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禪法苑——《無常之苦》-無禪夜話第六期 語音整理

無禪法苑——《無常之苦》-無禪夜話第六期 語音整理

2 人贊了文章

原創: 成都菩提樹 無禪法苑

【前 言】:今天講的題目是「無常」。這個話題大家已經是耳旁生繭,但,無常又是最重要的佛教義理,知道和證到是兩回事。體證到無常,即能解脫煩惱。今天我講無常也會給出一些無常觀想的方法。

---*---*---*---*---*---*---*---*---

【菩提樹】2018年9月18日 21:00

---*---*---*---*---*---*---*---*---

好了,我們正式開始今晚的夜話,今天是九一八。那今天我們來講這個佛法也算是為死去的忠魂和亡靈超度了。今天講的題目是無常,我在昨天已經說了,無常就是苦的根源。我們透徹明了什麼是無常,證到了無常,即是離苦。

無常這一點,很多人其實都理解,它既是四顛倒之一,也是三法印之一。可見它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今天我們在這個群里,大家相聚在一起,緣分是什麼?是學佛是吧?我們學佛是為什麼呢?無非是脫生死出輪迴。為什麼我們要脫生死出輪迴?

如果我們生存在凈土極樂世界或者是北俱蘆洲。一個風景秀美的地方也沒有什麼疾病和疼痛。那麼我們需要脫生死出輪迴嗎?不需要。我們不會有這麼大的出離心。我們之所以這麼多人要學佛、想學佛、在學佛,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我之前在文章裡面也講過,它有苦有樂,喜怒哀愁,苦樂憂悲,都有。但是苦,是佔大部分的。然而娑婆世界給人類帶上了兩道枷鎖。這兩道枷鎖,其中一個叫疾病,另一個叫煩惱。

疾病:人類與疾病鬥爭了幾千年。但一直去除不掉。很多人覺得我們現在醫療技術先進了,很多病可以治了啊,甚至還幻想今後可以長生百歲,這是不可能的。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們現在的醫療技術手段,可以徹底醫治的疾病百分之五都不到。包括常見的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都搞不定,一個普通的感冒我們去醫院吃藥七天才能好,不吃藥也得一個禮拜。

同時,即便人類戰勝了一些疾病,還會有新的疾病(病毒)出現,一定會是這樣。如果我們某一天戰勝了所有的疾病,我們也可以衣食無憂了,這個時候的無所事事會導致我們更嚴重的心理疾病。所以,疾病是這個娑婆世界,人類不可能去掉的枷鎖。

煩惱:煩惱來自於所有人各自的俱生無明,由我們各自俱生無明導致的貪嗔痴而引起的爭執和混亂。這就是世俗煩惱的根源。煩惱來源於關係之中。我和對方、我和外界、我和社會、人和人之間,而我們自心與自心的糾結、執著以及作對,屬於精神障礙,也是煩惱,將自心對立才會有煩惱,這也是因為二元關係導致。如果能做到隨心所欲就很難起煩惱。

由此可見,在此娑婆世界我們有太多的煩惱和痛苦,疾病也是種痛苦,在這裡我們才有這麼大的出離心。因此,我們現在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才是最好的修行道場。所以我們把這裡叫做選佛場。

痛苦有哪些?我們常說的有三苦,壞苦、行苦、苦苦。根據這三苦我們再細分,又分為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這八種苦,大家應該是比較了解的。這個怨憎會就是嗔念重,仇人見面相互眼紅。愛別離和求不得是屬於行苦,就是我們喜歡的,它終究會離去,離去的時候還是會痛苦。好東西得不到,這也是種痛苦,這兩個屬於行苦。五取蘊苦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五取蘊?什麼是五蘊?這個五取蘊就是執取五蘊的意思。色受想行識的無常變壞,它就是一種苦。五取蘊這種苦只有修行人才能體會到,而平常人體會不到的。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苦難?根源在哪裡?根源就在於無常。我們說人類生活在四顛倒之中,其中一個就是執無常為常,以為所有東西都是常在的,它其實不是常在的。這是四顛倒重要的一項。再比如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因此我們可以逐一去看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統統都是無常。

因此無常即是苦的一個根源。包括我們說生活很艱苦,沒有電,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只能吃芋頭,沒有什麼衣服穿。但如果把我們放在幾千年前的話,能每天有芋頭吃,那就不叫苦,那叫樂。如果我們長期的生活在一個我們現在認為苦的環境中的話,我們苦中依然求樂,也能找樂。它變成了習慣,習慣後就不叫苦。你思考這個習慣不自然的時候它才會苦,這些都是無常。所以我們說的八苦啊,前面這個生老病死。總結一句話: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而出生,然後無可奈何地活著,最後糊裡糊塗的離開。

到老的時候,很多人,其實我們可以去了解一下。很多人這一輩子受的痛苦加在一起都沒有我們臨終時那一場疾病多。我一個好朋友,之前做建築,有一點錢,投了些小酒店開了些餐飲。之前也是大魚大肉,夜生活豐富多彩,生活在酒池肉林之中。有一次,他老婆的舅舅得了癌症,住進四川省腫瘤醫院。他進了醫院,看到了醫院裡面種種臨終時因癌症的痛苦相,幡然醒悟,覺得平淡就是幸福。從此自律自控,還經常勸導身邊年輕的朋友要節制慾望。挺好。

因此,基於我們有這麼多苦,有這麼多無常,世尊才升起出離心,才去求道。最後給出了勝義諦——「苦、集、滅、道」。世尊證得了這些苦是可以徹底消滅的。證到了這個世界是一個苦聚的場所,這就是「集」。道即八正道,就是我們滅苦的方法,這是在鹿野苑裡的初轉法輪。但是很多人還是不明白,很多人執苦為樂,執無常為常。因此佛祖為了進一步開示,在第二次轉法輪的時候講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就是告訴你這個苦是怎麼來的,它們怎麼相續流轉。

那無常是怎麼一回事?由此繼續引出了我們的「四顛倒」。「無常」用我們現代化的語言就是不確定性。在很久之前的文章,我當時講了一下: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和焦慮,都來源於對未來的不可知和不可控。大家可以去細想一下,一定是這樣的。當然這句話不是我講的,這句話是毛澤東講的。毛澤東很厲害的,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毛澤東選集》,我是很多年前看完了全集。我們所有的壓力和焦慮,就是來源於對未來的不可知和不可控。不知道這個事情會怎麼發生,或者我們知道這個事情已造成了不好的結果,但這個結果對我們影響會怎麼樣,影響會有多深遠,會影響哪些人我們不知道,因此就會焦慮和壓力。如果沒有這些不確定性,我們就不會焦慮和壓力,只會遺憾和後悔。

我們很多的煩惱以及很多的社會現象,還有一個心理根源,就是死亡恐懼。人類是唯一一個在活著的時候就知道必然死亡的動物,因此人類是唯一一個經常理性的去思考死亡這個話題的動物。我們很多時候恐懼死亡是因為不知道死後的世界是怎麼樣,這也是不確定性。如果我們確定死後沒有世界了,或者確定死後我們會輪迴轉世會因果相續不斷,那麼所有人的行為方式會不一樣的。人類對死亡的恐懼甚至將我們推向兩個極端,一個極善,一個極惡。

有一部分人認為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這輩子為什麼不把榮華享盡,這就是斷見。基於這個斷見,這一部分人就無惡不作。只為當時自己的快樂,毫不顧及他人和今後的事情。還有一部分人,雖然生活得很艱苦,但他們知道,此生的造業,會在來世得果。因此,他們始終保持善念。死亡的恐懼在影響著我們很多很多的行為,這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在美國的耶魯大學有一門公開課非常火,幾乎是座無虛席,叫做「死亡公開課」。

關於有沒有來生這個話題,我在兩年前求道的時候問過火龍,他給出了一個我無法反駁的回答:「如果沒有來世,那麼,這輩子的這個「你」是怎麼來的?」。是的。假設沒有前生和後世,我們是莫名其妙的憑空出現,那麼,將來我們還是有可能莫名其妙的憑空出現。因為,宇宙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是很高的。

因此我們要脫離這一片苦海,就得深刻認識什麼是無常,去體證到無常。當我們認識到無常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去執取它。當我們離開一切執取的時候,包括我們自己,我們就解脫煩惱,就這麼簡單。它有兩個大的方法,第一個是通過認識,就是大乘見地,可一步取得。這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不二法門。但這是沒有路的。大家很清楚,即使不明白,也知道大概是怎麼回事。這點講很難突破它,怎麼講都是錯,怎麼回答都是錯,怎麼講也都是對的。因此,我今天不講這個啊。第二點,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去體證無常的觀照。

觀無常即是觀苦,觀無常的起滅即是在觀苦起苦滅。佛教分為大乘小乘,北傳大眾部和南傳上座部,相似處其實挺多的。我們這個群裡面雖然很多人不屑於小乘,但是小乘有這麼多國家,也傳法兩千餘年,也是幾億甚至十幾億的人信仰,它必然有很可取的地方。小乘兩點,第一點戒律,第二點禪定。戒律,它是個方便法,是個束心法,攝心為戒,最高的戒律就是束心。我雖然喝酒雖然抽煙,但我從來沒有否定過戒律,在文章中我也反覆說明過這一點。

不僅是我,包括整個禪宗。禪宗大家也知道。不懂的以為一棒一喝就出來了,其實哪有那麼簡單。真有這麼簡單的話,你們趕緊買飛機票來成都,我準備個大棒,那不就得了。怎麼可能嘛!就是打暈過去也出不來的。沒這麼簡單。近代民國有四大高僧:印光、太虛、弘一、還有虛雲。最厲害的是虛雲。一個原因是壽命長,活到一百二十就很厲害了,第二個虛雲是身系禪門五宗法印。他不僅五十歲證悟了,也就是說證悟後活了七十年。而且,禪門的五宗,所有教育方法論他全部都精通。

給大家講點小故事,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打仗之初,讓日本的東密起道場。就是搞一些歪門邪道的東西,念咒作法之類的。東密在高野山,高野山幾乎全是密宗,當時搞降伏法,搞得亂七八糟的。抗戰到第六年的時候國民政府覺得不對,也想試一試,也在我們國內大陸布置道場,叫「護國息災法會」,這幾個字大家應該聽過。顯宗的道場就是虛雲主持,虛雲大和尚是我近代最尊敬的人之一。虛雲在臨死前給後人的囑咐只有一個字,就是「戒」。

南傳有兩個方面,我剛才講了,一個是戒律一個是禪定。但是禪定不是「死坐」,禪定如果沒有方法的話,你坐二十年,估計也出不來。我身邊不少朋友,修禪定很長時間了,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都有,還是在凡夫禪,一點消息都沒有。群裡面也有新進來的同參,幾次禪定即獲得輕安,當然之前也有過輕安經驗,這就是逐漸進入正軌,那麼我們在禪定里應該怎麼做呢?就是觀照。

但禪定我今天不講啊,禪定的觀最好的是觀念頭起滅,參話頭。大家有興趣的話,改天我們再來討論這個事情。因為群裡面我說了很多很多次了,大家不要因為我們這裡講大乘見地就忽視有為法,不要因為我們講一切東西都是不生不滅的,都是非有非空的,就忽視我們培養自己的福田和善根,我一直在強調這一點,但大家好像一直沒有聽進去。因此今天也是為了方便起見,也要為大家對機嘛,對大家這個機。我就不講禪定中的觀照,我講生活中的觀照。

有這麼幾個方面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第一點是我之前講過的就是觀情緒的起滅,這點非常有效。這個群裡面已經兩個朋友按照我的建議老老實實的去做了,這兩個朋友現在煩惱都已經大幅降低,甚至說很難起煩惱,起煩惱以後持續時間也會非常短,這都是可以現身說法的。

我們自己遇到什麼事情,情緒快起來的時候,或者我們與對方,對方可以是我們的領導,可以是我們同事,可以是我們商業夥伴,可以是我們家人。他們情緒起來的時候,也趕緊進入一個觀察者的角色去觀察一下情緒。快起了,快起了,哎喲,好像我情緒要起來了。當你去思考這一念的時候,它就會開始減輕。然後看情緒怎麼消失的。那麼這個綿密用功到純熟之後,那麼自然情緒就很難再起,我們的心情也會非常的平和。這是第一點,觀情緒,觀自己可以,觀他人也是一樣的。

第二點就可以觀事情觀事物的成住壞空。比如說拿到一台新車很漂亮,自行車也可以汽車也可以。當開了五年八年十年,破破爛爛了,不成樣子了,到處有問題,裡面皮革也很臟。這時候你的還能想起他之前的樣子嗎?你拿到一個新東西的時候會想到它敗壞的樣子嗎?包括美食也是一樣,我們做的蛋糕,我們會想到吃完蛋糕以後,那個狼藉樣嗎?這也是一種觀,這屬於粗觀,這是第二類。

第三類就是觀緣聚緣散。這個觀效果非常好,它可以讓你把很多東西放下。比如我們的一段婚姻啊,比如我們的友情啊,我們的親情愛情。現在成都這邊其實離婚率蠻高的,八零後。我看數據大概是接近百分之五十,至少四十好大幾。現在我有很多朋友結婚啊,時不時都有。我去參加婚禮,看著他們,但是我心裡很清楚。舞台上這時候一切都是甜蜜的美好的憧憬的,但過了以後呢,該吵吵該鬧鬧,該分手分手,該離婚離婚,該出各種幺蛾子,還得出各種幺蛾子。這是一個觀,觀緣聚緣散,觀我們生命中走進我們的人和離開的人,也是無常的。

還有就是觀人的生老病死。這點對於解脫煩惱特別有助益。很多人就是看淡了,所以內心平靜了。包括很多知識分子到老年以後內心越來越平靜。「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講得就非常好。比如我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啊,我看到街上的嬰兒車看到嬰兒的笑臉,我就能看到他一生的苦樂無常。他當下雖然是在呵呵笑,但受苦的日子還沒到喃,輪迴才剛剛開始。然後看到婚禮看到葬禮也是一樣啊,看到葬禮我會想,離開了,離開了是新的開始,他去的地方說不定比這裡好多了,這就是觀人的生老病死。

我有三個時候內心是很平靜的,這個和大家可能不一樣。第一個是之前我酒喝多的時候,情緒反而是平靜的。第二個我開車的時候,把DJ音量開到最大,一般人聽了會躁動,動次打次,動次打次,我反而非常平靜,之前我就這樣子。在之前我工作的時候遇到很多的重要事情決定不了,我就開車去想一想把心靜下來。所以我很多重要的決策都是在我開車聽DJ的時候做出來的。第三個是,走到街上特別是地鐵站上下出口,人潮迎面向我湧來。或者走在繁華的十字路口,綠燈一亮,兩旁的人如洪水般涌動,這時我的內心會極度平靜。這些人,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忙些什麼呢??忙著活著。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活著。這也是觀。

觀可以無處不在,然後每一個觀都會指向一點,就是無常。所以我們在行住坐卧中,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交友中,在家庭中,在談情說愛中時時都可以觀照。最後即便沒有體證到無常是苦,也會使我們的心態越來越平靜祥和。

因為今天講到無常,這個話題大家很熟悉,所以我主要講怎麼去體證這個無常,從這個角度講的多一點。上邊講的是觀無常,觀常無。其實我在去年的上半年還是年中,在另外一個群裡面,我也有一句話,當時覺得特別好,我還把記下來了。就是我們觀無是很難的,我們觀有是比較容易的,這是由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由我們人本身的習性有關。想當初我說了兩句話,你做不到觀無怎麼辦,那你就觀有唄!怎麼做呢?

觀心有住,觀識有我,觀意有執。

觀之則離,不斷認識到就是修行。

我們總想去尋找一種「無住」的境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嘛,這句話如雷貫耳是不是?可你做不到啊!哪裡是無住?做不到怎麼辦?就觀心有住唄:「我住在這個念頭上了」,「哎呦怎麼還在想」——觀之則離。觀識有我:你看每一個意識或者念頭裡面有沒有我,我討厭你,或者你很討厭。誰在說這個你很討厭?誰討厭你?這就是我,我在哪裡?這幾個詞,不僅可以觀到無常,說不定還能觀到空相,還能觀到如來本心,但得用心去做。我再重複一遍,「觀心有住,觀識有我,觀意有執。觀之則離,不斷認識到就是修行。」

王驤陸是母音老人的師父,大愚的子弟,也是近代證悟的,偏密宗,禪密。王驤陸在坐禪一本書中,有段話我覺得講的蠻好,剛才也找出來了,我給大家讀一遍作為今天的結束:

「人何以要學佛,應反問自己:求己呢,還是求佛呢?何者為重?能知自己根本迷誤之處,然後真心痛切,去求醫藥,醫藥者,三寶也。然何為佛,何為法,何為僧,又何為寶。三寶既明,再行釋我,先從有我做起,不落空無斷滅,再做到無我,不落情見生死,乃知情見生死,無非是苦。於是釋苦,苦義既明,然後怖生死而求出離,但必明如何招入生死,根本還在無明。故釋無明,此無明枉造諸業,故釋業障。而業障之如何消,曰惟解脫,故說解脫。但不明起因,不得真相,故說因果。因果之一起一滅,即幻心之流轉,於是乎辨明心性,使知心為何相,性為何物,直證到菩提,故說菩提。菩提即是正覺,終得佛果位。」

---*---*---*---*---*---*---*---*---

過往相關文章列表:

《心·相 篇》無禪夜話第三期 語音整理

《根性與攝受》無禪夜話第四期 語音整理

《道德經》中的佛法1 - 淺論統一的宗教

《道德經》中的佛法-「道法自然」,原來如此。

《道德經》中的佛法-從「無身即無患」談去我執。

《道德經》中的佛法 - 談一談「心量」問題

《再談煩惱》

《當下的修行》

《有為和無為》

《唯心和唯物》

《因.果》:我們如何去超越因果?

什麼才是佛法所講的「空」?

什麼才是一個人的「見地」和「境界」?

我們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去修行?

事業的成功,為什麼讓我們更加孤獨?

我們是不是把人生弄顛倒了?


推薦閱讀:

用白話簡要說明,大小乘對於解脫和涅槃的見解,所導致的差異。
師生問答:業力因執著而生;不建議養寵物,是怕你們會去執著
從教理行果談佛法的思想體系
【創古仁波切】「堪布岡夏的口訣與教言」—— 這個時刻,就是你要修持佛法的時刻...
不要困在「佛法」里

TAG:佛教 | 佛法 | 釋迦牟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