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選擇做菜需要的料酒?

去超市挑料酒,完全沒有經驗,頭都大了??

不同的料酒適合於什麼樣的菜?

西餐一般用什麼樣的酒?

怎麼選啊怎麼選啊??

本題已被收錄進知乎圓桌 》廚房的秘密,歡迎關注並參與討論。


在我看來,如果說葡萄酒是風騷,清酒是悶騷,那麼黃酒可稱得上是《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有很多人,把黃酒當料酒用,也有一些人,把料酒當黃酒來喝。我個人認為,料酒屬於黃酒的一類,而黃酒包含了料酒。因為黃酒是以糯米、秈米和粳米為原料,經過發酵壓制而成,酒精濃度為15度左右。而料酒分為三種:1、是將黃酒直接作烹飪用,比較高檔的飯店,是以陳年黃酒作料酒。2、是以黃酒為酒基,加入了香辛料(茴香、桂皮等)的料酒。3、是根據國家的稅制,飲料酒與調味酒稅率不同,把黃酒中加入食鹽後不能飲用,可按稅率較低的調味品納稅。

黃酒產品執行的國家標準有:GB/T13662-2000《黃酒》,GB17946-2000《紹興酒(紹興黃酒)》,GB2758-2005《發酵酒衛生標準》和QB2746-2005《清爽型黃酒》。

在選購黃酒時可從產品名稱、含糖量來判別產品的類型,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黃酒種類。傳統紹興黃酒的酒液呈黃褐色或紅褐色,清澈透亮,允許有少量的沉澱物。而新興的上海一帶的黃酒應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無混濁物。也可以把少量酒倒在手心,在手感上,釀造的黃酒有非常強烈的滑膩感,幹了以後非常黏手。而勾兌的黃酒觸手就是水的感覺。另外如果黃酒是用純糯米釀造的,大概需要經過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陳釀過程,成本較高,因此一般不會很便宜,所以低價的陳釀黃酒需引起注意。

至於用黃酒如何來配菜其實這在解放前根本不會是一個問題,因為很多的大型宴請還是會用到黃酒來宴客。而現在喝黃酒的則以江浙一帶為多。如果是以甜度為標準的話,黃酒可分為:干、半干、半甜、甜四個類型——

干——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總糖含量低於或等於15克/升。干黃酒的口味醇厚、鮮爽、無異味。代表品種是「元紅酒」,元紅就是俗稱的狀元紅,是過去黃酒最大宗的產品,此酒發酵完全,糖分少,酒液呈黃透明,有獨特的醇香,落口乾凈、爽快,冷熱飲都可以。是典型的普通飲用酒。宜配蔬菜類、海蜇等冷盤。可是元紅酒不耐久藏,因為醇厚度不夠。

半干——表示酒中的糖分還未全部發酵成酒精,還保留了一部分糖分。總糖含量在15-40克/升,故又稱為「加飯酒」,所謂加飯,就是和元紅相比,在釀造原料中水減少,飯增加,釀造發酵期限更長,濃度大,風味醇,紹興當地人稱為「肉厚」。現在加飯酒的工藝逐漸成熟,酒液呈琥珀色,橙中帶紅,味醇甘鮮,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檔黃酒都屬此類。8、9月份,大閘蟹上市,最好配的是加飯酒,也宜配各色肉類。

半甜——表示酒中的糖分較高,總糖含量在40-1OO克/升。代表品種是「善釀」。善釀是沈永和的五代傳人的首創,用元紅代替水來釀造酒,被稱為酒中之酒,口味鮮甜而酒精度反而低,適合加溫飲用。宜配雞鴨類菜肴。

甜——這種類型的黃酒一般採用淋飯法釀製,即在飯料中拌入糖化發酵劑,當糖化發酵至一定程度時,加入一定濃度的米白酒或糟燒酒,以抑制酵母菌的發酵作用,保持酒醪中較高的糖含量,總糖含量高於100克/升。代表品種是「香雪海」這1912年製造出來的產品,用糟燒代替水落缸釀造而成,只用白色酒藥,所以色白如雪。宜配甜菜,不適合加溫,不善飲酒的人可以先以這種酒入門。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wubusanxi,那裡的一切有關烹飪、飲食、讀書、歷史、科學與當下。


我覺得把這個問題稍微擴充一下,怎麼選擇燒菜需要用的酒?我自己的習慣還是根據不同的食材和做法來,當然其實裡面很多酒可以替換,只是我個人偏好會做這樣的搭配。

  • 米酒

度數不高,但是去腥效果還蠻不錯,味兒也沒有料酒那麼重(我自己其實不是很喜歡料酒的味道。。)我家常備。比如在台灣三杯雞裡面用:(做法在公眾號tianluo_hhhaze里寫過)

  • 啤酒

特別適合搭配肉質緊實的水鴨,在做啤酒鴨、苦瓜炒子鴨之類菜式的時候,用啤酒代替水來燜鴨肉,鴨肉會比較軟爛一些。

  • 味啉

味啉是燒酒、米曲及糯米的,特色是味道偏甜,燒太久了容易焦糖化。火候需要控制好,顏色就漂亮,控制不好就容易糊。做照燒**就是必備的咯。

手機里沒找到合適的圖,網圖一張照燒雞排,可以參考一下這個色澤。圖片來源美食博主的私房小菜日式照燒雞腿(組圖)_寧波微生活美食

  • 白葡萄酒和紅酒

煮各種貝的時候用白葡萄酒比較多,找到一張舊圖是煮綜合貝類。我自己對酒味接受度比較低,所以喜歡的比例是白葡萄酒:水=1:3的樣子來煮貝殼們,供參考。

紅酒燉牛肉什麼的也是蠻經典的,色澤和味道搭配上,紅酒比白葡萄酒更適合牛肉,這個不貼圖了。

以及紅酒燉梨之類的,也是酒類在烹飪里蠻經典的應用,菜譜來自小當家 @雨前羽街

至於回到題目中所說的,如何挑選料酒本身。我覺得同類型的酒其實用法是類似的,A品牌的料酒和B品牌的料酒在原料和工藝上大概差別不會有那麼大。只是可能風味上會有個人口味差異,這個自己多試就好啦。


王致和料酒蠻好用的。但是開封后要放冰箱。

否則天氣熱酒酸了你也不知道,倒進鍋去就不對了。


料酒默認是黃酒。

黃酒作為料酒的優劣,在去腥這基本要求之外,在於味道是否柔和,除卻酒味以外的味道是否重。聞佳說的王致和很不錯,比飲用的黃酒要便宜,比一般的料酒味道柔和,買不到的話,盡量買江浙一帶產的。飲用級的黃酒幾乎都能勝任料酒。味道重的黃酒燒菜,菜很容易泛苦,久煮尤其明顯。樓上說到料酒有焦糖色,燒魚的時候挺明顯且比較適用,其他菜色感覺並無優勢。在超市裡看到有薑汁黃酒賣,雖然看起來是懶人福音,但效果真的和黃酒與新鮮薑末差太遠了,燒菜苦味也比較明顯…

米酒在很多菜中可以替代黃酒,優點是味道柔和苦味少,缺點是不易保存。泛用性也遜於黃酒,米酒比較適合燒肉或者三杯雞用,燒魚效果不好。米酒和酒釀不同,後者加熱容易發酸且酒味不夠。

其餘的酒類,在中餐中都是針對個別菜的,下面是一些舉例:

啤酒可以認為是水+酒,外加一些麥香,與鴨肉絕配。在需要水和酒同時作用的場合,都可以試試,比如用啤酒代替水清蒸大閘蟹,效果就很好。不過長輩說還是覺得黃酒的味道比較正宗,大概是種味覺記憶。啤酒指一般的啤酒,不是黑啤之類。

紅酒在中餐中僅限少數加入西餐元素的菜譜,比如紅酒牛腩、番茄牛腩等。因為這些都已是家常菜,就姑且算在中餐中說吧…

再提一個所有答案中沒有的,燒酒的應用。目前僅發現適合燒金花菜,但是效果實在太好了。

寫完發現有點跑題了,題主買料酒只要買黃酒就可以了,就買王致和吧…黃酒和米酒很便宜,就挑好一些的買好了,好料酒對得起好食材。紅酒挑便宜的買,加熱了之後都一樣…

p.s. 說一下料酒去腥的原理,酒精與食物中醛類、芳香族化合物,共沸或一同蒸發,而這些有機物往往就是腥味的源頭。這原理也部分解釋了上面選酒的原因。


作為一個紹興人,堅定不移的用加飯酒做料酒


這……我對料酒也不是很了解,說說用過的吧。

料酒這東西,主要就是去腥提現,實際上我們接觸到的料酒和黃酒差不多,所以我一般都是用黃酒的,反正也不貴。台灣國有一種叫「台灣米酒」的東西,也是料酒,但和黃酒完全不同,做三杯雞之類的地方可以用,日本有叫「味霖」的玩意兒,口感很似加了糖的清酒或米酒,可以當火鍋底料用……

西餐的話無非就是紅葡萄酒和干白吧,紅酒一般買比較便宜的就成,用來燉牛肉,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做紅酒汁兒配牛排吃。買你看得上的比較便宜的紅葡萄酒就行了。

至於啤酒……這個我曾經用它腌過肘子然後烤……但總歸不算個正規做法。


蘇州土著用沙洲優黃


用過王致和的,也用過其他什麼牌子的,自釀的米酒和黃酒也用過,紹興的干黃酒和半乾的也用過,白酒和啤酒也用,覺得平時可以大面積用的可以用王致和的,干黃酒可以用於一些肉的做法,白酒也可以用來煮五香牛肉,啤酒就是做蝦唄~其他的酒覺得味道一般,可能個人口味問題


烹調料酒最大不同在於擁有焦糖色,這是飲用黃酒比不了的。西餐也好中餐也罷,酒在其中的位置無外乎去腥添味而已。加熱後其實酒精存在的意義基本沒有。那麼只剩下原本酒的味道。這個也是黃酒推薦熱飲的原因。


庄祖宜老師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用酒入菜的文章可以看一下

微博 文章 - 酒香入菜


首先確定的是袋子上寫著「料酒」的就基本不要買了,那種一般不好。

其實一般來說做菜放酒,無非兩個作用,一是去腥,二是調味。

去腥的話,基本是酒都能用,啤酒、黃酒、葡萄酒、白酒、威士忌、白蘭地……含酒精都可以。什麼?百利甜?你還是試試君度吧。

調味的話,就可以比較講究了。看看你想給菜帶來什麼味道,你可以嘗試一下,不同的酒帶來的味道差別很大,跟做法也有關係。

我大姨喜歡在燒紅燒肉的時候倒進整整一斤黃酒;

我第一次燒紅燒肉的時候抓了一瓶傑克丹尼,味道也很特別;

我爸喜歡用啤酒燒紅燒肉,他總是開兩罐,一邊喝一邊燒,太帥了;

說到我媽,有一天我爸晚飯後想喝一杯,打開櫥子,發現他珍藏的一瓶白酒被喝了1/3,就趕緊問我媽怎麼回事,我媽想了想說「今天的紅燒肉好吃嗎?」

……


做菜全用花雕


經常沒有料酒用,抓起什麼酒就用什麼酒! 威士忌,啤酒,白酒,山寨茅台,紅酒都用過!


黃的用紹興黃酒,白的用紅星二鍋頭,喝啥用啥。一般標料酒的都沒啥酒味...


要選自然釀造的酒,所以看配料表,發現人工添加乙醇的,排除掉。

自然釀造的裡面,紹酒最好。

綜合來看,其實沃爾瑪自有品牌」惠宜「的料酒,性價比超高,價格便宜,質量也比得上比較好用的大牌料酒。

另,建議別加白酒,大陸白酒再怎麼樣,自3年饑荒後都習慣人工勾兌香精。那些個味兒,融在菜里,實在不太討喜。


福建的鼓山牌老酒 誰用誰知道


分頁阅读: 1 2 3