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作者:王衛星 李海肖)

王衛星,李海肖,競技,運動員,核心本帖最後由 最後的神 於 2009-5-14 09:00 編輯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王衛星 李海肖2007-10-04 22:53:53網路摘要:近年來,核心力量訓練在競技體育訓練中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關於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在國內學術界卻是個新的研究課題。通過論述其概念,並結合實踐經驗闡明核心訓練在提高運動員成績方面的作用及要義,並根據與運動訓練相關的理論知識,提出了關於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歸納了基本的訓練思路,為當前競技運動員的訓練和從事此方面研究的學者提供參考性建議。關鍵詞:運動員;核心訓練的作用;訓練方法中圖分類號:G808.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7)08-1119-04(Coretraining)核心訓練,為了便於直觀理解,也譯為核心力量訓練,越來越被業內專家和教練員們認為是運動員力量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對於核心訓練的認識,多數人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不能真正領會核心訓練的實質和要點,因而未能在競技運動訓練中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1核心力量的釋義1.1核心概念的界定 對於核心區域的概念,國內與國外專家學者的觀點大體相近,僅是敘述上存在一些差別。通過查閱資料和走訪相關專家,得出在核心區域的界定上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核心 (Core )通常上指我們所說的軀幹,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圍的肌群。Ian Hasegawa認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橫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豎脊肌,並且髖關節周圍的肌肉——臀肌、旋髖肌、股後肌群也屬於人體的核心肌群[1]。核心是指人體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它所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橫膈肌、骨盆底肌、交錯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J.H Pilates )[2]。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髖關節形成的一個整體,是指人體的中間環節,具體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構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1.2核心肌群的生理機制腰-骨盆-髖關節包括29塊肌肉,都位於人體的核心部位,這些肌肉在人體運動中起到穩定、傳導力量、發力減力等作用。這些肌群對於人體在移動過程中保持平衡有著重要意義。豎脊肌是腰-骨盆-髖關節之中的一塊肌肉,但對脊柱和骨盆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豎脊肌與腹肌還互相配合,為人體在靜止和運動中的各種技術動作的完成提供支持和保證,在此骨盆肌群也參與工作。骨盆帶(pelvicgirdle)是由骨組成的一個環狀的架構,附著上的肌肉對於穩定骨盆的正常位置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下肢加速、減速和髖關節內收外展運動的項目。這些骨在前面相接融合,形成恥骨聯合。由於骨盆和骶髂關節的柔韌性較差,在運動時肌肉收縮和拉長對其施加的壓力增加,加上內收肌力的薄弱,對恥骨極易造成損傷。因此,只有穩定住骨盆才能保證髖關節肌群有效的工作。2核心力量訓練的意義與作用核心力量存在於所有運動項目中,所有體育動作都是以中心肌群為核心的運動鏈,強有力的核心肌群對運動中的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專項技術動作起著穩定和支持作用。任何競技項目的技術動作都不是依靠某單一肌群就能完成的,它必須要動員許多肌肉群協調做功。核心肌群在此過程中擔負著穩定重心、環節發力、傳導力量等作用,同時也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體的協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研究證明:核心力量訓練有助於提高運動成績。例如:在對12名挪威足球運動員進行為期8周以穩定性為主的懸吊訓練後發現,運動員合眼單腿站立身體重心瞬時晃動速度有所下降,雙腿瞬時晃動差平均從51%降低至3%;運動員踢球一步起腳最大速度明顯增加,骨盆旋轉穩定性明顯提高。由此得出,在特殊不穩定的懸吊繩上進行的穩定性訓練可以明顯提高靜平衡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足球運動員的踢球速度。2.1穩定脊柱和骨盆核心區域就像是銜接上下半身的橋樑,其重要性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般,不但會影響四肢的動作,更負有控制全身姿勢正確與否的重責。例如,游泳運動員要想減少在水中的阻力,其中重要的一條是減小身體在水中佔用的空間,保持身體的水平直線性。但如果核心力量的薄弱可致使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下肢下沉或身體過度擺動,由此,加大了形狀阻力,影響了運動成績。花樣滑冰運動員的單足提踵站立是一種不穩定平衡狀態,若要使運動員在轉體過程中保持身體平衡就要儘可能的使人體轉動軸始終通過人體總重心,那麼只有通過加強核心控制力的訓練,豎脊肌穩固軀幹,才能確保運動員肢體繞縱軸旋轉能力的增強,從而保證了高質量技術動作的完成。2.2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運動員在跑動過程中,根據物理學關於轉動力矩在封閉的個體中保持恆定的原理,下肢產生一個向前的轉動力矩,必然其他部位要產生一個相反的轉動力矩,這樣才能達到平衡。此異側上下肢的配合就能保持這樣的平衡,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強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力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水上運動項目也是同理,評價划船運動員技術動作的好壞,不僅僅是看划槳技術動作的外型和用力的大小,更主要的是看運動員的划槳技術效果,即船體的運行速度。許多划船運動員在平穩的測功儀上表現出非常高的技術水準和力量水平,但在實際比賽中,船體運行的速度並不快,原由之一在於作用於槳葉上的力量並沒有完全形成推動船體向前運行的動力槳,而是為了控制船體的平衡,在划槳的技術成分上有一部分的力量則成了維持船體穩定的「平衡槳」。2.3提高能量輸出核心肌群被視為一個盒子或者汽缸,腹部肌肉在前,背部和臀肌在後,橫膈肌作為蓋板,盆底肌和環繞髖部的肌肉群為盒底。當肢體發力時,核心肌群蓄積的能量從身體中心向運動的每一個環節傳導。核心部位擁有的肌群最大,產能和儲能也最多,無論是短跑技術中的伸髖鞭打扒地,還是跆拳道腳法里的後橫側踢擊打,看似腳對地面或人體的作用,而實則為來自於腰髖肌群的原動肌群的發力,並通過閉合式的動力鏈向下肢形成有效的動量傳遞。研究也表明:下肢和軀幹力量好,身體穩定性強的網球運動員,其發球速度要高於這方面弱的選手。原因是增加了力的轉遞速度,提高了技術動作的功效。2.4提高肢體協調工作效率有強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證,軀幹能夠得到穩固的支持,四肢的應力也能夠隨之減小,由此肢體能夠遊刃有餘的進行更加協調的技術動作。如自由體操運動員在做跳躍時,強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夠保證身體在空中的姿態,肢體可在騰空中協調運動,並能在落地時,腳和手以控制的方式同時落地,強大的核心肌群不僅是身體姿勢變化的原動肌,而深層次的小肌群扮演了穩定肌的角色,兩者共同參與、協調配合,使得運動員的四肢完成了精準到位、銜接流暢的技術動作。2.5降低能量消耗通過肌電的研究表明:速滑運動員在比賽中為了保持向前的快速度,在蹬離冰面瞬間需要讓支撐腿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和速度。協調能力好、核心肌群力量強的運動員在滑冰階段,能夠很好的保持身體的平衡,使支撐腿的肌群在滑冰階段處於適當的放鬆,避免無畏的能量損耗,而在蹬冰階段能夠集中動員、充分發力,由此加大了蹬離冰面瞬間的功率,提高了蹬冰效果。另外,在上述提到的四肢能夠協調自如的工作,這本身也是能量的節省。2.6預防運動損傷運動員在進行快速發力動作時,強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夠確保肢體在動作過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層小肌肉群的穩定功能起到關鍵的保護作用,這預防了急性損傷的發生,否則,如果發力不正確,潛在的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會大大提高,比如像下背痛、腹部扭傷、骨盆傾斜等等,這些損傷會直接影響到訓練的效果。例如,踢足球時,腿踢球的動作會帶動身體重心的轉移,若核心部位失去穩定身體的功能,身體便會失去平衡,甚至會損傷背部肌肉。前世界最強壯的運動員Sven Karlson可以每隻手負重185 kg步行,卻因腰背疼痛而無法戴上拳擊手套,通過核心肌群的訓練,背痛消失了,並以每隻手負重215 kg行走的成績打破了自己保持的紀錄。3核心力量訓練的內容與方法核心力量訓練是指針對身體核心肌群及其深層小肌肉進行的力量、穩定、平衡等能力的訓練。穩定是核心前期訓練的主要目的,核心力量訓練是其他運動能力,諸如速度、靈敏、協調等素質訓練的基礎[5]。核心力量訓練計劃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在運動中使許多的肌肉群協調的做功,而不是在完成像重力舉動作時將某個關節孤立起來做功,穩定性訓練的目的就是要動員軀幹深層的小肌群參與運動[6]。核心力量訓練不同於傳統的力量訓練,它使下背部與腹部的肌肉群在訓練時同時做功, 就如同使上、下半身同時做功一樣。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所有的體育運動都必須與核心部位共同做功來完成,只有極少數的肌群是孤立的,相反,必須要使全身成為一個整體。核心力量的訓練就是要努力使整個機體協調起來,確保運動員在做動作時讓核心區域肌群起到穩定軀體,傳輸能量的作用。根據所構成核心區域肌群的特性,以及它在系統訓練體系中所起的作用出發,歸結多年的訓練經驗,現將訓練方法手段示例如下:1)不藉助任何器械的單人練習。此類練習適用於核心力量練習初始階段,目的在於使運動員深刻體會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體,這種類型的練習得到了大多數專家的認可和肯定,普遍認為是最基礎的核心力量練習的手段。此類練習有很多,如仰卧挺髖(A)、仰橋(B)單臂俯撐控腹(C)、腿臂交叉兩頭起(D)等。

2)運用單一器械進行的練習。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懸吊繩、力量練習器械等。在這種練習方式中,運用最多的是在平衡球、平衡板和懸吊繩等不固定軌跡的訓練器械上進行的力量練習,有效的動員軀幹部深層肌肉參與運動,並在動作過程中控制軀體始終保持正確的運動姿態,從而摒棄了傳統力量練習中藉助外力來支撐軀體的弊端。例一:雙腿置於平衡球上的支撐練習動作方法:將兩腿併攏置於瑞士球上,兩手撐地,手臂與身體成90度夾角;脊柱保持正常位置,與地面平行;控制身體不改變任何夾角;保持均勻的呼吸,不要憋氣。如果要進一步加強動作難度,可以採用單手支撐、在瑞士球下放置半球式平衡球等手段。如圖:

例二,單腿撐於平衡球上的旋髖練習,動作方法:平躺墊上,一腿置於瑞士球上,抬起上體呈一直線,雙臂伸展置於地面上;另一腿繞身體做內收外展的旋髖練習;保持均勻的呼吸。如圖:

例三,蹲起練習,徒手站立於平衡球上(A),兩腿開立比肩稍寬,做蹲起的動作;或者單腳站立於平衡球上的蹲起練習(B),呼氣,向下蹲;吸氣,站起。此類動作過程中要保持脊柱處於中立位,不發生扭轉或屈髖的動作。如想加大難度,可採用負重蹲起的練習方式(C)。如圖:

3)使用綜合器械進行的練習。諸如單、雙足站立於平衡球上,做各種上肢持輕器械舉、推、拉,下蹲,軀幹扭轉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坐於瑞士球上做各種形式的練習等。這類練習增加了練習的難度,一般適用於核心肌群能力在中級以上水平的運動員,他們都經過了初期的徒手或單一器械的訓練,能較好的控制身體,在動作過程中保持軀幹處於正確的身體姿勢。這種練習的關鍵是使身體處於一種不平衡、或者是在不穩定的運動器械上進行訓練。這種非平衡性力量訓練是通過自身調整不穩定的身體狀態,達到訓練神經-肌肉系統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體感覺的一種練習方式。使用不穩定的裝置進行力量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所訓練肌群的力量水平和本體感受能力還可以激活核心肌群的參與,並使其得到發展和提高。例一,單腿跪姿弓步後上拉,動作方法:單腳(左)站於平衡球上成弓步,後腿屈膝,重心在兩腿中間;做單臂(左)後上拉,或坐姿側上拉後拉等。動作要求同正常身體姿態下的要求;呼氣向後拉,吸氣向前;動作過程中控制身體,不能有旋轉或者晃動。如圖:

例二,持球旋轉:俯卧於羅馬椅(A),雙腳固定,骨盆部置於羅馬椅托板上,身體呈一直線;雙手持球,做上體繞脊柱的旋轉動作,動作過程中保持軀幹處於中立位,呼吸均勻。隨著運動員能力的增強可以加大訓練難度,例如把羅馬椅改換為瑞士球(B)。這個動作有效的鍛煉運動員核心區域的控制力和軀幹肌力。

4) 各種Pilates 練習形式。這是一項融合肢體和心靈(body andmind)的運動,訓練以意志力去控制身體動作。Pilates訓練的理念是均勻地強化各部位的肌群及中心軸(coredynamic)的動力,在正確身體排列結構的要求下,用心體會每一塊肌肉的延展、收縮與控制,目的是加強人體核心肌群的力量,以提高身體穩定性及全身姿勢的正確性。5) 睜眼睛和閉眼睛狀態下的各種站立練習。這種方式的練習主要是鍛煉運動員的肌肉本體感受控制能力。人體在無參照物的情況下要想保持身體的平衡,主要依賴於肌肉的控制。例如,睜眼或閉眼的屈膝單腿站立或者蹲起動作練習(如圖A),就能很好的鍛煉核心肌群維持身體平衡的能力。若要增加難度,可以採用讓練習者跪立或站立於平衡球上(如圖B)做同樣的動作等等方式。

6)在同伴協助下進行的練習形式。這種練習形式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動態條件下的核心控制能力。例如,鏡子模仿動作,動作方法:訓練者(雙)單腿站立,膝屈曲,髖屈曲,背部平直,保持軀幹穩定不左右搖擺;訓練者模仿做同伴動作的鏡面動作。隨著軀體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訓練難度,比如站立在平衡球上進行練習,動作加上上體的轉動等。7) 雙人共同進行的練習。例如可以使用橡皮筋兩個人同時練習,兩人並行仰卧,將橡皮筋分別套在練習者的左、右(內側)腳的中心,同時做腿的內收動作;或者是站姿的練習。以上練習均按照小負荷多次數的訓練原則,靜力練習時間每組15~30s,動力練習每組重複20次以上,隨著運動員能力的提高,可採用加大難度或提高強度的方法,以適應訓練需要,比如逐漸延長時間、增加練習次數或加大負荷重量,由徒手練習更換為有器械負荷的練習,負重量逐漸加大,動作形式逐漸複雜等等。在訓練中要嚴格控制身體姿勢,並使呼吸配合動作,強調神經系統的參與,一定要運動員體會到每一個動作的要點,做到「身到心到,身心融合」。4結論1) 核心力量訓練是運動員體能訓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提高運動員各項運動素質的重要前提之一。2) 對於運動員來講,核心力量訓練的主要作用在於能夠穩定運動員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確的身體姿態、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和平衡、提高運動時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輸出、預防動作中的損傷以及傷後恢復,從而有助於運動成績的提高。3) 訓練中教練員要根據不同專項要求以及運動員個體特點,結合各種運動能力的訓練手段和方法去具體實踐。參考文獻:[1] Ian Hasegawa, NS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4,11,5.[2] 謝菁珊.普拉體塑身新風尚[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5.[3] Kurt Hurley ,Core-Principles: The Funct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http://www.changingshape.com/resources/articles/core-strength-training.[4] Elizabeth Quinn, How to build a strong foundation,http://www.power-systems.com/P/Core/,2006.[5] Ian Hasegawa, NS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4,11,5.[6]http://sportsmedicine.about.com/cs/conditioning/a/aa052002a.htm.
推薦閱讀:

〖詩詞習作〗卜運算元(三首)●贊倫敦奧運會中國女運動員 <音圖配>
無緣冬奧會俄47名運動員及教練員上訴遭駁回     錢江晚報
健身不注意這些,肩傷是早晚的事。巨力運動員的鈦合金關節是怎麼來的?
運動員退役後去幹啥? 六成冠軍選擇從政
嫁給運動員的科學與藝術

TAG:運動 | 運動員 | 動員 | 力量訓練 | 力量 | 訓練 | 研究 | 作者 | 衛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