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從蝗蟲到癌症

題圖來源 http://curiouser.fr

達爾文1809 - 188219 世紀中葉,英國生物學家 Charles Robert Darwin(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提出了影響深遠的進化論學說,並指出「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學說可以通俗地理解為:

具有生物多樣性的某個群體,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不同的個體會表現出不同的競爭力。

競爭力弱的個體會被淘汰,競爭力強的個體才能生存、繁殖,最終表現為整個群體的在這個特定環境下競爭力的提高。

拿蝗蟲來舉例

在殺蟲劑發明之前,蝗蟲的主要天敵是蛙類和鳥類。那時,擁有綠色外表基因的個體具有最強的競爭力,因為能在樹林和草叢中有保護色的作用。經過數代繁殖,我們能見到的大部分蝗蟲都是綠色的。但是,當殺蟲劑發明之後,攜帶耐葯基因的個體才能表現出最強的競爭力,這些個體存活下來並且繁殖。所以,當這些蝗蟲群再度來襲時,我們就會發現上次的殺蟲劑變得沒那麼好用了。其實,自然選擇學說不僅僅適用於生物個體,對於癌細胞也是一樣。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 多發性骨髓瘤健康科普講堂

通過之前的內容,我們了解到:骨髓瘤細胞,是骨髓中癌變的漿細胞。

由於掌控細胞周期的基因受到破壞,骨髓瘤細胞會比正常漿細胞分裂得更快。每一個的新分裂出來的骨髓瘤細胞,都有一樣的基因改變,所以癌細胞數量會呈指數級增長,並且這些細胞是一模一樣的,或者說有單一的克隆類型。

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有的骨髓瘤細胞可能會發生進一步的基因損壞,隨著這些細胞的增殖,體內就會有一群不同克隆類型的癌變細胞。

所以,骨髓瘤其實並不是一種單一的腫瘤,而是有著不同克隆類型的一類腫瘤。

癌細胞無限制的增殖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骨髓瘤細胞不僅會搶奪骨髓中正常細胞的資源,有時候,不同克隆類型的骨髓瘤細胞之間也是相互競爭的。適應環境的克隆類型才能存活並且壯大,保證了骨髓瘤的不斷擴散。

治療可以摧毀部分克隆類型的骨髓瘤細胞,但是有一部份克隆類型的癌細胞在治療的環境中,會表現出對其它癌細胞的生存優勢。這部分的具有生存優勢的癌細胞就能在治療中存活下來。

殘留的骨髓瘤細胞可能會進入一段時間的潛伏期,這時人體就處於我們所說的緩解期。然而,在未來的某個節點,當這些潛伏的骨髓瘤細胞又產生進一步的基因損害,或者體內環境變得適合這些細胞生長時——這些潛伏的骨髓瘤細胞會再次蘇醒,增殖……這就是為什麼多發性骨髓瘤是會不斷複發的。

希望仍在儘管目前來說,多發性骨髓瘤普遍還是被認為是一個不可治癒的疾病。不過隨著醫學的發展,新葯不斷地被研發,檢測手段也在逐漸提高。根據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的報道,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從上世紀 70 年代的 25% 提高到 2010 年的 66%;而且,隨著檢測手段的提高,MRD 陰性的中低危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 4-5 年之後全部進入了一個長達五六年的平台期。66% 的五年生存率還只是 2010 年的結果,未來還會陸續有卡菲佐米、泊馬度胺、CD 38 單抗等療效卓著的新葯上市,相信我們離攻克多發性骨髓瘤並不遙遠。希望廣大病友相信醫學,不要放棄,美好的未來在等著大家。END下期預告也許多發性骨髓瘤會不斷複發這個事實,對於有些病友和家屬來說還是難以接受。但只有了解疾病的複發機制,才能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它,不是嗎?下期視頻中,我們將給大家介紹多發性骨髓瘤現有的治療手段,相信了解這些治療手段如何消滅骨髓瘤細胞會給大家帶來治療的信心。
推薦閱讀:

10種反達爾文進化論的生命演化理論
優勝劣汰?達爾文主義是如何改變近代中國的(二)
達爾文

TAG:進化論 | 癌症 | 進化 | 達爾 | 達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