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那樣的聖人和我們普通人究竟有什麼樣的不同?

釋迦牟尼,老子等覺悟的聖人,他們和我們普通人本質的不同在哪裡?他們最後達到的那種傳說中的境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境界?在成道後他們的心理和生理上產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以及他們達到的那種境界,對人類或個人的生存發展究竟有什麼樣的指導意義?


明代有一個人,對於買賣古董的看法,說了特別高明的三句話,他說:「任何一個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自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我當時看了,拍案叫絕。豈只是買賣古董,即使是古今中外的英雄豪傑,誰又不是如此。人不自欺,幾乎是活得沒有人味。我們從生到死,今天、明天、大後天,隨時隨地,總覺得前途無量、後途無窮才有希望,才有意思。其實,那些無量、無窮的希望,都只是「意識」思想形態上的自我意境而已,可以自我陶醉,不可以自我滿足。

人沒有悟道以前,沒有一個是聰明人。當年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就是要找一個「不被人欺」的人。我們普通人都經常被欺,那麼是誰騙了你呢?其實沒有人騙你,都是自己騙自己。我們前面說過,一般眾生的心理狀況有八十八種結使,歸納而言,就是見思二惑。見解觀念和思想形態兩方面的顛倒迷惑。所以說「當知此想,從顛倒起」。

由一些顛倒錯誤的心行,引發了許多顛倒錯誤的實際行為,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我們這個痛苦煩惱的生命就是「皆由前世顛倒行故,而得此身」。有了這個身體,我們又被這個身體所騙,以為這個身體就是我,這就是「身見」,始終要抓住這個身體,捨不得離開它,認為它既可愛又寶貝。其實「如此身者,種子根本皆為不凈」

孔於是教我們對人對事的原則,不可隨便任意妄為,不可認為必然如此,不可固執己見,不可認為非我不可,這都屬於「意識」不自欺的警覺。因此,曾子開頭便說:「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譬如說,人人都會埋怨被別人騙了,其實,人不自騙,誰又能夠騙了你呢?

相傳禪宗的初祖達摩大師初到中原,將要入山面壁的時候,有人問他,大師啊!你來中國的目的是做什麼?達摩大師便對他說,我要找一個不受人欺的人。達摩大師才是真大師,人能先不自欺,才能不受人欺(小心,也許我正在自欺,而且又欺了大家)。

——南懷瑾


謝邀。

老佛爺有甚深禪定的功夫。普通人沒有。就這點區別。

想不想有???

三皈五戒十善業走起。。。


有很多不同。根本在於佛無生滅,無來去,郎然大覺,人天導師,福慧究竟圓滿,智慧不可稱計。而我們卻被無名明煩惱束縛,以至於無量劫輪迴生死,頭出頭沒。


凡夫俗子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這就是聖凡的差別。

凡夫認為對的,在聖人眼裡都是不正見,都是根深蒂固的的執著。

凡夫的問題千奇百怪,就是無法與自心對照,只是好奇,然而對於自己生命的認知,對於自己智慧的開發,一點幫助都沒有!


古往今來所有證到實相的覺者都獲悉一個驚天奧密:本質不會死,也沒有真的生。它如如不動,自在永在。生生死死的是現象,而這現象是幻象。但眾生為相所遮,誤以假為真,故輪迴於生死之假象,受盡折磨,永無出期。

若經由修行親證實相,幻相隨即破局,人即從沉沉大夢中醒來,離開現象,扺達本質,從此不受後有(除非發願再來度人)。

釋迦佛不僅僅證到實相,更在此後累世修行菩薩道,最終究竟圓滿成為具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不生不滅自在永在的正等正覺法身佛。

普通人則迷惑於假象,只知身心不知其他,在幻相世界孜孜以求世世輪轉……

能信能解此實相且付之實修的方為真佛子,但不得不承認真佛子也是少數。

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實踐tiki taka對於普通人來說有多困難?
精神病的話多和普通人的話多有什麼不同?
一個普通人正常途徑要改變自己的人生要多久?
普通人投資數字貨幣,資金如何配置?

TAG:佛教 | 釋迦牟尼 | 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