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麵包烘焙「細節控」,都關注這5大材料!

我們已經依次講了麵包中的糖、麵粉、油類、酵母、水這些主要材料的區別與運用,但除去這些材料之外,麵包中往往還會有一些其他的材料,它們又有什麼效果?各自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乾貨。

小蘇打:快速發酵

小蘇打的學名為碳酸氫鈉,化學式:NaHCO3,其雖然名字帶「酸」字,但其實溶於水中後產生的是弱鹼性溶液,其與酸性液體(如醋、酸奶)混合後,會發生化學反應,自身會分解,但同時也會釋放二氧化碳。

正由於小蘇打會釋放二氧化碳的這個特性,讓其成為常用的「膨鬆劑」,它類似於酵母發酵,同樣可以產生二氧化碳使麵包蓬鬆。但兩者不同在於小蘇打釋放二氧化碳是化學反應,速度比酵母更快,所以放入小蘇打的食譜多半要求快速完成,然後立即送入烤箱定型。

而酵母菌產生二氧化碳的過程涉及生物體的內部反應,過程更慢,適合長時間的製作、發酵。

在烘焙的過程中,小蘇打既可以和麵粉混合使用,也可以與水混合後再加入其他材料之中。使用小蘇打製作出的食品由於產生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所以產出的烘焙食物並不算酥軟,但又有空隙,所以會形成一種脆脆的口感。餅乾、麻花之類的製作都會用到小蘇打。

而比餅乾更為酥軟的食品,如麵包,則會多數使用發酵更慢,但產生的二氧化碳更多更蓬鬆的酵母菌來進行發酵。

Tips:

1.小蘇打的添加比例不能超過0.5%,不然食品會發澀,發黑。

2.小蘇打與水混合時,用溫水效果更佳,但水溫不能超過50℃。用完後密封冷藏保存可延長使用期限。

泡打粉:混合版小蘇打

泡打粉其實是加了其他材料的小蘇打,上文提到,小蘇打需要與酸性溶液(如:醋、酸奶等)混合,才可以釋放二氧化碳(實際上這也是許多人使用小蘇打不成功的原因),而泡打粉就是根據這一要求改良的「複合」蘇打粉。

泡打粉主要成分是:1/3小蘇打+1/3酸性物質(如:磷酸鈣、塔塔粉等)+1/3乾性粉末(多為玉米澱粉),其中前兩種材料是產生二氧化碳,使麵包蓬鬆的主要成分;而後者的作用則類似乾燥劑,吸收空氣中多餘的水分,防止泡打粉受潮失效,但本身對發酵而言並無作用。

所以泡打粉是一種更為簡潔方便的蓬鬆劑,其作用的原理與小蘇打一樣,只是不需要額外添加酸性物質(如:醋、酸奶、檸檬汁等)就能發揮作用,限制比較少。

所以泡打粉的使用範圍更廣,中西方糕點,如包子、饅頭、麵包、蛋糕都會用到泡打粉。

Tips:

1.泡打粉用量大約為麵粉的2%左右,超過3%則容易有苦澀感。

2.泡打粉受潮則極易失效,一定要在乾燥通風的地方封口保存。

3.冬天酵母菌發酵困難的時候,可以添加小蘇打或者泡打粉輔助生成二氧化碳,但量宜少不宜多。

醋:最方便的酸性溶液

麵包中為何要加醋?這是因為理想的麵糰PH值在5-6左右,而酵母最適合的生存環境在4.5~5.0之間。

可以說,麵包最重要的兩個材料麵糰和酵母,其理想的Ph值都是弱酸性的,所以將麵糰的Ph值變為弱酸性,就可以很好地加快麵糰發酵、蓬鬆的速度,減少製作時間。而在廚房裡,最方便易得的酸性物質,就是醋了。

而且醋除了促進發酵之外,還有降低麵包苦味,增加麵包鬆軟程度的作用。雖然麵包中比較少添加小蘇打作為膨鬆劑,但偶爾會在冬季酵母菌發酵速度慢時添加少量小蘇打作為輔助,同時加入一些醋,可以很好的提升麵包的蓬鬆度。

(圖為:小蘇打、醋)

Tips:

1.如無說明,麵包中添加的醋一般為白醋,這樣可以不對其色澤產生影響。

2.醋只須加幾滴即可。

鹽:不止是咸

事實上,鹽的添加量雖然少,但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材料。

其一就是鹽能為麵包帶來鹹味,但為什麼甜麵包也加鹽呢?事實上,鹹味是一種「基底」,沒有鹽作為襯托,甜味則容易產生膩的感覺,而且甜的程度也會有所下降。所以想要「甜」,放點「鹽」。

除了直接改變味道外,鹽還可以改變麵筋的物理結構,使麵筋的鎖水能力更強,可有效防止麵包的老化。此外,適度的鹽可以促進酵母菌成長,而量稍多的鹽又可以抑制酵母菌的發酵,所以高手會通過鹽來控制發酵的進度。

所以你可能不喜歡鹹味,但麵包確實需要鹽。

Tips:

1.多數麵包的鹽的添加量為1.5%以內,主食麵包(如硬歐包)可略微高些,但通常不超過3%。

2.鹽會降低麵粉的吸水性,所以放水攪拌後再加鹽。

手粉:被忽略的細節

手粉不會寫入麵包的製作原料當中,但稍微接觸過揉麵糰、整形的麵包夥伴,麵糰是個「粘人」的寶寶,總愛粘著手指。所以手粉在這兒就有了防粘的作用。

一句話總結:麵包製作過程中,手粉最好用用少量的高筋麵粉撒在麵糰上就夠了。

但為什麼說最好要用高筋麵粉?背後可有一堆道理。因為高筋麵粉的材料是蛋白質含量高的「硬質小麥」。低筋麵粉的材料為蛋白質含量低的「軟質小麥」,研磨時,硬質小麥粉末一般顆粒較大較粗糙,有顆粒感,軟質小麥則更細膩,吸水性更強。這種物理性質的差異就導致高粉可以更好的隔絕水分,而低粉則會過度吸水,甚至奪走麵糰內原本的水分,使烤出來的麵包外皮乾裂、發焦。

當我們僅僅執著於麵包材料的精良度及重要性,往往容易忽略一些作用看似不大的麵包食材。做烘焙往往取決於細節上的調整,每位麵包大師都是「細節控」,注意細節,你離大師就更近一步!

聖誕將至,從明天開始,

不藏私麵包匠人將變身聖誕老人,

為大家送上烘培好禮!

敬請期待!

聖誕倒數日:3天

第一時間知道不藏私菜譜和更多麵包知識,歡迎關注!

原文首發在公眾號:不藏私麵包匠人(id:linyuwei201706)

推薦閱讀:

想嘗試商業食物攝影求指點?
靠譜配方|粉紅覆盆子白玉卷
熊報丨想要吃飯,請先脫衣服
樂逢大師課丨為什麼法國麵包離不開「濕潤水」?
新手都要看!圓圈麵包整形手法詳解

TAG:烘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