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現代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如此普遍的背景下,宗教依然有市場?

題目中的科學,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人文科學。

自然科學與宗教的矛盾體現在生活的多個方面,諸位知友都了解,在此便不作贅述。

在自然科學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不斷完善的背景下,科學輻射影響下的世界觀已經基本被公眾接受。

歷史上宗教文化活動頻繁的歐洲地區也曾於18、19世紀興起啟蒙運動,否認神的存在,批判蒙昧主義提倡理性主義。就當時背景看,啟蒙運動是有很大的受眾的。作為理性主義的發源地,按道理來說歐洲社會應該是最理性最科學的,現在反而被宗教文化已各種形式滲透在各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和人民生活中。

馬克思提出的科學社會主義曾明確指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幾個階段,基本揭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構建了較完善的哲學體系。這個哲學體系首先是建立在無神論的基礎上的,然後才談世界觀方法論。於是可以得到結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與宗教對立的。

就我國而言,我國的宗教政策明確強調信仰自由,其中包括信教自由和不信教自由。而且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信仰為共產主義,與宗教有著本質區別。於是可以排除了領導力量和統治(執政)階級出於維護自身利益和政權穩定的目的來大力推崇宗教的原因。除此之外,宗教政策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國外宗教勢力的影響(聖戰等極端主義在此不作討論)。

那麼,為什麼在已經有如此科學的世界觀的指引下,還會有許多信徒紛紛選擇「看起來並不科學」的宗教信仰呢?宗教為何仍然有廣大市場?


很簡單啊。

首先,大環境和歷史遺留。不過在現有的發達國家中,宗教發展比較好的也只剩下美國(見下圖中其煢煢獨立離其他發達國家老遠——縱座標為相信進化論的人口比例)、韓國、新加坡、以色列了,以及不知道算不算髮達國家的智利。喔還有在發達經濟體行列中的台灣和香港,宗教發展不錯,但舶來品一神教的市場始終有限。在西歐、北歐發達國家中,排除近年來外來移民的影響,實際上宗教影響力是持續走低的;在部分南歐、中東歐發達國家中,可以預期不遠的未來也會出現這樣的趨勢。

Source: Acceptance of Evolution and Wealth - Interesting Correlation…

同時,因為世界總人口中最多只有5%的擁有足夠的科學素養來使自己不受宗教影響。舉個例子,中國人中能說清電流或電磁波本質的人恐怕不超過6000萬(這個估計基本可以認為是過於樂觀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避免餘下的人去購買孕婦反輻射服和吸輻射仙人掌?在特定的環境下,又如何保證這樣的人不去信大環境以及歷史遺留影響給他們灌輸的宗教

另外總人口中還有不少的人需要宗教維生、就業、牟利;這部分人中可能又會佔去一部分合格科學教育所能覆蓋到的人群(也就是說,有人會即使因為足夠有科學素養而不相信宗教但卻仍然裝作相信)。

P.S. 呵呵果不其然又看到這個問題下有奇怪的人在鼓吹科學宗教不對立、宗教帶來敬畏與道德底線的奇談怪論。 有請@伍亦勤 來說說(或者貼以前相關的答案也行,這裡的群魔亂舞太嚴重了)。

P.S. again:評論區更好看,真的。

以及我把一句話撂在評論區的奇怪人士都摺疊了,大多是三無號,方便大家拉到最後統一觀賞。


因為大部分人是需要臨終關懷的。

-------------------------------

抖完機靈認真答幾句。

首先確定說的是宗教,帶有很強政治意涵的某些教派就算了,它們的存在是為了鞏固權力的。

注意到一點的是,大多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靠著「希望」這種東西在支撐的,貧窮的時候希望富裕,富裕了之後希望自由民主,底層的希望爬到上層,上層的希望主宰歷史走向,為人父母的希望兒女健康快樂,這些都是讓處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在遇到艱難處境時候支撐的走下去的強大力量。

但是,在這個物質的世界上,並不是每一樣東西都有希望的,很多貧窮困頓乃至於裹挾於戰亂顛沛流離的人很多是絕望的,居於上層的人也會為自己無力改變社會現實而絕望,對於失去親人的悲痛來說,讓親人起死回生註定是絕望。

那麼,誰來安慰這些絕望的人?宗教也就因此而產生了。宗教許給你一個不可證偽的未來,是天堂,是西方極樂世界,是輪迴的來生,它讓社會絕望的人得到最後的一絲安慰。

所以,馬克思才會有「窮人的鴉片」來形容宗教,這個定義真的很精闢,一方面它是虛幻的,另一方面它真的可以鎮痛。

歸根結底,社會環境才是決定有多少人信教的原因(政治力量除外),一個健康向上,讓每個年輕人都可以看到未來,都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改變命運的社會,年輕人必然會遠離宗教。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想認認真真地回答一下,因為我以前也是抱著你這樣的態度和疑問,但現在我已經找到了令自己滿意的答案。

其實,你這樣的想法是在中國官方教育環境下產生的一種錯覺,希望你不要介意我這樣說,因為我也是從這種錯覺中醒悟過來的。請聽我的理由,相信你聽完後多少會覺得我說的有點道理。

在中國官方教育環境下長大的人,尤其是那些讀理科的人,多少都有一點對現代科學的崇拜感。這是由於我們的官方教育和輿論總是把科學當做一面旗幟或一種口號來宣揚,再加上我們的官方意識形態是排斥宗教的,所以給人造成了這樣一種錯誤的世界觀:科學已經在世界上佔據了主導地位,宗教已經被時代和歷史淘汰了。

為什麼說這是一種錯覺呢?這裡我要說說科學和宗教的關係。我們都知道,科學是幾百年前從宗教佔主導地位的西方社會興起和發展起來的,它與宗教做過殊死搏鬥,並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宗教,擺脫了其桎梏,才取得了今天的輝煌和成就。其實,更準確地說,是科學否定了傳統和過去,只不過歐洲社會的傳統和過去呈現為宗教形態。然而,中國的傳統和過去卻呈現為政治形態,如果你足夠了解儒家文化,相信你不會否認這一點。

理清了這一點,再看看今天中國的社會現狀,我們就會明白,科學並沒有在社會中佔據主導地位,傳統的力量依然十分強大,政治依然操控著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科學無法作為一種自由的力量獨立發揮作用,它必須接受政治環境的制約和政治權力的規範,而後者就是中國的傳統。根據這一點,即使我沒出過國,我也可以斷定:宗教在今天西方人的生活中的分量,絕不會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微弱和輕淡。

明白了這點,你也就很能理解,為什麼中國總是把科學這面旗幟舉得很高,卻產生不了世界級的科學人物和科學成果,因為後者一直受到傳統(中國的政治環境和文化)的制約。你也能理解,為什麼阿拉伯世界還有那麼多聖戰分子,印度還有那麼多人熱衷於修行……

傳統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依然都很強大和頑固!在中國表現為政治權力在社會生活中還起著非同一般的作用。科學頂多只獲得了和各種各樣的傳統力量勢均力敵的地位(有些地方還因為傳統的打壓而無法成長和壯大)。至於,科學的本質內涵中是否含有能夠使它徹底戰勝傳統的基因,那就是一個值得觀察和探究的問題了。


題主說的那些哲學的理論我不懂,但是我高中在一個基督教學校呆了三年

每個星期四都有2個小時的禮拜,強迫性的

高一的必修課之一是基督學

每天早上的早課還要祈禱

對於以上種種,我的內心都是拒絕的

不過我發現學校裡面不信教的同學還是有很多的

反正做禮拜時我不是睡覺就是偷偷和旁邊的男神咬耳朵

上基督學的課的時候前面的妹子還開著靜音看小黃片

後來我去一個教堂做義工,被動參加了一次Bible study。然後他們就開始講自己和上帝的故事。

一位女士說道,我曾經並不信基督,但是我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幾年前她生了一場很嚴重的病,彌留之際她拉著我的手對我說,是上帝要來接她走了,然後她就停止了呼吸。那時清晨的陽光從窗外透進來,我好像真的看見上帝拉著她走了,床榻上躺著的不過是一句軀體。所以這些年我並不感覺到悲傷,因為對於我來說她並沒有真正的離開。

我也問過我的生物老師,學習科學對宗教的信仰有沒有衝突。她說對於她來說是沒有衝突的,因為對於她來說兩者只是對於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釋,不過是每個人相信的不同罷了。

在科學教育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宗教還是有著它不可撼動的地位。我覺得 人們不是不知道真相,只是更願意相信那個更容易接受的「真相」。就像上面提到失去母親的那位女士,她選擇相信的能夠讓她更容易接受母親去世了的這個事實。我想我應該也沒辦接受去世的親人完全消失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棺材裡的一捧骨灰以外,沒有其他任何形式的存在。而想到百年之後的我也會是這樣,不免心有戚戚。一個人的消失不能否認他曾經的存在,卻能讓人漸忘他的存在。而宗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且不能被證實的解決方法。僅從這一點上看,宗教確實能給予很大寬慰。我想正因為如此,宗教和科學一樣,也是被需要的。

所以我認為宗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去干預他人的信仰。畢竟生活已經很艱難,誰都想活得簡單點。


我認為宗教之所以還會有市場有以下幾個原因:

1.宗教尚且有不能證偽的命題;

2.趨懶心理,懶得思考,懶得求證,懶得學習;

3.科學遠沒有你想像的傳播那麼廣泛和深入,更多的是概念和口頭表述;

4.宗教也會「與時俱進」,例如什麼「量子佛學」,懂得結合當下;

5.教育資源有限;

6.其他。

寫在最後: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文明中科技的成分越來越多,宗教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小。舉個例子:早些時候西方國家人普遍認為所有的天體都是圍繞地球轉的,如今還有多少人會這樣傻球說?


說正文,從前我也有這個疑問,很多年,直到後來看了一部電影,叫歲月神偷,就明白了,推薦題主看看。

下面是原答案:

打開收音機聽聽,何止宗教有市場。賣假藥的,傳銷的,什麼金鑲玉,八十六國紀念幣,金融詐騙的都很有市場。

上某網評論區看看,抵制日貨砸日本車,陰謀論,地址kfc麥當勞家樂福,戰忽局都很有市場。

打開某吧看看,民科,莆田系,禁慾,氣功大師特異功能都很有市場。

刷刷朋友圈,愛國養生毒雞湯,星座代購假新聞,都很有市場。

社會百態,販毒的有市場,拐賣婦女兒童的有市場,挾屍要價的有市場,酒後駕車有市場,啥沒市場?

民眾是盲目和愚蠢的。這話不是我說的。


看了一下幾個人的回答,我覺得都很有道理。科學固然發達但有科學素養的人畢竟少,宗教歷史遺留也有幾千年了。或者說科學太複雜不能給所有人以指向,而宗教簡單明了告訴人們怎麼樣行為做事。

首先我承認以上觀點是有道理的。我只從一個角度來說,那就是,一個有現代科學素養的人需不需要宗教呢?

的確有很多人覺得科學力量強大,無所不能,但我也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樣覺得科學實在有限,在很多問題很多事情上都無能為力。你對某個事情懂得越多,越看到他的不足和局限。

就好像商人和媒體成天高呼石墨烯將改變世界,可殊不知這還有很長的路,而且是很難的路要走,並且伴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了解科學的人,也習慣於去看到他的局限性。一個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或者工人,會說,現在科技無所不能,手機就能看到遠方的兒女。而當你真的了解科學,你還會有這樣的感慨么?你想的可能是,科技還實現不了人穿過手機這一端直接抵達另一端。當你發現了局限性,也許就會去尋找其他解決辦法。

且說與普通人最相關的,白血病,癌症等現代醫學依然無法根治。那怎麼辦。尋求什麼來解除內心的恐懼?

比如神。

神學的東西雖不能證實,但也難證偽。他提供一種普適的生活態度和方法。

科學巨人牛頓,晚年不也研究神學么。

當然,讓一個受盡了現代科學教育的人半路出家應該挺難的。我挺希望自己有個宗教信仰,但已經很難接受了。我只是覺得,科學尚不能萬能,有科學素養的人也有對宗教一類的需要。


「不要跟我講什麼邏輯,什麼科學,我已經做好決定了!」


謝邀!

因為科學還沒有發展到能簡單便捷地向人們解釋一切的程度(事實上我不認為科學能做到這點),所以這個世界上依然有大量的人需要一個可以讓他們在他們的理解範圍內感知確定的答案,這裡就是宗教在起作用了。


宗教是訴諸於感情的,不講理,沒什麼可講的,信就是信,不信就是異教,勢力小就和平共處,勢力大就絞架石刑,哪種都差不多,佛教也不能例外。

科學是講理智,分析,反直覺,人類進化這幾萬年,靠著直覺挺過了冰河,現在滿身的激素都是和感情相關的,但凡和理智想關的,無一不是考慮降低激素的影響,人類的腦子還在進化。


以下摘抄幾段庫倫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以及PS後個人的批註。

  1. 氧是何時被發現的?能量守恆是誰先想到的?如何區分出過去的觀察信念中的科學成分,也他們的前輩已經標明的錯誤和迷信的東西。如果把那些過時的信念稱作神話,那麼,神話也可以通過導致現有科學的同類方法產生,也有同樣的理由成立。另一方面,如果把它們稱為科學,那麼科學就包含著與我們今日信念完全不相容的一套信念。過時的理論原則上並不因為它們已被拋棄就不科學了。PS。這裡作者開始喚醒我們的批判思維,從科學中解脫出來,認真的思考問題。而不是開玩笑的,哦,科學不科學?作者提出的問題是,那些過去人認為是科學的理論,到現在被拋棄過時了的到底還是不是科學?科學到底是指現在在用的科學理論,還是包括全部歷史上的理論?如果只是指現在,那麼科學就會變成一個很奇怪的學科,因為比如音樂,有古老的音樂,但它們還是音樂,而不像過去的科學理論會變成迷信。還有古老的數學公式等等。而如果承認科學是一個大集合的話,那麼科學的內容就會是一團漿糊矛盾。可以看出科學不是一點點累積發展的,而是不斷不斷的被新的理論推翻,淪為迷信的發展的。

  2. 方法論的指導法則本身不足以對許多類型的科學問題提供唯一的實質性的結論。在那些合理合法的可能性之間,他所得到的特殊結論可能是由他先前在其他領域內的經驗決定的,可能是他研究中的偶然事件決定的。也可能是由他的個人性格決定的。PS。作者繼續拋出疑問,這裡的意思是一種現象很可能是有很多種合理的結論和公式的。而研究的科學家選擇了哪一種,或者想到了哪一種就決定了科學的走向。這很明顯是很奇怪的,特別是這個科學家很可能不會記錄下有這麼多種可能性,而只寫下他認為的這種可能性。那我們也就不知道有沒有這回事了。

  3. 對於一個科學共同體來說,在它認為還沒有獲得下面問題的答案前,有效的研究是很難開始的。宇宙是由怎樣的基本實體構成的?這些基本的實體是如何彼此互相作用的?等等,對於像這樣問題的答案,已堅實的植根於教學知識中,這種教育既嚴格有刻板,說明了常規研究活動在任何給定時間內都有明確進行的方向。這種研究強把大自然塞進由專業教育所提供的概念箱子里,同時,我們將要發問如果沒有這些概念箱子,研究是否還能進行?PS。作者想提供一樣又提出了一個質疑,也就是看似科學是從觀察自然現象的歸納法。但對於這些基本的框架問題卻無法從觀察中得到,而更多的是哲學只是。而這些基本知識又指導著研究,研究沒有了這些答案就無法進行。於是很可能科學只是另一種不太明顯的演繹法,或者只是一個哲學學派的延伸而已。


科學向人類承諾的是真理,但從來沒有照顧感情,而人類是沒法擺脫感情完全靠理智生活的

親身體驗忽視感情需要的經歷:

本人以前是非常極端的人,人生目標是通過科學實現長生不老或者研究大腦一勞永逸地提高人類智慧。覺得我不需要感情,從小就忽視各種感情需要,認為人可以完全靠理智活著,感情是懦弱的表現(PS家裡人都很愛我,是我自己認為人類不需要感情),結果是精神沒問題,但是身體已經開始抱怨然後出現了各種神經官能症。

宗教和感情

在感情方面宗教是幾千年的行家了,特別是很多宗教擺脫了政治之後,照顧感情是保持宗教的市場的主要的工作。

無數的人需要解決感情需要,比如工作不順利,重要的親人離世,意外破產,在社會沒有提供足夠的安慰的時候,宗教就是那些人最優先的選擇之一。所以不管某些人證明多少次 「宗教理論很扯淡聖經裡面全是錯誤耶和華易怒人格分裂」 這種傻逼都會證明的東西,宗教依然有市場,大部分信徒是因為需要精神安慰才入教,而不是被那些明顯自相矛盾的經文吸引才入教(嘗試讀聖經看了幾頁就讀不下去了,真覺得大部分教徒根本沒能看完這本舊約新約加起來差不多2000頁而且並不是很吸引人的書)

聲明一下本人是無神論,覺得宗教理論十分扯淡,最後治好神經官能症,具體癥狀是死亡恐懼然後覺得實打實的心臟刺痛呼吸困難,是通過讀歷史認識到到死亡是一件常事,我的生命在歷史長河中是滄海一粟。

宗教該消失的時候自然會消失。

不該消失的時候,無論論證了多少次宗教理論多傻逼都沒有作用,論證這些只會讓看到的信徒開始敵視社會和社會產生割裂。

畢竟更多人在看文章看的是屁股在哪而不是邏輯多完美,我就因為屁股似乎有點斜,被極端無神論給當成無數次穆斯林或者基督徒了。。

PS.對我上面說的宗教的情感作用,可以參考阿蘭·德波頓的《寫給無神論者》,並不是想像中的傳教的書,而是以隨筆的方式通俗而又優雅地客觀分析了宗教的社會作用。

在知乎這個宗教問題被一些對社會科學毫無了解只知道批判宗教的反智者佔領的情況下能看到有這些與我看法相同的人很是欣慰。


如果去稍微了解下,近代宗教也是隨著科學發展在同步進步,傳統宗教也並非那麼孱弱不堪。

1傳統宗教的長期性,複雜性

基督教(天主,新,東正),伊斯蘭(遜尼派,什葉派),佛教(大乘,小乘),道教,神道教,薩滿(泛靈信仰),首先是宗教的種類多,二是分布的時間長,範圍廣,相比15,16世紀才興起的現代科學運動,宗教從公元左右甚至從公元前就開始發展,三是科學對於宗教來說更像是一個新生兒,目前還有太多科學占時無法解釋的現象和內容,宗教依然佔有一席之地。

2宗教變得更像是一種文化。

宗教從一種可傳播信仰變成一個依附在民族上的文化,比如東正教對於俄羅斯,新教對於英國,天主教對於美國和法蘭西,道教對於中國,神道教對於日本,想要徹底根除宗教問題,已經轉化為徹底根除某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問題,就過程來說,根除某種文化非常困難,因為文化可以是不科學的,比如過年,人們選擇在1月1日這天選擇慶祝,在科學上有什麼意義呢?答案沒有意義,但是在文化上卻形成一種共鳴,這就是為什麼西方很多著名科學教同時也信仰宗教,雖然他們知道宗教是假的,但是他們接受的是一種文化,而非一種信仰,在政教合一的國家,愛宗教,也是愛國的一種行為。

3新興宗教勢力強勁

各種新興宗教也正在崛起,比如科學教,飛天拉麵教,等等等,他們藉助大多數人對科學認知的迷糊和世界觀的不健全進行偷換概念的發展,對於這些宗教來說,科學已經不是阻力,而是他們發展的動力。


很簡單。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基本的科學素養,能夠以科學的視角看問題,能夠以科學的手段解決問題,能夠以科學的眼光發現問題。

不信?仔細想想,周圍能夠滿足以上幾點的能有幾個?大部分人都滿足不了其中任意一點。那麼在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的時候,神學的方法顯然是更加簡單易懂的。所以宗教總是有其生存的土壤的。


科學與宗教並不存在水火不容的關係,相反有宗教學的存在,恰恰證明宗教也是社科研究的對象,而不是社科消滅的對象。

很簡單,科學強調真偽,對錯,宗教強調好壞,善惡,價值標準不一樣。科學只能解釋能解釋的部分,存在著相當多觀察到但是不能解釋的現象。所以科學強調的是發現。而宗教不存在今天發現某個神,因為宗教本質是解釋整個世界的,宗教強調傳承。

假設主人公是一個老人,科學可以做到計算社平工資,計算工齡,基數。可以確定他領多少退休金,這是國家給他的福利,但是這是否等於幸福?而他可以辦理居士證,可以在寺廟裡免費吃到齋飯,免費上香,免費拿到佛經臨帖,免費拿到書籍回家讀,同時,他可以在吃飯、上香隨喜功德,正是因為這是免費的,而且某種程度上是反自我而強調超我原則的,我並不是買了你的飯,我給錢是表達虔誠的心愿,增強了他的幸福感。


我爭取一個答案終結掉這個問題,我實在是忍受不了群魔亂舞的景象了:

從孔子談起。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文革的時期,孔子的這句話被批成了反動反革命愚民政策,從而使得這句話廣為流傳。孔子也因為很多的髒水被污衊為孔老二。但愚民政策顯然不是聖人本意。那麼,根據孔子一貫的思想,這句話應該本意是什麼呢?

筆者做如下解讀:

如果我們假設人是有天資的,那麼我們必須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並且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事實上能夠知道的只是極少數)

況且人具有成長性,一個人成年時候能夠獨立自主,不意味著幼年時候也能夠獨立自主。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理解力也會變得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能讓人知道什麼叫做應該做的事情?怎麼能做到讓每個人都知道怎麼去做?

這就意味著:你不能期望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每個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本意是在說:人民很多時候只需要知道被領導著按照什麼去做就好了,不可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去做。

聊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那個想給德國人民加工時的施羅德了。默克爾打著民主的旗號反對加工時的施羅德,上台後確實沒加工時,結果給德國引入了那麼多的難民。哈哈!不知道德國人民重新選擇一次會不會選擇寧可加工時也不要引入難民啊!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民可使由之,讓他們按照領導的方向去走,這個方向在哪裡?

看過博弈論嗎?是不是社會科學?百度博弈論的詭計,看看第六章講了什麼。然後回來,告訴我,博弈論推演出來的東西,和這世界上所有被我們承認的宗教,或者說活下來的宗教,宣傳的東西,有什麼相通之處嗎?

看過現代懷疑經驗主義學嗎?是不是社會科學?去看看黑天鵝,看看塔勒布博士寫的黑天鵝,看完了回來告訴我,現代懷疑經驗主義學,其內核,和宗教,比如,佛教,基督教,有沒有什麼相通之處?

宗教,某種意義上,是個簡化了無數倍的,指導人們前行方向的東西。它的內核,和我們現代社會科學能推出來的內核,講述的東西是大體類似,細有不同的。

他們都講述了善良,勇敢,果斷,真誠,一報還一報,有些事情是運氣使然(有的說叫天命,有的說叫定數,有的說叫神賜)。他們講述的東西和社會科學講述的差別,是詳細程度的問題,而不是方向上面有差異。

那麼,我想說的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個:現代科學,當然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中收穫到生活中需要怎樣去做的真理的。如果你能夠從中獲得如何在世間相處的真理,那當然好。但是,更多的人沒有這個天賦想明白這麼多的事情,所以他們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宗教,然後做出的事情在表現上和那些想明白了這些事情的人沒有太大的差異。事實上,人也不需要想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只要知道怎麼去做就可以了。

而事實上,很多人只是自以為自己獲得了應該怎麼去做的真理罷了。那些叫囂著現代科學打敗宗教,宗教一無是處只是封建迷信的人,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盪,看了點皮毛自以為天下無敵,拿著半生不熟的哲學就叫囂著宗教卵用都沒有的人,呵呵,這輩子如果不多看點書,他們還不如那些心存善念的,操著半生不熟的教義但是仍然能夠約束自己的,那些信仰宗教的人呢。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