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鐵千年——日本甲胄演化簡述(4)——從戰國到幕末
大嘎吼,歡迎來到今天的銅鐵千年系列文章。本來呢今天準備徹底摸魚了的(沉迷逛知乎惹結果一抬頭髮現已經半夜惹)。不過想著這大概也是日甲系列(當然惹不是銅鐵千年系列最後一篇,以後還會更其他內容,下一步窩佬準備試試能不能搞一下希臘甲胄發展的資料,能的話就更希臘,不能的話就想想其他的)最後一篇文章惹,所以還是儘快給搞出來。好了,那麼今天也還是一起來看銅鐵千年系列的第四篇也是日甲部分的最後一篇。關於日本歷史當中名氣最大的戰國到幕末的這一部分(預告一些惹,這一篇會有很多和盔甲本身無關的內容,因為書里是這樣的,不過也基本上都是軍事技術類就是惹)。
一,戰國:甲的極盛時代
1467年,足利幕府爆發繼承風波。細川與山名兩家各自擁立幕府繼承人。雙方爆發劇烈的軍事衝突,這就是所謂的「應仁之亂」。在多年互相攻伐後,雖然在1477年雙方正式和解。可是足利幕府的權威已經動搖,後經過明應之亂對於幕府權威的繼續破壞。形勢終於徹底失控,這也正是之後一直持續到17世紀初的戰國時代的開端。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兵家其實也一樣。戰爭在帶來毀滅的同時也推進著軍事技術的進步,而這個動蕩的時代也直接把日本盔甲推向了極盛期。



那麼按照習慣呢,還是先放上穿著方法。不過這次的穿著方法窩佬是從另一本書里找的,有中文。而且因為是真人,所以比較清楚











說實話上面這樣詳細的著裝法也算是其他地方很難找的了,如果有人要買具足的話,買了之後可以照著穿,應該是沒問題。這套已經算是非常全的武士級當世具足了。
足輕的也有,正如之前的時代一樣,作為普通士兵的甲總是會比軍官階層簡單很多。穿著方法也一樣






說實話都是老頭子。但是前一個那位穿武士甲的看著真的比這個精神很多。。。這一個,怎麼說?借用之前跟人聊天的時候聽到的一句評價:「讓人懷疑是不是連茶泡飯的茶都買不起的樣子,是不是昨天還在田裡刨地。」不得不說這評價真是不誇張
(順帶一說上面的穿著法都來自圖說戰國甲胄集,這本書是有中文版的)
下面是當時一些名人的甲,織田武田,德川豐臣都有,不過裡面大部分還是比較傳統的札甲式具足,倒是伊達的是仙台胴(日本本土產板甲,另外還有佛胴和仁王胴。並不是只有南蠻胴這種外來貨)








那麼這裡是比較值得一說的,就是後期的發展,首先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南蠻胴(參考上面的榊原康政那套)

那麼先上一套日亞里見到的織田南蠻胴。不過說實話,信長本人有沒有用過南蠻胴似乎是有爭議的。倒是秀吉的似乎真實性更高(很多作品裡面把信長和南蠻胴放一起大概多少也有點為了符合信長「變革者」或者說「叛逆者」的身份的因素)。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雖然沒有證據證明明人有用板甲,但是倒是這個南蠻兜明人有類似的。也就是大嘎常說的飛碟帽,飛碟盔這類(當然惹某位著名導演的那個中國歷史幾千年都是飛碟盔的還是算惹,何況正版的飛碟盔和他那玩意還不一樣,他那個第一眼看著以為英軍呢。。。)




上面這張就是著名的川中島惹,就是據說信玄差點被謙信砍死那次(不過不是說當時信玄用的是軍配么。。。)



這幅圖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它涉及了關於一個日本盔甲研究中的一個常見字的研究:「枚」。
這個字,其實一定要解釋的話你可以理解為「部分」。從圖上可以看出來,枚基本上對應的是甲的結構上有多少獨立的部分(主要是胸甲可以分成幾塊)。X枚胴,基本上也就是指「分成X部分的胴」。至於那種全部都是比較一體的,這上面也有提到,一般叫丸胴。

另外就是這個「段」,這個基本上就和漢語的段一個意思。




這就是之前提到的盔甲之外的部分惹,這書其實後半部分有點軍事百科全書的感覺,就比如這是當時的軍陣架構(裡面特意提到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鐵炮比例增加的事,早期是鐵炮和弓混編,後期很多就是純鐵炮了)




那麼上面這些就是具足和當世具足的主要區別了,就比如當世具足裡面板札的部分比較多,更近似板甲這種情況,還有就是各處原本比較追求靈活性的部分用了很多鎖子甲進行補強(札甲如何保護比較靈活的關節處一直是個問題,畢竟沒有鎖子甲那麼軟)。再比如多了滿羅智這種附件。




這一時期頭盔也進步不小,一方面是根據各家的審美需求出現了各種各樣風格的盔。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盔相比較於之前的盔。一體程度都增加不少。
下面介紹了幾種兜(也就是頭盔)的具體結構




這部分說是兜的變化,不過窩佬倒是覺得更多的是可以通過它看看當時最為奇特的一些例子,像窩佬自己因為是樸素系審美那種人(比較喜歡漢甲和布面這類比較樸素的甲,顏色的話紅色和黑色吧),所以這部分基本上沒細看。。。








當世具足的胴,也就是胸甲部分的類型是很多的。札甲,板札,板甲這些不說。實際上連鎖子甲和板鏈甲(就是鎖子甲裡面夾雜金屬板,一般是札片式的小板,也有比較大的)的例子也有。可以說當時世界上主流的甲基本都有了(除了布面甲板甲衣這類)






上兩個日本板鏈的實物例子,這個甲最流行還是中東地區,奧斯曼,波斯這類,還有莫卧爾帝國以及一些東歐國家。
上一些其他地區的板鏈,實際上風格還是差別不小的


母衣的結構與發展,說實話窩佬還是第一次知道這玩意的根源也和中國有關?一直以為純粹是日本自發形成的和其他地區都沒有任何關係呢


下面這些是比較詳細齊全的全套足輕裝備。至少就這個考證,窩佬柑橘拿來作為小說參考資料也很不錯


關於征途上如何做飯的問題也有研究

下面是關於馬鎧等馬具的研究,不過說實話這東西從種種跡象來看,應用範圍不可能很大(下面這個例子似乎是秀吉的一套馬鎧,皮革加金色的,並不是金屬)。還介紹了日本的原生馬,確實很矮。。。



再下面這些是弓足輕和槍足輕的裝備與戰法一類的,其中窩佬柑橘最有價值的是裡面的長槍的結構,這還是複合桿呢。








接下來就是長筱合戰了,作為日本鐵炮應用的經典戰例還是很值得一看的(不過說實話這仗勝賴會輸倒是真不奇怪,拋開什麼鐵炮不鐵炮不說,兵力上就極為不利。贏了才真是奇蹟)






下面是鐵炮足輕的裝備,比如火藥容器一類的



鐵炮的具體結構,這個也屬於比較珍貴的信息惹

鐵炮守城


下面是鐵炮足輕的具體生活了,不光有戰鬥,還有關於怎麼製造鉛彈(有專門的容器用來鑄造),如何射擊。還談到鐵炮口徑問題(最大的有近150MM的,這種已經屬於支援火力的範疇了。更多的是當小炮用)






日本的火炮發展歷程,這部分窩佬也沒細看,興趣不大。要看火炮的話窩佬不如去研究國內火炮發展(不過還是把結構用法什麼的講的很詳細的,要是想寫小說的話建議看看)











江戶時代的話這書里是一筆帶過了,不過要說的話這個時代的盔甲整體上實用性更多的讓位給裝飾性,就比如開始發展復古調大鎧(大鎧確實比具足華麗不少)

二,幕末:盔甲的落日餘暉
隨著黑船來航。日本開始近代化歷程,盔甲也因為難以對抗近代化火器而很快被淘汰了(畢竟連後裝線膛槍似乎這時候都有了)。這一時期即使少量還在用的甲也非常的簡化


要說的話反而是當時的消防隊倒是還保存了一定的甲用於作為防火用具,當然了和戰鬥用甲差別很大


嗯,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這也是日甲系列的最後一篇惹。之後窩佬會停更一段時間去找找資料什麼的。說實話真的開始做這些東西,才發覺自己還是能力不足。急需補充資料,嗯,那麼下期再見
@曹變蛟 @巴伐利亞啤酒館 @卡利波里斯伯爵 @李夢陽 @無聊的法外狂徒 @GespenstW @念缺一 @威斯特蜀黍 @別了KV @游城拓也 @葉思泰 @赤道揚馬延 @松平信綱 @24601 @Patriarcha @五星連珠 @清廉正直的乃夫鷹 @慕惠者暮也 @菱喵 @蔡鴻斌
好了,多謝大嘎一直以來的支持,銅鐵千年的日甲部分就此完結。下一個作品系列仍在構思中,可能要停一段時間惹,到時候會在想法里預告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