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今年立秋會在農曆七月出現?


說起這個立秋,我就想起來了以前人們爭論的一件事情就是關於立秋的,爭的是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區分問題,有人說農曆七月之前的立秋是早立秋,七月之後是晚立秋;有人說是根據立秋那天的時辰分別的,正午之前的屬於早立秋,之後的屬於晚立秋,有具體的公式可以計算,去年的就是九點多進立秋的,也就是說屬於晚立秋,但日子又在農曆七月之前,按上個的說法又屬於早立秋。所以,這個一直沒有固定說法。

那為什麼今年立秋會在農曆七月之後出現呢?

大家都知道,我們古人在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創造出來了一套曆法,叫作陰曆,但和之前的陽曆有些相悖(月亮公轉周期比地球公轉周期短),於是便有了農曆的出現,也稱陰陽合曆,結合了陰曆和陽曆兩者的優點,並應此引伸出來了二十四節氣,用來指導農業生產。

而立秋就是其中第十三個節氣,從陽曆上來看,立秋是太陽處於黃經135o的位置,一般都在陽曆的8月7、8、9號,而對於陰曆來說,因為陰曆年354天,陽曆年365天,兩者相差了11天,所以在使用農曆的時候,就用到了閏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閏的循環演算法,所以到了現在,立秋就在農曆上就循環到了現在,也就是農曆七月之後了。

這樣的解釋不知道你們理解了沒有?講的有些模糊,因為確實有些繞,簡單來理解就是農曆上十九年多了七個月,這麼長的時間來回循環,立秋的時間也就落在了農曆六七月的不同日子。

如果大家有什麼其它的獨特的見解,還希望可以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想要了解很多農村資訊,那就請大家多多關注我吧!我會持續為大家解答的!


立秋為啥會出現在農曆的7月份這種問題,就好像問為什麼大年三十要過年是一樣的,幾十年以前立秋都是在幾月份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在我的記憶當中,每年的立秋都是在農曆的6月中旬之後到7月初這段日子裡,今年的立秋是在農曆的七月初八,回想去年和前年立秋確實是在農曆的6月份,但是大前年也就是2016年立秋也是七月份,農曆的七月初五那天。

可能是我這個人太沒太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從來沒有仔細考慮過為什麼立秋是在農曆的7月份,而不是在農曆的二月份或者三月份等等,這句話有點開玩笑了,農曆的2月份3月份那就不是立秋,是春分或者立夏了。那麼真要說道說道立秋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其實每年都是8月8號左右立秋,無非是早一天或者是晚一天的事,只是在農曆上相差的時間會看起來比較多。立秋就是當太陽到達黃經135°時那一刻,就定為立秋,每年都是當太陽達到這個位置時,就證明立秋了。

比如今年是在8月8日凌晨3點的時候,太陽到達了黃經135度,那麼此時就是立秋,此刻是在農曆的六月那便是六月立秋,是七月就是七月立秋了,立秋這天在6月份還是7月份,對農業生產還真有一定的影響。

農村的老人們說「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意思就是說,如果在7月份立秋的話,那麼莊稼的收成會比較好,因為立秋時間比較晚,莊稼的生長成熟時間也可以持久一些。

但如果是6月份立秋,雖然說立秋之後還會有秋老虎,天氣依舊會熱一些日子,可是一早一晚已經明顯的會感覺到涼爽,那麼就可能不利於張家的成熟,自然就「樣樣丟」,今年的立秋是在農曆的7月份,估計會是個豐收的秋天吧,可是很多地方都處於乾旱,莊稼的收成也是不容樂觀,對於靠天吃飯的老農民來說,也真是無可奈何。


農技廣播站回答:

立秋,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它的帶來預示著夏季的結束,秋季的開始。每年的立秋都在陽曆年的8月7號、8號或9號,今年立秋的時間就是在8月8號,一算日子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到了。

不過雖說立秋在陽曆每年都在8月7號到9號之間,但是在農曆的時間卻不固定,每年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今年的農曆時間是在七月初八,而2018年立秋則是六月二十六,二者之間的差距可不是一兩天能夠彌補的。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是因為現在使用的二十四節氣是採用「定氣法」來劃分的,是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它們的公曆(也就是陽曆)的發生時間都是相對比較固定的。

但是咱們農村計算時間的方法多為農曆是以月相變化為依據的,天數也並非固定的365或者366天,而是按照平年、閏年,大月、小月來計算,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十三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所以有時候陽曆和農曆之間會相差一個月甚至是一個多月,也就導致立秋節氣會出現在農曆的六月份或者七月份。

但是不管是按照陽曆來算還是農曆來算,二十四節氣對農民的生活和勞作都是有著非常大的指導意義的,因為無論從什麼時間來看,這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距離立秋還有兩個節氣,分別是小暑和大暑,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等到了立秋後天氣就會變得涼快起來了。今年的立秋在農曆的七月,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晚立秋,那麼為什麼今年的立秋會出現在農曆七月呢?

要想知道今年的立秋的立秋出現在農曆的七月,就要知道二十四節氣和農曆的由來。我們先來看二十四節氣,說到二十四節氣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其中有些節氣還成為了我國的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一年之內太陽照射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以及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後將全年平均分成了二十四等分,並根據各個時間段的氣候不同並依次命名,比如立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二十四節氣是根據農事安排總結出來的,但是卻和公曆的日期很吻合,比如每年立秋節氣都在公曆的8月7日到8月九日之間。

然後再來看農曆是如何來的,農曆又被人們稱為陰曆,是根據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出來的,農曆的一年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是十二個月,閏年則是十三個月,月份又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

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就懂了,因為每年公曆和農曆都會相差十來天的時間,所以才會有節氣會出現在兩個農曆月的時候,就比如立秋,有的年份會出現在六月份,而有的年份會出現在七月份,比如今年。

節氣除了會有跨月的情況以外,還會有跨年的情況,比如代表著二十四節氣開始的立春,有的時候會在農曆的正月出現,而在有些年份會出現在農曆的臘月,所以就有了無春月、雙春月和單春月,比如今年就因為沒有立春節氣是無春月。


現在即將進入三伏天氣,人們現在明顯感覺到炎熱氣候的到來,南方多地白天氣溫就高達37℃左右。在每年當中天氣炎熱難受的時候人們就會想到和盼望立秋什麼時候到來。今年距離立秋也不遠,今年立秋具體時間為2019年08月08日03:12:57分,立秋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秋天的開始,每年我國立秋都會在8月08日左右到來,因此對應的時間都為農曆七月。

在立秋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們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這一天的到來。過了立秋也是農村中開始進入收穫季節了,這時候的農忙更加頻繁。其實剛進入立秋以後天氣並沒有馬上變涼,天氣依然很炎熱,所以人們通常會說立秋之後仍有一伏,就是說立秋以後還像三伏天一樣炎熱,而一伏就是10天到20天的時間段。

立秋節氣的到來雖然並沒有馬上進入涼爽時期。但是它確實是在進入秋天的時間段了,由於我國南北幅員遼闊,各地氣溫相差比較大。因此立秋的到來在很多地方仍然感覺處於三伏天氣中一樣。其實過了立秋,多地白晝時間就縮短了,比如北京地區在夏至的時候白晝時間可以達到15小時,但是立秋以後就變為14小時。

立秋那一天正是農曆七月,所以人們也叫它「申月」。今年的立秋剛好在農曆七月初七以後,就說在七月初七以後的立秋天氣會轉涼比較快。一般在過半個月左右即將進入涼爽季節,人們常說「一場秋雨一場涼,十場秋雨就結霜」,由此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一次秋雨的到來,「秋老虎」炎熱天氣就會過去。在立秋這個時候農村多地就要開始播種白菜了,小麥播種也在加緊的籌備當中。

由於我國一年當中都會有二十四個節氣,按照15天一個節氣推算,往往到了每年的農曆七月初就是立秋的到來時節。這也是時間的巧合,同時也在告訴人們這時候也要加緊農作物的收穫了。一場繁忙時節也正開始到來,每年的立秋到來對於農民而言即歡喜又期待。


農曆七月份立秋這沒有什麼可稀奇的,今年的立秋是在陰曆的七月初八,七夕節的後一天,去年和前年的立秋都是在農曆的6月份,但是2016年的的立秋跟今年一樣是在農曆七月份,立秋出現在農曆的6月和7月都是正常範圍。

立秋是進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理論上代表著秋天的來臨,但實際上立秋之後根本就沒有多涼爽,有時甚至比夏天的時候還要熱。立秋為北斗指向西南面,太陽黃經為135°時,每年當太陽移動到這個位置的時候,農曆的時間都不是一樣的,今年立秋時間是在早晨,農村有句俗語「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由此可以看出今年是早晨立秋,所以立秋之後應該會比較涼爽,不會像往年一樣都能熱死頭牛。

其實不僅僅是今年立秋之後會比較涼爽,今年即使是在三伏天里跟往年比也不會特別熱。明天小暑,再用不了幾天就要入伏了,炎熱的夏天即將到來,但是今年總體上來說不是特別的炎熱。判斷立秋之後的天氣和三伏天是否炎熱,農村老人還有自己的法子,就是通過入伏到立秋前這段時間來判斷,每年入伏到立秋之間的時間都是不相等的,這個時間越短,那麼伏天包括立秋後就會越熱,這個時間如果持續的比較長,伏天就會相對涼爽些,立秋後也慢慢降溫。

今年的立秋是在農曆的7月份,入伏是在六月初十,將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算是比較長的了,所以今年不會很熱。明年的立秋又是在農曆的6月中旬,由此看來今年這個7月份立秋是在前後五年內比較特殊的一年了,大家珍惜這個涼爽的夏天吧。


立秋作為秋天第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天氣開始逐漸涼爽,立秋之後雖然還有一段時間的「秋老虎」,但早、晚的風已經變得涼爽,而且天高氣爽,一天涼過一天,正所謂「立秋之日涼風至」。可以說立秋是一個氣溫由熱轉涼,接著轉寒的過渡期。從古至今,立秋節氣也是人們都比較重視的一個節氣。

一般情況下,立秋陽曆的日子是比較固定的,一般都在每年的8月7、8、9日這三天里出現,儘管有時候有特例(2088年立秋是8月6日),但大致上都是不會變的。不過在農曆上,立秋的日子變化就比較大了,前後可以相差半個月左右。

比如2017年立秋是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六);2018年立秋是8月7日(農曆六月二十六);2020年立秋是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2021年立秋8月7日(農曆七月初十)。而今年2019年立秋是8月8日(農曆七月初八)。

由此可見,立秋陽曆的時間比較固定,而農曆的時間變化很大,但大多數都是在農曆六月或七月立秋。

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源於我國計算曆法,我國使用的曆法是農曆,農曆是依據月亮運行周期演變而來的,一年有365天,陽曆每年都是固定不變,但農曆依據月亮周期,和陽曆之間的時間差就比較大了,最大的可以相差一個月。

再說二十四節氣,這是我國古人通過長期觀察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確立下來的規律,立秋就是太陽位置位於黃經135度時來臨。而陽曆依據地球和太陽轉動規律確定,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是365天,這個都是比較固定的,因此才會出現農曆和陽曆上的時間差距。二十四節氣依據農曆而來,自然在立秋節氣來臨時農曆和陽曆間差距的天數每年都不固定。

由此可以得出,今年立秋節氣在農曆七月出現,完完全全是我國曆法計算方式所造成的,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立秋節氣對於指導農耕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農村每年立秋往往會祭祀土地爺,祈求豐收。

立秋之後天氣還要熱上一段時間,直到下一個節氣處暑的到來,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涼爽。

(文/阿冰)


在農村立秋之後就有這麼一句話叫「一場秋雨一場涼」也就是說在立秋之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白天可能感受不到,但是如果到了夜晚的時候就會明顯的感覺吹來的風都是帶有一絲涼意的。

但是在剛立秋的時候天氣高溫還是不會下降的,這就是我們農村老家人常說的「秋末伏」也就是說夏天的餘熱也就只有這幾天了,過了這幾天溫度就會慢慢的降下來,那麼這個時候的人們就會開始準備把鋪在床上的涼席拿掉了,而且也該準備把進入秋天的一些生活用品提前準備好了。

可是為什麼2019年的立秋會出現在7月份呢,其實這也是有講究的,畢竟每年立秋都沒有固定的哪一天,因此今天我就來講一講為什麼會出現在今年的7月。

「立秋」以及有什麼風俗

立秋也就是指從夏天進入到了秋季的第一天,雖然每年的立秋日子都不太固定,但是也基本上都在每年8月份,要想在立秋之後真正的涼快就要等到過了咱們農村人常說的「處暑」以後,這個時候的早上和晚上就要適當添一些衣物了。

同時立秋是我們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其中一個,也是排在第十三的位置,因此立秋也是根據咱們得老日曆進行推算的,與此同時這也咱們古代人的智慧體現。

正所謂「十里不同鄉,百里不同俗」在立秋這一天我們老家都會吃用荷葉包的米飯,因為立秋的時候正是荷葉長勢正旺的階段,採摘一些荷葉包米飯吃在我們那裡是有美好寓意「吉祥」。

「今年立秋為什麼會出現在7月份」

首先大家要知道2019年是乙亥豬年,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在7月,那是因為咱們老一輩人的「萬年曆」進行推算的,再一個就是今年是「平年」也就是說不潤月。

那麼在2018年立秋的時節為陽曆的8月7日星期二,農曆的6月26,那麼今天的是農曆的8月8日星期四,農曆的7月初8,這也就是說比著去年立秋晚了18天了,其實這也不足為奇畢竟這個萬年曆是老一輩人進行推算的。

再一個就是說每個月份的天數也不一樣,在我們那裡經常說「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那麼剩餘的二四六九的天數都不會超過31天甚至有的月份只有28天,因此這些相差的天數導致了今年的立秋出現在7月份。

綜上所述:

立秋之後天氣轉涼,但是也有一段是高溫天氣,因此我們也要在剛立秋的日子注意防暑,到了處暑以後就可以真正享受秋高氣爽的天氣了。


三伏天還沒有到,也就是最炎熱的天氣還沒有到,我們就開始盼望「立秋」的到來,這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標誌進入名義上的秋天環節了,可喜的是今年的立秋時間是在2019年8月8日03:12:57,按照經驗推算,今年是早立秋。俗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運氣好,今年是早立秋,天氣早晚會比較涼爽, 我們受酷夏折騰時間就會比較少,這個節氣正是熱轉涼的開始,而今年為何立秋是在農曆七月初八。為何立秋會出現在七月呢?

縱觀日曆,歷年來立秋的日子都是在陽曆8月7,8,9日這三天出現,今年是在8月8日,也在所屬範圍內,這屬於相對比較穩定的日期。「立」代表開始的意思,「秋」代表莊稼收成的時期,立秋意味著天氣開始轉為秋天,農作物開始豐收。

立秋是當太陽到達黃經135°時才算,陽曆的立秋與陰曆的立秋差異比較大,主要是由於演算法不一樣,陽曆是根據地球繞太陽轉動的規律來判定,而陰曆主要是由月亮繞地球轉動的規律來判定,由於曆法的不一樣,導致立秋節氣的出現也不是一樣。

立秋並不是真正秋天的開始

大家都知道,其實立秋並不代表著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仍在農曆七月,還是推算出來是早立秋,如果是晚立秋,那麼天氣依舊是非常酷熱與潮濕,正有「秋老虎」一說。但由於各地的緯度和海拔高度不一樣,立秋並不是世界統一的時間,在些有緯度比較南或者海拔比較低,這些地區大多都沒有進入立秋,天氣依舊炎熱。三伏天的末伏仍是立秋後維持進行,可見天氣是有多熱。

立秋的到來,對於農耕是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特別是今年的豐收有重大意義,然而關於立秋在農曆七月或者在陽曆八月,其實只是演算法不一樣導致,並沒有很重大的意義。以上是我的見解,歡迎下方留言探討。


感謝友友邀請!

說到立秋,心裏面就會有一絲涼涼的感覺,在暑熱三伏天即將來臨之際,說說立秋的事,也算是一件比較愜意的事兒。

正如題主說的,今年的立秋時間是在農曆七月。陽曆的日子是8月8日,農曆的日子是七月初八。

為什麼立秋會在七月出現?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說明。一,立秋是24節氣之一。

24節氣都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見下2圖。立秋是指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的時候。

二,每年的立秋的時間都在陽曆的八月七日、八日或者九日。但卻不能固定在某一天。

那是因為,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轉動的規律來制定的。 每轉動一天就是一度。而上面提到24節氣也是按照太陽在黃經上的位置來說的。地球繞太陽一圈兒下來,就是365日。而每15天一個節氣,這樣24節氣下來就是360天。360天和365天差距不大,卻有區別。所以陽曆的日子和24節氣基本吻合,卻不能固定在某一天。

三,每年的立秋時間在陰曆的日子中是不固定的。而且變化跨度也比較長。

今年是在七月初八,而記得2015年的時候,是在農曆的六月20幾來?!

這是因為陰曆是依照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人們稱為朔望月。一個月就是29天半,所以陰曆中有一個月29天,有的一個月30天,都不是固定的。這樣一個陽曆年下來,只有354天,或者355天。為了與陽曆的日子不會差的太遠,所以就採用了置閏的方法,四年一閨。這樣的話,陰曆的日子就與24節氣的日子錯開了好大一截!所以立秋節氣有一年會在陰曆的六月,有一年卻會在陰曆的七月了!

所以綜合來說,24節氣在陽曆中的日子是比較固定的。而在陰曆中的日子變化卻比較大。這是因為陽曆,陰曆制定的依據不同造成的。世界上比較通用的還是陽曆,而且我國的24節氣也基本上是與陽曆合拍的。但因為我國勞動群眾習慣了用陰曆來算日子,而且傳統的節日也都是按照陰曆來安排的。所以我們還是兩條腿走路。人們把這種曆法又叫做陰陽合曆,因為從農耕社會而來,又叫農曆了。

所以說,今年立秋為什麼是在農曆七月,這完全是因為曆法的原因造成的。


推薦閱讀:

立秋吃紅薯,紅薯有哪些禁忌?
立秋是什麼時候?
2017年8月7日幾點立秋?立秋後天氣還熱嗎?
上聯:百花盛開迎秋到,下聯怎麼對?
秋天吃哪種水果對身體好?

TAG:立秋 | 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