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湯、高湯、上湯、清湯的概念似乎多有重疊,請問它們有什麼區別?

網上的說法不一,也有關於其中某種包括另外幾種的不同分類。


這是一條關於「制湯」的讀書筆記。

按題中列出的關鍵詞,我判斷這個問題大概率是在問粵菜中的「制湯」。

那這個答案主要做粵菜中制湯的筆記,來源是《粵廚寶典·侯鑊篇 濃湯章》;

最後會附上川菜中制湯的筆記,來源是《川菜烹飪事典·技術用語·粉芡湯汁》;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對比研究:


太長不看版:

頂湯、上湯、二湯、清湯、奶湯的區別是什麼?(261頁)

這麼看,區別已經非常通俗易懂了叭?


如果有興趣,可以接著看完粵菜中制湯這一部分:

什麼是頂湯? (266頁)

什麼是上湯? (267頁)

  • 對於頂湯和上湯,對應有不調鹽和味精(什麼?竟然吊湯也要調味精?)的版本,叫做「淡湯」(淡頂湯,淡上湯)。
  • 以及還有一種操作叫「上湯再燉」,是廚師因上湯肉味不夠濃郁而設計的配方,需要用到田雞爪和瑤柱,和問題關係不大,不再單獨列出。

什麼是二湯?(270頁)

什麼是(北方)清湯:(273頁)

什麼是奶湯?(272頁)


如果想看川菜中的制湯對比,就再往下翻:

粵菜和外省菜的用湯還不一樣嗎? (261頁)

川菜「制湯」都在關注什麼?

翻了翻1980年2月出版的一本四川飲食服務技工學校的教學菜譜,發現在川菜中確實並不講究上湯,頂湯的區別,對「制湯」的關注點,主要放在特製清湯/特製奶湯上。

我們先看《川菜烹飪事典·技術用語·粉芡湯汁》中,關於制湯的術語。注意加粗的小標題,每一個字都有著很明確的含義指代,一般不會產生混淆。

那高湯是個「偽概念」嗎?

上面引用的兩本專業資料里,高湯似乎都沒什麼存在感,這是怎麼回事?

我也不太清楚,但我推測「高湯」一詞,大概率應是「高級清湯」的縮寫。對應地,還有「特級清湯」。它們的區別在哪裡呢?

川菜中有一道知名度極高的湯菜:開水白菜。《川菜烹飪事典》上把這道菜要用到的湯就叫做「特級清湯」,雖然我沒找到針對這個名詞的解釋,但是可以參考按汪榮老師的《廚師必讀:千題問答》中對湯的兩條問答(136頁)推斷:特級應該是指湯汁更加澄清,味道更加鮮醇的,經過多次雞茸掃湯的一般清湯。

好的,寫到這裡,我覺得已經把問題中的一些概念剖析得比較清楚了。

收藏的時候也拜託順手給個贊哈~ 這樣更多的人就能看到啦~

其它讀書筆記:答案索引——【飲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讀。


你所說的這個高湯在專業領域叫 「分項吊制」

也就是根據熬湯的次數來劃分湯質量的優劣。

頭湯:

將10隻母雞(三年以上的三黃雞)、3隻鴨子(兩年以上)宰殺去內臟,制凈後分別去掉脖子、爪子,將雞油取出留一半待蒸雞油時使用,另一半用於吊制此湯;80斤清水下鍋大火燒開,將整隻雞、鴨及取出的一半雞油下入水中繼續用大火燒開,然後改小火浸煮6小時,再換大火煮1小時,湯熬成後約剩40斤,此湯用於製作鮑魚、魚翅等高檔原料。

二湯:

取一桶,將篦子置於桶上,用勺子舀濃湯倒入篦子上直至將濃湯全部取完,濾出的渣子再入鍋中,添清水80斤大火燒開,轉中火燒20分鐘,再換大火翻滾30分鐘即成。二湯最終能出40斤,色澤比頭湯白,但香味、濃度均不如頭湯,適合做遼參、牛鞭等中檔原料。

毛湯:

二湯吊完後,此時雞、鴨營養成份已基本熬盡,按照取頭湯的方式將二湯取完,渣子濾出放入鍋中,添入40斤水,開小火熬40分鐘即成。吊好的毛湯湯色呈奶白,香味和濃度最淡,適合煨製成本較低的家常原料。

清湯:

取10斤濃湯大火燒開,用木棍攪勻使濃湯旋轉,500克雞肉蓉混合2000克水攪散放入濃湯中,大火燒開,然後改小火熬1小時,先用勺子撇凈上層的油,然後用上述方法取湯即成茶色清湯。


我只知道湯很好喝


在魯菜里,高湯分為奶湯和清湯。

而高級的清湯又稱為頂湯。(相當於對清湯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上湯是從粵菜里傳出來的叫法吧。製作過程與高湯類似的。

這些叫法都是過去傳承下來的叫法了。

現在為了快捷,大多飯店一般都是熬煮一樣高湯用於所有的菜肴烹飪了。


有一個問題,你會為一個菜而特意準備熬湯嘛?一般熬湯都得一個小時以上,當然,南方家庭應該可能會有準備嘛?


頂湯是雞,豬肉,雞腳,水的比例1:1熬3個鐘出來的!很珍貴


第一鍋湯+肉糜 去除雜質 過濾後得到清湯,清湯是最好的高湯,清澈如水 故曰清湯

高湯就是煮完清湯後 繼續煮的湯,一般乳白色。為高湯。

頂湯 上湯可能是叫法不同吧,我猜就是清湯


推薦閱讀:

這樣生曬的蚝干十分飽滿鮮香,烹飪後蚝香擋不住
橋頭排骨,鮮嫩脆且多汁的美味,得到大家的讚賞!
婚姻就如同一道家常菜,做的菜能吃很容易,但是做好這道菜卻很難
營養與美味並存的淡曬元貝,居家必備食材

TAG:美食 | 烹飪 | 飲食 | | 烹飪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