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借馬喻人--修行處事都應如此

似乎很多人一提到佛教,都會想到那些塑像以及很多大家不懂的經懺儀軌、唱念做打、經聲佛號,認為是一種精神寄託。但是,其實釋迦牟尼佛所講之經,包羅萬象,大到宇宙之理,小到水中微生物,都有所講解。同時,通過日常生活中的觀察來比喻也做了很多,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篇經文來學習一下,釋迦牟尼佛,通過馬的八種劣態,比喻人在接受良師益友、經文教義的教導時所呈現的八種不良表現,讓我們共同勉勵。

第一種:「解羈韁時便掣車欲走」這種狀態是說一匹馬,剛剛套上韁繩的時候就想跑。是比喻一些人剛剛聽到經文教義或者良師益友的規勸就不接受,轉身就想走的狀態。

第二種:「駕車跳欲嚙人」這種狀態是說,剛剛拉上車就想要跳起來咬主人。是比喻一些人剛剛開始聽了一部分的經文教義或是良師益友的規勸,起逆反心,馬上反駁不接受。

第三種:「舉兩腳掣車走」這種狀態是說,舉起兩隻前腳拉車,實際上是生氣了嗔恨心。比喻一些人面對經文教義和良言規勸的時候生氣了嗔恚之心。

第四種:「便踏車軨」說想要踏人,實際上就是說一些人張口便罵,對於經文教義和良言規勸採取惡語攻擊的行為。

第五種:「便人立持軛摩挲車卻行」,是說非但不往前走,還想往後退。實際上說一些人,在面對經文教義的時候,非但不痛改前非,改過遷善。反而更加的變本加厲。

第六種:「旁行邪走」,說是不走正路。比喻人聽到了經文教義和規勸以後,並不發心該過,反而企圖掩藏。

第七種:「掣車馳走,得濁泥抵止住不復行」,說是拉起車飛快的跑,實際上是心中怨恨,想要翻車,不顧及車上的人。比喻人,聽到了經文教義和良言規勸不能答覆,但是又不接受便一意孤行,固執己見。而在遇到淫逸境況時候,沉湎其中不能自拔。

第八種:「懸篼餒之熟視不肯食」,不肯吃草料。指人不願意接受好的教會和規勸,自暴自棄。

偉大的世尊,在兩千多年前就對我們世間東西透徹。恰如其分的運用馬的八個劣態比喻了人的不良狀態,讓人們遠離有這八種狀態的人。我們也應該共勉,經常親近善知識和良師益友,常常在經文教義中得到正確的言教和知識。

以上文章借鑒參考《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出自雜阿含別譯

一己之見,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各位指點糾正!

推薦閱讀:

TAG:修行 | 佛教 | 釋迦牟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