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正宗的手抓羊肉?

如題,上網查了一些手抓羊肉的做法,做出來的感覺味道都不對,而且要是真的如網上說的燉上2.3小時肉早爛了,而且顏色也發紅,不像東鄉手抓是白色的,希望有高人指點做法和香料,謝謝


正好今天一早做了一頓豪華的早餐,美美的吃了一頓。作為「專業吃肉三十年」,尤其是打小兒吃羊無數,號稱「羊類公敵」的本人,看到這個題目難免心裡痒痒,因此分享一下吃肉和做肉的心得,同時七扯八扯,很多兒時的回憶也浮上心頭。


從記事開始,似乎我的生活中就沒斷過肉,尤其是牛羊肉。大概六歲那年,因父母工作調動,我來到蒙古族地區生活,我依然記得,我第一次到新家,看到儲物間里那十來只冰凍的整羊,80年代中期,能不限量敞開了吃肉,這樣的震撼場面令我終生難忘。從那時到上初中之前,這樣的無限量吃牛羊肉的日子就沒斷過,每年的三四月份,當冰雪融化,家裡最犯難的就是冬天沒吃完的肉怎麼保存的問題。那時,吃羊肉也沒太多講究,甚至也沒感覺好吃,因為在牧區,牛羊肉就像農業地區的蔬菜一樣,都是大自然最直接的奉送,太自然而然了。蒙古人吃羊肉極其的簡單,最講究的就是現殺,新鮮,剛殺好的羊甚至都不用清洗,直接下鍋煮,水開後即撈出來食用,煮羊肉用的燃料就是撿來的干牛糞,好一個原汁原味。煮熟的羊肉,因為是開鍋肉,還不太爛,但很有嚼頭,蒙古人一手持刀,一手抓肉,一大塊羊骨頭在嫻熟的刀法下很快就變成了非常乾淨的骨架。據說,蒙古人很好客,客人吃他們的羊肉他們一點都不心痛,但客人如果吃不幹凈,則對主人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蒙古人吃肉時,會把羊尾巴當作最上佳的食物呈給最尊貴的客人,剛開始我隨老爸做客時,很不習慣吃羊尾巴,覺得太肥,但吃習慣之後才覺得,這是真正的人間美味,其實也沒那麼肥,反而非常勁道,很有嚼勁。可以說,小學時代,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這對我是非常獨特而又美好的一段記憶,而這份記憶,羊類的貢獻還真不能算小。


但隨著離開蒙古族地區,羊肉就沒那麼多了,而且通貨膨脹在羊肉價格上的體現尤為明顯,記憶中,羊肉最便宜時也就是七八毛錢一斤,但到90年代中後期,也漲到了10多元一斤。工薪家庭也無法負擔把肉當主食這樣的生活方式,不過,老爸也是個肉食愛好者,所以家裡吃羊肉還是很頻繁。


可能是從小到現在吃肉太多的緣故,從18歲起,身高和體重就牢牢的建立了1:1的黃金比例關係,好在直到30多歲,這個比例還堅不可破,因此雖然自己身材不咋地,但我依然非常自信,畢竟還沒有變成重度肥胖人士,直到前兩年體檢看到那一堆各種向上的箭頭。在這種情況下,我不得不走進健身房,還請了一個私人教練。從第一次上私教課程開始,教練就叮囑我一定要多多攝入蛋白質,促進肌肉生長以及一大堆我聽懂聽不懂的各種原理。但不管他怎麼解釋,我每每聽之,都會心中竊喜,我又為我大快朵頤找到了理論依據。


健身的過程雖然也挺辛苦,甚至有時還很痛苦,但每次想到我已經建立了「增肌-吃肉-增肌」的正向循環,我就以更大的決心走進健身房。幸運的是,半年下來,我已減掉了10多斤的體重,效果還算不錯,當然肉也沒少吃,而且心安理得的吃。

作為吃肉愛好者,對廚藝我也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做肉類的菜肴。其實,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做肉,尤其是牛羊肉的製作,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充分鎖住肉內的汁水,所謂」鮮嫩多汁」,這是任何廚師在進行牛羊肉製作時都追求的基本出發點。所以,牛排這種食物,其美味也在於肉汁,如果一位食客去吃上好的牛排,當被問到幾分熟時,如果回答八分熟,那接單的廚師心裡一定會認為這位食客是在暴殄天物。因此,下次去吃牛排,尤其是高檔的進口牛排時,建議嘗試一下4分熟,也就是medium rare,只要吃到嘴裡,其豐富的汁水一定會讓人忘記8分熟的皮條牛肉。


回到手抓肉這個話題,最關鍵的,還是在於「鎖住汁水」,其次才是去腥去膻,這是做羊肉的基本兩個出發點。這裡我就介紹一下蒙古手抓的製作方法。


手抓肉是羊肉最原汁原味的吃法,所以一定要非常注重原材料,從原料上來講,手抓肉一定要選用高原地區自由放牧的綿羊,而不能選擇中原地帶普遍喜愛食用的山羊,更不能用南方地區的帶皮羊肉,這兩種羊肉的腥膻氣完全不適合手抓,只能重味悶制,比如廣東人喜愛的南乳悶羊腩之類的吃法。話說,當年我第一次來南方見到帶皮羊肉後,我都驚呆了,這玩意兒是羊肉嗎?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 :) 直至後來習慣這種吃法後,還挺喜歡的,可能是骨子裡帶來的肉食基因的緣故吧。


手抓肉必須選用綿羊,最好的是自由放牧的綿羊,比如新疆、青海、甘肅西南部、寧夏等地的綿羊,如果是經過閹割的公羊,也就是羯羊,則是更上佳的原料,這種羊肥瘦均勻,沒有膻氣,肉質細膩,非常適合手抓肉。前不久差點兒沒獨立成的大蘇格蘭,那裡的羊肉更好,蘇格蘭豐富的草場和湖泊,以及高緯度地區的氣候,非常適合羊的生長,可惜,習慣了黑暗料理的英國人,還不懂得我大中華文明下的美食文化。咳,可惜了。


從部位上來說,羊排,羊脖子是最適合吃肉抓肉的部位,羊排肥瘦相間,羊脖子經常活動,肉多骨少,這兩個部位很適合手抓。而羊腿瘦肉太多,而且煮熟後汁水不夠豐富,因此羊腿不是太適合手抓食用。


這次就已青海的羯羊的羊排為例,來講講手抓肉。


羊肉買回來之後,如果是新鮮現殺的羊肉,血水很少,只需要簡單的清洗,就可以下鍋煮了。如果是凍羊肉,可能血水多一些,但也不需要多遍的清洗,洗多了,羊肉湯的鮮味就會大打折扣。

這個環節,切忌羊肉不要焯水,一定要冷水下鍋,而且不放任何佐料。

等大火燒開之後,水中會漂浮大量的血沫,這些血沫一定要撇出來,這直接決定了羊肉湯的清澈程度以及腥膻的程度。

當血沫去除完畢之後,往鍋里加入生薑片,三四隻干辣椒以及一小把花椒粒,這三樣東西的目的都是為了去腥去膻,在吃肉和喝湯時,這幾種佐料的味道基本吃不出來,並且能增加肉香。其它任何佐料都是不需要的,而且千萬不要加鹽,目的是鎖住肉內的水分,煮出來的肉才不會柴。

煮肉的過程中,要勤觀察,不要煮的太爛,以免失去口感,如果是羊羔肉,開鍋十五分鐘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一年的羊,大概煮二十分鐘到半小時,一根筷子能插動即可,這時的肉最有嚼頭,而且肉汁豐富。


煮好後,將肉撈出在一個小盆里,然後用碗盛一碗肉湯,往肉湯里多加一些鹽,混成鹹湯,將湯臨到肉上,肉蘸了鹹湯之後,就可以食用了。

吃完肉之後,盛一碗羊肉湯,然後往裡兌一點剛才的鹹湯,撒點蒜苗花,加點胡椒粉,就可以喝湯了。俗話說原湯化原食,一頓羊肉一碗湯,這是何等愜意啊。

自從大學畢業來到深圳後,離家實在太遠,偶爾回一次家,每次到家前,老爸都會煮一鍋羊肉給我吃,離家之前,老爸也會煮一鍋羊肉,讓我吃到撐再走,這兩餐飯幾乎都成了雷打不動的慣例。老爸廚藝一般,做肉也不講究,煮羊肉更是遠遠不及我的水準,但每次在家,這就是家的味道,無關於口味,只關於兒時的記憶和家的感覺。

(老爸給我做的羊脖子)

現在物流方便了,冷鏈物流也逐漸的成熟和發達,即使在深圳這樣南方城市,一樣可以吃到現殺的羊肉。每次吃手抓肉,都勾起我對兒時深深的回憶,甚至我自己都無法搞清,究竟是美味饕餮吸引我,還是舊時的回憶吸引我。


我的兒子今年已經6歲,我像他這麼大時,已經去了蒙古族地區生活,我對這個年齡的回憶,是那片荒蕪人際的戈壁和草原,至今我所懷念的,我所依戀的,在睡夢中無數次出現的,依然是那青青的牧場和一望無際的戈壁,將來他長大,他的回憶又會是什麼呢?


首先,要大西北的羊。。。
-----昨天回答了幾個字,竟然還有贊
還是來說一說,希望不會被認為是抖機靈
因為我在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都吃過手抓羊肉,真的太好吃了啊!!
甘寧青三省的手抓差不多,一般是這樣的

蘸孜然還有什麼佐料。

新疆的手抓羊肉我是在哈薩克朋友的家裡吃的,他們叫那仁。親眼看著阿姨把羊肉放在鍋里,加了一把鹽,切了幾個土豆胡蘿蔔,然後就煮啊煮,煮啊煮,然後就可以開始喝湯了,土豆也可以吃了。然後開始揉面,把面拉成寬面,放在鍋里煮熟就可以整個撈起來放在平底大盤子上。撒上洋蔥!洋蔥太重要了啊~抓上一塊肉配上洋蔥才好吃。

你看出做法了嗎??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做法!??但是為什麼這麼好吃??因為真的這就是羊的問題。。。
新疆的手抓是這樣的


作為肉食動物,我也來說說種正宗的蒙古族做法。當然羊肉要選綿羊,最好部位是的肉是排骨,肥瘦相間最主要是容易脫骨,吃起來不費事(說著自己就饞了)。
其實手抓肉做起來真是太簡單了,簡單到無腦。不廢話了,還是趕緊說下做法吧,鮮排骨剁成段涼水下鍋煮,水開鍋撇沫子,一定要撇乾淨。沒有沫子後就下入生薑片幾片、蔥段幾個以及20粒左右的花椒粒,煮起。直到把肉煮爛為止,切記不要加鹽,加鹽煮出來的肉口感會變差,如果用鐵鍋煮肉的話,加鹽湯會變色發黑影響肉湯的顏色。
肉煮爛後撈出盛盤擺放好,現在才是最關鍵的一步,決定味道的一道工序來了。取個小碗,切一些洋蔥把洋蔥切成碎丁(眼淚嘩嘩的)不用太多洋蔥,量看羊肉的多少來定。把洋蔥碎丁放入小碗中加入一小勺鹽再加入一勺羊湯,拌勻洋蔥直接把湯汁倒在羊肉上即可。也可以自己沾著洋蔥汁吃。
就是這麼簡單,蒙古族吃肉其實都用刀子的,用小刀削肉吃這樣吃的乾淨不浪費,啃肉主要是太不雅。
著急吃飯就說到這,自己肚子都餓的不行了。


哎,還是真正的吃貨來說幾句吧。如果觸犯動物保護主義的禁區的話,先道歉,然後繼續吃。
上面很多人推薦自己吃的覺得好的,我看完感覺是,這些答主是沒有吃過真正好的手抓。
在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都吃過所謂的當地最好的幾家手抓肉,我的評價是,甘肅的最好吃,做法就是源自臨夏的東鄉手抓。
東鄉手抓確實是白的,有個很關鍵的步驟,不是像很多人認為的水的第一開時候去沫留血水,而是整個倒掉,把肉洗凈再煮,煮的時候,只加鹽和姜,這樣做膻味就會非常小,同時肉會是白的。
那麼,很多人就會認為沒血水,肉就不香了,怎麼辦?
很簡單,選好肉!!!
不是上面說的這個品種,那個品種的!!!!
選小羊!!!!!!選小羊羔!!!!!!
說吃當年的羊的,哎,快一年齡的羊啊,你們真的不算吃過羊肉!!!
真正的好手抓,是絕不能超過10公斤的小羊羔,最好是8公斤的,宰殺時是不能超兩個月的!!!
曾經買過寧夏羊肉,新疆最有名的巴依羊肉,甘肅靖西的小羊羔肉,分別按照相同的工序和調料做出來的,靖西的小羊羔香的多!!!8公斤的羊和50公斤的羊,完完全全不是一個檔次!!!大羊的品種再好也不行!!!
同學們,想做好的羊肉(不限手抓),請用羊羔肉吧!!!淘寶上隨便選臨夏靖西白銀之類的賣家,買整羊,不超過10公斤的整羊,別管他圈養還是牧養,買回家做,保證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羊肉世界。。。。。。。
同理,小牛犢肉也很好吃。。。。。。
------------
補充:這個也很好吃哦。。。。。。晚上剛吃回來
還有,請相信我對美食的苛求是真的,因為
我來自成都。。。。。。。。。


手抓羊肉是傳統的新疆菜肴,焦香軟嫩的羊肉配上特製調味料和醬汁,這口感簡直沒法用語言形容啦!小果兒今天就給你推薦墩級好吃的手抓羊肉的做法,只要三步 只要三步 只要三步哦 你真的沒聽錯 重要的話說三遍~

=三步做手抓羊肉=

by 作妖記

主料

羊排 | 500g

輔料

蔥 | 3-5段

姜 | 3-5片

花椒 | 一小撮

山奈 | 適量

肉桂 | 適量

小茴香 | 適量

做法

1. 把羊肉在冷水中泡去血水,先冷水下鍋煮幾分鐘撇出血沫。

2. 蔥姜花椒山奈肉桂小茴香包好料包,和羊肉一起入高壓鍋二十分鐘。

3. 出鍋配上蒜泥醋和椒鹽太好吃了。

==================================================

沒看夠?戳這裡手抓羊肉食譜_手抓羊肉的食譜大全_菜譜搜索_豆果美食解鎖更多!

歡迎關注【豆果美食】微信公眾號!期待和你一起,開啟美味生活~

============================================

文中菜譜均來自【豆果美食】,轉載請註明來源鏈接

==================================================

【更多豆果美食的文章】

它是唯一吃了不長胖的肉!低脂低卡高蛋白,這樣做嫩到爆汁,減肥也能隨便吃!

周末自製關東煮犒勞自己,鮮香味美又簡單,比7-11好吃多了!

手把手教你做鮮美多汁的包子!一學就會,「包」你喜歡!

被你忽略的它是絕佳減肥食品!超低熱量,阻止脂肪堆積,這樣做最好吃!

噴香美味的0難度燜飯簡單做,夏天這碗一鍋出最省心!

外酥里嫩、噴香開胃的鍋包肉,和夏天是絕配!

手把手教你做香酥脆嫩的餅,一學就會,美味「餅」不簡單!

什麼菜最適合做蓋澆飯?這10道菜好吃到連盤子都想吃光!

大熱天用什麼烤箱?冰箱做甜品明明更簡單!

雞蛋的30種花式做法,告別天天水煮蛋!

完美復刻網紅盒子蛋糕,美味可口竟然這麼好做!


不請自來 題主你好 首先我敢對我以下說的每一句話負責 我生長在內蒙古呼倫貝爾 這個我自認為從草原角度講可以和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叫板的土地 而且我小時候幾乎一口菜不吃 只吃肉 但我並不胖 對於羊肉 我小時候是不大喜歡的 偏愛排骨 紅燒肉和牛排 燉牛肉 因為有味道 但現在我特饞家裡的羊肉 在我們那裡 因為羊肉好 所以你所謂的手抓羊肉 我們叫做手扒肉 煮起來根本不加任何佐料 我可以為我說過的話負責 不信您來打聽一下 白水煮羊肉 不加任何東西 不能煮太熟 太爛了不好吃沒味道 一定要刀一切肉是綻開的 這是最好的火候 如果煮久了 肉就黏了 碎了 肉味少了很多 而且手扒肉經常中間還有血 吃一半可以回鍋繼續煮 至於蘸料 因人而異 有用蒜蓉辣醬的 但是標配都是韭菜花 麻醬 腐乳 至於我這種專門吃肉的人 自然是不忍心讓佐料毀了肉的味道 只會偶爾沾很少的蘸料 大多數時候是直接干吃肉 也有人會沾咸鹽 我以為手扒肉的精髓 肉好是基礎 是根本 其次火候很重要 但肉不好 一切都是扯淡 還有 錫盟的肉也很好 很多人說比呼倫貝爾的好 但說實話我吃不出大區別


作為大內蒙人民,家裡人做羊肉時會用到一種神奇的調料——山花椒

(圖片來自度娘,我也沒見過植物狀態,所以可能不確定哈)
據說草原上的羊就是吃它長大的,做成調料後,化腐朽為神奇,去膻,提香,燉肉的時候滿屋子都是鮮香的味道( ̄▽ ̄)


不請自來,因為我來自蒼天保佑的大內蒙!

第一的答案很煽情,看完感覺餓了!
果斷羊湯泡飯吃飽再來!!

羊的種類很多,沒吃過也不敢胡說,就說內蒙羊,只要是鹽鹼地的羊,都非常鮮嫩,不膻且甘香!
錫盟產地不錯,鄂爾多斯也不錯,在鄂爾多斯附近有一個註冊品牌,『額爾巴蘇』羊肉,產地價格也要200rmb/KG!!

正式答題開始
首先手抓肉不是你這種做法!我估計你要做的應該是清燉羊!
大內蒙的手抓肉,選羊很挑剔,當年小公羊,手抓羊背,脖子,判斷肥瘦。解羊不用刀,只用一根竹條。解成碗大的肉塊,入山泉水冰漬沖洗,因為草場上的泉水大多都很冰涼。沖洗冰漬過程兩三個小時就開始燉了,調料很簡單,野生沙蔥,鮮姜,鹽巴就沒有了,真的沒有了!

吃的時候羊肉未必熟透,用隨身刀具削取熟的部分,在沾韭菜花醬,辣椒,鹽巴,喜歡什麼就沾什麼吧,總之就是這麼簡單!!

題主垂涎內蒙羊肉,你要知道羊肉的品質很關鍵,好的羊肉和紅酒一樣,需要好的年份,滋養好的草場,好的草場才能孕育出肥美的羊肉!

一塊羊「參板子」也就是羊肩胛骨,都是判斷好羊肉的標尺!

如果在家想吃到這樣的美味也不難,選好帶骨羊肉,涼水,一定要冰涼的水,模擬肉類排酸工藝,兩三個小時後,入鍋燒開,打掉浮沫,放入適量的大蔥鮮姜,如果羊肉偏膻,放入少量花椒即可!記得燉肉水量一定一次性添足,如果燒開在添水,會讓肉表面的蛋白質凝固,嚴重影響口感!


不是玩笑,正兒八經的,首先你得有一塊好的羊肉。


老家呼倫貝爾,蒙古族,從小到大吃手把肉長大。
從來沒想過膻的問題,就是殺了羊,按照關節把羊分解成小部分,冷水中放肉,燒開15分鐘後放鹽,在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沒有別的調料。
呼倫貝爾的羊因為可能是游牧的關係,保證了運動量及飼料(就是各種各樣的草),所以從小到大並沒有感覺到膻,很多外地朋友去了也說羊肉好吃不膻,其實這個不膻也是相對而言,真的一點兒羊肉不吃的也是受不了這個味道的。
呼倫貝爾的羊肉以新巴爾虎右旗(西旗)的最好;山羊肉也有吃的,但是不好吃,好吃的還是綿羊;


關鍵在於食材,出了新疆內蒙甘肅,基本吃不到正宗的羊肉。
用飼料養大的羊,能吃嗎?


手抓羊肉的做法確實很簡單,樓上各位都已經說的很多了,但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寧夏人,還是表示:寧夏人吃手抓時的那碟香醋真的是點睛之筆啊


來我大新疆吃手抓肉吧,現宰的羊,不用洗,切好直接冷水下鍋,因為新疆的羊肉不膻,什麼調料也不用加。打幹凈沫子,煮好後大盤盛出來,再切一盤皮牙子(也就是洋蔥,降血脂),備一碗鹽和一把小刀,切肉蘸鹽就皮牙子,鮮美的能吞掉舌頭。
還有一種煮法,一鍋肉就放一碗水,小火燜熟,做好的肉質像紅燒出來的,沒水煮的那麼鮮嫩,倒也別有風味。


白水煮透沾著花椒鹽吃就行


青海的手抓才是那麼個味道 一點都不膻 就這大蒜 蘸上點辣椒醬 或者撒上點椒鹽 一口吃進去 肥搭瘦的感覺 爽口急了 離家兩千多公里 還有一個月就能吃到手抓了 還有面片 還有釀皮
------------
今年八月份做了一次 現在有經驗來答一波了
首先是選料方面 羊不能買太大的 羊排為最佳 肥搭瘦為最妙 用到的料由多到少依次為薑片 花椒粒(這個以個人口味放,放少了不香,多了容易麻)然後就是一些蒜苗了用於放到煮好的肉湯里 提湯的香氣 好了開始煮肉 冷水下鍋薑片以及花椒 開大火將水燒開 之後倒入啤酒 用於逼去肉里的血水 以及方便你撇去浮沫 湯麵乾淨之後 撒入鹽 小火煮一小時左右 這裡還有另外一種吃法是叫開鍋肉 就是等鍋燒開之後大禍燒二十分鐘 這時的肉最嫩 也最耙 入口之後粘粘的 青海手抓羊肉的吃飯不放孜然的 就是煮好之後撒著椒鹽吃 別忘了放鹽 鹽可以在煮的時候放 這樣入味 也可以待煮好之後撒在撈出的肉上 這樣肉比較嫩

就是這個腔調

成品 什麼?當然不是我煮的了哈哈哈


少說廢話,去搞塊貨真價實的羊肉先。
抓肉的重點不在做法,在肉。


我是東鄉族,我們天天吃羊肉 一天不吃渾身難受。煮羊肉的是我阿爸,全家就他煮的羊最好吃了。你搜東鄉族紀錄片就有怎麼煮羊肉的視頻。現在這邊一斤東鄉手抓抄到45了。學生狗表示吃不動了。


看到好多青海娃,手抓羊肉作為青海人聚會,宴請的必備硬菜,會吃,會做是作為青海人的基本技能。做法:肉是關鍵,一般不吃山羊肉,太腥。選擇上等精羊肉,就是被閹了的公羊,或者母羊,小羊羔也可,一般都是選擇羊排這個部位,我們自己在家做的話還可以放羊腿之類的,水一定要涼水,用鍋煮,高壓鍋壓的感覺不入味,調料很簡單,一把鹽,一把花椒。吃:有人喜歡開鍋肉,就是湯沸騰了,肉的顏色已有紅色變成了熟肉色,可咬一口,裡面的肉仍然是紅的。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開鍋後再煮15分鐘,嫩嫩的一點都不老。可以沒有椒鹽,可以沒有辣椒,可以沒有醋,但是一定要伴著生蒜吃,試試你們就知道了。


青海娃,讀大學的時離家1700公里,後來繼續讀到離家7400公里,再後來工作離家11500公里。要說最放不下的食物就是我爸的手抓羊肉了,它也成了每年回家的動力之一和挨餓時深深的鄉愁。記得小時侯國慶左右上等羊肉就上市了,這時也是我家例行組織親戚 「吃羊肉」 的好日子。有人問為啥是秋天,又不是水果蔬菜... 這是因為第一 寒冬將至,牧民們為了節約過冬成本避免損失選擇這個時候賣羊;第二 過了一個春夏,羊攢了不少膘價格肉質都上乘。屠宰點離我家(那時候我家還住學校宿舍,整個校園都是我家)不遠,差不多十公里的路。我爸騎著自行車馱著我去宰羊,到了之後挑一隻肥瘦適中的羊,賣家當著你的面殺羊剝皮,最多半小時收拾乾淨。羊皮內臟羊蹄羊頭賣家自留。羊肉過稱,一般17~25斤,差不多100塊。然後我爸就又馱著我和羊回家咯。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整羊卸成小塊,腿肉太瘦一般都留著做拉麵面片啥的,大大娘娘姨娘每家分一條腿;羊排做手抓最好。我們家做法和第一票答主提到的差不多,只用姜、花椒、鹽和水。羊排切塊、洗乾淨、冷水煮起,煮開去沫再加姜和花椒。有人喜歡吃開鍋肉,水一開加料等三五分鐘就吃了。想熟一點的就等個十來二十分鐘。鹽都是最後放,避免肉太幹嘛。吃的時候我家都是先喝湯(碗里加香菜和蒜苗),然後吃羊肉。有人邊吃羊肉邊吃蒜,口感棒口氣重。羊肉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發乾,所以一定要有膘,其次鹽注意最後放。至於育肥的羊,用我爸的話就是哈子爛味都沒有;山羊腥味大不消化,都不適合做手抓。


手抓羊肉的寧夏做法是,殺羊,按骨頭分開,碼在鍋里,倒涼水,不放鹽,放切成片的青蘿蔔和少許薑片。煮,鍋開了用勺子撇一下血沫子,繼續煮。羊肉完全變色就撈出來,加點鹽吃。

手抓肉的內蒙做法與上面差不多,不過煮的時間更短,吃的時候肉里往往還有血水滲出。

共同點是好吃。

無法複製的點在於羊要現殺。放一天,味道就折掉一半。


推薦閱讀:

吉隆坡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廳?
你們都自創過什麼好吃的菜品?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吃必勝客?
怎麼樣不用油做出好吃的雞胸肉?

TAG:美食 | 烹飪 | 菜譜 | 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