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趙子龍鳳鳴山一戰究竟是敗是勝?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先得說說「鳳鳴山」這個地方。從現代的地名志里,鳳鳴山只有兩處地方: 一是昆明鳳鳴山, 二是紹興上虞鳳鳴山 ,與三國時代所說的鳳鳴山在蜀魏交界(今秦嶺山脈等地)處可是相差十萬八千里的。

(用了視覺中國的圖,不知會不會被追討,呵呵)

《三國演義》中,趙雲在諸葛亮首次北伐中原就隨軍出征並任先鋒,結果在鳳鳴山差點遇險,在關興張苞幫助下反敗為勝,大勝凱旋。而《三國志》里記載: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蜀國首次北伐中原,諸葛亮率主力出祁山,而由趙雲、鄧芝率另一隊人馬出箕谷為疑兵,吸引曹魏主力。也就是說,正史里,蜀國首次北伐中原,趙雲與諸葛亮根本就是兵分兩路,不在一處作戰的。所以,可以把《三國志》中趙雲在箕谷的作戰看作是在《三國演義》里鳳鳴山的作戰(其實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只是記載了一次趙雲隨諸葛亮北伐的)。

在箕谷,《三國志》說:「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也就是說,趙雲與鄧芝這支蜀軍在箕谷是被曹魏軍擊敗了。《三國志》給趙雲面子,只說趙雲鄧芝"兵弱「斂眾固守,不至大敗「,但終究是敗了。而《三國演義》里,趙雲在鳳鳴山被圍,幾陷入絕境,竟喊出「吾不服老,死於此地矣!」的話,可見當時處境是多麼兒狼狽......由此綜合比較,趙雲在鳳鳴山是戰敗了的。


所謂趙雲的鳳鳴山一役是影視作品加工後的藝術形象,不是真實的歷史。

1、2008年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里,將趙雲塑造成常勝將軍。鳳鳴山是最後一戰,結局是趙雲受傷後單騎沖入敵陣,戰死沙場。然而事實上,趙雲的軍事生涯中並沒有鳳鳴山戰鬥,趙雲最後也是病故。 趙雲病逝後,被追謚其為「順平侯」。因趙雲征戰一生,未嘗敗績,後人稱其為「常勝將軍」。而電影中卻在趙雲征戰時多次提及「常勝將軍」這稱號。

2、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3、鳳鳴山,古代地名,位於今陝西漢中境內,在《三國演義》中趙雲曾在鳳鳴山力斬五將,後又受困在此,並被關興、張苞救出。景區內鳳鳴真人祠始於漢代之最,至今已有二千餘年歷史,東晉謝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葉經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一游。

擴展資料: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將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這五人雖然各自有著勇猛一類的評價,但還並未說有五虎上將,五人共同的評價是都被比作「國之爪牙」。趙雲被稱作常勝將軍的稱號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一些學者在自己私撰的個人作品裡有說到過,但也並未直接說「常勝將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將」等來表述。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推薦閱讀:

TAG:趙雲 | 三國演義 | 武神趙子龍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