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真相

佛教教義複雜多端,有小乘、有大乘,各說各話,莫衷一是。但我們從五花八門的佛教教義中,仍能找出小大乘及佛教各宗派共同信仰持守的基本教義。這些教義便是釋迦牟尼所講的苦、集、滅、道等四聖諦,以及業力、三世,輪迴與三法印等。本節 A 段,將說明四聖諦,B 段則論業力、三世、輪迴及三法印等。

八四聖諦:分為苦諦、集諦、道諦、滅諦等四類。

一、苦諦:痛苦的種類。釋迦以為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不想見的人,卻非見不可)、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等八苦(增一阿含經卷第十七)。印度地大「物不博」,人民生活窮困,加上氣候炎熱,輪迴轉生思想盛行(人死後變這變那,生而又死,死而又生,極為痛苦云云),遂導致釋迦以「苦」為出發點,而建立了他的一套教理。論到印度人民的貧苦,迄今未變。據一九九○年一月二十六日路透社新德里電訊,目前,印度約有人口八億人,而接近三分之一居民(約二億七十萬),仍要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十年前,這個百分比卻高達四十八點三。以上統計根據一九八九年世界銀行訂出的印度貧窮線水平。

二、集諦:痛苦的起源。釋迦閉眼不談印度人民物質生活貧苦,而即用「宗教」信仰的十二因緣說來解釋人有痛苦的原因。十二因緣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這是一系列人「從生到死」的說明過程。其中,「因緣」與「無明」需予說明。釋迦以為世界萬物的每一物(佛教稱「法」,意即現象),都無非由「因緣」所生(Hetupratyaya)。例如一粒瓜種是「因」,種瓜的泥土、陽光、雨水…等是「緣」,最後才會生出一個「瓜」來(果)。此即因緣論或緣起論。

釋迦(亦即佛教)以為任何物都由此因緣所生(成),因此,任何物都無它的「本體」(Reality),因為都不過是由各種的因與緣和合而成罷了。這個物質(梵文 Rupa,英文 Material)的無本體(因系因緣和合而成),印度佛教(亦即所有的佛教)稱它為 Sunya,中文譯為「空」。佛教有名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這兩句話,梵文配英文可寫成:Rupa is Sunya; Sunya is Rupa。正確的解釋是:「凡人眼能看到的物質體(Rupa),都沒有它的本體,(Rupa is Sunya 色即是空);凡是沒有本體的東西,即是人眼能見的物質體(Sunya is Rupa 空即是色)。因此,中國佛教所講的「空」(Sunya)決非一般所說的 Empty(空)或 Vain(虛空的),兩者完全不同,不能混為一談。

說也叫人痛心,由於中國佛教兩千年來一直大講「空」理,不單害了無數人民,也害了中國這個國家。大家對人生都變得消極、灰心、失望、了無生趣,反正一切都是空,努力奮鬥有何用呢?中國民間流行的「天也空、地也空……妻也空、子也空……」的萬空歌,(歌名也許不是如此,已記不得了),便是從佛教所強調的空觀而來。

對於「空」思想的害人,竟然有一位佛教徒余紹坡先生敢挺身而出,強烈指出佛教講空的不對。他不客氣地指摘中國佛教說:「這些說空說有的知見,可能是前人盯著空字繞圈子……。「空」字在直覺意識中,很容易認為『空無、斷滅』。用之則自誤誤他,不用則太太平平。……令人枉生困惑,令人迷失方向……」(「佛法義理不應沿用空字」,香港佛教月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號)。

現在再回講十二因緣。釋迦所講的緣起論問題多多。萬物或每一物既然都由「因」而生,那麼每一物的最初「第一因」究竟從何而來?例如人的最初生命(指父母的父母……一直追溯上去),以及草木瓜果……等的最初的「第一粒」種子,到底如何而生?但釋迦卻避談「第一因」這個問題。所有的佛教徒也都只能找個借口,花言巧語,搪塞了事。例如台灣佛教徒心仁詭辯道:「……殫精竭慮去追求『生命的第一因』,將是徒勞無功的(根本無法找到答案。龔按)。因為『第一因』之前勢必還有一個『因』,此『因』前,又有『因』……(因為佛教要講這個似是而非的因果論來說明萬物的起源,所以碰上了『第一因』這道難關,永遠無法解答。龔按)」。心仁的文章「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載於台灣覺世旬刊一一四二期,一九八九、十月。該月刊系由星雲和尚所辦。一九九○年元月,我曾在加州某地各教會(故隱其名)聯合主辦的講習會中,主講「基督教與佛教的比較」。會後有佛教徒和我辯論。我請他答覆「第一因」如何而來?對方先是東扯西拉,最後祇好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得不公開承認:「我沒有辦法答覆第一因從何而來。」我真不懂,不少資深佛教徒(如上述者)既然已知道自己所信的因果論無法答出「第一因」的起源,但為何還要繼續盲目地迷信佛教,跟著佛教跑呢?真是自欺欺人!

現在再說十二因緣中的「無明」(Avidya)。釋迦強調人因為有了無明,而才緣「行」、惡劣的環境下,釋迦既不求「和談、統一」,也不講「社會福利」,但只講心靈解脫。他勸人要好好修行,以求解除痛苦。釋迦主要的修行法是實行八正道。它們是「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增一阿含經第十七)。八正道又能被圈入「戒、定、慧」三學。這些修行法注重人的思想改造(需信因緣法……等),以及行者身體的苦行(如禁食、禁慾、不眠……等)雙管齊下。其實,釋迦的八正道,也就是當時婆羅門教的沙門(修行人)與其它森林修行者的修行法,大同小異。祇是釋迦把正見、正思……等,改成對「佛教」的正見、正思……等而已。

四、滅諦:解除痛苦後的去處。印度自古起就流行輪迴信仰,人人膽戰心驚,害怕死後再去輪迴投胎轉生,生而又死,死而又生,好不痛苦!因此,印度人都渴望死後能去這麼一個地方,那裡不再有生死、死生之苦。這個地方,古代印度人稱它為 Nirvana,中譯「涅盤」。釋迦傳道後,也走的同樣路線,主張人修道,死去後的理想去處是涅盤。當然,釋迦所講的涅盤是佛教的涅盤,亦即祇有信佛教、修佛道的人才能去這涅盤。否則仍在生死輪迴中受苦云云。佛教說:「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盤」(雜阿含經卷第十七)。

梵文 Nirvana(涅盤)的原意是「被吹去、被消去」。好象一盞油燈的「油」,燒盡後,燈火便也熄滅、消失了。佛教修行人,天天苦修(包括思想與身體兩方面),到最後,死期來到(佛教忌用死字),便離世去「涅盤」了。用我們的話來說(不信佛教者),所謂涅盤,即是指人「死了」而言。佛教用涅盤來代替死字。對此,中英佛學辭典第三二八頁「涅盤」項中,也有和我相同的解釋,(涅盤即是死(。Nirvana、"blown out, gone out, put out, extinguished";"liberated from existence"; dead, deceased, defunct"。最後的﹁dead, deceased, defunct」,都是指「死亡」。

小乘的涅盤,是灰身滅智,釋迦肉身已死,不復存在。但大乘的涅盤卻變成「常樂我凈」,把原來的「涅盤靜寂」變得熱鬧非凡了!

釋迦的「死亡」被尊稱為「大般涅盤」(Mahapari nibana)或「大滅度」。但中國和尚的「死去」祇稱「圓寂」或「寂滅」。至於一般佛教信徒的「去世」,則都叫做「往生」而已。單在「死」字上,佛教內部似乎分了三級。佛教人死後的「火化」,叫做「荼毗」(Jhapeti),意為焚燒遺體。遺體火化後的骨灰(Ashes),梵文叫做 Sarira,中譯「舍利子」。中國佛教僧人大力鼓吹死人骨灰——舍利子的甚麼「靈驗」,把中國佛教弄得烏煙瘴氣,大家都熱中於骨灰崇拜,樂此不疲。

B.業力、三世、輪迴、三法印:

一、業力:印度人自古起便相信業力(梵文 Karma),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Action, deed),能影響人來世的生活,或貧或富,或樂或悲。釋迦也擷取了業思想(中阿含經第二十七,人毘婆沙論第一百二十四),以為人在前世(生)如作了惡業,今世便受苦楚,前世如行了善業,今世便享榮華富貴。佛教的十惡業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囗,綺語,貪慾,瞋恚,邪見」。如在每項上加上「不」字,便成「不殺生……不邪見」的十善業了。這些做人的最起碼道德生活,佛教卻把它們列為首席。業的「問題」多如九毛。例如中日戰爭時,以及中國大陸文革時,前者日軍在華殺人數千萬,後者大陸人民被殺千、百萬,可謂血流成河,悲慘凄絕。但佛教邽罔顧「原因」,僅祇輕描淡寫的胡稱這些死難者,都無非是他個人前生所做的惡業所致。再如對於殘障人士,佛教也概以「業」來解釋,如不是此人前生造惡業,今生會有這種情形嗎?(余類推)。佛教的業思想,真不知害了多少人。富者自傲,貧者自卑,惡人更凶,弱者更弱,因為都是各人前生業力所定的啊!

二、三世:印度人一直相信人有三世(梵文 Trayo dhvanah),佛教也承襲了這個思想(增一阿含經第四十八)。這個三世分成兩種說法:第一,三世與十二因緣的關係。佛教以為人生生命延續痛苦的原因,是由於在過去世(前世),有了「無明、行」,而才生出現在世的「識、名色、六人、觸、受、愛、取、有」。因為人有今世(現在世)的「愛、取、有」,所以才會生出來世的再「生」與再「老死」。如果人信佛教而滅無明,便不會再有來世的再生與再死了。茲列佛教約三世十二因緣圖表如下。但三世十二因緣的第一罪魁「無明」,佛教卻無法說出它的「起源」。所以這個三世十二因緣說祇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而已。

第二,怨怨相報的問題。「五省聯軍總司令」軍閥孫傳芳兵敗後,逃入天津,搖身一變成了一位「極虔誠」的佛教徒。那知,有一天,正當孫在叩頭拜佛時,突被人背後開槍殺死。殺孫的人是施劍翹,施是施從濱的女兒。施從濱有說是孫在交戰時的敵將,有說是孫的部下(詳情不論)。不管怎樣,施從濱是被孫傳芳下令槍斃的。為報父仇,施女終於殺死了孫傳芳。施女事後去見佛教「高僧」太虛和尚,想從佛教的觀點知道一些為何父親被孫殺死的原因。太虛答道:「安知,在前世,孫不是為你父所殺?」(這句話引自煮雲和尚在「海潮音月刊」撰文「奇女子施劍翹的故事」(題名大概如此,已記不得了,龔)」。意即施從濱在前世曾殺死了孫傳芳,所以在今世,他們兩人各自再投胎做人,而孫傳芳便殺死施從濱了。佛教稱此為怨怨相報。照佛教說,為何施從濱在前世要殺死孫傳芳昵?這是因為在前前世,孫傳芳曾殺死了施從濱,所以施從濱為了報仇才在前世殺死孫傳芳的。但問題又出在「第一因」上了。在前前世的前世,再前世……一直追溯上去,到最初的那一世,到底是孫先殺死了施?還是施先殺死了孫?殺人者是由於何種「因」而要殺死對方?對此,佛教徒也絕對答不出來,祇能東扯西拉,找個借口下台。

說也可笑,對人被殺事,佛教又有另一種「肉麻」的解釋。西安事變時,蔣委員長的近臣邵元沖被「叛兵」殺死。佛教慈航和尚對邵夫人道:「翼如居士(邵字翼如,龔按)德學風烈,決為圭密轉世(見褚怕思著「佛門人物誌」第二四四頁,「圭峰再來的邵元沖」文章)。意即唐朝的華嚴宗第五祖圭密(世稱圭峰大師(780–841),在民國時再投胎變成了「邵元沖」。乖乖!至峰是大牌和尚,而邵元沖亦非等閑之輩。但我們不禁要問:慈航和尚為何不敢對邵夫人說:「邵先生的死,因為是他在前世曾殺死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現在殺死邵先生的那個人」。這樣答,才合佛教的三世怨怨相報。但慈航卻避談這點,轉而把邵氏捧成圭峰再世,直把邵夫人樂得心花怒放(?)。這豈不是慈航在諂媚權貴?上述太虛答施女的話中,先來一個「安知」,也是模稜兩可的滑頭用法。當時,如果孫傳芳死時仍大權在握,或者,施女也是某方面的顯赫人物,我想,太虛大概也不敢(?)對人說:「安知,在前世,孫不是為你父所殺?」的泄氣話了!不知讀者諸位能同意我的看法嗎?

三、輪迴:印度自古起講輪迴(Samsara),原始的輪迴只有三道:天道,祖道(人世界),第三道(地獄)(詳見印度宗教哲學史,高楠順次郎著)。釋迦也承襲了印度的輪迴,他把原有的三道輪迴細分成六道輪迴。(過去現在因果經第二,六趣輪迴經等)六道是:一,天道;二,人間道;三,畜生道;四,餓鬼道;五,阿修羅道;六,地獄道;四、五、六三道都屬鬼道,勉強分成三道。輪迴的梵文原意是:展轉,流轉,流轉的世界。指一切眾生,包括天道的鬼神,以及人、畜、蟲蟻與地獄的鬼類……等,莫不都在輪迴中生而又死,死而又生,流轉不停,好不痛苦。佛教勸人要勤修佛道,跳出三界,掙脫輪迴生死之苦。

佛教把全宇宙劃入「三界」中,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指這個人類世界及天上的某些區域,共有六個層次,稱作六欲天。欲界的最上層是「忉利大」,天主(神)名叫帝釋天(Sakra devanam indra),又稱「三十三」天。因他有三十二個天臣,連他在一起,共三十三,故俗稱「三十三天」。這個三十三天神原是印度神。但,今天中國佛教的僧人及信徒,歪著頸項,硬說這個神(三十三天)便是基督教的上帝。問題在那裡呢?因為照佛教說,連所有的鬼神(包括三十三天在內),也仍都在六道輪迴的「天道」中,而六道輪迴則是一個流轉不息的苦地方。天神雖在天上享福,但一旦福報滿後,使要再墮落到六道中的其它某道中去,始終一直變來變去,痛苦莫名。據此,中國佛教徒含血噴人,誣稱基督教的上帝即是三十三天神,仍在輪迴中受苦云云。做為基督徒的我們,當然絕對不承認,並應予以反駁痛擊不可。欲界上的色界與無色界,也都指天道。總計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共計二十八天,這是佛教天的數目。

這個三界說,是從「須彌山」信仰而成(Semuru)。古代印度人把神話、怪談、迷信加上印度的地理環境等(須彌山大概是從喜馬拉雅山(Himalaya)的山嶽信仰轉成,兩者不單發音甚同,還有其它各種類似處),創造了一個莫名奇妙、令人可笑的三界說。而佛教徒即把這個三界信仰視同至寶,奉為「真理」。法華經稱:「三界無安……」,心地觀經說:「三界以心為主」,華嚴經講:「了達三界由心也」,中國佛教僧尼受戒後所得的「護戒諜」的第一句話便是:「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由此可見,「三界」對佛教是何等的重要了!

輪迴的「荒謬」處極多,不勝枚舉。例如:梵綱經卷下稱「世上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意即每人前世前前世……的父母,現在都在輪迴人道中再投胎變成自己的父母了。但,輪迴之理假定是真,輪迴有六道,每個人宿世的父母,都有可能再轉至其它五道再生(如入地獄,如變畜生……),也不可能全都再來「人道」做人。再者,轉生的「靈魂」(佛教稱為第八識(Alaya),當然是單數,怎麼能成複數,而變成全世界所有的男子或女子?目前,世界人類有五十多億(一九八○年時是四十五億)。他們都是佛教徒自己的父或母嗎?中國佛教徒叫過陌生的男子(假定對方是政府首長)為「爸爸」嗎?中國佛教徒叫過一位不認識的女子(假定對方年輕美貌)為「媽媽」嗎?如是,則不被罵為「神經病」才怪呢!既然一切男或女都是佛教徒自己的父或母,那麼,自己家中的父母妻子、丈夫、兒女、孫兒女…等,怎麼個稱法?自己的妻子是自己的××?自己的兒子是自己的××?(余類推),這筆爛帳,如何得了?梵綱經更說:「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這麼一來,連家中的蒼蠅蚊子、貓狗老鼠……等,都成了佛教徒的爸爸和媽媽了!真是荒謬絕倫!

四、三法印:釋迦定了三法印(雜阿含經第十、大智度論第三十三以判別佛教的真偽。凡合乎三法印者,即是佛法:凡違背三法印者,即使是什麼「高僧」所講,亦不是佛法,應予拒絕。三法印是:(1)諸行無常。一切諸法(現象)都在流轉變遷。(2)諸法無我。世界萬物都莫不由因緣而成,所以無我(無本體)。(3)涅盤靜寂。人死後境地是靜寂無為。台灣佛教界的問題人物(指教義紛爭),「高僧」印順法師說:「三法印為佛教的重要教義。判斷佛法的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來衡量」(佛法概論)。


推薦閱讀:

月光族的真相,你為什麼存不住錢?
死後20年黛安娜才說出的真相:3人的愛情太擁擠
李小龍到底有多牛逼,請看真相!
為何杜特爾特親華?中菲聲明一細節揭示背後真相
關於分手男人心裡的17個真相(圖)

TAG:真相 | 釋迦牟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