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沒有佛的指點怎麼成佛了?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金剛經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金剛經 第十六品 能凈業障分

知乎規矩:先問是不是,再問對不對


佛教中能稱為聖人的有四種: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陀。

其中阿羅漢是直接聽聞佛陀教說,思惟修證苦集滅道四聖諦而覺悟;辟支佛沒有聽聞佛陀教說,獨自觀察十二因緣等法理而覺悟。

阿羅漢和辟支佛的覺悟都能解脫輪迴。無師自悟的並不只有佛陀。阿羅漢能言說佛陀教法,但不能自悟。辟支佛能自悟卻無法言說佛陀教法。而佛陀既能自悟同時也能演說教法,稱為「自覺覺他」。

佛陀,要成佛必定會經過菩薩階段。佛陀能自覺覺他都是因菩薩修行所得。菩薩所行為菩提道。這一點應該是南傳和北傳所共許的。

如果按照南傳佛教,一個男人具有很高的慧根,已經可以證悟阿羅漢了,但他又具有極大的慈悲心,在遇到佛陀授記後,就是菩薩。菩薩需要修行各種波羅蜜,積累無量的福報和資糧。等達到圓滿的程度後,在眾生因緣成熟時,菩薩就會示現成佛。所以在南傳佛教看來:

⒈菩薩是一個凡夫,並沒有解脫輪迴,

⒉釋迦牟尼在成佛前就是菩薩,釋迦牟尼成佛後授記彌勒為菩薩,將於未來成佛。

按照北傳佛教,則菩薩的範圍廣大的多,基本上也是在具有菩提心、修行波羅蜜,在很多佛前聽講,得到一位或多位佛陀授記成佛,逐步趨向佛果。但不同於南傳佛教的是,北傳認為菩薩有很多位,菩薩修行不同階段,有的階段是凡夫,有的階段則是解脫輪迴的聖人。

如果一位菩薩道心堅定,一步步的修行,得不退轉,在得佛授記後,最終將在未來的某一世界某一生示現成佛。


因為菩薩積累了很多巴拉密(波羅密),我們可以當做是一種經驗值。

普通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巴拉密,但是沒有高到沒有老師也能證悟的程度。一般人往往高到一定地步就已經成為阿羅漢了。

菩薩的素質必須非常高。必須具備聽聞簡要開示就證得阿羅漢的能力。


這個大小乘的說法不一樣,我們先看看原始佛經的說法。雜阿含經把佛教的成就者分為三乘,聲聞乘,緣覺乘,佛乘。聲聞乘是指聞習佛法之後,修行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人,緣覺乘是指不靠任何佛法學習,自己從大自然規律中領悟佛法並修行成就阿羅漢的人,佛乘是創立佛教的緣覺,所以佛乘是自覺覺他的阿羅漢。由此可以看出,原始佛教認為,佛是不可以受人指點佛法而成就,他首先必須要自己覺悟,倘若有人聽經聞法而成就而解脫,這叫聲聞乘,佛必須是獨覺為前提,並能夠創立教法度化眾生,同時,佛不是一個果位,只是指佛法的創立者,而果位最高的是阿羅漢。

大乘佛教的說法就不同了,大乘佛教的說法沿用了部派佛教時期大眾部的說法,認為佛是一種最高的果位,而三乘分別代表不同的果位,最低的果位是聲聞乘,其次是菩薩乘,佛乘是最高果位,這個和原始佛教發生了本質的衝突,原始佛教的三乘是指三類不同的阿羅漢,阿羅漢是最高果位,聲聞乘同樣擁有最高的果位,但是聲聞乘一定是聽經聞法的弟子,大乘不這麼認為,大乘認為聲聞是一個果位,是一種證量,和聽不聽經沒有關係,佛果也一樣,佛果最高果位,聽經也可以成佛,而原始佛教,只要聽經的人是不可以成佛的,成佛必須自己覺悟佛法並創立佛教。因此大乘認為佛陀可以在累世中不斷的聽經聞法而修成佛果。


世尊很多世都曾值佛。


無上正等正覺,不需要老師。


佛陀這個稱號是耆那教的。

樹下覺悟的套路是筏馱摩那發明的的。

釋迦牟尼不過是盜法之賊而已


威音王 :

天然外道而已。


其實是有的,《金剛經》裡面說了,是燃燈古佛


無量無邊劫數(9的無窮多的9次方的9次方的9次方的……),都曾不斷修習不斷發菩提心。

釋迦牟尼佛成佛前曾做五百世忍辱仙人。


十幾個回答,沒有一個踩到點上

試駕摸泥早期跟婆羅門教學修行,後來又跟沙門教派學修行,總共學了6年,後來自立門戶創立佛教,但是大部分理論,譬如什麼因果輪迴四大元素宇宙觀等等都跟婆羅門教十分相似。嚴格而言,佛教是婆羅門教的分支

古印度為何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是因為吠陀文明,吠陀文明時期的產物非常燦爛,醫學、科技、曆法、瑜伽、法律等等都十分突出,所以才入選四大文明古國,然而這跟佛教沒有半毛錢關係

佛棍經常隱瞞佛教來源於婆羅門教的事實,鬧哪出啊


佛從一定角度而言就是戒定慧的人,所以釋迦牟尼成佛沒什麼奇怪的,你也可以。


這一紀元爾只聞釋迦摩尼,然無數紀元前佛陀之數可數否。佛性亦是本性、亦是自性、存生靈本心之中。眾生靈凡找到真我本心者皆已成佛心


所以說這就是他牛逼的地方


都是授記成佛的。點化只是讓你覺悟而已。


是多生累劫諸佛指點,並且修行十度的結果。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慈,悲,喜,舍。


成佛不是靠人指點,別人只是給你提供方法,重要的是自己能明心見性,自己不自覺十萬八千佛陪著你也沒用。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佛是一大因緣而生。


推薦閱讀:

諸法無我可以這樣解釋么?
請教一個問題,六入處是不是對應的就是身念處?謝謝!?
不斷問自己為什麼,是不是一種明心見性的修行方法?
《金剛經》生活 - 第九品

TAG:佛教 | 南懷瑾 | 佛法 | | 釋迦牟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