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現代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如此普遍的背景下,宗教依然有市場?

瀉藥!按照題主的意思,科學和宗教是對立的,我記得科學的反面應該是迷信啊,那麼題主應該要表達的意思是宗教=迷信。

表妹學英語的,今年去了泰國實習,同宿舍住了四個不同國家的舍友(包括西歐某發達國家的一位),當大家問及她的信仰的時候,她一臉懵逼,說沒有信仰(假如說信仰共產主義什麼的她自己都有點想笑),所有人都覺得很奇怪,怎麼可以沒有信仰??當然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但另外四位舍友確實都有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同時受過高等教育,明白什麼是科學,從小接受唯物主義教育長大的表妹才明白原來宗教並不奇怪。

很多時候,宗教≈信仰,人為什麼需要宗教信仰的東西,因為人類確實太渺小。從時間上來說,人生短短几十年,在慢慢歷史長河中短的接近於零,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從空間來說,人一輩子呆過的地方比起整個宇宙來說也跟零一樣,關鍵是人類現在都找不到宇宙的邊緣,那麼宇宙之外呢?會不會有無窮個平行的宇宙?這麼渺小的人類,通過自己的智慧終於認識了宇宙中一些事物和規律,這就是科學,但這些相比未知的呢?人類認識到的有多少?

假如你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我問你人死後有沒靈魂,你可以列舉出各種科學的論證來證明根本沒有靈魂,也不存在所謂的天堂地獄,邏輯嚴謹,條理清晰,無懈可擊。然而當你正真面對死亡的時候,你確定人死如燈滅嗎?真的非常確定嗎?萬一死了不像你想的那樣呢?

綜上所述,科學是人類認識到的宇宙真相的一部分或者說試圖了解宇宙真相的一部分,絕大部分沒有認識到的,人類只能仰起頭,或思考,或默想,或感嘆,或祈禱。

this is 宗教!


需要時間的影響,如果把無神論也看成一種宗教,那麼兩種宗教在和平條件下搶奪市場的時候 肯定不是一天兩天才能看到結果,需要幾代人才能看到最終的結果,但是從歐洲等發達國家的現實看,無神論慢慢取得優勢。

要知道你說的年代,歐洲幾乎也是全民信仰,人人生來就是基督徒 ┑( ̄Д  ̄)┍ 但是對比現在的歐洲,無神論 已經取得偉大勝利


宗教植根於意識,科學植根於物質,二者都是現實存在的,都是人類認識,感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二者是一體兩面也不為過。在某種程度上看,在過去,人類限於工具和認識差異無法完全從微觀角度看待世界,但是許多問題又急需解決,因此智者從宏觀層面來尋求答案。以我國為例,道教作為宗教,和文化已經融為一體,所涉及的教化,醫,卜,術數,天文地理,農耕漁牧,從根本層面為當時的人們解決問題。而在精神層面,宗教更是指引明燈,並一直延續至今,這也是目前宗教能夠存留下來的根本原因。

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其實仍有許多問題正在尋求答案,而已有的答案也不斷的被刷新著,許多認為正確的答案,被證明是錯誤的,許多認為錯誤的答案又被證明是正確的,許多問題的答案被證明並非僅有一個,或者並非有固定的一個。在科學能夠碾壓一切問題之前,宗教不會輕易消亡。

最後一點,宗教植根的土壤,精神的層面,科學挖掘的還不夠深。從佛洛依德開創心理學以來,科學已經深入挖掘了精神問題的生理基礎和病理關係,了解了生化物質與喜怒哀樂等情緒的關係,了解了生理缺陷和毒品對心理問題的關係,但是目前的心理學還不能解決。可以說,在心理學能夠全面覆蓋宗教職能之前,宗教就不會消亡。


寫一點我的理解。

科學與宗教的不同主要在於:科學是自下而上的看待世界;而宗教則是自上而下的。

也就是說,宗教的內核在於理論。宗教根據邏輯先建立起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系統,然後用這套系統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常見現象,並且綁架部分現象去符合宗教的理論。比如說,「不信教的人會怎樣怎樣」這樣的不可證命題是可以存在於宗教體系中的,因為宗教需要的是世界去符合理論,不可證的命題可以自宗教的上層邏輯直接推導出後果,後果是否事實存在是次要的,符合宗教邏輯才是主要的。

而科學的內核則是現象。科學是先通過觀察具體現象,然後再根據現象推導出近似的理論來解釋現象本身。也就是說,科學的理論是受現象本身所綁架的。一個理論系統自身邏輯再完美,如果它和現象出現了矛盾,那麼你就不能說他是正確的。你可以說一個科學理論在某些範圍內是近似正確的,卻不能說它是完全正確的。這就導致科學裡總會出現一堆反邏輯的東西在阻礙你的理解,前人建立的理論明明邏輯上已經非常完美,在面對有些現象時候卻又是錯誤的。當然,數學可以認為內部邏輯相對完美(得益於布爾巴基學派基於集合論的數學推導),但數學本身作為一個工具性很強的學科,並不能直接用來解釋物理現象本身。

基於以上的本身性質,科學在以下方面會讓人更難接受:

從邏輯美學上來講:科學的理論略顯醜陋。簡潔美麗的公式模型早就是上幾個世紀的事了,而且那種簡潔美在遇到無法解釋的現象時也只能狼狽低頭。真正與事實現象近似的非常好的公式往往異常複雜,當你面對一個龐大繁雜的公式時候你會想去研究它或相信它?而且那只是個近似公式哎,仍然有很多現象會不符合它的邏輯。

特別是,當你考慮一些比較深遠的問題時候,你求助於科學,科學只會顯得無力地告訴你沒辦法解釋,或者告訴你可能是這樣的(常常是好多種互相矛盾的不同的可能);而如果你求助於宗教,則會得到一個很確切的答覆。

再從大多數人的實際需求講:人們需要的是一個確定的、易於理解的世界,需要一種可以接受的、簡單的世界法則。這種法則可以讓人們理解世界,知道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明天應該做什麼,以後自己會怎麼樣,這才是人類「靈魂」最直接的需求。他們不需要知道空氣中氧氣含量是多少,也不需要知道血紅蛋白里有二價鐵;但他們的最原始恐懼讓他們需要知道我這樣做會不會受到某種不可抗拒的懲罰,死亡後是怎樣的;而最原始的好奇心讓他們想知道世界是怎麼誕生的,自己又是誰;然而這一切都是科學所不能給予確切解釋的,宗教卻可以。

所以無論是邏輯美學上還是滿足人類「靈魂」(或稱作意識)的需求方面,科學先天就是不足的,科學受推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對於客觀世界的把握比宗教要好非常多。人類物質生活的提高無法離開科學,而這種對物質的慾望確保了科學的穩固地位。但是,理解科學的困難和科學的不完善導致很多人會去選擇宗教。儘管如此,選擇宗教的人也只會選擇性的排斥和宗教教義相悖的科學,那些不相悖的科學部分他們也是接受的,這是他們為了完成靈魂需求與物質需求所做的妥協。畢竟宗教最不可侵犯的是教義,教義不被侵犯,什麼都好說。至於某些與宗教教義相悖的現象,要麼選擇性忽視,要麼強行解釋。他們這麼做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尋求宗教對自己的拯救。

而那些相信科學排斥宗教的人們,其實是對科學未來發展的一種信任。他們發現了死板的宗教理論在面對事實現象的解釋上的不完備性,特別是近代以來科學對客觀事實近似得越來越好。他們選擇了尊重事實,儘管他們可能無法理解科學理論,但他們信任科學最終可以拯救他們。這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和宗教無異,只不過他們更相信眼睛看到的而不是腦子所想的而已。

真正科學的維護者其實只有那些博學多識的科學家。是他們不斷通過觀察現象在維護科學的尊嚴,而眾多未觀察過只聽說過的人,只是附庸者。

在此給出題主所要的結論:這其實是科學本身發展的不完善造成的。

其實很多科學的附庸者和宗教信徒一樣,並不會去懷疑理論本身的正確性,他們都是選擇去無條件相信的。只有少數人才有能力去懷疑並糾正科學原有理論,也才能真正稱為科學;而對於宗教,由於理論是第一性的,則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很多人其實信不信教只是所做的事不一樣,思維方式卻相同。

現在所見的有些宗教之所以不受待見,實在是因為它太古老死板了!千年未變的理論早已不適合現代,這也是宗教本性造成的。但是,宗教整體並不是停滯不前的,通過新的教義闡釋和微調,很多宗教能慢慢適應現代環境;甚至新的宗教產生也是可能的。至於那些原教義者,歷史不會留情。因此,科學幾乎是不可能完全打敗宗教的。

當然,如果有一天科學發展到解釋一切的時候,科學和宗教也就都不存在了,那個時候是科學真正打敗宗教的時候,也是科學自我結束的時候。


你相信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這個世界就是什麼樣子,你相信這個世界有愛,這個世界就真的有愛,你相信這個世界充滿仇恨,這個世界就真的充滿仇恨,如果每個人都不相信國家是真實存在的,那國家就真的不存在了。

千萬不要輕視精神的力量。


以前有個新聞:

博士得了絕症,到深山老林烤紅薯吃希望以此治癒絕症。

當一個人徹底絕望的時候,他就會嘗試一切辦法,因為沒有什麼比死亡更可怕了。


感覺這個還是一個認識的問題。在看本文之前,我希望你能先暫時放下自己已有的認識。正所謂已經裝滿的杯子不能再裝水,願你耐心看完本文。

第一,先說說有關反宗教主義和教條的運動。其實,運動的核心內容和對象並不只是批判當時的宗教主義,而是指向當時所有的封建統治,宗教與其說是愚昧落後的體現,還不如說宗教是體現當時封建社會的主要形式。就這方面而言,西歐興起的啟蒙運動就有了其本身的目的性和政治性,也就是說它並不是純粹地在弘揚理性,而是帶有目的地借理性這個旗幟來批判封建統治,其中以宗教為主要對象來進行。這與當年中國新文化運動中為宣揚新思想而放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表面上是抨擊和否定一切舊的思想,但本質上只是借這種形式來反對舊社會,推動社會變革,運動的本身都並不是純粹的思想傳播,而是一種帶有目的性的社會改革。當思想與社會發展掛上鉤時,就不免會混入了政治的因素。所以本質上,思想本身並無對錯之分,也無優劣之別,更無價值的高低之差,只是思想處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主流,不同的歷史任務中時,人們就會對它採取不同的主觀認識和判斷。歸根到底,思想終歸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一種工具,宗教如是,科學也是如此,二者的區別就在於時代和當時社會的認識和判斷,以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對待它們的態度。

於這方面而言,宗教和科學其實一直都處在同一水平面上,只是我們社會的主流認識,讓二者看起來有差異。

第二,剛提到社會的主流認識和價值觀,那現在說說馬克思主義。其實,我們不應過高地估計馬克思思想在現代社會的地位和指導作用。每個社會,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歷程和自身情況,這就決定了社會發展形式和思想的多樣性,其中就包括了我所說的主流價值觀。試圖用單一思想來指導這個多元的社會發展是不合理的,每個社會、國家和民族都應找到一種符合自身發展的思想,而不是跟風,模仿。就這方面而言,馬克思思想就不見得在世界各地都有強大的社會號召力和影響力,所以不同的地區,宗教在社會思想上的地位也會顯得完全不同,這直接導致了不同地區對待宗教的態度不同。在歐洲相比於已經有兩千多年的宗教思想,區區只有兩百年的馬克思主義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都不能與其相比。宗教已經在歷史的發展中融入了當地的文化中,成為了一種新的文化形式,新的文化內容。就像我們的儒家文化一樣,歷經幾千年,儒家文化已深入骨髓,我們難以忘卻,難以拋棄,它也在現代社會中以全新的形式得到傳播,完成了新舊的交融,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宗教在其它地方也是一樣的,難道我們會困惑為何幾千年前的儒家文化還能在現代社會立足?

於此,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和歷史,不停思想在不同的社會中佔據不同的社會地位,因此就會對宗教有不同的認識,我們不能只站在自己的一方來看待別人的認識。

第三,拋開社會、歷史和文化,來談談宗教和科學。我們會認為現代科學已發展地相對完善了,因此才不需要那些不切實際的猜測和幻想。但事實並非如此,就算是現在的科學仍然無法回答很多的終極問題,仍然無法清楚地說明生命的起源,世界的本源。你可能會用進化論來反駁我。但這些理論在未知和真正的本質面前是多麼的無力,只要我不斷地對現代科學的任意一個理論進行不斷的追問,任何的理論都會顯得無力。就像我們不斷追問為什麼蘋果是紅色的,為什麼光在這個波段內就會顯示這種顏色,為什麼不同波段的的光會在我們的眼中顯示不同的顏色,為什麼只會顯示一種單一的這種顏色,沒有其他可能嗎………這樣一直下去,我們自以為發達的科學卻根本無法一一解決不斷出現的窮追猛打,沒錯,在未知面前,科學很無力,它只能給我們的感官找一套能夠解釋的理論,但事物的本質是什麼?科學到現在還沒有告訴我們。面對相同的情況,宗教就不同了,它能給這個世界的本源找到一個最終歸宿,儘管這個本源也源於我們人類自己的想像,但是突然間宗教使我們在無知的深淵中能夠看到來自於世界本質的光芒,他給我們的是一種可靠,持久的依靠和安慰,在這方面而言,科學無法做到。所以為何牛頓最後從科學走向了神學?為何量子物理教授要出家到龍泉寺?因為他們都無法再從科學中找到發現這個世界本質的方法。其實歸根到底,科學對我們最大的作用在於改善的是我們的生存條件,但卻難以對我們內心的各種消極的思想情感和痛苦有明確的指導作用,而宗教剛好就補上了這個缺口,所以只要人類還有消極的情緒,宗教就仍然能夠作為一劑強心劑而存在於人類的世界裡。

在這裡我並無意為科學和宗教的高低發表自己的見解,正如我上文所說,二者並無優劣之分。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認識,宗教並不意味著愚昧,科學也並不意味著先進,二者也不是我們認識當中的矛盾存在。正如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中所寫,宗教從來不是科學的對立面,二者都是認識這個世界所採取的不同角度。科學給予我們改變自然的力量,宗教給予我們面對未知的勇氣,兩者為何要對立呢?


因為科學和宗教同宗同源,都是人類探究自身起源,世界,宇宙本質的途徑。宗教的出現,甚至遠遠早於科學。

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科學就是正確的,宗教就是錯誤的。其實很多科學結論都是錯誤的,或者只有有限條件下近似正確。牛頓三定律是科學結論。但在廣義相對論面前就是錯誤的;而廣義相對論在量子的世界中又是錯誤的。上帝的存在,六道輪迴,陰陽這些理論,和科學結論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探究世界的本質。

然而科學和宗教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學結論是可以證偽的,科學方法是辯證的。神學和宗教理論核心是不可證偽的。你可以通過舉反例,做實驗,證明推導來驗證一個科學結論是不是正確的。但你沒有辦法用辯證的方法來驗證宗教理論。上帝是否存在,人死後是否有輪迴,根本沒有辦法證明有沒有。你信就有,不信就沒有。科學結論就不一樣,能舉出反例的結論一定就是錯的。

同樣探究世界的本源,科學是一個不斷淘汰更新的過程,基本步驟是發現現象,理論歸納,再在別處驗證理論,通過驗證的保留,通不過的就被淘汰掉,一步步自下而上來理解世界。而宗教也是從現象開始,但一下子就到了不可被驗證的大一統理論(至少以現在人類的思辨能力不可驗證),從上而下解釋世界。而這也是宗教存在的意義,它可以用自己的理論很好的告訴信徒,世界是什麼樣的,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是誰……就像一盞明燈給迷茫無知的人類照亮了路。而宗教中每一個細小的問題,可能都是科學家,神經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花費幾千年都回答不了的問題。


因為社會內在的不平等,而且在不斷強化,這是科學到不了的陰暗角落,宗教會長期存在下去


現代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如此普遍

=================================

你的這個前提不成立。

現代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一點也不普遍。

所以你的問題本身不成立,應該先反思一下是不是,是的話,才可以再問「為什麼」。

當代70多億人,

大部分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即使是年輕人,也有許多不到9年教育就退出教育市場的。

更何況中老年人。

即使是發達國家,年輕人能完成大學教育的也就5成左右,

然後還有7成以上是文科(包括那些經、管、法)大學生。

甚至美國還有些州義務教育階段還要教「神創論」的。

此外,阿拉伯國家普遍的神學院,也算「大學生」,但是學的是神學,呵呵。

所以,綜合全球,受過正宗現代科學熏陶的人口,在總人口比例中還是少之又少的。也許只有十之一二吧。

你沒看,

第一地球大國美國總統女候選人也是搞邪教儀式的呢,

第一宇宙大國則連現任女總統都是邪教徒本人呢。

第一西歐大國,則總統總理和黨的名字就暴露了:基督教民主黨啊。

呵呵。

從,西歐,到地球,到宇宙第一,都是宗教控制的啊。

因為那些白左啊,

民主黨啊,

基督民主黨啊,

新世界(邪教)黨啊,

多數黨民也都是文科白左,

尤其是

律師啊,

女兒啊,

妻子啊,等等的。

並沒有幾個人相信現代科學的(她們的根子還是各種教徒)。

題主希望的「現代科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如此普遍」,遠遠沒有達到,

可能還需要至少3,5代人的艱苦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根據我的經驗,懦弱、愚蠢、懶惰和狂妄是絕大多數人的通病:懦弱到不願勇敢面對痛苦和死亡;愚蠢到不會思考;懶惰到不願思考;狂妄到自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永恆和有意義的。這基本是人類的本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少數人看透了自己的本性但無力改變,只有極少數人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克服這些弱點。

當我們自認為是無神論者的時候,有多少在遇到危機時沒有向自己都不信的高級精神體祈禱?

人的本質與貓狗這樣的動物沒有太大的區別,在我們趨利避害的時候會動用我們一切的能力減輕痛苦感,得益於發達的大腦,造個把神出來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我認為宗教永遠不會從人類群體中終結,只要人類還是人類,沒有進化或變異成其它的物種或物質。


個人之見。

人並沒有人類本身想像的那麼高貴,人也並非是理性的。人的動物性是要遠遠大於「人性」的。人總是趨利避害的,目光短淺的,趨向簡單粗暴的。所謂人的「理性」,在很多時候是不堪一擊的。

宗教的產生,源自人類的無知、無助。人類面對不能理解不可征服的世界,首先產生的是無助感,然後他們就會虛構出一個神,可以保佑他們獲得現世的幸福,保佑死後進去天堂,保佑他們來世過得更好更幸福。

現在人類的生活比先民們容易多了,如果把人類放到極端環境下,上面說的道理會更加清楚。美劇的各種末日片中,總會有某些極端宗教的出場,它們因為末世而俘獲了大量的信徒。末世中人類的處境與早期人類的生活環境相似,隨時可能喪命,無助驅使他們拜倒在神的腳下。

而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更多了,似乎宗教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但對於個體的人,甚至作為整體的人類來說,這個世界我們遠遠談不上了解多少,有太多的疑惑,有太多的無助,而宗教直接給了人一個終極答案。其實這個答案正確與否,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但它的存在卻給了我們生活下去的勇氣。生活並不容易,人生總是充滿了不如意,也有太多我們無法理解,無法掌控的事務。那麼神的存在,不正是給了我們生活下去的勇氣和意義么?

對於宇宙來說,人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是一個偶然的存在。宇宙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也不會隨著人類的消失而消失,生命本身,歸根到底是沒有意義的。活著為了什麼?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孝順父母?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甚至為了人類的發展?不,不,不,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你終究會死,你的父母孩子,你的國民,你的人類同胞都會死去。人生於偶然,死於必然,短短的幾十年並不會在這個世界留下任何永恆的印記。對於你個人來說,你的死就是對你的最大的否定,死讓你的生命變得毫無意義,本質上等於你從來沒存在過。沒有終極意義,就等於沒有意義。

那麼宗教的存在不正是賦予了我們存在下去的意義么?

人終究是動物,是具有生存本能的,於是我們會去接受宗教。

所以即使科學再發達,即使人類可以星際航行了,宗教也不會消失。


你相信科學,你知道世間是沒有鬼的,但是漆黑的夜裡你孤身獨處的時候依然會感到害怕,哪怕你待在絕對安全的環境中。心志足夠強大和堅定的人可以說服自己無視這種恐懼,但是有的人要開一盞燈才能讓自己感到心安。宗教就是那盞燈。


人類對宗教需求源於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因為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無法把控的事情,如車禍、疾病等,所以我們時刻出於焦慮與惶恐之中,需要宗教來(至少從心理上)減少這種不確定性,進而減輕焦慮與惶恐。


因為宗教是一種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合法組織。可以給信教者帶來大量利益,最典型的就是青海拉麵幫。


信仰是人們對生活所持的某些長期的和必須加以捍衛的根本信念。不管科學技術發展到何等程度,人的有限性是不會改變的,雖然我們知道的比2000年前的人們多得多,隨著知識的增加,在一些問題的認識上獲得了進展,可一些新的困惑又會產生,而在有些問題上,比如在死亡所引起的恐懼這一人生終極問題上,則幾乎沒有取得進展。人類在欲知和未知、在有限和無限之間的鴻溝,與他們的祖先相比,縮小的幅度可能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在這道鴻溝里,既生出希望,也生出恐懼,這就給信仰留出了地盤。

而宗教信仰便屬於信仰的一種,指信奉某種特定宗教的人群對其所信仰的神聖對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義等),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其為人生提供慰藉。作為一種哲學範疇,宗教信仰具有追求為生活尋找支撐和意義的顯著特徵。而在受自由主義影響極深的當代,自如運用辯證邏輯解構世界乃是家常便飯。而正是這種脫胎於自由主義泛濫的解構性目光使得人們往往在人生道路上無所適從,陷於一種「模稜兩可」的沉醉。因此,信仰對於受自由主義影響極大的這一代而言,是尤為重要的。此外,宗教信仰不僅為信仰者提供者精神支持與人生慰藉,更直接影響了其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建構,而在如今唯物主義的大背景下,兩方由於互不理解而可能發生的矛盾衝突亦值得關注。

如前所述,人們在欲知和未知、在有限和無限之間的鴻溝里,既伸出來希望,又生出了恐懼,在此之間為信仰留下了餘地。又因為人們始終處於一個探索階段,人們尚不能回答(或許亦不能在可期的未來回答)造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分歧的邏輯起點的發問,故而宗教信仰無論是從人類生存的必要性抑或哲學起點的尚待確鑿都有存在的價值。同時,唯物與唯心雖然是對立的,然而無論二者架構起多麼金碧輝煌的框架體系,其「地基」卻同樣都是尚未確定的,或者可以說兩派人士對於各派的堅持之邏輯起點本身就是一種「盲目的」、「欠缺證據」的信仰。因此,對於宗教信仰我們應當理性看待,給予完全的尊重,給所有主體以平等的關懷與照料。


科學連自己都沒法證明,就不要涉足其他領域了。


宗教即無知,即所知甚少。

感覺世界還有未知域,就會有宗教。

科學就是求知。

全知了、都知道了,宗教、科學、哲學等等也都消亡了。


簡單,按科學理論人死了就是死了,信宗教能有信仰寄託,其次有些宗教包涵道德律令,至少還是比較讓人比較滿意的。

科學目前還沒能拯救一切,物理現實也不可能拯救一切,所以一些人願意信宗教又有什麼奇怪。我回家還經常說死去親人保佑什麼的,我願意信不行么? 這的確是迷信。

不過說實在,一幫人老是挑釁別人宗教幹什麼,這年頭不是思想自由么,只要別人還沒犯法,當然有些人喜歡嘴太賤不就事論事,惡毒攻擊,我看被個別憤怒的宗教分子不要命的給神罰下也屬於自找。


因為人類還沒發現科學和宗教那個才是認識世界的真正方法


什麼是宗教?宗教就是政治!改朝換代容易,但是立教和滅教還是很難的,尤其流傳幾千年的宗教。個人認為,宗教的源頭,就是政府策劃宣傳的,因為這樣的話籠絡人心治理國家就會變得先對簡單的多。《封神》和《西遊》應該就有宗教為了統治人民而競爭的意思。還有我們從小就聽的各種故事,寓言,童話,學校里學習的各種精神,就像神話傳說一樣,誰也沒見過,都是代代相傳,這是統治者為了統治和治理的一種手段。不說了不說了,應該不會被查水表,人們都太傻太天真,


題主的問題 就好像高富帥說你個臭屌絲有什麼資格追女生啊 。

我並不信奉任何神佛,但到寺廟道觀這些地方我都會懷有敬畏之心。

你可以不信,到要懂的尊重別人的信仰。

人啊!你的優點是自信,缺點是盲目的自信。


我們都是小孩子,需要聽故事才能生活。


很簡單啊,這是可以說是一個傳統,就像我們清明一樣,明知道沒有鬼為什麼還要去拜是同一個道理。


看一下早期的大科學家基本都是教士,兩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也別絕對科學化


社會科學。。。。。。還不如宗教


因為人們遭受了苦難,但是不願意麵對,寄希望於宗教;又或者人們犯下了罪孽,不願承擔,寄希望於宗教。兩者都可以讓人們將冰冷而現實的科學拋於腦後。社會的各個方面都互相關聯,互相影響,並不能簡單的說宗教與科學,我的觀點是:當社會足夠發展,人們生活更好,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宗教,否則,就算科學再發展,還是會有人去搞。人是一切的關鍵!


推薦閱讀:

米迦勒、路西法、加百列等天使在《聖經》中到底是什麼關係?
利用言論自由反言論自由,利用宗教自由反宗教自由 存在嗎?
道教的哪些理論漏洞,使得它在與佛教論法時多次慘敗?
九毒日行房會暴斃嗎?如何破解?
請忽略該問題。?

TAG:社會科學 | 自然科學 | 宗教 | 科學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