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安的《喜宴》這部電影?

前兩天剛巧看了《喜宴》這個電影,看完了以後心情無比複雜,又壓抑又難過。但是要是讓我評價這個電影,我又什麼都說不出來,沒有頭緒。


這部電影讓我越來越覺得,當導演拍電影有時候真的是件吃力不討好的活,特別是在你窮困潦倒時到處拉贊助拉投資,最後將對這件事業的無限熱愛凝聚在一部電影之後,大部分觀眾只是簡單地知道了故事情節,有什麼梗哈哈一笑就算過去。要知道,一部好的電影是需要整個團隊嘔心瀝血地精心打磨的,每一幀都希望它達到完美。有時候我真的感謝李安導演已經出名,沒有了財力的束縛,才會更加放心產出更好的作品。

《喜宴》是李安家庭/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拍攝於1993年,距今已經整整24年。24年前導演的手法與如今的李安相比當然會略顯稚嫩,但影片中的許多細節和伏筆還是體現了李安在運用電影手法講述故事的天賦。

多圖,花了一下午截的。網上沒有找到高清版的,有一些地方很模糊,真的已經儘力了,還請多多見諒。

==============================

偉同的媽媽從台灣給兒子寄了一卷錄音帶。影片從高媽媽的聲音開始,畫面中偉同正在健身房健身。從高媽媽的話中,向觀眾交代了這一家人的背景:

  • 高爸爸以前是師長,手下指揮一萬多人。高家在台灣屬於上層階級;
  • 同時,這是劇中一個很重要的人物——老張的第一次出現;
  • 老兩口這一段身體都不太好,高媽媽肩膀疼,高爸爸如今脾氣火爆而敏感。老兩口的身體狀況不佳使得二人比以往更加催促偉同的婚事,為整場大戲埋下伏筆。

(不會去水印,囧 ORZ......)

健身房是西方現代社會的一個標誌。我們看見的是一個身處在健身房裡的偉同,耳朵里聽到的確實一個中國媽媽苦口婆心地勸兒子早點結婚。這一視一聽,即是母子兩代人的矛盾展現,也是東西方文化相碰撞的場景。

同時,通過偉同一系列更換健身器材的動作,表現偉同對這一切的反感。

健身房場景中最後一幀畫面,暗示了父母給偉同帶來的重重壓力。

偉同的愛人賽門出場。

賽門隨口就說出了中國六祖。身為西方人的賽門會漢語、詩歌,而剛剛本是中國人的偉同卻在健身房裡進行著健身這樣的西方活動。中西方的文化又以這種形式交流碰撞~

賽門和偉同吵架了。因為偉同太忙,不得已只能取消了二人計劃好的旅行計劃。注意小丑的表情!偉同問了句「You are still mad?」,小丑此時在猜測二人的關係。其實這也說明在當時的美國,同性戀也是不被人們所能普遍接受的。從後面偉同的鄰居威契爾夫婦看賽門的眼神中也可以讀出:

他們的眼神,嗯...很詭異很難受是不是,可這還是在已經很開放的美國。

扯遠了,接著回到剛才偉同去給賽門打電話的場景,仔細看的話,在偉同掛電話時,有一對情侶從熒幕前走過。導演在拍攝這個場景時別有用心,他故意讓一對在大眾眼中「正常」的情侶經過鏡頭,由此暗示出偉同與賽門關係的不同之處。

偉同在街頭偶遇老同學小羅,但是偉同急匆匆地要回家與賽門和解,並不想和小羅有太多的接觸。之後再偉同的喜宴上,這個小羅同學也有很大的戲份。

(趙文瑄這一噘嘴真是要可愛死了啊啊啊喂!頭髮還亂鬨哄的,真心萌.....)

咳.......我們回歸正題。

偉同並不是怎麼喜歡小羅,從小羅熱絡地勾肩搭背,偉同下意識地看了看自己的右肩這個不經意的動作就能表現出來。在這裡插一句,不得不真心佩服演員趙文瑄的當演員的天賦。趙文瑄並非科班出身,從未經過一天正規的表演訓練。他畢業於明志工業學院機械科,畢業後在「西北航空公司」做過8年空勤人員。《喜宴》趙文瑄被李安發掘後參演的首部電影,在裡面的演技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絲毫不遜色於老戲骨郎雄和歸亞蕾。

...怎麼又扯遠了摔!

鏡頭轉回偉同與賽門的家裡。

偉同和賽門像普通的夫妻一樣在吃著燭光晚餐,討論著兩個人生日禮物和度假的事情。賽門像個小媳婦似的(其實本來扮演的就是妻子的角色),心疼偉同工作太過勞累,抱怨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還談什麼度假。很溫馨很和睦的家庭場景,這也是偉同的幸福。

埋梗:注意賽門右耳的耳釘

OK!接著便是喜宴的另一個主角——威威出場了。

此時的背景是一首台灣的流行音樂。一個女生用毛巾將水擰在背上。側面表現了這裡的濕熱,交代了威威居住的環境,同時又營造出一種朦朧曖昧的氣氛。(不得不說這個場景設計的真的很好!)

同時,也說明了了顧威威是一個自由不羈的畫家,並且嚮往西方社會的生活。(與後文為拿綠卡假結婚埋伏筆。)

此時的威威被光和陰影打成了陰陽臉。一半在陰影中,一半在光亮下。

這也代表了威威此時所處的境地。她既有可能像好友那樣被遣送回國,又有可能繼續待在美國,而這能給她帶來光亮的人,就是眼前的偉同。5秒鐘後,威威臉上的陰影消失,預示著威威此刻艱難寒酸的生活處境將要發生改變。

顧威威三番五次想勾搭高偉同,她抱著他哭泣,用語言刺激,並用手指在偉同頸部撫摸挑逗,毫無疑問,威威是喜歡這個多金又帥氣的房東的。偉同走時,在樓梯間與威威有幾句對話,這裡威威高高在上,並挑逗偉同,這與後面新婚之夜威威主動勾搭偉同與之發生關係相呼應。

(插一句,這裡沒有過分解讀,導演選取的每個場景都要前後一致,與希望塑造的整體形象相呼應,從而保證整體的完整性。)

回家後,賽門送給偉同生日禮物:

——I love you.

——I love you,too.

這是最感人的一幕,真的很暖。

賽門送給偉同的生日禮物是一部手機,還記得偉同在吵鬧的街頭用公用電話給賽門打電話嗎?

高媽媽的錄音帶又寄過來了。偉同的婚事有了新的進展,符合條件的毛妹來到了紐約。

偉同從毛妹口中得知父親中風進了醫院,但因為還沒抱上孫子這口氣沒有咽下去,從鬼門關咬著牙又挺了回來。

「還沒抱孫子吶。」

可見傳宗接代在父親心頭的大分量。

(和女性約會+撒謊極度不自然沒話找話的偉同,為之後服務生罵偉同埋伏筆~ )

威威氣勢洶洶地找高偉同算賬,毛妹看在眼裡沒說話,其實心裡早就明白是怎麼回事。

毛妹和偉同敞開心扉的地點是在河岸邊,偉同的向毛妹揭穿了自己的第一個謊言,得到了毛妹的諒解,而回想最後高父與賽門的交談同樣也出現在河岸邊,水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其倒影也能讓人達到自審的作用: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真正的想法 。

在河邊,偉同告訴毛妹其實他不懂歌劇。之前在威威家裡,偉同也不喜歡威威畫的現代藝術。由此可見,偉同雖然已經在美國生活了十年,但在骨子裡仍然深受中國傳統的影響,這也是他最後為什麼還是屈服於傳統,導演一場假結婚的鬧劇。

賽門和威威商量著假結婚的事情,偉同走出了畫面,他內心並不認可,更不想加入這場鬧劇,但最終自己卻成了這場戲的中心。

賽門勸偉同,偉同最後終於答應。理由是:可以少繳稅!

還記得之前有這樣一幕嗎?雖然僅僅2秒鐘

? ??

於是乎威威搬到了偉同和賽門家。

白天,賽門在為威威介紹著偉同的日常生活用品擺放處,以及生活習慣。威威拿著本子仔細在記,這個畫面其實蠻滑稽的,賽蒙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偉同妻子的角色,從他的細心程度可以看出偉同和賽蒙的生活的甜蜜,已經類似於正常夫妻了,而威威的認真配合也造就了之後謊言的完整性。

晚上,給威威道晚安:

這兩個boy真的很有愛啊~

注意看衣服和表情:

賽門一臉人畜無害,微笑著說晚安。身穿白色的衣服,中央是一個女子的圖案(估計這裡有人會覺得過分解讀,真的沒有!這是拍電影好咩!穿什麼衣服出境都要設計好,怎麼可能讓你從家隨隨便便穿個大汗衫踢趿個拖鞋就開拍了!)。白色代表了賽門的善良,為了愛人的幸福寧願委屈自己不要這個名分,中間的女子表示他同情威威所以想出來了假結婚的辦法,也說明賽門像女子一般心細如絲。與後面一張臭臉的高偉同形成對比~

然鵝,偉同父母要來美國參加兒子的婚禮。 這場戲越演越大,不得已,偉同只好繼續演下去。二人到機場接機。

當時威威還特意穿了代表喜慶和富貴的紅色衣服。

老兩口在身後嘀嘀咕咕兒子的女朋友:

看看他爹說的話╭(╯^╰)╮.......不難解釋之後一系列鬧劇的由來吧。在父親眼中,威威就是要來給高家傳宗接代的。

其實高媽媽的本意是想讓老頭子說說這姑娘的氣質和人品。高媽媽還是很體諒威威的,或許同是身為女性,深知女性在一個舊式家庭中所扮演角色的艱辛。稍微劇透之後的一部分,威威在退還高家的禮物時,高媽媽對威威說了一些話:

毛媽媽很矛盾,威威也很矛盾。毛媽媽羨慕歸羨慕,但她始終不能掙脫出這個家庭去過獨立女性的生活。威威掙脫了出來,但最後,她留下了孩子,又是另一種對家庭的回歸。到底怎樣才算最適宜的平衡之道?導演在24年前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如今依舊在困擾著許多女性。

!!!又扯遠了/(ㄒ^ㄒ)/

賽門在家裡準備晚餐,等待著偉同和威威去接高爸爸和高媽媽回來。開門時,賽門有個小動作:

他在幹嘛?

還記得當時和偉同一起吃燭光晚餐的賽門嗎?

賽門右耳有耳釘,這也是同性戀一個固有的特徵。賽門細心地取下,怕引起偉同父母的懷疑。還學了幾句中文,向偉同父母問好。賽門對偉同父母非常好而貼心,他內心裡也想得到偉同父母的認可,但老兩口並不算喜歡賽門,這點影片之後有許多處都有體現。

高父走到房子樓上的陽台上,打量著兒子住處的環境,這時導演故意給了高父一個凝視院子里兩個椅子的鏡頭,給人一種回味。

三個人住的房子,為什麼只擺兩張椅子?

難道是高父已經察覺到了什麼?

父親講述他從軍的故事。

以前對兒子說這件事時含糊其辭,如今終於把真相告訴了兒子:他當兵,不是為了響應黨國的號召,而是為了逃脫老家的婚事。

他結婚的緣由,也是因為老家託人捎來信,目的是什麼呢?

再回頭看,才發現父親結婚也是不情不願,身不由己的。

威威不會做菜,炒好的菜直接倒進了盆里,賽門幫忙趕緊倒回。

之後,三人賞評老爺子的字:

看這父子倆的表情哈哈哈哈,做表情包妥妥的!偉同心裡一定在無限吐槽威威和他老爹:

對威威:你就瞎吹吧~繼續演,你咋不上天呢。

對自己的老爹:我這爹呀就喜歡聽人家誇╭(╯^╰)╮

威威誇獎高父的字,與畫家職業呼應。老爹好面子,喜歡聽人誇,與後面要求風風光光大辦喜宴呼應。此時賽門在暗處的陰影地方,他不懂書法,這也是西方文化融不進中國文化的時刻。

父親坐主座,一家人等著父親品評菜,顯示了父親在家中的絕對權威。

賽門知道高父誇菜好吃之後樂開了花很嘚瑟~威威謙虛沒有老張做得好,手卻指向了賽門,暗示老張於高父的關係,即如賽門於偉同的關係。

高母送給了威威許多禮物。老張送給威威的是一隻金鐲子。金鐲子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在婚禮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而老張作為高家的一個廚師會給出那麼大的禮物,可見老張在高家非同一般。高父有說老張在他們家40多年了,偉同都是他帶大的,老張又是廚師又是保姆,充當著一個類似母親的角色。遠遠超過了一個普通用人的本職工作,更顯示出老張與高家的關係非同一般。

萌萌的賽門來巴結公公婆婆了,送禮物!

賽門送出了在西方人思維中最好的禮物,西方人將就實用和直接,不會玩虛的,說恭維話。賽門是真心為老兩口好,可這兩位老人收到禮物後心裡並不舒服。高媽媽還是很善良,依舊保持笑容。老爹臉就拉下來了,你這送的東西是咒我呢。

這是影片中中西文化的第一次直接衝突。

這時候威威換好衣服出來,一家人都圍著威威稱讚。賽門雖然聽不懂,但能感受到自己並不屬於這個家庭。原來屬於他的位置已經沒有,賽門有些落寞。注意偉同的眼神,偉同和賽門雖然隔著一家人,但他的眼睛仍然看著賽門,可見,誰才是偉同心裡最重要的人。

第二天

儘管偉同已經立業,在父親面前仍然是大氣不敢出的孩子,乖乖地屈服於父權之下。

父親選擇鍛煉身體的方式是戶外快走,兒子選擇的是西方室內健身房。兒子看似順服地跟在父親身後,但在許多地方已經悄悄偏離了父親為他規劃的路線。

媽媽讓偉同喊他爸吃飯。

這裡,蒼老的父親閉著眼睛躺在椅子上。

偉同望著父親。一方面,他很自責,覺得自己編造謊言欺騙已經年邁的父親實在良心難安。另一方面,這裡又表現出偉同的病態心理,這是在長期高壓的父權之下產生的逆反心理。鏡頭裡偉同的表情並不驚慌,他在內心最深處是隱隱希望父親能就這樣安然地離開這個世界,如此就再沒有人將他逼到假結婚的境地了。而高父又是一個讓人尊敬而又反感,讓人想擺脫而又欲罷不能的傳統,一套已經老化、腐朽而又頑強發揮著壓抑和震懾作用的觀念,那是深入我們血脈的文化心理和集體無意識。

這點從之後高父中風住院也可以看出。

偉同是急匆匆地跑進醫院的,當他問到房間號後,他放慢腳步,慢慢地走了過去。這裡導演給了偉同面部一個特寫:沒有焦急,沒有悲痛,只有無限的鎮靜和等待。表情嚴峻,他在想是不是那一刻真的來臨了?

一開始偉同非常焦急,本能上他自然是很擔心父親的。問完護士具體位置後,他慢慢地朝著父親病房的方向走去,此時臉上突然又有一種很恐怖的內心情感外化的表情,他又出現了那種潛意識弒父的變態心理,潛意識裡可能真的希望父親能就這樣地離開吧,他實在是瞞不下這個越來越大的謊言了。這也是其被抑制過度情緒的一種變態宣洩

李安導演給趙文瑄安排的這一連串動作真的很妙,把偉同內心最隱秘而複雜的情感不留痕迹地展現出來了。

不是眉頭緊皺急忙上前詢問病情,而是面無表情的走近。

嘶——倒吸一口涼氣~

—————————————扯遠了

偉同和威威計劃在父母的陪伴下去做簡單的婚禮公證。

飯桌上,偉同告知父母這件事。這裡很有意思。

其他人都用筷子,賽門沒有。好像是在.....刮麵包糠?

看鏟子看鏟子!!!想討好公婆的賽門給髙母高父各鏟了一張餅。而「兒媳」威威倒沒有這樣做。

重點!這裡有一個Bug。也是我在整個電影發現的唯一一個Bug:看下面三張圖,在電影中都是連貫的。第一張高母在用筷子夾小盤子里的菜。下一張,鏡頭一轉,高母夾起了餅(⊙o⊙)。

所以說當時我看到這裡有一點點齣戲,鏡頭是分開拍的,一個機位拍完離散的鏡頭之後要撤下來,再換另一個機位拍。拍電影真的很不容易的!

專註於吃吃吃的賽門哈哈哈哈~

偉同計劃結婚從簡,公證一下就行,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身為美國人的賽門對高父的動火很驚訝。

高父氣得要炸!

可還是拗不過孩子啊,

偉同和威威在父母賽蒙的陪伴下去做簡單的婚禮公證。

高父的表情跟......吃了什麼╮(╯﹏╰)╭東西似的。

威威故意把誓言說錯,偉同給威威戴戒指竟然套到了食指上。兩個人的荒誕行為也側面展現了這場鬧劇。

五人在中國餐館偶遇高父舊時的部下。偉同向老陳介紹了賽門,卻並沒有介紹今天剛剛與之結婚的威威。「我們就這麼決定了!」並沒有徵得高偉同的同意,儘管這是他自己的婚禮。三位長者達成共識,婚禮一定要辦,而且是辦給別人看的。如果偉同不同意,就是不孝。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偉同只能同意。

(五個人悶悶不樂地慶祝婚禮,注意啦~賽門用的也是中式的筷子,和前幾場吃飯時用叉子不同,畢竟是在中國宮,在之後的喜宴上,用的同樣是中式筷子。並且,賽門是在座的唯一一個左撇子hhh~

「我們就這麼決定了」——偉同自己的婚禮卻沒有徵得他的同意,so, that"s our traditional custom.

因為在中國人眼中,婚禮就要風風光光講排場,而以賽門為代表的西方思想則認為婚禮只要高興就好。說這句話時老陳的手指著賽門,賽門一臉懵逼。中國人好面子、重形式的性格在此處被老陳演繹得淋漓盡致!

新婚的前一天晚上,偉同躲在衛生間悄悄地與賽門通電話。兩人互相安慰明天過後這一切鬧劇就結束了。房門裡透出的這一線光亮正是二人繼續裝下去的動力。

喜宴正式開始。

(啊~碼了快一天的字,真的好累啊哭唧唧,要分析的細節真的是太多了www....完美主義傾向又不想隨便糊弄過去www...)

好!

結婚這一天,偉同賴床,這傢伙睡得很死,有起床氣( ̄︶ ̄)↗ 母上大人喊了幾次都不起床,看得出對自己的大喜日子根本不重視。老爺子呵呵笑了一聲,立馬一激靈瞬間清醒!

三人玩起了小時候的遊戲。

母親咬著偉同的手腕,父親拍著偉同的肩膀。偉同在夫婦二人眼中仍然是個小孩。偉同幾次想掙脫,都被父母緊緊抓住。這個動作側面體現了偉同與父母兩代人的心境。

在婚禮準備前夕,有兩個人的反應很有意思。

對,就是伴娘和伴郎。

毛妹成了威威的伴娘,她自然早已知道這三個人打的什麼算盤,在送威威離開時沖著偉同擠了擠眼睛。(我看第一遍時都沒注意到!)

賽門直接從新娘的長擺上跳了過去,這若是在中國傳統的舊式家庭是絕對不能容許的,但在賽門的做法在西式的婚禮上倒無傷大雅。中西又一difference.

賽門偷吃毛妹端上來的蓮子湯,很好奇這個」喝蓮子湯」中式婚慶習俗。同時,他也希望收到眾人祝福的那個人是他,新娘子吃了蓮子湯,儘管自己吃了沒用,但還是要吃一口蓮子。

偉同站著,表明他內心並不心甘情願,他根本就不想舉辦這場婚禮。

偉同和威威一起跪著接受父母的祝福,而偉同卻說生孩子是女人的事,他不用跪,這也是偉同潛意識裡不能接受這樣的婚姻的一個表現。而父親富有感情的交代使得威威感動到落淚,一方面是她感受到了高父高母對她的愛。另一方面她覺得自己卻在用一個謊言來換取這一份愛,所以威威當場落淚。

之後呢~兩人去拍結婚照。站在身後的眾人不自覺地跟著攝影師的命令隨新娘子一同擺動頭。

「演戲」已經漸入佳境。

轉換 :喜宴正面場景。

這時導演給了一個後廚的鏡頭。「中國宮」的大老闆老陳親自到後廚去視察情況。廚師問了句輪到誰講話了,老陳說男介紹人,廚師說那還有40分鐘呢!暗諷我們傳統的婚宴存留著過多的形式化內容。

高父步履矯健地上台講話,這是他盼了十幾年的時刻。可他身後大紅的喜字歪歪扭扭,象徵著這場彆扭的婚姻。

婚禮上好奇而懵逼的歪果仁哈哈哈

此刻在賓客座位的安排上很有意思,偉同,威威,賽蒙,毛妹四個人是面向攝影機的,也是面朝所有的賓客的,除了毛妹可能知道這個是個謊言外,其他三個人都是整個謊言的製造者,四個人心裡都明白,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個巨大的謊言。他們,正在演戲給面前的這些人看。

賽門:給男票擦擦嘴哼╭(╯^╰)╮!偉同永遠都是我的!

這時小羅同學又登場了~~這貨是個自來熟,代表了典型中國人的特點,熱絡,親切,好張羅好熱鬧,是之後鬧洞房的主謀。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在這次婚宴上,李安父子都加入了表演的行列。。

李安的兒子李淳,扮演喜宴中親威威的baby ( 這個是在查360 百科是偶然發現的哈哈哈)

而李安出演賓客——路人甲,想必很多人都對這句話印象深刻:

兩個美國人覺得很詫異,因為這跟他們想像中的中國人太不像了,他們覺得中國人應該是溫順,沉默的。而這時,由李安導演客串的賓客說 「 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力的結果。」 性,在中國一直處於兩種極端,一種是將它視為骯髒的,羞恥的,而另一方面卻是光明正大的,比如結婚「不孝有三無後最大」。這也造成在婚宴上我們才敢於做出一些日常覺得破格的行為。

而在喜宴結束後,賽蒙在走廊里、廁所里看到的中國的賓客各種嘔吐瘋狂的舉動,也讓他見識到了中國婚宴的熱情瘋狂以及荒誕。

賽門在喜宴上也很有意思,筷子用得不太熟練,還想去夾好吃的,索性直接站了起來去夾菜。偉同爹氣得想翻白眼~當然,在老爺子眼中,一個成年男人因為夾菜站起來還碰倒了酒杯,會被視作非常失禮的行為,都多大了怎麼還那麼貪吃!

看老爺子一秒鐘變臉。

————————————————————

喜宴終於結束了。

偉同和威威送別父母,二人長舒一口氣。賽門陪著兩位老人回家,臨走時,高父向老陳伸出了手,對老陳表示感謝。老陳作為一個高父的老部下,甚至都不敢挺起身來說話,也從一個側面反應,高父的性格應該是屬於那種比較嚴厲的。而他最後彎下腰來握住老陳的手,可見他對兒子的這一樁婚宴的看重程度。

三人已經走遠,老陳還在走廊的盡頭遠遠地目送著老師長離開,這種涇渭分明卻又充滿著人情味的上下級關係奇妙而無法言說,而這,又曾在中國幾千年的土地上上演過千千萬萬次。

Part——鬧洞房

此時,一邊是收到眾人祝福的偉同和威威這對新婚夫婦,另一邊是送高父高母回家形單影孤的賽門(好可憐的說TAT...)。

偉同選擇的房間號碼是1069 號,還被小羅吐槽「老兄,你還真會挑房間什麼號碼不好挑媽選個1069號」! 其實 「1069」在台灣是一個很流行的同志交友網站,這也又映射了偉同的真實身份。 (導演真的很用心啊喂!這種小細節都留意到了)

「這是我們的國粹啊必須在海外發揚光大!」

"賓客們讓偉同和威威當場做出各種超格的行為,到最後的壓軸竟然讓新人當眾在被子里把衣服脫完,這種充斥著慾望的變態演出也張揚暴露著賓客們自己的窺私慾,在一樣一場當眾的情趣表演不管賓客還是新人都看不到自己的醜陋,過度的慾望只有在婚禮這樣難得的機會才會被得到釋放,難怪我們千百年來對鬧洞房樂此不疲,李安導演在這邊也帶有些許諷刺的意味。 "

——網友MR.JAE

————————————————————

鬧洞房的賓客走了,一切歸於平靜。

可威威的內心卻不能釋然,她心裡多麼希望這發生的一切都是真的。 與其說在醉意之下二人假戲真做,倒不如說是威威自己的一點小私心使然,她希望自己的獻身能讓偉同「回心轉意」,接受男女戀愛結婚,而不是找一位男性伴侶度過一生。這點私心,最終引發了後來一連串的事件。

影片高潮部分

偉同接賽蒙回家,趁家裡沒有人兩個人就因為太久沒有在一起親熱而在客廳就開始親吻起來,這是電影鏡頭給了偉同威威結婚當天照的全家福一個特寫,這張照片被高高地掛在牆上,這是名正言順的。

而賽門,和他的摯愛偉同,只能在沒有人在家的時候才能讓彼此的情感和愛得到發泄。

好了(*???),威威把自己折騰懷孕了,她也有些後悔,為了這張綠卡自己犧牲得太大了。賽門知道這件事後直接炸毛(供你們全家人吃吃喝喝到頭來把我的心上人都搶走了不說還造出個孩子!),三人在屋子裡大吵。

高父確實是懂英語的,留意他的手,全程都氣得拿不穩筷子。這是一個大伏筆,高父聽得懂英文,這一切他都清楚了,明白了。偉同媽媽才是真懵逼,想七想八胡亂擔心~

在賽門同偉同爭吵時有一句話:

「I don"t even care who or what he fucks......but talk about stupid unsafe sex!」

賽門的話代表了西方關於「性」的觀念:

他在意的不是與誰發生了關係,而是,是否做好了負責任的準備,如果沒有的話就一定要乖乖戴上安全套。懷孕意味著生子,意味著責任。可偉同做好準備了嗎?但中國人關於「性」的觀念卻有不同。

三人關係很糟糕,偉同覺得他對不起威威,但感覺更對不起賽門,然而自己卻又究竟錯在哪兒了呢?導演再次給了偉同在健身房裡健身的盡頭,這是他壓力宣洩的出口。

然而緊接著更大的麻煩到來,高父輕微中風住院。偉同在巨大的壓力下終於再也支撐不住,向母親吐露了自己的性取向以及假結婚的事實。

從偉同的表情以及用力地砸牆,反覆地走動就可以看得出偉同內心的掙扎,他埋藏了這個秘密那麼多年,現在說出來需要多大的勇氣,偉同就是所有同志的一個典型的例子,為了逃避去找女朋友,為了應付父母抱孫子去結婚或者形婚,而這一切他們都要承受的比正常人多得多。

出院後,一家人吃飯。又是一組飯桌上的鏡頭。父親給威威夾了菜,知道真相的他覺得對不起威威。同時表示「賽門做飯,爸爸洗碗」,這為之後父親給賽門紅包埋伏筆。

而賽門一直在幫助偉同爸爸進行康復訓練,他對待偉同爸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他比誰都想得到偉同爸爸的認可。並且兩位老人回台灣的時候,賽門在為高父高母定機票,並預定了健康餐,從這裡就可以發現賽蒙的細心,邏輯的完整性也來自賽蒙以一個健康醫師的出場微基礎。

威威決定將孩子打掉,老太太急也做不了主,她的孫子要沒了。(老太太這裡蠻心酸,一個巨大的秘密要往肚裡咽,千萬不能讓老伴知道。這麼短的時間不僅要接受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還馬上要失去孫子...)

這時在椅子上打盹的高父醒來了(轉折點!),他去敲窗戶,他要幹什麼?這裡又留了一個懸念。

對,就是去找正在屋裡打掃衛生的賽門。高父領賽門到河邊,給了他一個大紅包。原來父親早就已經知道了一切,這才是這部電影的高潮!高父接受了賽蒙,把他當作兒子,其實他是懂兒子的,他能理解同性戀的痛苦,為了傳宗接代,他只能選擇了結婚。為了抱上孫子,他選擇了裝作不知情,最後的目的都是為了順應傳統,在傳統的縫隙中尋求幸福。

威威最終決定把孩子生下來,三個人一起撫養孩子。皆大歡喜,這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一切都確定後,高父在院子里安安穩穩地曬著太陽,眯著眼睛睡著了。緊接著下一個鏡頭就是他的兒子,偉同,終於在一場鬧劇後安安穩穩地睡個好覺。父子二人是幸運的,他們都找到了自己愛的人,無論性別,並且,都在與世俗社會的妥協中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狀態。

其實一直有人質疑,認為高父並不是同性戀,夫妻二人的生活過得不是很美滿嗎?但是,從最開始父親為了拒絕婚事參軍,到為延續高家香火不得已返回家鄉結婚,以及劇中從未露面卻不時被提起的老張,導演都在暗示這一事實。每一個人物的設計、出場都有其目的,再不然,可以看電影最後的一個場景:

這個鏡頭非常非常地精巧,

在登機的路上,高父高母的後面跟著一個很模糊的男人的身影,這是一個大暗示,這與老張四十多年跟著高父形成了很巧妙地對應。那個男人的身影就是暗喻著「老張」,而站在我們觀眾視角這邊的威威,偉同,賽蒙三人的關係也恰恰與父親,母親,男人身影形成呼應。最後觀眾才會明白原來父親從逃婚到繼承香火,到老張,再到成就兒子,這一切都是有關聯的,因為父親也是一個同性戀者。

年老的一代人已經遠去,年輕一代駐足遠望,目送著他們的背影,一代又一代,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在新舊觀念的衝突中,尋找著他們的幸福。

emmmm, 最後一個鏡頭裡高父舉起了雙手,也是有含義的。是在向誰投降嗎?或者又是在向什麼妥協?留給大家自己解讀吧!

————————

沒了沒了!我屮艸芔茻終於寫完了!!!馬上要炸了......!

然後,哼~~再補充幾個拍攝背後的小花絮~算是送給大家的彩蛋吧&<( ̄︶ ̄)&>

1、李安導演挑演員時相當謹慎,拍《喜宴》找不到適合的男主角,他一度想自己演高偉同這個同性戀角色。

2、高偉同的扮演者趙文瑄參演此片前曾是空少。當時,他把試鏡帶寄給李安看,居然讓李安和他兒子整整笑了一個星期。李安對他的評價是 「這個人完全不會演戲」,但儘管如此,李安還是選中了這個英俊但不會演戲的人做男一號。李安認為,「導演就是教演員演戲」。

3、李安是在本片拍攝6年前寫的劇本。

4、影片前半部的劇情來自李安好朋友Neil Peng的親身經歷,他也參與了本片編劇。

5、李安在柏林電影節上憑藉《喜宴》拿到金熊獎的時候,張藝謀是評審團主席。2007年,張藝謀任主席的評委會又把威尼斯的金獅頒給了李安的《色戒》。

6、徐立功回憶,《喜宴》獲得金熊獎後擺慶功宴,當天李安一看到桌子上的魚翅湯就哭了起來,後來徐立功到廁所悄悄問他才知道,那碗魚翅,讓他想到美國家裡的太太和孩子,在他從事電影工作奮鬥過程中,家裡過得很苦,他得到了榮耀,有人請他吃魚翅,這是妻兒多年吃不到的,他很希望家人能夠跟他一起分享這碗珍貴的魚翅。

奉上美美的劇照一張,好了,真的沒有啦!

.

我的其它娛評回答:

鐵線:如何評價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

鐵線:賞析歌詞:梅艷芳《似是故人來》?

鐵線:娛樂圈有哪些把一切看得很通透或活得很明白的女演員/女藝人/女明星?

鐵線:為何整容女星大多成了蔡明?痞帥男星成了本山了呢?


喜劇多來自於對生活的苟且,而悲劇才容易被打扮成詩和遠方。

一、觀看這個片子完全是因為近幾天的新聞,有關包貝爾的婚禮伴郎們不尊重柳岩的事情。知乎、微信等眾多公眾平台都在討論著這件事,有知名寫手就引用到了這部電影里的台詞:「You"re witnessing the results of 5000 years

of sexual repression。」(中國人在喜宴上的種種表現,都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對於這個新聞的結果,劇情反轉得尤其意外,作為圍觀群眾當然是無可奈何。對於觀影人,被間接安利了這部片子,本以為是借結婚喜宴痛斥中國傳統糟粕的,哪知道竟然套在一個同性戀的故事中(也看了不少李安導的片子,沒想到在《斷背山》之前就有相似的觸角)。故事之精巧、敘述之含蓄、結局之深遠、觸點之多蕪,超乎了原來的預期。

就像是用飛花落葉當武器的武林高手,武器再不起眼,照樣可以弊敵。李安用四兩撥千斤的手法,將種種觸點合理地裝在《喜宴》的套子里,完整而不凌亂地講好了這個故事。不得不承認,李安導演的第二部作品還是有相當高的水準,很李安、很中國。

二、時間退回到20年前,同性戀題材在很多國家都是或禁忌、或潮流、或為藝術獻身的流行題材吧,現實中還是很被人詬病的一種現象。就連印象里很「open」的美國,也是在2015年才由最高院核准同性戀全美結婚合法化,20年前的李安敢於拍攝這樣的題材,是有多冒天下之大不韙。比如影片中白人鄰居看待同性戀鄰居的眼神,那種鄙視和害怕,反應了當時美國主流社會平凡人的真實想法。即便在當下的中國,大家表面上都默認同性戀是「政治正確」的事情,但現實在中國不僅無法取得正常的婚姻權利,在很多人心裡,這也是件骯髒、可恥、容易被歧視的事情,遑論同性戀的「宗教不正確」、「疾病不正確」、「社會不正確」等等。一言以蔽之,同性戀傷害的是深刻烙在我們基因里的「家國情懷」。鄉土中國以血緣為聯繫、家族為紐帶的家國天下,是中國文化中很難輕易被否定的傳統,更不能簡單說這個傳統套子里的都是糟粕。放之四海,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鏡像,家族、宗教等緊密聯繫的社會,人情往來、默認的規則下每個種族、國家的微觀個體對這些潛制度默許和遵從。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傳統,傳統引起的喜劇大都類似,傳統引發的悲劇卻各有各的不同。讓不同文化下的人看懂中國傳統的故事,這才是考驗導演的地方。

所以導演選擇了結婚喜宴作為闡述中西文化的不同。任何國家的婚禮,都是其文化的集中反應。片中主角們請來的外國朋友們,能夠適應中國人飲食文化的不同,但不能理解中國人喜宴上的表現與平時的「反差」(有豆友的評論寫得很好,講了這部片子里的種種反差)。李安自己在戲裡客串的角色,對中國婚禮文化的抨擊總結為「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直至20年後的今天,對婚禮的陋習見諸報端,還是有相當多的人對於此種陋習和流氓行徑無可奈何。不得不佩服李安思想的前衛和勇氣,如此直白地揭開「家醜」。但聯想到今年奧斯卡頒獎禮上對亞裔的調侃,李安之後的質疑,也不得不承認,對任何國家、任何種族的人的「刻板印象」,20年過去了,仍是赤裸裸的歧視。這個故事,可不僅僅說的是「歧視」同性戀這麼簡單。

三、故事裡主要出現了五個人,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地摻雜在一起。

首先是男主偉同,有顏值、有家世、有學歷、有工作的台灣「四有新人」,就是缺了個老婆。遠在台灣的父母為大齡單身兒子的婚姻大事操碎了心,估計標準也不斷下降,母親的磁帶里「你也不要太挑了」就是證明。可兒子光是挑剔還好找,戲中偉同提出了「178cm」「兩個博士學位」、「懂歌劇」等要求,這簡直是強人所難,但還是被遠在台灣的媽媽找到了80%符合此要求的人(只有一個生物學博士學位,身高175cm)。可見世上總有符合種種標準的人,但就是標準肯不肯為他/她而調整。偉同是個很不錯的男人,就是有點愛計較稅金,也正是這點計較,把自己套進了假結婚的套子里。中國文化里的「孝」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父母來之前對家的布置,清楚地記著爸爸寄來的字的年份,還有,聽說爸爸因為抱不上孫子住院而著手安排假結婚事宜,無一不說明這是個善良的男人。雖然他總是以「扣錢」來威脅員工,但這只是紙老虎"push"員工的手段,去收房租時看到女住客的境遇,就免了兩個月的房租,對錶面上視稅金為命的他而言,實際反應了他骨子裡的善良。這也可能是男主20多年來無人可以訴說自己的「不同」的經歷使然,我一直相信,受過很多罪的人才更能夠感同身受相似的處境。戲裡沒有大肆著墨男主對「同性戀」這一身份的認同有怎樣的心路歷程,更沒有說他來美國的奮鬥史,故事的開端於他事業小有成就之時,但我相信,是他的善良和隱忍才包容了女主,乃至對父母採取欺瞞的態度。中國傳統文化里忠孝的基礎,就是儒家思想的「仁義」。孔子曾說「仁者人也, 親親為大; 義者宜也, 尊賢為大。」對父母的孝,就是仁的延續。電影中各種男主的細節(比如幫來自台灣的相親對象提箱子、吃飯時父親坐在主位、對父母的恭敬等),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教化。

其次是賽門,作為外國「兒媳」,對中國伴侶的父母還有文化的理解,真是讓人動容。他也曾質疑男主為何不能告知父母他的性取向,得知男主的父母無法接受此事時幫著男主出主意,並以「結婚節省稅金」來說服男主同意假結婚。伴侶的中國父母來了,還幫著假媳婦做中國菜;非常在意伴侶的父親對他做的菜的評價;一見面就給伴侶的父母送見面禮(雖然話語並不討口彩);幫著伴侶的父親康復;替伴侶的爸爸保守秘密……除了民族和性別,真的是一個符合中國人傳統要求的好兒媳。同性戀夫妻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方的忠誠,假兒媳懷孕製造了這樣的衝突;還有就是「子嗣」問題,能擁有伴侶血緣的孩子,是不是比領養更好一點?本電影沒有探討這一問題,但也通過賽門的視角,講了中西文化的不同。比如賽門送禮,按照中國人的傳統,送禮的祝福語也要「為尊者諱」,但他很西式地說了「用了血壓器可以未雨綢繆」、「為老年女人用的面霜,防止皮膚鬆弛」,連婆婆提醒他的意思是「青春永駐」,他還接著說「老」這個字;在中國城吃飯,碰上公公的老友,所有中式文化下的人都放下筷子,只有他,還往自己嘴裡放菜吃;還比如他用左手用筷子。看到《喜宴》上種種文化的碰撞通過這些小小的細節細膩地展示出來,顯示了李安深厚的功力。

第三是威威。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女性,找台灣的金素梅來演可能不是很妥當,畢竟上海人不是說幾句上海話就可以的。這個女性,有著類似《少女小漁》的故事,卻沒有小漁那樣的男友,也算是人生之幸事。為了綠卡假結婚,是那個時代很多人謀生的手段(包括大名鼎鼎的鄧文迪)。威威也是有文化、有抱負的女性,但在生活的壓力下,不得不上演假結婚真懷孕的戲碼。在結婚之前,威威不是不想找偉同這樣的理想男士;但在誤會了偉同相親時還為賽門抱不平;結婚後逐漸意識到真懷孕的代價實在有點大,在焦灼、不安與不甘心中度過了這場假戲。和賽門相比,可能威威除了是中國女性,其實並不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好兒媳的設定:不會做飯、獨立自主、自己決定要不要孩子……男主的母親還羨慕威威,說新時代的女性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但她的回答是這些都需要代價。是的,代價。她哪裡是完全自由的?在沒有一定的條件與基礎前,她自由不了。她難道對結婚的儀式不渴望嗎,對家庭不渴望嗎,對孩子不渴望嗎,都渴望,但沒有條件時,只能一個一個滿足。中國人講究「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她的追求還挺符合中國人天將降大任的橋段。她也反思自己的追求是不是一種自私,不得不說這是導演對中國年輕人追求「生活在遠方」的一種質疑。最後她有勇氣承擔不墮胎的後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導演對於年輕人的勸誡——好漢做事好漢當,即便苟且於一時,不能苟且於一世。話說年輕時的金素梅真是挺漂亮的,有點像楊恭如的感覺。

郎雄扮演的父親符合大多數人對中式家長的印象——威嚴、保守、隱忍……那種不怒而威的氣勢很自然地使大家想到傳統中國家庭。李安很喜歡通過吃飯表現中國父權社會下的傳統,父親吃飯時坐在主桌的位置,幫媳婦夾菜、不會做飯,看媳婦先看能不能生養、和下屬說話時略帶命令的話語,都顯示了他在舊時代的權威。但誰能知道,他年輕時也是因為逃婚而離家,與舊家庭決裂。在一定程度上,他是理解兒子的,兒子今天走過的路他也走過,他也曾大逆不道過。傳統的消解,就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投降。這不僅僅表現在身體上,他生病、經常打瞌睡;還表現在心理上,對年輕人思想的妥協。但他有個最大的信仰,就是家庭和家族,他的家族血脈要延續,要有能生養的媳婦、要有孫子。他的欺瞞和一定程度的妥協,也是有代價的,為了抱孫子,他就得接受來自大陸的兒媳婦,甚至後來的男兒媳。其實導演在最後也沒有給所有人指明一條出路,包括父親。他雖然默默地舉起了雙手表示投降,但內心的悲苦卻無法得到化解,哪怕孫子出世都無法化解。有時知道了真相反而更傷人,知道黎明永不會來臨時要有多大的勇氣來期待明天呢?中國人的很多儀式都是給別人看的,給別人看的可能很多是「假象」,畢竟「家醜不可外揚」。父親的偉大在於把假象當成真相來活,將苦瓜的味道說成蜜糖,這是父親的不幸,但也是生活的現實。

歸亞蕾扮演的母親真是哪兒哪兒都是戲,雖然我更喜歡她在《飲食男女》里的角色,畢竟喜感十足。但就像做菜一樣,我總覺得濃油赤醬的菜應該比清粥小菜好做,畢竟調料放足了味道就不會辣的變不辣、鹹的變清淡,比較適合新手做菜,《飲食男女》里的梁伯母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喜宴》里的高媽媽,與梁伯母完全不一樣的性格,似早餐粥般得溫柔賢淑,調料少了更考驗廚師的刀工、火候等基本功,高媽媽就是類似清粥小菜這樣的角色,很考驗演員的功力。高媽媽是傳統的中國母親,以夫為綱、以子為貴、以孫為望的心理一覽無餘。她也是符合中國人心中母親的設定:嘮叨、善於持家、幫丈夫兒子溝通各種人際關係、注重傳統的儀式感……她是典型的上一代沒有自我、只為夫家生活的寫照。她一方面羨慕威威有文化可以自己做選擇,一方面又真心地勸威威還是要有丈夫有孩子才好,覺得年輕人上了歲數就會明白;她希望兒子是被賽門帶「壞」的,有一天可能會變「好」,內心還是抗拒兒子是天生的同性戀的事實;她對兒媳婦的喜歡,是建立在孫子的基礎上的。直到現在,歸亞蕾扮演的母親都是中國社會的主流。哪怕獨生子女政策實行多年,都無法改變一部分人心中重男輕女的心理認同,更不用說接受自己的孩子性取向不同了。我媽媽在聽說我的某同性同學是lala的時候,還特別擔心我會被她教「壞」,很擔心我去她家住(直女一枚,要是彎的早嫁出去了)……可見意識形態的改造多麼任重而道遠。她也隱忍,她也欺瞞,她知道事實後告訴兒子不能讓父親知道,怕他身體承受不住,這是中國式的善良。中國人的思想里,還有根深蒂固的一點,就是罪罰、報應讓一個人承受就好,不要讓伴侶幫著分擔,這也是老式的中式婚姻與西式婚姻很大的不同。明顯地,兒子的做法就與母親不同,他有關婚姻關係的事情都要和自己的伴侶商量,並努力做到不欺瞞;中國兒媳威威的做法也與母親不同,她自己做很多決定,她的決定並不建立於母親的規勸。

可以說,傳統的中式婚姻下的父親母親是打心眼裡理解不了眼前的一切的,他們面對困境,只好妥協。這種妥協,是桎梏、也是解放,他們用最傳統的中國式的善良來包容、中國式的隱忍來創造一個合理的結果。對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父親母親而言,沒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畢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還有十之一二的孫子可以當念想。

四、《喜宴》這部片子被定義為「劇情, 喜劇, 愛情, 同性, 家庭

」,從結局看,算是幾個人皆大歡喜,該得到的都已得到,該承認的都已承認,不能接受的也必須接受,同樣,該喪失的也早已喪失。作為觀眾,卻並不覺得這是個喜劇的體驗。也許觀影時看到種種無奈,種種妥協,那種並不討喜的「喜悅」,和並不慘痛的「悲辛」,沒有大起大合,卻也如鯁在喉,讓人生出世事難料、不過如此苟且之心。這種對人生和生活廣泛存在的無常和無力感,是最能被觀眾感同身受的,對無常和無力感的認識,往往體現了導演和編劇的哲學、文化觀點。李安是用中式的處世哲學來還原對生活的認識——「和而不同」,表面對事實妥協的「和」,每個角色內心對事實的「不認同」。沒有革命性地反抗和建設性的毀滅,大家都在最小化現實帶來的情感裂痕,這是中國式的生存智慧, 也是普通人走的最普通的人生之路。

導演用精巧的故事道出了這個人生的真相,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希冀在電影中脫離現實的觀眾的預期。但觀眾並不是沒有得到慰藉,善良、理解、信任、愛都是無國界的,這也是普通人解決人生難題的終極手段。只是這些手段在本部戲裡沒有帶來戲劇化的「奇蹟」罷了,但誰說一個新生命的即將誕生不是生命的奇蹟呢? 導演通過種種小細節,讓觀眾感受到了普通生活的脈脈溫情,即便現實如此慘痛,但總能找到暖心的奮鬥動力。用人性的善和愛來跨越文化與傳統的鴻溝,即便不能一蹴而就,至少不至於毫無勝算。所以,這部戲絕不是部悲劇。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種民族,尋求最廣泛的「正確」之路是最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身為「異類」背負著巨大的社會和心理壓力。作為同性戀題材的影片,同性之愛是整部戲的異類,也是戲劇矛盾衝突的源泉。在每個傳統社會中,無法為各種「異類」們安置一條合適的道路,是異類們得不到理解的原因。但是否存在「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呢?是否有理想的人生呢?辛波斯卡在一首名為《烏托邦》的詩中描述了這種「理想」且「正確」的社會場景:

一座一切都清晰明白的島嶼/在這裡,你可以站在證據的堅實立場上。/唯一的道路是抵達之路/

樹叢被諸多答案的重量壓得發出呻吟。/

這裡種有「臆測精準」之樹,它的枝椏自遠古時期就不曾糾結。/「理解」之樹,筆直素樸卻十分耀眼,在水邊發芽,名之為「啊,原來如此!」/

越進入森林密處,越遼闊地展開著/「顯而易見之谷」。/一旦有任何懷疑,會立即被風吹散。/

迴音無人呼喚地響起,熱切地解說世界的秘密。/右邊是 「理性」所在的洞穴。左邊是「深刻信念」之湖。真理自湖底竄出,輕輕浮上水面。/

山谷上方豎立著「無法動搖的肯定」。/從他的峰頂可俯瞰「事物的本質」。/

縱有諸多迷人之處,這座島上卻無人居住,沙灘上零星的模糊足印,都無例外地朝向海的方向。/

彷彿在此地,你只能離去,沒入深海永不回頭。/

沒入高深莫測的人生。

導演沒有明確給出的答案,詩人給出了。這當然與詩人的人生經歷有關。我們也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來解釋:任何事物都是作為矛盾統一體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也可以用老子的話來說,「萬物負陰而抱陽」。用歷史的眼光看,時下所有的新生矛盾都會在歷史中產生、發展乃至消亡,現在的異類在將來不一定還是異類,這才是人類社會最正確的道路。無差別、無矛盾、無質疑的所謂理想社會是無法存在的,對舊傳統的揚棄剝離,是社會自我更新的方式。同樣,現實生活縱然有各種不如意,但不能忽略普通人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生命的熱愛。普通人都擅長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樂趣、發現美。

喜劇多來自於對生活的苟且,而悲劇才多被打扮成詩和遠方。畢竟,真碰上了徹頭徹尾的悲劇,哭都哭了,總要哭得好看點兒吧。

PS:本來先發的豆瓣上的影評,結果被提示可能含有違規內容。我也不清楚哪裡違規,只好發到這裡試試了。希望豆瓣也能通過吧。


作者:影視毒舌女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以為李安和吳宇森的路數一樣,都是那種靠中國功夫加好萊塢式動作片而成名的混血導演。不過看了「色戒」後,便在懵懂中驚訝於他電影作品中那種細膩和張力。毒毒看過同是屬於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推手」,也在不久前剛剛「吐槽」過另一部「飲食男女」,但礙於一度認為「喜宴」是一部黑色「同性戀」電影而一直沒有去看。不過,身為資深影迷的毒毒豈能忍心就此而放棄一篇豆瓣評分8.7的影片呢?於是,你懂的……

這是一個關於結婚的故事,李安在1993年完成了這部作品,獲得了第43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從此大紅於天下。喜宴是一個熱鬧的名字,影片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台詞里還伴隨著一套似乎很和諧的中國式處世哲學。但就是這麼一部電影,卻讓廣大網友(也包括毒毒)看得從裡到外一陣透心涼……

裝聾作啞的「中國式」謊言

主人公高偉同是個在美國做房地產生意小有成就的台灣人,有個隱秘的同性戀人塞門。迫於遠在台灣的父母想早點「抱上孫子」以及三天兩頭物色對象的壓力,塞門出主意讓偉同與租他們房子交不上房租的上海姑娘威威來次假結婚。既能緩解威威沒工作缺綠卡的生活困境,又能把偉同從父母的壓力中暫時解救出來。

誰料父母得知兒子婚訊後,直接從台灣殺到美國,並在「老同事」的建議下要為偉同置辦一場盛大的婚宴,灌得爛醉的偉同也假戲真做讓威威有了身孕。一場面子十足的喜宴結束後,導演所有的幽默因子似乎也都用完了,影片開始正式進入到衝突中。

衝突因這個備受期待的寶寶而達到頂點,偉同的男朋友賽門無法接受男友的出軌,而威威則不願意生下不愛自己的男人的孩子,萬般無奈下的偉同只好告訴母親真相。本來以為故事發展到這,會以一個讓人遺憾的結局收場,好在女主威威在關鍵時刻的一句話改變了劇情基調,「我們這一代是不是活的太自私的時候」。最終威威決定完成高家父母的心愿,為高家延續後代,一場喜宴就這樣收了場,結局也算得上皆大歡喜。

不過影片中人物作出的種種選擇給了觀影者一個很強烈的感覺,那就是整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在撒謊。偉同為了應付父母而製造了整個電影最大的謊言;敢愛敢恨的年輕女孩威威為了得到美國的綠卡而一同欺騙偉同父母,以至於和偉同假戲真做有了身孕;賽門是整個謊言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先宣布退出的人。

父親的謊言不僅是他隱藏自己會英語,更多的是他知道塞門和兒子之間「秘密」卻不說破的的自欺欺人。影片中有個情節印象很深,偉同、賽門和微微三人在飯桌上吵架時,其實父親已經聽出了事情真相,然而他的第一反應確是選擇裝傻,對老婆說「吃你的飯」。至於母親的謊言,更多則體現在得知真相後,說出來的第一句話是「不能讓你父親知道」。

當然,整個故事向觀眾體現的並不只是充滿謊言的大雜燴,而是每個撒謊者背後值得人感同身受的情感動機,這恐怕也是東西方文化最明顯的衝突。西方多以個人為主體,感情更多則是考慮兩個人能否幸福。東方則以家庭為單位,感情中更多會夾雜著能否把家庭能香火傳續下去。影片中也是如此,父母一心希望高家香火能夠延續,並不考慮兒子偉同幸福與否。這種「裝聾作啞」,想想也是有點自私的。

各取所需帶來的「圓滿」結局

影片中沒有人選擇冰冷的理智,都是各取所需的一種妥協。偉同試圖在兩種文化和倫理觀念中委曲求全,他應付母親寄來的交友表格,和威威演了一出結婚的戲,即使到最後也不忍心告訴父親實情。

這樣的妥協也同時存在於父母中間。面對兒子媳婦的公證式的婚禮,父母即使滿腹的怨氣與傷痛,也沒有把這種不滿化為直接的衝突,而是仍然強顏歡笑。母親得知了兒子的同性戀真相也沒有做出過激的反應而是選擇了寬容。其實,父親也並不是偉同想像的那樣不能溝通,而是配合他們為了盡一點孝心而演戲。

影片最後的結果皆大歡喜,其實也是中國人做事中庸的寫照。每個人都有所犧牲卻又都各退一步,來實現各取所需帶來的美好結果。三個年輕人找到了最適合的處理方法,偉同履行了自己作為長子的責任,終於可以不再為父母的催婚而煩惱追尋真愛。威威拿到她渴求多時的綠卡,正式敲開美國的大門。年老的父母也盼到了日思夜想的孫子,心滿意足回了國。

不過這個結局,估計也是偉同父親無奈之下的期望吧。機場安檢時,父親舉起雙手的背影似乎是一種為子女幸福而作的投降,也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退讓。就算是委曲求全,也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更何況因理解而產生各取所需的退讓,還是會給人帶來溫暖的。

看見年輕的李安探出身子說「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的結果」,就覺得他失業六年的光陰沒白費。在毒毒看來,喜宴的重點並不是揭露中式婚宴的醜陋,也並非要讚美自由和同性戀,更不是描述東西方文化的格格不入,而是講述放棄和妥協才是生活生活常態的「大道理」。

相信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這樣的家庭情況並不少見。看完影片的毒毒突然覺得自己很幸運,至少不是個同性戀,不然我都不知道又會在與父母的「威逼色誘」下生出多少妥協和謊言呢……

毒毒是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同樣文藝感性熱愛影片的你,歡迎關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眾號,看點兒不一樣的東西吧!

微信號:jinrongdushenv

微信公眾號:金融毒舌女

看電影會高潮,不劇透會無聊!來呀,一起玩呀!


對李安的電影了解不多,只看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也是幾年前的事情了,除了被逼真的特效給震撼到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然後今天看了喜宴。

最近中了王家衛的毒。在他的電影里出不來。

所以看李安換換腦子。

《喜宴》講的是住在美國的同性情侶高偉同和賽門,為了應付偉同父母和幫助大陸女孩威威獲得綠卡假結婚,結果在鬧劇一般的喜宴上高偉同和威威假戲真做,威威懷孕,事情變得難以收拾。《喜宴》是一部很熱鬧的電影。畢竟在中國人的傳統里,喜宴就應該是鑼鼓喧天的喧嘩與熱鬧。電影是93年上映的,比我的年紀都大。同志題材在那個年代應該也很新潮。一個在美國發生的同志題材的鬧劇,卻絕妙地表現出了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實在是令人拍案叫絕。不知道導演會怎麼看今天各種惡意賣腐的電影電視呢。

電影里很多場景,放在今天看也毫不過時。以及,我一度懷疑電影里很多場景是今天國產家庭倫理劇的素材來源,比如

好像我小時候看的國產劇,婆婆給兒媳婦見面禮都是這樣的。兩位老戲骨的演技真好啊,滿臉都是慈愛。

當然,後來的家庭倫理劇里,就很少有這樣的公公婆婆了,多數都是婆媳撕逼的戲碼。卻少見這樣的溫情了。

機場,兩個老人初次見到威威的時候,都是從頭到腳的打量兒媳婦的,嚇得威威立刻把岔開的腿給並起來了。細節處也反應了高家的家教,畢竟高爸爸是管著一萬人的師長。之後是高媽媽的表情,她笑著稱讚威威「比照片還漂亮」這是我們中國人常用的客套話,而高媽媽臉上的表情是有些敷衍的,可見這個時候她並不是真那麼喜歡威威,雖然兒子結婚了卻了一件心頭大事,可是對於要搶走兒子的媳婦,婆婆的心裡總是有點複雜的。細節處的雕琢到位,電影才特別鮮活溫暖。

高家爸媽來美國後,整個事情就朝著鬧劇的方向發展了。本來以為辦一個簡單的公證結婚就能完事,結果竟然在華人街最好的館子辦了一場最盛大最熱鬧的婚禮;本以為只是婚禮過去這齣戲就該落幕了,結果竟然假戲真做有了孩子……

這裡插播他們在酒樓吃飯遇見爸爸老下屬時的場景

老陳是高爸爸的老下屬了,儘管現在已經事業有成,還是對老上司畢恭畢敬,一口一個「師長」「太太」「大少爺」;接著是一番典型的中國式對話,不辦婚禮,就是不給師長面子,就是不孝。這話其實算是強盜邏輯,然而想想也是那麼回事,雖然現在不辦婚禮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但是辦婚禮還是主流吧?就算年輕人不想折騰,還得照顧到老一輩的面子呢。人情社會,莫不如是。

最後那句慷慨激昂的「我們丟臉,不能丟到美國來」真是精彩至極啊,除了體現了中國人的面子工程外,這話由一個在華人街有頭有臉的大老闆說出來,也頗有華人對自己祖國的文化認同之意。

喜宴是整部電影的高潮。我們現在看都只會覺得是場醜態百出的鬧劇,新郎被各種灌酒,新娘被各種揩油,粗俗不堪的鬧洞房……然而在幾十年前這種婚禮應該是常態。請注意,新郎是位高權重的師長之子,在美國呆了十年,他的婚禮,還是這個樣子。他的朋友小羅,也已經在美國呆了數年,然而婚禮上鬧的最厲害的就是他----有些習慣,簡直已經烙印在了中國人的骨子裡。

喜宴上,不理解這場中國式狂歡的美國人和自嘲的中國人的對話,算是點睛之筆

其實這樣的婚禮,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也是數見不鮮的,層出不窮的鬧新娘鬧伴娘的新聞,正是佐證。

能說什麼呢,五千年的性壓抑,短短几十年沒法徹頭徹尾的改變。

其實整部電影都挺溫情的。很多細節都戳心窩。聽說許多細節來自於李安自己的婚禮。然而為什麼我們中國人是那麼的有人情味,我們的禮數那麼周到,待人那麼熱情,可是有時候所有這些加起來,反而成了人的負累?為什麼整場喜宴,反而變成了一場盛大的喧嘩鬧劇?

看到這裡,除了覺得無奈與可笑之外,我是覺得悲哀的。在美國的中國人,處處強調「我們中國人不能在美國丟臉」「發揚光大我們的國粹」在這樣極強的民族自尊心下,是一個孤獨的群體。可能正因為無法徹底融入,才格外認同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是因為這樣的孤獨感,才抓住一切能擁抱自己文化的機會,哪怕是一場鬧劇。

巨大的喧嘩背後是巨大的孤獨。

正如喜宴的背後是妥協的無奈。

和王家衛影片里不停吃鳳梨罐頭的金城武、穿雨衣戴墨鏡的林青霞、跟自己房子對話的梁朝偉、偷偷潛入暗戀的人家裡的王菲這些看起來就神經質的孤獨者個體不同,喜宴里的人都是很正常的人,慈愛的父母,事業有成又孝順的兒子,熱情的同學們,他們在自己的文化里很合群,只是在美國,他們是一個孤獨的群體。

扯的有點遠了。

其實電影看到賽門和偉同因威威懷孕的事大吵,老爺子住院時我覺得有些索然無味了,故事的走向該不會是孝順的兒子就這樣瞞下了自己是同志的事實,和威威舉案齊眉地生活了下去吧?結果偉同竟然對媽媽攤牌了。沒有一點點防備就真的攤牌了,看多了類似的套路我還以為他總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沒法攤呢,結果李導果然與眾不同。從這一刻開始劇情就急轉直下了。之後是老爺子對賽門的攤牌,更有意思,他早就知道一切,卻故意讓大家瞞他,事情順利發展了下去,於是他抱上了孫子。老爺子對賽門說,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做。這裡就不得不提老張了。老爺子對兒子的心事了如指掌,也得多虧了這位基友老張。老張的不露面是全片最大的亮點。偉同和賽門,威威的關係,其實是老爺子,老張,和高媽媽故事的重演。不同的是,威威是新時代的女性,她有知識有能力,她有自己的理想,不像高媽媽一樣,家庭和孩子就是全部了,因此威威可以直面自己在把偉同掰直這件事上失敗的結局,而高媽媽只能活在謊言里。老爺子的不明白,是因為他明知道自己把兒子推向了自己的這條路,這條路絕不好走,卻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他們生活在中國社會裡,他不但不想自己也不想兒子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儘管他們的確是),他還希望兒子能傳宗接代,自己能抱上孫子。他從一開始,就預料到了兒子必將對世俗妥協,或者說,兒子的妥協,是他一手促成的,促成了一個看似皆大歡喜的結局。

最後貌似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也只是貌似而已。他們的結局,只是比父母那一輩好一點而已。悲劇之下,隱藏著的是老一輩更深的悲劇內核。

最後,提一下四個人走出機場時高爸爸高媽媽的對話。

剛看到時只是噗嗤一笑,等看完整部電影,再看這一幕才發現這是個埋藏的極深的伏筆。老爺子從一開始來美國就只是為了抱孫子這個目的啊,兒媳婦只要能生養就行。真.大BOSS。

也,真悲哀。


看完只想問simon這樣暖心的小可愛是哪裡找的?

作為戀人,照顧偉同的飲食起居,熟知他的一切生活習慣,期待和偉同的旅行,被放鴿子也不抱怨,還有一些可愛的小情趣,比如下午嘿嘿之類的。

對待戀人的父母,車接車送,貼心禮物,還會做極為精緻的中國菜,中國話基本聽得懂,這也反映了他在偉同身上花了多少心思。

對待戀人未來孩子的母親,關心她的身體,接受她從此介入二人生活,這讓我想起了老友記里carol的伴侶susan,她對ross的態度可沒有simon這麼好。

-------------分割線----------------

這部融喜劇和悲劇在一起的電影,悲劇層面許多人說,其實在喜劇因素上也非常到位。

比如走錯喜宴的客人,

比如威威拍照時全家跟著動脖子,再比如出鏡十秒的李安導演,都讓我笑了很久


"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

拋開電影裡面對同性,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刻畫,這句話最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老爸和老張是一對同志。

有一種電影語言叫契科夫之槍。就是說電影里的每一個人每一個細節都不是憑空而存在的,必然有一定的意義。老張看似無足輕重,完全可以刪除這個角色也不會影響劇情。但他沒有露面,卻在影片里被提起數次,那麼老張一定是一個關鍵人物。

第一個細節在28分鐘左右:老爸剛來美國參觀房子的時候在陽台看到兩把搖椅之後(這裡兩把搖椅有特寫鏡頭,很有可能老爸在這時就已經知道兒子的賽門的關係了),敏感的老爸便告訴偉同說當年因為逃婚而參軍。爺爺讓爸爸在海外立足,傳宗接代。於是他便在台灣結婚生子。這和偉同命運相似。他深知這種無奈。

老爸為什麼裝作不知道,就是因為這一點。他需要延續香火,但他也理解偉同的感情。後來爸爸對賽門說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如果不讓他們騙我的話,我怎麼能抱得了孫子。賽門說:我不懂,爸爸說:連我也不懂。這句話是爸爸對傳統觀念的唏噓和無奈。他不知道為什麼如此,但他知道應該如此。

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細節在30分鐘左右,第一次全家人的晚飯是賽門替威威做的。吃飯時爸爸稱讚威威手藝好,這裡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 ——

威威說::哪裡,比不上老張的手藝。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手有意的指向賽門。這一定是李安特別的安排,說明了老張和賽門的身份對應。

吃完飯後媽媽給威威送衣服時間,老張又一次被提到。老爸告訴威威:老張在家40多年,偉同就是他帶大的。而且老張還特意給威威帶了一副手鐲。這些都說明老張一直把偉同當成兒子。這和結局巧妙呼應,結局賽門願意做孩子的另一個爸爸。

畫龍點睛之筆出現在影片末尾處。在1小時42分鐘左右有兩個鏡頭。一個是威威賽門偉同目送爸媽前往機場。另一個是爸媽走在黑暗的過道里,但過道里並非只有爸媽兩個人,他們的身後還跟隨著一個人,那個人代表的就是「老張」。這個鏡頭牛逼至極,鮮明的說明了爸媽和老張的關係:爸媽的人生道路上一直有老張尾隨其後。兩個鏡頭裡都是三個人。走廊的外面是年輕的一代,走廊里是年老的一代。兩代的人物關係是有對應的。廚子老張對應房東賽門。媽媽對應威威,爸爸對應偉同。


《喜宴》李安93年的作品。

同性戀,騙婚,出櫃,老父,家庭,每一個詞都是悲劇,偏偏湊成了喜宴。

兩男一女,怎麼著也是一個有顏色的故事,只是不知道最後的結局是3p還是左嬌妻右嬌夫了。

我們可以相信人性善良,但不能把誘惑擺在面前,說我相信你,除非你有一把槍抵著。

一個沒有綠卡的女青年,想要完成夢想,其中的孤苦,寂寞,貧窮,本身就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她應該並不排斥一夜情,更何況是有好感的人,帶有感激,渴望和對婚禮完整性的嚮往。而她做的,只是服從了天性,背叛了朋友賽門而已。

而男主,徹頭徹尾的渣男。辜負了戀人的信任,五年的感情,同志的艱難。既然選擇了這一條路,卻沒有堅守,對女主動了心,當女主穿著婚紗站在他面前時的心動,能否證明他並不是純粹的同性戀,或許是雙性戀?如果能為了父母委屈,或許不會有這場婚禮,但是比起同志騙婚,只是沒抵住誘惑是不是沒那麼渣?人做錯了事可以有無數的借口,例如當時喝醉了呀,壓力太大了呀,或者女主太誘惑了呀……

但在我看來,男主背叛了所有人。

而他的父母,男主的媽媽扮演的是典型的中國媽媽,孩子的錯是別人帶壞的,不該怪孩子,都是那些壞孩子的錯。在孩子大了,開始緬懷小時候,當孩子小時,又批評不夠成熟。

對子女的幸福並不關心,更在意結果,按照自己的經歷決定對錯。更關心能不能有孫子,但假設,孫子長大了沒教育好呢?

而賽門,和男主的爸爸,並不想說什麼。

我在想,20多年前的愚孝現在依然存在,可真的有必要嗎?換做是你,會怎麼做?


謝邀。感覺這個問題應該放在豆瓣裡面,就像你不能把馬桶刷插在筷子簍裡面。

傻逼病有一種病症,國內外傻逼都有,就是人云亦云。老外以為中國人都是數學天才。一個老外這麼說了,其他老外也都跟風。一個傻逼說中國性壓抑了5000年,於是,屌絲們都說:嗯,我性壓抑了。

壓抑你嗶~嗶~嗶~

早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同性戀現象的存在。春秋戰國時代,同性戀交往日趨活躍。漢代以來,同性戀活動更是屢見史書。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就連「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如雲美女鶯鶯燕燕團團圍裹的封建皇帝,也不乏搞同性戀者。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分桃之愛」、「龍陽之好」一說。到了強盛的漢代,帝王將相的同性戀活動更加肆無忌憚。據《史記》、《漢書》記載,西漢皇帝幾乎個個都有同性情人。如文帝與鄧通、哀帝與董賢、成帝與張放,其中又以文帝和哀帝的同性戀故事最為荒唐。這無疑是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荒淫無度的最為無恥的表現。漢朝以後,中國帝王的同性戀之風稍減,但是並未絕滅。就連清朝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也與同性戀有些瓜葛。社會大眾更是如此。

很多封建社會的娼妓都是合法的,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現如今,東莞、天上人間被清查。你仔細算算,是哪個年代開始壓抑的?

再說回片子本身。典型的李安風格,娓娓道來一個故事,是好是壞,是真是假,都任由評說。各花入各眼,各人有個人的想法。

人生短暫。報應輪迴。凡事都有代價。

師長到底是師長,你只看他老去的背影,你可曾想過一個小兵混成將近萬人的統帥。這其中付出多少辛酸。又有多少代價?

一切機緣巧合都在天地人倫。

正所謂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個時代一群人。心存善念,行善果。就無所謂是非對錯。

如果90年代你看了這個片,當時應該想到的是,管他麻痹男男女女,抓緊想辦法先弄房。

若干年後。你給兒子起名叫思聰。


第一次看《喜宴》,還僅僅停留在熟背了李安父親三部曲之後的文藝常識才開始下手的。

對李安的樣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電影中說過一句「這是中國幾百年的性解放」的儒雅表情。還記得他說這是詮釋電影的一句台詞,不過感覺鏡頭很傻,從此再也不出演自己的作品了。

《喜宴》的成功可以說是中國在表現東西方文化交流、同性戀、黃昏戀等元素的一部電影。如果將它比喻成一個人的話,我會幻想著是一個詩一樣的儒雅男子,滿袖清風的那種。可以駕馭得了各種風格的混搭。

影片為表現外國同性戀男人與中國同性戀男人的家族封建差異,偉同父母的介入就顯得尤為有中國父輩的代表性。父親的權威,母親的柔軟與忠貞均在無形中施已了巨大的壓力。在其中一場戲中門的阻擋下,似乎也隱喻了這種新舊思想的碰撞與兩代隔閡。

片中,外國打工仔的上海女人,在三無(無父母關愛、社會關注、地位)的背景下出場,才會很容易的扮演未婚妻一職,無任何包袱。但也正是源於這種經歷,才會在遇到偉同父母后感受到了來自家的溫暖與陪伴。一開始以利益為目的的她,逐步轉變成了溫順的東方女性。

為何稱之為父親三部曲,自然和「父親」脫不了干係。偉同的父親嚴肅而偉大,他渴望了解兒子,有時以老頑童的形象在片中一傻到底,卻只為這個為自己家族傳宗接代的不孝兒子。當得知自己兒子是「彎」的時候,明顯崩潰不已,戲外觀眾也在表情中充分理解。但這種父親的高大影響是中國幾千年來從祖輩傳下來的,是重重的壓在心底里的那種,無法喘息。所以偉同的表情也總是在父親和基友之間判若兩人。

但是,無論如何,偉同和父親兩人都做了妥協。兒子在父親熟睡一幕想到了死亡,頓時感覺的恐慌很自然的聯想到這是他的一種試圖理解父親的溝通方式。而在影片最後父親的無奈離別,在經過安檢是的雙手舉起,又何嘗不是對兒子態度的一種投降?


作為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一部,《喜宴》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異國他鄉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我去查了下它的出品年份,1993年。聯想到如今社會意識形態的豐富以及民眾對同性戀的態度,《喜宴》放在今天上映,引起的討論應該也是山呼海嘯的吧,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是今天,這電影估計也上映不了。

就像大多數的中國父母一樣,高偉同的父母也是希望兒子儘早結婚,身在美國的高偉同和他的男朋友過著在他看來很幸福的生活。那邊高偉同父母安排一個相親對象遠涉重洋和高偉同見面,高偉同一看這架勢就知道父母是急了,恰好他的房客威威想留在美國,於是高偉同的男朋友Simon出主意讓高偉和威威結婚,一方面好給父母一個交代,一方面也讓威威拿到綠卡。本來計劃的好好的,在父母執意來美國見證這對夫妻的婚禮之後,故事的走向也就變了。

這個發生在紐約的故事,夾雜著極具現代意識的觀念,又帶著傳統的中國式的焦慮。同性戀情侶的平靜生活被一方父母的催婚打破,一個年輕女子為了留在美國而願意和一個沒有感情的人假結婚,高偉同和威威呆在美國再久,也擺脫不了來自故土的牽絆,既有人情世故的牽絆,又有身份認同的焦慮。高偉同的父母代表的是特別傳統的中國式家長-----高偉同的父親後來知道了高偉同是同性戀,但是裝作不知道,因為他想抱孫子-----這似乎是耍小聰明的高階版,我們可以說他是良苦用心,也可以說他是頗有心計。他們來美國與其說是見證兒子的幸福,不如說是為了吃一顆定心丸,君不見高偉同母親在電話里說,「你爸沒抱到孫子眼不下這口氣」,這與其說是期望,不如說是情感綁架,一方面是親情,一方面是愛情,怪不得高偉同會皺眉頭。中國的家長總是話裡有話,既不會傷了和氣,也把意思表達到了。也許真的只有中國這個文化深厚的國家才會對子女的婚姻如此在意,對婚姻的意義如此看重,對這場形式幾乎等同於面子的宴會如此熱衷吧。

新婚夜高偉同和威威同床共枕,之後威威的懷孕使Simon抓狂,這也讓高偉同在幾近崩潰中告訴母親他的同性戀身份,母親自然以淚洗面,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實,對於同性戀者來說,向周圍宣布這一事實不僅僅會讓自己遭受壓力,更會讓父母無法理解,所以這種需要巨大勇氣的行為恰恰印證了高偉同的立場,也將威威推到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之前那場飯桌上的爭吵將個人的感情、多日來的忍讓以及變得一團糟的生活一起拋了出來,高偉同的父母雖然沒說多少話,但他們坐在一旁便象徵著一種傳統又克制的文化,冷眼看著,卻不發表意見。說實話,高偉同父母把中國式的為人處世的風格和習慣全部帶到了美國,簡直是異國他鄉開出的特色主義大紅花。

最後威威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看似這個結局挺圓滿的了。圓滿的前提是高偉同的父親抱得上孫子了,老人還是欣慰的。不過仔細想想,如果這就是圓滿的話,那這個圓滿也僅僅是中國式的綿延幾千年的值得商榷的「圓滿」。


《喜宴》的介紹上寫:這是一部關乎同性和家庭倫理的喜劇片。

作為導演早年的習作,《喜宴》的諸多角色扁平近乎蒼白,情節鋪陳也不夠成熟,完全不及《飲食男女》的流暢精細,也沒有《卧虎藏龍》的優美文雅。

李安說籌備電影時差點找不到男主角的合適演員,他一度想要親自上陣。

看了趙文瑄的試鏡,他說,這個人完全不會演戲。

趙文瑄長了一張英俊的臉,眉目溫柔,眼波流轉。然而這種英俊是有害的,充滿蠱惑的。毫無表演經驗的他要如何去演一個怯懦惶恐的同性戀?

《喜宴》的男主角偉同在美國呆了很久,生活作風一律西化,然而骨子裡卻還是個老派正經的中國人。

他有個長期同性伴侶Simon,也日夜操心的台灣阿媽,總是定期寄來錄音帶,絮絮叨叨地錄入對兒子終身大事的憂慮。

在中國,自古婚姻和孝道便是捆綁在一起的。

婚姻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更關乎全家的尊嚴和面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立之年依然未婚,父母享受不到孫兒繞膝的天倫之樂,所以才都化作了歸亞蕾式的牢騷。親戚鄰里也會疑心,這人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毛病?

避無可避,偉同選擇和落魄的內地女畫家形婚:給父母一個交代,也順便送非法移民葳葳一個合法身份。

本以為這樣一來就能平息二老的怨氣,誰知身在台灣的他們依然不依不饒,非要親自登門看看這新媳婦是哪家高明。

結果,偉同選擇在民政局登記結婚。

親眼目睹了寒磣儀式的偉同母親,眼淚汪汪,替「兒媳婦」不值,委屈得幾乎快要昏厥過去。

所以才說,婚姻不僅僅是個人的儀式,更關乎全家的面子。哪怕他們的家人,根本置身於遙遠的海外。

於是便有了片名:一場典型的中國式宴會。

我參加過很多婚禮(我通常都很害怕類似場合),它們大多大同小異:熱鬧,尷尬,包裹著虛情假意和呼之欲出的窺私慾。

而導演似乎存心讓這場宴會看起來更加荒誕:並不熟稔的小學同學自以為是地開著放肆的玩笑,眾人鬧入洞房,在新人的房間里打麻將、揩油、起鬨,鼓動新人完成一些意味深長的遊戲。在喜慶氛圍的掩護下,誰都不必承擔道德敗壞的罪名。平時難以啟齒的性,在此刻終於得以登堂入室,成為人人都可以談論的話題。

對此,外國賓客評論道:「我原以為中國人都是內斂的數學天才。」

忍不住露臉客串的導演煞有介事地總結:「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sexual-repression)的結果。」

這顯然是場成功的宴會和婚姻,人人都達到了各自目的:父母有了面子,偉同完成了父母的心愿,葳葳得到了合法身份。

只有偉同的同性伴侶Simon,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在這場鬧劇落幕之際,葳葳竟然有了身孕。

Simon想要分手,葳葳想要墮胎。

看似古板的父親卻在此時獻上了萬全之際:和Simon談心,讓他也成為孩子的父親。他甚至告訴Simon,不要告訴偉同自己懂英文,這樣他便可以永久懷負負罪感,他也可以開開心心地抱上孫子。

Simon最終欣賞接受,這場鬧劇看似有了一個圓滿的尾巴。

劇情的尾聲,朗雄飾演的父親最後在安檢處高舉起了雙手。

有人說,這是他對於兒子選擇的無奈妥協。

有人說,他分明開心得要命,因為他發現兒子和他是同類。

但導演究竟什麼意思?

他們說,這是場讓人哭笑不得的人間喜劇。


最近迷上的李安,買了一本他的自傳。李安的六年常常被人拿出來,稱讚他的蟄居,稱讚她老婆的大度和隱忍。看了一半他的自傳,我想真正讓李安厚積薄發的原因在於他對電影的熱愛。書里常說,他只要一拍電影,整個人就活了。一不拍,就如死人一般。

《喜宴》這部電影,講述著親情,愛情和生存的矛盾。正因為一個又一個矛盾,才造成了一場又一場的鬧劇。父母對兒子的養育之恩,以至於偉把自己同性戀的身份隱藏了二十年之久,這塊石頭在他心裡死死的壓著。隨後面對父母的相親,催婚。不得不演一場假結婚。看似是完美的布局,這樣了了父母一樁心事,解決了威威綠卡的問題,瞞天過海之後繼續和西蒙維持現狀的關係。這一看似完美的計劃,被威威的懷孕所打破。導致引火線被正式拉響。

老一輩的人在子女結婚時,總想辦一場隆重的婚禮。年輕人卻想著一切從簡,因為參加婚禮的七大姑八大姨,跟這些親戚也就是逢年過節走動,是沒有感情的。老年人總想著婚禮要風光,要有面子。於是簡單的一次聚餐慶祝和後來的宴席形成鮮明的對比。之前的尷尬安靜的聚餐,讓父母心裡拔涼拔涼。這部電影,父親一幕一幕的沉默,更引發人的感同身受。中國的父親總是沉默的一族,他們的愛是隱忍的,安靜的,深沉的。就像一根煙一樣,寂寞。母親卻是話多的一方,餐桌上似乎都是母親嘮嘮叨叨的,家長里短的。他們就是中國家庭父母與子女關係的縮影。婚禮上,親朋好友遠道而來,吃吃喝喝成了婚禮慶祝的方式。鬧洞房的遊戲,讓威威意外懷孕。越是熱鬧,越是襯託了事實的悲劇。

讓老一輩接受自己兒子同性戀的事情是很困難的,這對他們是巨大的打擊。這是中國根深蒂固的觀念,傳統總是羈絆著我們的行為。於是謊言誕生。一直以為父親不會英語。知道最後父親和西蒙坐在大海邊的那番談話頓時成了電影的高潮,觀眾的心理五味雜陳。

所有這一切矛盾才是生活的常態。生活遠不是某些狗血劇里父母和子女和和睦睦,愛情上總是恩愛,在海外生活總是光亮,生活真實的樣子看起來是一位精心打扮亮麗的美女,扒開那層裝扮的外衣,內部是千瘡百孔的,不過傷痕的背後儘是豐富的,有血有肉,茶米油鹽醬醋。這種有內容的生活,才是最有味道的。


還是小學生的我

看過這部電影片段

一個人在家裡,

看兩個男人,

一個母親,

結婚照,

哭。

我不知道怎麼了

只知道他們結婚了。

那時候我還沒想過自己是gay。

喜宴

就是這樣一個默片一樣的形象在我心裡。

無論那時候,

還是現在,

都好難。


自從2006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之後,毫無疑問李安一定會在電影史上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迹。可以說除了《綠巨人浩克》口碑和票房都沒有好結果以外,從最開始的「父親三部曲」到最近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佳作。

李安的電影題材涉獵極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是他電影里最為顯著的特點。這一點在最初的的三部曲里尤為突出,其中《喜宴》更是逾越了文化和性別的邊界。

同樣都是關於同性戀的素材,儘管後期的《斷背山》獲得了更多的榮譽,但在文化的交流以及東方觀眾的接受度上來看《喜宴》顯然更適合我們一起走進李安的內心世界。

尋找身份的認同感一直都是李安影視作品裡不變的主題,這一點和李安特殊的身份背景脫不開關係。由於父輩因為戰爭逃離到台灣後出生的李安對大陸並沒有父輩那麼強烈的執著,而少時留學海外的經歷又讓他更加難以融入身處的環境。在台灣有渴望回到大陸的父母,在大陸都被別人看做台灣人,在美國又被看成是亞洲人,「局外人」這個標籤從始至終都一直跟隨者李安。

在當今社會同性戀同樣作為一個急切尋找身份認同的群體用來表現李安的內心可以說是非常適合的。如果是單純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下這樣的題材或許或更加難以處理,而影片里華人偉同和美國人賽門之間的故事不但不會沖淡這種反差,反而讓透過不同文化的碰撞讓觀眾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矛盾產生的原因以及該如何更好的去面對類似的問題。

《喜宴》里一共有5個主要角色,如何保持角色之間的平衡成為影片自始至終需要處理的問題。

為了維持這種平衡,每個人都絞盡腦汁,而偉同的父母之所以被蒙在鼓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語言的隔閡,這恰恰也是文化交流之間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問題。這種由於語言而引發戲劇衝突的手法在李安前一部作品《推手》里更加明顯。

其中有一個片段讓我驚出一身冷汗,當父親在椅子上睡著的時候,偉同伸出手探了探父親的呼吸。顯然這是導演故意加入的鏡頭,表現出了偉同在這種個人和體制對抗下的無奈,甚至生出了「如果父親不在了,問題能不能解決呢?」這種想法。這種不經意間表現出人物及其掙扎的心態顯然是非常高明的,這樣的鏡頭明顯比那種人物單純痛哭的鏡頭更有張力,這也是李安作品的另外一個特點,需要你仔細的觀察和體會才能察覺到。

除了明顯的戲劇衝突和細膩的鏡頭,本片的語言也非常有趣。

首先是會英語的偉同三人和聽不懂英文的父母在生活中的不方便。當賽門和偉同用英語談論著威威懷孕的事情時,母親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於是用華語問道:「是不是偉同忘了付房租啊?」

類似這樣的場景常常會讓觀眾捧腹大笑,而整個電影里最有意思的是兩個地方的台詞。

首先是在婚禮上當那些美國賓客對華人婚禮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習俗感到奇怪的時候,由李安客串的客人回答道:「你正見識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這個耐人尋味的回答很明顯即是導演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壓抑所做的批判,也是導演希望把觀眾從輕鬆詼諧的氛圍里拉出來而好好思考影片真正想要表達和反思的東西。這裡有些刻意,我覺得可以更加委婉一點,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中國人長時間的隱忍才造成這樣的局面,而李安這個「局外人」現在這麼直接的喊出來會不會更有衝擊力呢?

第二句台詞更加具有爭議性,甚至很多電影人專門提到了此處。當偉同和威威鬧完洞房後,威威在床上對偉同說了一句:「我要解放你。」

這裡達里歐斯和馮愛玲認為,由於偉同同性戀的身份和反抗的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可以看做是一種「強姦」。

而且從一個大陸女子對台灣男人說這樣的話,這顯然又是一句極具政治色彩的台詞。

由於不同的文化偏見,導致東西方觀眾在影片里常常看到完全不同的內容,這也造成了兩地評論的差異化,很明顯李安不斷嘗試的文化碰撞形式的內容是一把雙刃劍。

故事平衡的打破始於偉同對母親的坦白,而最大的轉折卻是我們得知了原來父親會說英語。當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父親這一主要角色在語言隔閡問題上做出轉變的時候,無論是觀眾還是作為交流對象的賽門都是無所適從的。

他結巴的說:「你都知道了?」

父親回答:「我觀察、我聆聽、我了解。偉同是我的兒子,所以你也是我的兒子。」

我們明白了原來父親早就知道了一切,而他一直在思考並最終接受了這一切。影片最後父親在海關要求下高舉雙手的鏡頭像極了投降的動作。一方面表現了父親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選擇了妥協,同時也表現出導演對人們樂於接受新事物的樂觀態度。

影片里的這種和父親的對立關係其實和李安在現實中和父親的關係如出一轍。李安的父親是個極其傳統的人,而他由於成績不好選擇走上了父親看不上眼的演藝行業,李安一直都試圖通過電影表現出這種焦慮而更好的卸下自己身上的壓力從而獲得父母的接受和認可。

文章最後想談談一個關於影片十分有趣的觀點。關於父親為什麼可以這麼簡單的接受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有人覺得可能是出於導演的樂觀心態。但也有一種觀點覺得影片其實在一些地方暗示了其實父親也是一個同志。

首先是影片里偉同的父母不斷地提及一個叫老張的人,他應該是高家的一個管家,在高家呆了很多年,而且還特地有一段講述老張送威威禮物的情節。為什麼李安要給一個對劇情推進毫無關係的甚至沒有露面的角色呢?

而且在偉同和父親的對話中還提及了當年父親因為逃婚而去參軍,為什麼他要逃婚呢?

在醫院為同坦白後,母親問是不是他把你變成這樣的?偉同回答:「還不是你們把我生成這樣的?」會不會是導演暗示遺傳呢?

最後父親說:「我觀察、我聆聽、我了解。」父親會不會同樣經歷過所以了解同樣的感受呢?

當然這些觀點更多的是懷疑,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在仔細的看看影片,說不定可以有更多的發現呢!


貼個提綱

等我把文章尬出來再來

───

好的,我尬不出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