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是如何看待易經這部書的?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復某居士書」

易本聖人觀象立法,示人以明明德親民之道,非徒只為卜吉凶已也。後世學者,捨本逐末,遂成藝術,可哀也已。試觀每卦之大象,其語言多剴切詳明。如乾卦,則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則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六十四卦之大象,可錄之一幅,以為立身行道之准。將由此以繼往聖,開來學,豈區區然只成一算命之藝,以求糊口而已哉。吾言不足為輕重,試熟讀各卦之大象,自可悉知,況各卦之全文,及一部之全文乎。易乃聖道之源也,故孔子讀至韋編三絕。年將七十,尚期天假以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何如哉。願深長思之,則幸甚。 

如誠法師譯 【研讀】

《周易》本來是聖人觀察萬象建立法軌,指示人們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達到最完善境界的大道,不徒然只為了占卜吉凶而已。後世的學人,捨本逐末,於是這個立身處世,實踐法道的聖訓變成了技藝之術,實在悲哀啊!請看看每卦的大象,其中的語言大多切中事理,詳細說明。例如乾卦,就說:「天的運行剛強勁健;君子因此不停地自我奮發圖強」。坤卦,就說:「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因此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六十四卦的大象,可以錄成一幅訓誡,做為立身行道的準則。將會因此來繼承已往的聖學,開示後來的學人,哪裡只是小小的,只成為一個算命的技藝,以求糊口活命而已呢?我的話不足作為輕重準則,請熟讀各卦的大象,自然可以完全了知,何況每一卦的全文,以及一整部的全文呢?《周易》是聖人之道的源頭,所以孔子讀《周易》讀到串書的皮繩斷了三次。將要七十歲的時候,尚且期望上天賜與時年,以期望學習《周易》而免除大過,這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又如何呢?願你深深的思考,則非常慶幸! 

【《易》】即《易經》,以陰陽變化來說明宇宙萬物的一切現象。它通過占筮來啟示天道、人道、地道的變化規律,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處世的根本。

【觀象】觀察卦爻之象。古人用以測吉凶。《易·繫辭上》:「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立法】樹立規範;規定法則。

【明德】光明之德;美德。

【新民】使民更新;教民向善。《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大象】《易》傳之一。以卦象為根據來解釋卦辭。《易·干》:「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唐 孔穎達 疏:「此大象也。十翼之中第三翼,總象一卦,故謂之大象。」

【剴切】切實,懇切;切中事理。

【立身】處世、為人。【行道】實踐自己的主張或所學。《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來學】後來的學者。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所以繼往聖,開來學,其功反有賢於 堯 舜 者。」

【區區】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輕重】1指說話、做事的適當限度。2喻賢愚,好壞。3謂左右、影響事物。

【韋編三絶】《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絶。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漢書·儒林傳序》:「蓋晚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絶,而為之傳。」 顏師古 註:「編,所以聯次簡也。言愛玩之甚,故編簡之韋為之三絶也。」後遂以「韋編三絶」為讀書勤奮、刻苦治學之典。

【天假之年】上天賜給足夠的年壽。謂能享其天年。


只是一個世俗層面的較有智慧的書而已,如果一個佛弟子認為易經能與佛經相等,則違犯了「不皈外道典籍,不言有餘而正皈依」的皈依學處。


佛教初傳入中國,時人多以《易經》等傳統思想解釋佛理。著名的就是棗柏大士李通玄,以《易經》詮釋《華嚴》。所以佛家(也許是部分)認為《易經》和佛理是相通的。

《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禪宗五祖說: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易理和佛理是相含相融的。


一切賢聖因無為法而有分別。

僅供參考。


不怎麼看待。諸多中華優秀經典之一。

易經就不得了,或者很另類嗎?還需要佛家特別看待一下?


推薦閱讀:

佛教經書該如何學習?
菩薩發宏願普渡眾生,那麼渡人是否算是菩薩的執念呢?
念阿彌陀佛和釋迦摩尼佛功德相同嗎?
有一天閉上眼睛在腦海里出現天上菩薩佛祖佛是不是想多還是真實?
學佛者,為什麼要多聞?

TAG:佛教 | 易經 | | 釋迦牟尼 | 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