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的大智大慧到底體現在那裡呢?如何可以,請結合經文或佛語等舉例說明,無論我現在的境界是否可以理解?

佛經和佛祖的話中有那些大智大慧的故事或者知識呢?謝謝


佛祖的大智大慧在於從來不打妄想,無論現在的境界是否可以理解……


首先要知道,佛祖的大智大慧是什麼智慧呢?就是能夠解決凡夫有礙小智不能解決的問題。那麼人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呢?一切煩惱、無常痛苦!自有人類以來,人們一直沒有圓滿的解決掉自身的煩惱痛苦。而佛的大智大慧就解決眾生煩惱痛苦的,因此佛法乃是解脫法,解脫眾生一切煩惱痛苦。

佛通過講因果法、般若法、唯識法、因緣法、等等諸法,讓眾生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以佛無礙智,無等倫最上智,無等等智,不可思議智,大乘乘智,不可稱量智,行百千方便,度脫一切苦難眾生,令諸眾生離苦得樂,得大解脫。

就不結合經文或佛語等舉例說明了,如果你沒修行佛法的的基礎,誤解了、錯解了都是問題。


謝邀!

佛祖的大智大慧體現在那裡?這個問題不容易說清楚。

凡有之物即有邊際,有邊際者,即成其大亦成其小,因對比物而說大小。佛法亦空亦不空,因人而有,故佛法無邊。

金剛經云: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說佛法空,亦非斷滅空。空中包含萬物。萬物萬法皆在空中。故佛法非空非不空,故佛祖智慧無有邊際。

金剛經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六祖壇經云: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佛的見解和眾生的見解差別。

六祖壇經: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嗔嫉妒諂佞我慢,侵入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

最後附上一個故事:

金剛經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就是佛的日常。


這個是個勃論,我肯定說不出,或者我說的佛祖的大智大慧,並不是佛祖的大智大慧,畢竟我和佛陀差距太大。

根據我的見解,佛陀的緣起法,緣起性空,中道,中觀等,般若,唯識這些都是佛陀的智慧。


以鬼心看人則人人是鬼,以佛心看人則人人是佛。

佛法助你脫離你的「主觀世界」,融入「客觀世界」。可以大大改善你的人際關係,也會讓你心中沒有仇恨折磨自己。世界和平。


《金剛經》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這就是大智慧。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帶1250人的團隊。

「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去融資。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講究飲食結構。

這樣的創業者,放到今天,就是投資人搶著投的那種。


善知識。不求佛經語,不知佛智慧。


「善於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摘自《維摩詰所說經》)


摘自楞嚴經: 《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
如是乃至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

如來有他心通,宿世通,世間一切無所不知,無所不了。


所謂經文佛語不過是對大智慧的闡釋註腳,更多的是編故事讓入門者領悟機巧。根源於信,則智慧無邊。


可能是因為他帥吧


傳送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36684/answer/91711494


體現在平凡與慈悲寬容之處。送君一句話與君共勉: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推薦閱讀:

倪梁康:偉大的哲人並不曾證明什麼,但他們一直在指明著什麼
季羨林: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會做減法,才是終極智慧
儘力做事,盡心知命

TAG:智慧 | 佛經 | | 釋迦牟尼 | 經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