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Me too行動?

是否有可能在中國發生?這是否意味著西方女權意識的覺醒?


看了評論,果然存在理性和感性的衝突,有些談都談不到一個頻道,還是洗洗睡吧。

我多次在微博上為男女平權發聲,包括保護女性勇敢站出來對性騷擾說不,但是就因為曾經對一個女程序員說:程序員又苦又累,容易早衰,對愛美的女性來說做起來很難。被罵成職業性別歧視。如果你們眼中的性別歧視已經延伸到這種程度,算我之前瞎了狗眼助紂為虐 。平權之路充滿艱辛,煩請各位女性同胞在抵抗男性帶來的壓力的時候,也清理一下你們內部的某些傻x。我從一個關心女權的人,到現在看見女權就煩,全是拜你們所賜。


這個運動如果傳到中國,我希望男性都站出來指控那些恬不知恥出口成黃看見倆男的就意淫還得意洋洋宣稱自己是腐女腐文化的性侵犯。

另外,任何人以直男身份指責嘲笑你,不管是gay還是女生,這都是性騷擾,因為它們歧視性的言辭給你的性別身份和性向認同帶來困擾,甚至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最後,還是希望中國醜陋的腐女們要點逼臉,不要騷擾直男。


#metoo運動其實是個政治爭鬥。並不是表面那種單純的反性侵或維權運動。

事情起因和過程很複雜:

原本民主黨打著女權的大旗,用來拉選票。結果川普上台一年多,修理了不少民主黨的人,很多民主黨的大牌人物被爆出性侵醜聞(也許和川普上台後整治有關),第一個是著名的HARVEY WEINSTIEN,好萊塢大亨,民主黨金主,也是女權組織的金主。自從他的醜聞爆出來,接二連三其他白左大人物也被爆出來,還有媒體大老闆,等等,都是民主黨,女權的人物。

其中有一個我忘了名字了,他被爆出戀童,然後自己出櫃,企圖用自己是gay的政治正確身份掩蓋戀童醜聞,結果失敗。

然而共和黨,保守派 反墮胎和反女權的人卻在me too掀起之前沒被爆出什麼醜聞。這樣一來民主黨的女權大旗舉了那麼多年,被打臉打的很慘。女權組織面子也掛不上去。

況且川普當總統期間,還會有更多的民主黨人被揭露。如何讓民主黨看起來更有面子,不失人心呢?於是,民主黨和女權組織只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開始了me too運動,這樣看起來就有面子了。因為me too運動一發起,那這些民主黨人和女權男的醜聞被爆出來,就好像是女權運動的功勞(實際上在此之前,女權組織和民主黨經常要求受害者閉嘴,以免玷污白左的形象,比如希拉里要求被柯林頓強姦的女性閉嘴,歐洲白左媒體拚命壓著難民強姦不報導等等)。

假如爆出共和黨,保守派的人的性侵醜聞,那就相當於和共和黨同歸於盡了。民主黨名聲變差,總是想拉共和黨也下水。然後民主黨也會說這是女權的功勞,再棄車保帥的和那些白左金主(表面上)斷絕關係。所以me too運動在這方面至關重要,尤其是當ROY MOORE被爆了的時候,就可以證明壞人不一定是民主黨人了,(雖然說ROY MOORE的事情還沒有證據)

當然這不僅限於美國,也包括西方甚至全世界的白左,規模擴大到全球,才更有利,更能轉移視線。況且右翼崛起是全球性的,不僅僅是美國。想要對抗右翼崛起,那metoo運動就要全球擴張。

所以,me too運動是一種政治手段。實際上不管是關於強姦,性侵的事情,從來都沒有鼓勵過讓當事人閉嘴,而且加害人也是犯罪,法律完全可以解決。這個運動只是為了讓群眾轉移視線,再推卸責任,最後以此為武器對抗右翼崛起。


當初讓受害人閉嘴的是這幫人

壓制媒體,不讓報道歐洲難民強姦的也是這幫人

現在把受害人拎出來,用來做遊行道具的也是這幫人

在國內竟然還有人想效仿這幫人,我只能說您的智商該充值了

高票答案分析的很透徹了,Me too是一場政治運動,在國內搞這個的下場大概能換來兩篇文章吧,一篇題為事情正在起變化,另一篇題為這是為什麼


最近一個熱門辭彙,形容姐弟戀中的男方。

小奶狗!

CNM老母豬!

有一個小奶狗男友是什麼樣的體驗?www.zhihu.com圖標

這是知乎的提問,截止發帖回答400多個呢


取匿了 女權主義者

—————————————————

我鼓勵所有受到性騷擾/性侵犯的男性,都能站出來。一方面性侵受害者絕不僅只有女性,另一方面男性坦誠性侵經歷有助於打破性別陳規,維護男性人權。

——————————————————


看到此問題下某些女權主義者的回答,想不笑都不行,真的,「不要讓女權踐踏人權」。

比如說,一月九日百位歐洲知名女性在法國《世界報》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其實內容也算公允了。

「受『好萊塢大亨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的影響,大家開始合理地意識到了女性遭受到的性暴力,這一現象在部分男性可以濫用職權的職場上尤為常見,這種變化是很有必要的。」這一段,是不是肯定了METOO的較正面的那部分,即反性侵?

「但這種言論的解放逐漸向相反方向發展:有人命令我們用「正確的方式」說話,對令人憤怒的事情保持沉默,拒絕向這種禁令妥協的人一概被視作叛徒和同謀!」這一段是譴責運動搞過度政治正確,壓制言論自由

然後女權主義者們一陣狂噴,就像公開信譴責的那樣,「叛徒和同謀」中最有名的凱瑟琳·德納芙在14日不得不道歉,如此諷刺的結果,一位長期致力於推廣女權的奶奶級女權鬥士,今天已經成為新女權主義者眼中的落後分子,「叛徒和同謀」了

另外,可以參考下「今日俄羅斯」網站1月5日刊發的評論文章:《美國媒體暴民政治中的極權主義回聲》

今日俄羅斯:美國媒體暴民政治中的極權主義回聲-今日俄羅斯網www.guancha.cn圖標

這文章講的主要是「通俄門」和「METOO」,我們單說涉及「METOO」的部分

達娜·古德耶爾(Dana Goodyear)發表在《紐約客》雜誌上的文章《好萊塢能否改變自己的道路?》點出了「#MeToo運動」中某些體現極權主義心理的例證。在這篇文章中,她指出了某些曾經遭到指控的人物,這些人如今已經徹底被從公眾的記憶中抹掉了。

「那些曾遭到指控的演員的照片已被從牆上摘掉,名字已被從他們捐贈的建築物上擦去,演出的電影甚至已重拍,其角色被其他演員替換,甚至連網上圖書館中的相關資料也被撤掉,有其角色的電影的錄影帶也被束之高閣」,而後她引用了一名性騷擾事件調查員的話寫道:「現在對那些人的處理方式完全是粗暴的,在一波又一波的『處理』之後,最後的結果便是蘇聯式的刪掉人們關於他們的所有記憶」。

古德耶爾還在文中提到了一位不願具名的男性電影公司高管:「現在這位高管擔心雇一位年輕的女助手也會引發猜測,而這種猜測勢必會招來記者們關注的目光。這個想法在他心中引發了長期的焦慮。這位高管甚至說,『現在工作在好萊塢的男人們就彷彿生活在德國的猶太人一般』。」

另一個與「#MeToo運動」相關的極權主義例子發生在上個月,當時人氣極高的演員馬特·達蒙(Matt Damon)歷經艱難才發現,在「#MeToo運動」所引發的公眾高漲的情緒面前,試圖說理和訴諸邏輯實在是愚蠢的。馬特·達蒙在評論「#MeToo運動」時說,在他看來,所謂的實施性騷擾等不當行為者不應該被貼上某個統一的標籤,因為存在著「一系列情節輕重不同、動機各異的行為」。達蒙接著說,「你應該知道,輕拍他人的屁股和猥褻兒童甚至強姦行為肯定是有區別的」。他接著補充道,「毫無疑問,這兩種行為都必須得到解決並徹底杜絕,但兩者不應該混為一談」。

「#MeToo運動」的發起人艾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和明妮·德瑞弗(Minnie Driver)很快開始責備達蒙違背了「#MeToo運動」的主流觀念,此後媒體很快加入進來,指責達蒙對女性居高臨下的說教態度,並發出了這樣一條明確的信息——不願站在同一陣營的異議者將遭到公開的懲罰。

美利堅合眾國被公認為是一個實行法治的憲政民主國家。但可悲的是,「#MeToo運動」和「特朗普通俄門事件」已經證明,美國如今正受到憤怒暴徒的支配,而法治已被媒體或私設法庭的審判所取代。

美國存在著強姦、毆打和騷擾男性與女性的人,這一點毫無疑問是事實。但在美國憲政民主的偉大傳統中,即便像哈維·溫斯坦、布雷特·拉特納(Bret Ratner)、凱文·斯派西(Kevin Spacey)和羅素·西蒙斯(Russell Simmons)這樣的窮凶極惡的人也擁有接受正當審判的權利,他們擁有與指控者當面對質以及在自我辯護時舉證的權利。

在最近被指控犯下強姦、毆打或性騷擾罪行的110名男子中,沒有一個人接受過中立仲裁者——比如法官和陪審團——的審查和判決。事實上,這些案件中只有9起曾向警方報案並被記入警局檔案。此外,在這110名被告中只有14人承認自己有罪,而目前已有72人被迫失業。對於我們的憲政民主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在一個憲政民主國家,這些人本該擁有自衛的權利,但在極權主義國家,受到媒體及公眾含沙射影的審判後,他們已失去自我辯護的權利。美國的法治生態已經惡化到這樣的地步:只要用手指著某人並尖叫「我控訴」,那個人的生活和事業就會在一夕之間被毀滅殆盡。

俄羅斯干涉美國選舉事件也是如此。俄羅斯入侵併操縱美國大選自然是有可能的,但要求為此提供可靠證據的人並不是叛國者,他們的舉動恰恰是愛國主義行為。在極權主義國家,軍事和情報界的一切指控都被認為是真實的,但是在一個自稱實施憲政民主的國家,我們應該明白,指控並非事實,證據勝過信仰。

「#MeToo運動」和「特朗普通俄門事件」表明,當人們將指責與證明混為一談並且向極權主義張開雙臂的時候,當他們訴諸情緒而非理性的時候,當他們通過抱團兜售罪責、抹去某人的歷史並讓他突然消失的時候,當他們壓制異議的時候,他們的做法都不符合一個充滿活力的憲政民主國家對人們提出的要求。


支持

男性對各種形式的「強行腐」,甚至升級到肉文的行為提出控訴和抗議,以及法律追責

男性對於各種因性別歧視帶來的嘲諷和刻板偏見提出控訴,包括但不限於「直男沒審美」「男人不賺錢不買房就是廢物」「男人不買單就是沒風度情商低小氣屌絲」

男性有權拒絕肢體侵犯和語言侵犯,包括觸摸敏感部位和開黃色玩笑

請男性加油,我支持你們,權利是屬於你們的,是屬於大家的,沒有誰該被性別限制死


法國女星凱瑟琳·德納芙發表公開信譴責Me too行動

曾經主演《最後一班地鐵》的法國著名女演員凱瑟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與包括她在內的100位歐洲知名女性表達對好萊塢正在如火如荼展開的反對性騷擾運動的不同觀點,她們認為男性應該「自由的接觸」(free to hit on)女性,而像「Me too」等反擊性騷擾的運動可能會矯枉過正。

在當地時間星期二發表的《法國世界報》上,包括德納芙在內的100位社會各個領域歐洲知名女性發表了一封共同簽署了公開信,警示好萊塢反對性騷擾的活動正在引發一場新「清教主義」(puritanism)的盛行。

信中指出這一波「凈化」浪潮似乎並沒有任何界限,因為有人開始審查海報上的埃貢-席勒的裸體畫作,有人被要求取消羅曼-波蘭斯基的舊作回顧。甚至有人認為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放大》是「厭惡女性」和「令人難以接受」的。

同時她們還認為Metoo活動已經導致了「對一些人的公開指控,而他們甚至沒有回應和辯護的可能,就被完全等同於性犯罪者。男性**率的懲罰了,只是因為他們想碰觸某人的膝蓋,或者試圖偷一個吻就被迫失去了工作。」

信中稱「強×奸是犯罪,但持續而笨拙的試圖誘惑某人,男人們這種紳士的沙文主義攻擊並不是犯罪。」

她們表示公開反對一些男性的濫用職權是合理並必須的,但不斷的譴責已經失去了控制。同時她們認為,這種做法將促成一種公眾情緒,女性被視作軟弱無力的永久的受害者。

信中還寫道:「作為女性,我們不認可這樣的女權主義,這除了譴責權力濫用,還體現了對男性和性的憎恨。」而她們堅持「捍衛人們求歡(importune)的自由,這是性自由所必不可少的。」


女權借用極端事件,系統性迫害男性的繼續,這是女權的絕招之一。當初美國女權利用一個非常極端的事件(一位上司長期性騷擾女下屬導致其精神失常),然後開始綁架女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口號式運動,明明是個別變態的行為,卻被女權成功歸罪於「patriachy」,所有男性都遭到了批判 隨後在美國空軍發生了了大規模誣告男性性侵上位的情況。發展到今天愈演愈烈,一位英國官員多年前摸了一位女性的膝蓋,居然都被女權當成性侵害而丟掉了官位身敗名裂(包括涉事的女性都不覺得這是性騷擾),瑞典女權已經正在立法要求男性,如果想和女性發生性關係必須有女性的書面同意,不然就是性侵。這起運動,在性開放的今天,是對於男性的絕對災難。女權打擊的不是個別罪犯,目的是佔領道德高地,綁定女權,讓所有男性都有負罪感。中國也有這個苗頭。問題在於,女權並不主張性保守,她們一直喊著「我的身體我做主」主張性濫交,而且經常光著身子自稱「slut」,也會當街亂吻陌生男性,性騷擾泛化的話,男性對女性發出的正常性暗示很容易被女權利用當成性騷擾的罪證,如果嚴格禁止性騷擾的同時,應該主張嚴格的性保守。而女權卻同時主張濫交又泛化性騷擾,這是一條對於男性的毒計。雖然男性也可以告女性性騷擾,但是在女權掌握媒體和司法的當下,男性提告只會被人嘲笑(我不敢想像一位女性多年前摸了男性的膝蓋會因此丟掉公職)。總之一句話,女權參與的任何運動,都要高度警惕。

而且,每當這種時候,女權就立刻開始賣慘,好像當今社會女性都是沉默的羔羊,男性都是男權社會裡面萬惡的強姦犯,女性無比悲慘。換到另外一些話題,比如當今男性對女性的外貌性經驗家務能力做出一些要求,立刻就是另外一套話語「大清已亡,今天女性已經獨立自強,女性能力和收入已經不少於男人」。為了利益,連現實的描述都可以隨便更改。


我以為是和keep一樣的運動軟體呢


請相信我中國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根本不會關心這個事情,而田園女權則在通過剝削男性獲利。


此類反性侵運動,是女權主義者拉著性侵受害者向全體男人收保護費的運動。

作為社會一份子,大多數人是願意付出一些來幫助性侵受害者的。但是如果女權主義者要抽回扣,借題發揮迫害男人,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解決性侵問題,要政府想辦法讓沒有配偶的人找到配偶(以非強迫方式),即使發生了性侵,也是施暴者對受害者賠償並接受懲罰,而絕非憑藉女權主義的綁架收費。


1月9日,波伏娃誕辰110周年的這一天,法國100位有名望的女性,包括知名作家、學者及演藝人員,共同簽署了一份聲明,並刊登於法國中間偏右大報《世界報》(Le Monde)。這份名為「捍衛糾纏的自由,作為性自由的必要條件」(Nous défendons une liberté d』importuner, indispensable à la liberté sexuelle) 旨在回復2017年由美國發起,通過社交媒體串聯全球、揭發許多倚仗職場等權力不平等關係、脅迫性侵或性騷擾女性事件的#metoo運動(在法國為#balancetonporc,直譯「揭發你的沙豬男」)。

我們可以通過整理法國女性主義對#metoo運動的回應與再回應,來窺探女性主義的論述與衝突。

「騷擾」是一種需要被捍衛的自由嗎?

這份「捍衛騷擾自由」的公開聯署,不僅在法國引發熱烈討論,更佔據了上周全球各大報紙的社論欄目。部分評論家的聲明主要訴求有以下幾點:

1.性侵是犯罪,但固執或拙劣的調情卻不應該是罪,獻殷勤也不是沙文式的侵犯。

2.#metoo帶來一言堂,言論自由因此限縮。人們被指示要如何表達,該如何噤聲,彷彿不同意見者就成為加害人的共犯。

3.#metoo藉保護女性之名,讓女人回到維多利亞時期,成了性的永恆受害者,成了需要被保護的孩子。

4.直接公開揭露加害「嫌疑人」,卻沒有給他回應或解釋的機會,甚至直接讓媒體審判、杯葛或強制停止其工作,如同威權再現。但或許他當下只是觸碰了女方的膝蓋、作勢親吻、在晚餐時聊了一些「親密」話題,或發了封帶有性暗示的消息給他單方面欣賞的女性(這段文字被批評者稱為火上加油)。

5.注意「藝術清洗」的後果。若藝術家有道德瑕疵,難道其作品也一律應禁止嗎?或者,帶有壓迫女性的藝術作品,需要受到鉗制嗎?埃貢.席勒(19世紀末奧地利畫家,多次勾引未成年少女)的畫需要受到審查嗎?輿論不該混淆作家與作品。

最後,聯署信寫道:「性衝動(pulsion sexuelle)本身就是具有攻擊性且野性的,但相信女性不會將拙劣的調情與性侵二者混淆。」

聯署者重申,女性有選擇同時作為職場女強人以及「男性玩物」的自由,而不用被別人貼上「蕩婦」的標籤;又或者,女性可以高聲要求同工同酬,但在地鐵中被磨蹭時也不必因此留下陰影。信中也強調,簽署者們不支持帶有男性與性別憎恨的女性主義,認為女性也要懂得回應糾纏的自由,否則就只能被囚禁在獵物的角色中。

聯署書的第5點,或許是這封公開信最值得深思的訴求。關於「藝術清洗」的情況在#metoo運動後的確出現過,例如今年初一位佛羅倫斯的歌劇導演決定改寫比才「卡門」的結局,好讓卡門在最後殺死了兇手何塞。高更在倫敦的展覽也受到杯葛,只因他曾多次與未成年的大溪地女孩發生性關係。聲明指責,在這樣的文化修正主義之下,許多藝術創作都難逃審查,藝術自由也岌岌可危。

排山倒海的反面聲音

議題延燒,其中主演《她在路上》的女明星凱瑟琳·德納芙頓時成為聯署代表,也淪為眾矢之的。雖然也有支持的聲音(例如法國男演員皮埃爾·阿迪提公開表示支持藝術自由的部分訴求),但批評聲浪更是排山倒海。無論是推動兩性平權的政府官員、學者作家乃至於輿論,都對聯署信感到大惑不解。

前法國總統參選人及現任環境和能源部長Ségolène Royal在推特上寫道:「很可惜德納芙簽署了這份可悲的文件。我們與遭受性暴力,卻因恐懼無法出聲的女性站在一起。」法國兩性平權國務秘書表示:「我們一直努力在校園宣導地鐵騷擾是犯罪,有3年以下有期徒刑及75000歐元罰款。這樣的言論非常危險。」

此外,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女性主義思想家與歷史學家Geneviève Fraisse也直言,這份聲明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反應,是因為其過於落伍的內容;有學者指責這些女性知識份子不願意團結,並缺乏對真實暴力承受的意識。再者,也有批評者指出,這份聲明反映了一個完全的誤解,因為女性的反抗並不會被簡化為將女性囚禁在「永恆受害者」位置的抱怨;相反地,這份個人與集體的反抗,能將女性轉化為對抗壓迫與支配的行動者。連16日到巴黎宣傳新片的斯皮爾伯格、湯姆漢克斯與梅麗爾·斯特里普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會繼續支持#metoo與「Time"s Up」行動,且相信人們無法再重蹈覆轍了。

#metoo運動是否可能帶來報復性的網路公審?

面對批評,凱瑟琳·德納芙5日投書法國偏左大報《解放報》(La Libération)澄清看法,向受《世界報》文章冒犯的性暴力受害者致歉,並重申自己為女性主義者的立場。

她表示:「在#metoo運動中,網友成為警察、法官、陪審團和裁罰者,一個社群媒體上的發文就能導致該名男性受罰、遭辭退或媒體公審。我不是為這些男性說話,我不評斷他們有罪與否,我沒有這個資格,很少人有。」此外,她也擔心,如此公開邀請對他人指名道姓與公眾羞辱,能否確認背後沒有操縱與報復的空間存在?

但同時,她承認另一位簽署者,法國女演員與廣播節目主持人碧姬·萊爾在電視台上說「性侵時我們也能高潮」的言論大大不妥(萊爾稍後也為發言致歉,但不改其本意),因此有必要與之劃清界線。她強調,若當初公開信上有提到任何性騷擾的正面辭彙,她是不會簽署的。丹尼芙認為職場女性的性壓迫與控制還是應該通過性別教育以及司法程序的建置來解決。「我相信正義」,她說。

不同女性主義者的辯論

法國#metoo運動的風波使得該國長久以來女性主義運動分裂的現象再次浮出檯面,其中關鍵就是對於「性」與「男性」的態度。這100位聯署者就被法國年輕的女性主義者批評為「一群退化、享有過度特權的名人與知識分子,完全忽略匿名受害者所遭受的困境,而只顧享受她們的性自主與定義法國式的打情罵俏。」

法國社會存在不同女性主義團體,其中主要一支追尋波伏娃的腳步,她們不與男性為敵,而是對抗沙文主義、性別不平等以及宗教中的女性貶抑(misogyny)。另一支則是近代傳自美國的女性主義,帶有「仇男」情節,且較不在乎宗教里的女性地位,例如支持女性穿戴伊斯蘭頭巾,並自詡為法國新一代的女性主義運動者。簡言之,前者傳承了共和主義式殷勤與風流(galanterie)的法國傳統,而後者則是美國清教徒傳統政治正確下的女權主義。

好在法國社會已習慣這一切激烈的辯論;擾動、質疑、批判、引發論戰一直是法國的優良傳統,通過媒介的公共領域,集結不同的聲音與討論。而這次,「性自主」成了兩派女性主義團體的戰場。

該封聯署信真正的執筆者,是41歲出生於伊朗裔的法國女作家Abnousse Shalmani。作為曾經的性侵受害者,她在專訪時表示:「我們並不是要否定女性站出來指責維恩斯坦的勇氣;也不是要否定其反抗的正當性。我們只是想要在辯論中,加入另一種不同的聲音。」

從這次女性主義論戰中,我們可以思考的是:言論與藝術創作的自由,可以走到哪裡?創作者與作品的獨立切割,是否應該?又該從何處下刀?踩在「受害者」位置的女性是否真的淪為弱者而喪失性自主權?亦或是敢於揭發性暴力的勇者?最後,女性選擇被貶抑、承受糾纏,究竟是情慾自由流動的展現,還是階級結構與司法不彰下的無奈?

@孫志超


如果是以人權名義開展的反性騷擾行動,那結果就會好控制得多,但任何以女權主義名義開展的行動最後都避免不了仇男情緒蔓延,矯枉過正,從公正滑向反向壓迫的結局。因為女權主義本身就不是以公正為最終目標的,女權圈子的所謂目標公正都是自我宣稱的,其發展軌跡沒有人來擔保和控制,只有對群眾運動的特性一無所知的人才會明白不了這一點。

總結:反性侵沒問題,女權走開!

--------

婦女權益可以比作孫中山,雖然勢單力薄,但好歹方向不會走偏,而女權就相當於袁世凱,勢力強大但動機不純。關注婦女權益的人如果喜歡上女權,那麼最後鬥爭果實落入誰手,拭目以待。

轉個視頻,美國街頭情侶等餐時親嘴秀恩愛,對面女子不爽大呼性騷擾。你們對女權的力量一無所知。來源:https://www.liveleak.com/view?i=aa7_1490982861

這種運動發展到極端,可能情侶上街卿卿我我也要戰戰兢兢了。


西方的me too是一個女權分子無限擴大性騷擾定義,試圖主觀控制性騷擾判定標準的運動,主要方式是女人空口指控男人若干年前以各種奇怪的方式騷擾自己,無法提供任何實際證據卻要求男人自證清白,以此迫害男人。 北航那事女生能拿出直接的錄音而陳小武拿不出相應反證,從這事看中國的me too和西方還是有區別的。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