柔的政策,而作為紂王兄長的微子啟就是一個很好的籠絡對象。

所以後來微子啟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向武王表白心跡只不過是走個過場,微子啟可能早就納過投名狀了,雙方現在都是各取所需而已。《周禮·大宗伯》說:「以禽作六摯,以等諸臣,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 所以牽羊就是代表稱臣了,而且是以卿士的身份。400多年後,鄭襄公向楚莊王投降時,也搞了這麼一出「肉袒牽羊」,學得還挺像的,呵呵。武王當然投桃報李嘛,三監之亂後,微子啟就被封到了商丘一帶帶領一批殷商遺民建立了宋國,成了宋國的開國之君。

微子啟對紂王是失望和不滿的,覺得商遲早會亡在周手裡,他應該是一個悲觀派,因為他在紂王身上看不到希望,「微子去之」也是必然。但他同時應該還是一個所謂的曲線救國派,最後在姬姓諸侯國環伺之下還能保有宋國這麼個商朝遺民之國,保有殷祀,也算是得償所願吧。當然也可以說他是一個投降派,以人臣之禮「肉袒牽羊」,這是請罪啊,請什麼罪,按照前面的分析,他是友周派,應該做過不少有利於文王武王的事兒,應該有功啊,那他請的就是「紂王庶兄」的原罪,請的就是「前朝大臣」的舊罪,商亡周興,武王就是明君啊,他覺得投降也不丟人,良禽擇木而棲嘛。所以微子應該是一個挺矛盾的人,我們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往往也會得到不同的結論,這就是歷史人物的複雜性。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糾正提問者的一個常識性錯誤。微子啟與商紂王帝辛不是同父異母,而是一母同胞!不僅微子啟與帝辛,微子啟的接班人「宋二代」微仲衍與帝辛也是一母同胞!而且,微子啟和微仲衍都是帝辛的哥哥。想必提問者覺得,微子啟作為哥哥卻沒能成為商王,應該是庶出,理所當然地認為微子啟與帝辛是同父異母。微子啟和微仲衍是庶出不假,但是他們的這個所謂「庶出」與後世的庶出卻是有所不同的。因為微子啟和微仲衍是帝辛的生母扶正之前所生的兒子,而帝辛是她扶正之後所生的。這種情況在後世王朝也出現過,歷朝歷代的認同程度不同,有認定為嫡出者,有認定為庶出者,也有認定為嫡出但地位低於扶正之後的嫡出之子及原配嫡出之子者。但是,在商代,這樣的情況只能被認定為庶出,而微子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與商王之位失之交臂的。

由於年代太多久遠,那段歷史早已被歲月侵蝕得支離破碎,我們能夠見到的相關史料記載也基本都是距離彼時千年之後的「轉載、轉述」了!關於微子啟投靠周武王的記載,大致是講周武王滅商之後,微子啟袒露上身、雙手自縛於背後,左邊有人牽羊,右邊有人秉茅,帶著商王室的宗廟禮器到周武王軍前投降。這很可能就是後來金太宗吳乞買給宋徽宗父子搞的那出「牽羊禮」的源頭!換言之,微子啟是在商亡之後,以類似「族長」或者「王兄」之類的名義向周武王投降的!並不是一些人所謂的微子啟在帝辛活著時便已經投靠周武王,又或者所謂微子啟一直與周文王、周武王有聯絡、不清不楚!如果真是如此,微子啟就應該是周滅商的「原始股東」,投降似乎不應該是由他出面才對。

微子啟在降周之後,被封為公爵,封地在宋,故又稱宋微子。史籍記載就比較「感性」了,什麼周武王被微子啟的舉動所感動,親自為是鬆綁,並大家讚賞,而且還恢復了微子啟原有的爵位。了解歷史的人想必對這一類政治作秀都非常熟悉,什麼感動不感動的,周武王要真感動,他也就不去滅商了……個人認為,周武王善待微子啟有幾個重要原因:首先是為了安撫和收買人心,不僅是微子啟,帝辛的親生兒子武庚也被周武王封為了諸侯,並且封地就在故商都城殷。其次微子啟是帶著宗廟禮器來的,大概其就是那九口大鍋、八隻大碗吧!換言之,微子啟給周武王送來了正統地位,而這正是周武王想要的。伸手不打送禮的,周武王表面文章多少還是要做一做的。其三就是利用微子啟牽制帝辛的親生兒子武庚。周武王雖然封了武庚,但是對他極度不放心,所以將自己的三個弟弟封在了商王畿,也就是著名的「三監」。而恢復微子啟原有的爵位,實際上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如果武庚有異動,有微子啟這麼一位大爺在,武庚很難蠱惑並裹挾所有故商遺民。同時,周武王還可以利用微子啟這位大爺取代武庚的「三恪」地位,讓武庚從合法變成非法!

周武王的顧慮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周武王去世之後,武庚果然反了,而且是勾結周武王派來監視自己的三位弟弟一起反的,是為「三監之亂」。正因為有微子啟的存在,武庚並沒能蠱惑和裹挾所有故商遺民跟著自己造反。在周公旦成功平定「三監之亂」以後,以周成王的名義正式封微子啟為公爵,封地在宋。同時,允許微子啟在宋地以天子禮樂奉祀故商宗廟。自此,宋國正式成為周天子架下的所謂「三恪」之一,周天子不視宋公為臣,以賓禮待之。不知道是微子啟沒有兒子,還是周天子出於權力考量的結果,微子啟死後,宋公之位由其胞弟、也就是商紂王帝辛的的另一位胞兄微仲衍承襲,史稱宋微仲。


謝謝您的邀請。

微子是商紂王的哥哥,要不是微子的母親不是妃子的話,當時繼承王位的應該是微子,而不是紂王。

紂王不得民心,作為一個臣子肯定是要勸說的,誰也不想做亡國奴。微子多次勸告紂王都沒起作用,後來紂王的叔叔比干因為勸阻紂王被殺後,微子看出商朝已經無藥可救了,紂王不聽勸諫,沉迷酒色,為了自保,也為了保護其他族人,所以離開了商朝。

周朝聯合其他小的諸侯滅掉輕易的滅掉商朝,主要是因為,很多商的族人沒有給予紂王幫助。所以當商朝滅亡後,殷商貴族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他們以宗法為紐帶,同聲同氣,仍然是一股相當強大的政治力量。這也是周王室不得不對他們採取懷柔政策的主要原因。

周朝先是採用三公監管,結果發生了叛亂,武王死後 ,成王時期,管叔鮮,菜叔度聯合紂王的兒子造反,三年平叛。周朝變改變政策,把商朝的各族平均分配到各個周氏諸侯封地,為了防止叛亂,便拉攏當時威望最高的微子。

微子也是一個明辨是非,識大體的人,知道自己便答應了周王朝,建立為宋。既保護了商朝各族的利益,又和周王朝達成共識,得以安養生息。所以不算是投降,只是種政治交易,一種共識。


微子啟和紂王並非同父異母,而是一母所生。微子啟是哥,紂王是弟。大家可能疑惑,既然是哥,按照嫡長制,為何是紂王即位,而不是微子啟繼位?難道是他不討父王喜歡,而與王位失之交臂?原來,紂王的母親在生微子啟和微仲衍兩兄弟時,還只是妾,並非正妻,紂王是母親成為正妻之後所生,本來父母是要立長子微立啟為太子的,太史據理力爭,一定要讓正妻的兒子做太子,按照他的觀點,微子啟和微仲衍不能算正妻的兒子,於是紂王(帝辛)就「順理成章"繼承了大統。

紂王生前酒池肉林,過著奢靡的生活。執政不聽忠言,喜歡獨斷專行。作為大哥的微子多次勸諫,但毫無作用。他曾對太師箕子、少說比干說:「今誠得治國,國治生死不恨;為死,始不得治,不如去」,有恨鐵不成鋼之意。

但恨歸恨,並沒有在國破前主動投敵,而是在周武王滅商後,持祭器造訪武王軍門,肉坦面縛,左牽羊,右持茅,膝行而前,誠懇地向武王說明遠離帝辛的情況。

假如微子不有所表示,周武王出於報仇心理,或者斬草除根的考慮,商王室成員有可能遭遇滅頂之災。周武王見帝辛已死,商國已滅,又有其長兄主動投降,目的己達,於是順水推舟,安撫殷商遺民。封帝辛的兒子武庚於朝歌,封微子於商丘,封箕子於朝鮮。

事實證明,微子是個賢明的人,他已考量商朝貴族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徒勞的反抗是有害無益的。後來,武庚聯合三監叛亂,以失敗告終就是例證。微子順應形勢,建立宋國,勵精圖治,國強民富,受到世人好評。


謝謝邀請。

一,首先對題目中微子為商紂王異母兄弟提出疑義。《呂氏春秋》說微子和紂王是同母兄弟,因微子是母親還是妃子時生的,所以說為庶出。紂王是母親"轉正」為王后時生的,所以說為嫡出。問題就出在《史記》中記載上,《史記》說「啟(微子)母賤,不得嗣……辛(紂王)母正後,辛為嗣」,據此得出了微子和紂王為異母所生的結論,我認為這一結論欠推敲,因為「啟母賤……辛母正後」,不能說此兩人不是一母,意思就是微子母親在地位卑下(賤)時生,而紂王是母成王后時生,因此按禮法來說,微子為庶出。其實《史記》和《呂氏春秋》說法是相同的,兩人是一母所生。

二,關於微子為何要離開殷商,投靠周武王的問題,我認為是被迫反叛。是被封王逼到這份上的。

其實,封王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個暴君,就是個壞蛋,史料記載,紂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一代帝王,他尚武能文,曾把商治理成最富強,文化程度最高的奴隸制國。荀子說他是「天下之傑」。但是在成績斐然面前開始追求享樂,大興土木,「肉林酒池」奢侈腐化。作風上獨斷專行,以「炮烙」酷刑壓制不同政見者。

再說微子,微子曾是商朝庭中的「三仁之一」,由此看出他在輔佐紂王建功立業中是做出巨大貢獻,不然不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這麼一個有威望又深得百姓愛戴的人,在弟弟紂王腐化墮落的發展過程中是與叔父比干多次批評和勸告過的,這在史料中都有記載,但問題是紂王不但不聽,還變本加厲,將自己的叔父比干挖心以警示不同政見者。在此情況下,若微子再勸諫紂王,下場跟比干是一樣的,就是不在勸諫,性命保不保也是個問題,「政不同不足為謀」。因此,微子選擇了投靠周武王。

三,對微子投周的看法

其實微子有多種選擇,按照世俗的觀點,商是家天下,微子是紂王的哥哥,應該維護商朝,採用的手段很多,比如宮庭政變,殺死紂王,重振商政。比如,以死抗爭或自殺,以示對先祖創立商朝的忠心。但他選擇了反叛,投周,這就難免給後世留下反叛者的不忠之名了。

照片選自網路


微子做為當時商朝的長子他沒有成為儲君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是正妻所生,這種說法也好像不太對,因為他母親就是正妻,總而言之就是他生不逢時,生的太早了,他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還是商王的妾而等到成為正妻的時候才生了商紂王帝辛。由此可見生不逢時是多麼的可怕,那個時候父母雙親想立長子為太子但是一幫大臣們卻死活不同意,無奈帝乙沒有帝辛昏庸所以就成全了大臣們,但是卻苦了天下的百姓啊!

等到自己的弟弟帝辛登上王位後一天比一天昏庸,做哥哥的看到這種情況想:老爹的財產不能讓他給敗光啊!於是去對弟弟說:小弟你的了父親的百分之八十的財產你就應該好好珍惜啊,要讓國家富強,百姓過上好生活。但是帝辛就是不理會哥哥的諫言,依舊是那麼的敗家,微子看透了自己的小弟,心已經涼透就閉門不出了。

微子沒有離開殷商,但是在周武王打敗帝辛後微子確實對周武王舉了白旗,周武王看到微子的誠意就把河南商丘封給了微子,微子建立了宋國終於當了帝王啊!


微子之棄商從周:

——中國漢奸之始

無論微子僅是紂王同父異母兄,還是如歷史書上所說的其為帝辛同父同母之庶兄,不過生其時其母還未當王后,而帝辛生時已當王后,因史官,大臣死扣字眼,使其失去當上太子,繼承大商機會。

但其終歸都是商王之子,都擁有整個大商的繼承權,都比紂王年長,再加上其肯定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比紂王優秀,更適合繼承大商。

定會對奪走其繼承權,使其失夫這一切的帝辛非常憤恨,不滿。不過由於理智能不能控制自己,道德高尚不高尚,受傳統根深蒂固思想影響,其與紂王是同父同母關係,還是同父異母關係,其表現不表現出來,其這種感覺強烈不強烈吧了。

若是前者,除非其是前王后之子,是天然的王位繼承人,再加以上種種因素影響,微子有這種情緒,縱有這種感情也正常,也是今之常情,也不會太強烈,不說是其連我這個千年之後,與之毫不相干人都如此,更不要說其了。

然若是後者肯定是氣憤滔天了。一樣的父母,一樣的身份,而且還年長,無論在那個時代都是天然,合法的繼承人,皇帝接班人,

可到此卻因為母親前後的身份不同,這個可笑的理由差距這麼大,其要不恨就怪了。做出什麼事,要奪回屬於自己的一切也應該。

到此我們就需要深究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帝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還有大商到底因何而亡?

是真如《封神榜》所說紂王無道,天下共伐之,因周王弔民伐罪而滅,還是似

正史所言是英明神武,因錯估形勢,小看敵人,以致大軍深陷於外,在內部空虛情況下,被諸葛反叛,圍毆而死。

若是前者其根本無需與周勾結,只要推波助瀾,助長,讓紂王變得更惡劣,自己做好自己,做得與之恰恰相反既可。

無論如何不因百姓權貴不滿其而廢之立己,還是叛亂,大軍攻破首都,在不滅社稷,宗廟祭祀,存亡繼絕的歷史大環境下其都要立個偽政權,做做樣子。

這就是微子機會,可以說立於不敗之地,根本不用做什麼敗破自己名聲,被人抓住把柄,好控制。

當然若是其想讓人放心,也必須這樣做。

若是後者,其若不背叛,投靠大周其就根本沒機會了。

或也正因此其出賣機密,讓人提前有準備,敵人才會提前有準備,大軍才會攻伐失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或也正因此內部異己才明帝辛之虛實,膽敢聯合起來群毆帝辛,否則若其真強也不敢八百諸侯共聚,才敢討伐帝辛?

否則其若真強,也不會得八百諸侯才能勉強勝過帝辛。

否則其若真強,帝辛也不敢派大軍出征,帝都老巢僅留一部分人,以致空虛,以致失敗了。

可惜,或也正因此其得位不正,其才修改史實,拚命抹黑商朝與紂王帝辛的吧。

或也正因此因微子在其中扮演不光彩每色,是其將大商天下送給大周,人家因鄙視他。才將其封為宋,位列宋國國君。畢竟宋者,送也。

至於其為什麼會這樣做,欺師滅祖。或因不如此其根本沒機會,只有如此其才有可能。

雖最後結果不是其想要,但總比那好。畢竟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才是自己的東西。

當然微子也有可能是好人,其是為了保存大商江山才屈身事周,最後不得不投降。

但我更想信前者,其是個大漢奸,賣國賊,周絕沒小說中說的那麼好,帝辛也絕沒那裡面講的差。

否則孤竹君二公子,也不會寧死也不食周粟了。或正因不恥其為人,不恥其之行才如此。

否則其要真弔民伐罪,又豈會如此這樣。

故商非商,大周非大周。微子絕對不是個好人,即便不是賣國賊,大漢奸,殷商滅亡的最魁禍首,但也差不多。


微子和商紂王(帝辛)是同父同母兄弟,微子出生時其母親還是妾的身份,到帝辛出生時其母親已是正妻,只能夠說微子生不逢時,依據法典正妻的兒子是王位繼承人的首選,因而帝辛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王儲。

帝辛即位後,整天沉湎酒色,窮兵黷武,收刮民脂民膏,親佞臣遠賢臣,不納忠言殘害忠良,致使商朝鐵桶江山變得風雨飄搖。

微子作為王室的一員,王朝重臣,一開始還是比較忠君愛國的,他屢次上諫帝辛,勸誡帝辛勤政愛民,親賢遠佞,可帝辛根本不聽從他的勸誡。微子見帝辛頑固不化,再也不為他出謀劃策,便出奔他國去了。

西部的周國日漸強大,周武王見帝辛昏庸無能,加上其統治集團內部分崩離析,於是率領諸侯聯軍出師伐商,帝辛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史稱牧野之戰,之後帝辛的軍隊被打敗,帝辛見大勢已去,便跑到鹿台自焚而死,自此商朝滅亡。

周武王滅商後,微子捆綁著身子跪在周武王面前,陳述為什麼要離開帝辛的原故,周武王聽後非常感動,命人給他鬆綁,並把前商的發源地商丘一帶賜予給他建立自己的封國 ----- 宋國,因此微子成為了周朝宋國的始祖。


推薦閱讀:

我來說說秩序的問題
小藍盒的秘密(1971年10月刊《時尚先生》)下
歷史上最會借勢營銷的也就只有他了
硅基生物看人類——政權的飢餓分配
歷史|泉冷幾時

TAG:商朝 | 歷史 | 帝辛 | 周武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